(科技)科技加持,提升「逆商」——黑龍江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新觀察

2021-01-20 騰訊網

新華社哈爾濱1月14日電題:科技加持,提升「逆商」——黑龍江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新觀察

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2020年研發投入4000多萬元,北鬥導航產品銷售量比去年翻了兩番,無人農場試點在黑龍江4個農場推進,即將推出新一代北鬥智能終端產品……新年伊始,黑龍江惠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曬出一張亮眼成績單。

走進公司展廳,大大小小的農機作業監測終端、傳感器、北鬥導航等智能化裝備整齊排列。公司副總經理初海波介紹,近年來,公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信息技術研究所、人工智慧研究院等開展合作,推進農業與科技融合,讓越來越多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走向田間地頭。

如今,公司已經建立研發中心,研發團隊達160多人,研發投入超過一億元,已建立起農機作業檢測、北鬥導航、農機智能裝備配套、無人農場四條產品線。同時,與北京、山東、河南、吉林等多地農機廠家合作,實現農業生產智能化、標準化,既減少人力投入,又降低農藥化肥使用,提高農作物採收率。

「目前公司正在結合圖像識別、算法優化等先進技術,爭取在智慧農業領域精耕細作,解決進口農機的『卡脖子』問題,讓更多農民用得上,更用得起。」公司副總經理韓興宇說。

城市汙水、工業廢熱處理,一度制約著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哈爾濱工大金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汙水源熱泵技術、汙水源熱泵系統、汙水預熱回收裝置……2008年以來,一項項發明專利和科技成果從這裡誕生,為這一難題的解決提供新路徑。

「工業廢水含有很多複雜有機質,具有強烈腐蝕性。我們通過特殊工藝處理,讓汙水在流動過程中把餘熱提取出來,實現節能環保。」公司董事長李金鋒介紹。

這些成果得益於公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流體力學、熱工學等多個科研團隊的長期合作,有效助推實驗室技術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並為學校的學生提供了實習基地和就業崗位。

2018年黑龍江省推出新一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對新興產業進行獎勵。對入選「龍江科技英才」的創新創業人才、科技成果轉化成效突出的創新基地給予50萬元資金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進行研發投入補助,支持企業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等。

多年來,哈爾濱工程大學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趙玉新帶領團隊,在艦船導航與海洋儀器領域取得多項填補國內空白的技術突破。2016年1月,團隊成立了哈爾濱哈船導航技術有限公司,如今30多項專利成功轉化,低成本船用羅經系列產品得到歐盟認證。

「國家多部委出臺了相關文件,省市、高校等也出臺配套方案支持高校成果轉化,公司獲得了黑龍江省重大科技項目支持、哈爾濱市創新創業獎等多項支持。」趙玉新說,團隊建設、技術研發、市場積累、政策環境等形成合力,推動高校科技成果實現從科學研究到實驗開發,再到推廣應用的「三級跳」。

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底,黑龍江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9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3435家,累計新培育銷售收入或估值超5億元的創新型領軍企業達57家。

「面對疫情防控和國內外複雜形勢,這些企業之所以表現出良好抵抗力,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科技加持,擁有了在逆境中提升的底氣。」黑龍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付強說,研究院將繼續為高校、企業搭建成果轉化平臺,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完)

相關焦點

  •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智慧財產權管理實踐探索
    摘要: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創新創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措施,有力破除了束縛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體制障礙,為高校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清華大學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政策法律精神,不斷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和智慧財產權管理機制,一方面,暢通渠道、完善流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高效運行;另一方面,加強規範管理,保障學校權益和教學科研環境,堅持兩手抓,共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 《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發布:科技成果越來越值錢了
    2019年,年報編寫組以全國3200家公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2018年成果轉化數據為樣本,綜合採用數理統計、專家諮詢、電話訪談及實地調查等方法,綜合分析了填報單位科技成果轉化進展和成效、典型經驗、存在的主要問題等。報告顯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規模持續攀升。
  • 聚焦高校科技成果轉換
    在目前這個階段,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具有特殊的意義,國家寄希望以科技力量去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的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經濟發展。因此,現階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可以說是「國之大計」,非常重要。     張煒:新修訂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以及國務院的相關規定,在政策上有不少新的突破。
  • 讓「雙一流」高校成醫學科技成果轉化領跑者
    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段麗萍: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政治、經濟、大眾健康等方面帶來巨大影響。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戰略機遇尤為重要。在國家科技創新驅動和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重要時期,醫學創新是醫學發展的重要引擎。
  • 新模式助力我市科技創新 蘭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即將建成運營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數量,提高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率,提升科技成果交易額,繼續提升科學技術對蘭州市經濟的貢獻率,我市積極籌建蘭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並即將投入運營。在滿足市場對專利技術的需求的同時,把市場信息傳遞給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強化市場導向機制,進而形成一個良性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生態圈。
  • 泉州打好「組合拳」 助推科技成果轉化
    作為民營經濟大市,這幾年來,泉州一直在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模式,這時企業科技創新的「短板」就顯得特別明顯;而與之相對的,泉州不少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發成果卻經常「養在深閨人不識」,無法及時得到轉化。近日,在泉州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師院還舉辦了一場線上科技成果推介會,5個科研團隊輪番推介各自的研發成果,它們都是泉州人才"港灣計劃"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團隊項目。出臺政策 完善科研成果轉化體系今年1月份,《泉州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若干意見》出臺,這是泉州第一份專門為構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而出臺的政策文件。
  •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三個痛點
    原標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三個痛點一項新成果能夠獲得落地應用必然要經過成果轉化階段,能獲得轉化與推廣的技術才能創造經濟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要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那麼,「出生」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新技術、新成果,想要在企業成長壯大,為什麼這麼難?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青島科技大學:破除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障
    青島科技大學:破除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障礙激勵教師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多年來,青島科技大學始終堅持走「科研強校」之路,以突出的科技成果轉化支撐起了「政產學研」融合辦學特色,創造了社會各界高度評價的「青科大現象」,被社會讚譽為「中國橡膠工業的黃埔」。
  • 國企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方法模型詳解
    核心工作內容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工作,強化企業創新主體意識,優化研發支出結構,著力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系統推進科技創新激勵保障機制建設,進一步激發廣大科研人員創新動力、創造潛能」,要求非常清晰,既是壓力,更是動力。國企科技創新的激勵保障機制,在過去幾年的政策規定中,相對完整。
  • 昌發展「未來奇點」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即將啟幕
    基於沙河高教園區良好的科研、人才及創新資源,北京市市長陳吉寧在調研中指出:「要打造以奇點中心為中心的校城融合示範基地,加快沙河高教園校城融合建設,推動高校成果儘快實現資本化、產業化。同時,支持引入具備一定規模,發展潛力大的優質企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幫助企業引入產品經理,市場開發人才和產業投資基金,提升創業企業市場化水平。」
  • 這才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正確打開方式
    如何把優勢轉化為勝勢?不斷創新、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數量和質量,不僅符合中央在十四五規劃中強調的「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的指導原則,也是實現我國在2035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遠景目標的重要舉措。
  • 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我國科技成果轉化規模持續攀升
    在正在舉辦的2020中關村論壇上,國家科技評估中心副總評估師、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秘書長韓軍對外發布了《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該報告以中國3200家公立高校院所2018年成果轉化數據為樣本,綜合分析了科技成果轉化進展成效、典型案例、存在問題等。
  • 成都「升級」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支持科研人員「合理合法富起來」
    中新網成都1月8日電 (記者 賀劭清)記者8日從成都市科學技術局獲悉,成都市科學技術局等11部門近日正式印發《成都市深化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促進科技成果在蓉轉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以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造積極性,加快職務科技成果在蓉轉移轉化,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 福州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若干措施
    與我市籤訂戰略合作協議的高校科研院所、在榕的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機構在我市轉移轉化的科技成果,籤訂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諮詢、技術服務合同,經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機構認定登記,年實際技術交易金額在1500萬元以下部分按1%給予獎勵,超過1500萬元以上部分按0.5%給予獎勵,每家每年獎勵金額最高為100萬元。   (五)引入科技成果獎勵。
  • 朱永群:加強科研原創力 提升科技硬實力
    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者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為我國科技創新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是我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傑出代表。新華網對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部分獲獎者進行了專訪。另外,依靠浙江發達的民營經濟,我們又能逐步建立很好的生物醫藥產業,讓浙大和其他學校生物醫學研究人員的成果有了轉化的平臺。但在當前與企業對接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說雙方對接得不是那麼緊密,這個可能需要政府或學校與企業進一步磋商,如何能夠把我們實驗室的一些成果真正投入到企業的生產裡去,這樣不僅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可以反過來推進我們科研的進步。
  • 同濟大學發布「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 將全力推進優秀科研...
    作為同濟大學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又一實際行動,今年7月,同濟大學2020年度「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的科技成果」評選活動正式啟動,面向各學院、附屬醫院及學校控股所屬公司的科研團隊或人員開展。11月,來自政府、行業、投資、專業技術等領域的40餘位專家和學者,對科技成果進行了初次評選,25項成果脫穎而出。
  • 開放辦學市場主導激勵導向科技成果轉化的青科大經驗
    青科大獲批山東省首家「高校科研體制改革試點」單位,連續兩次被評為「省產學研合作創新突出貢獻高校」,通過科研成果轉化或提供核心技術而上市的公司達到了7家。2020年,青科大獲批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是獲批的3所非部屬高校之一,也是山東省唯一入選高校。在《2020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中,青科大實現轉化244件,居全國第57位、省屬高校第1位。
  • 高校科研項目管理和科技查新協作關係
    這9大系統與上述4個動態管理過程一起形成了一個科研項目過程管理的系統過程。高校科研項目管理的主要職責是制定高校科技發展規劃、科技政策、科技項目管理辦法,傳遞最新科技信息,負責各級各類科技項目的申報、立項、項目實施管理、科技成果管理與轉化等工作。  科研能力和科研組織管理水平反映了一所高校科學研究的實力,因此科研管理工作日趨重要。
  • 為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提供支撐!「十三五」高校科技工作再上新臺階...
    三、服務經濟社會能力實現新跨越深入實施高等學校服務國家戰略行動,推進高校主動肩負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和擔當,高校科技服務經濟社會和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顯著提升。高校的科技成果和社會服務為產業升級以及高鐵、核電、光伏、數控、高壓輸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十三五」以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
  • 前沿科技成果轉化呼喚「耐心資本」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尤其像量子科技等一些前沿科技成果,由於尚處於探索研究期,需要進行深入的概念驗證,技術成熟度不高,往往得不到資本的認可,轉移轉化存在諸多困難。最近,龍桂魯團隊基於該技術,成功研製出了國際上第一臺具有實用價值量子直接通信樣機,相關成果也在預備轉化期。概念新、應用不清晰、沒人感興趣,道出了許多前沿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困難的主要原因。項目的不成熟使企業在轉化過程中存在著風險,企業和資本在投資這類項目時,變得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