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可院士:要在那片海域找到「萊茵堡號」!

2021-01-09 湘湘帶你看社會

陳大可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他長期從事物理海洋學基礎研究,在近海、大洋和氣候研究領域都有著深厚造詣和重要建樹。在17日的大氣科學廣東論壇上,陳大可院士接受了陽江廣播電視臺記者的採訪,圍繞陽江如何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給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點擊觀看視頻▼

陳大可院士表示,陽江地處粵西,面臨南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近年來,陽江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加快完善深水網箱養殖產業鏈,海洋經濟已成為陽江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增長點。未來,陽江應該做好海洋空間規劃,充分利用海洋與大氣密不可分的關係,開發更多的新能源,推動陽江加快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大可:

第一步可能就是要做海洋空間規劃,就是我們陽江的海域到底怎麼樣合理使用,包括網箱養殖、風電場、潮汐能等等,有個規劃可能做得更好。

據了解,目前,陳大可院士所在的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正在打造智能快速機動海洋立體觀測系統。該系統可以進行極端海洋氣候現象、海洋測繪、海洋工程集群調查等工作。他表示,希望接下來能夠與陽江進行深度合作。通過前沿技術的運用,降低海上風電場的維護成本和施工成本,解決海洋工程裝備技術「卡脖子」難題,助力陽江高質量建設世界級風電產業基地。此外,利用他們當前整合與研發的古沉船勘測技術,提高海洋考古的科研水平,擦亮世界級海絲文化名片,推動陽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大可:

「南海Ⅰ號」本來就是陽江的一張名片。我們現在團隊就是要在「南海Ⅰ號」的那片海域找到另外一艘船——「萊茵堡號」,是東印度公司的一艘很有價值的商船,我們還想繼續到那片海域打撈那艘船。現在我們很有信心,當然得和地方政府深度合作,也就是讓陽江的海洋考古的這張名片更加靚麗。

【來源:陽江廣播電視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陳大可院士:加強海洋空間規劃和前沿技術運用 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
    陳大可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在17日的大氣科學廣東論壇上,陳大可院士接受了我臺記者的採訪,圍繞陽江如何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給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陳大可院士表示,陽江地處粵西,面臨南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近年來,陽江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加快完善深水網箱養殖產業鏈,海洋經濟已成為陽江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增長點。
  • 試聽:塞寧 - 那片海域我們一起去
    試聽:塞寧 - 那片海域我們一起去 發布時間:2008年11月06日16:37 | 我來說兩句  | 來源:搜狐音樂 內容介紹:   要和你去那片海,兩個人光著腳踩著沙,看天空沉下來
  • 尋找屬於自己的那片海
    在學習的海洋裡,從來沒有順風船可乘,唯有刻苦作船,才能駛向成功的彼岸。海教會我們的,不僅有堅持不懈的刻苦,還有浪跡天涯的勇敢。在海明威的作品《老人與海》中,老人的力量十分渺小,卻並不畏懼海上的風險,他與海不停地戰鬥,也共同演繹出永不服輸的鬥士精神。
  • 思客問答|「雪龍」號為何會撞上冰山?
    圖片來源:「雪龍」船二副邢豪的朋友圈「雪龍」號為何會撞上冰山?在雷達難以區分冰川和浮冰的背景下,船隻安全航行要依靠船員的肉眼瞭望,但南極地區受自然條件限制,當日出現了濃霧。受濃霧影響,船員難以及時發現前方的冰山。
  • 漳州這片海域禁止任何船隻駛入
    漳州這片海域禁止任何船隻駛入 2020-10-11 1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漁人採摘地獄海鮮 那片海域也被稱為「死亡海灘」
    漁人採摘地獄海鮮 那片海域也被稱為「死亡海灘」時間:2016-11-09 16:56   來源:百戰網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漁人採摘地獄海鮮 味道怎麼樣?-來源:百戰網 鵝頸藤壺在中國被稱為狗爪螺,是藤壺類生物。
  • 這片海域來了赤潮……
    據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消息,近日福建石獅紅塔灣、莆田南日島、泉州大港灣和福清海域先後出現赤潮,赤潮海域水體呈棕褐色。其中,根據4月20日發布的信息,惠安縣大港灣附近海域的赤潮面積達到約4平方公裡,4月24日仍有新赤潮發生。
  • 李蘭娟院士團隊找到的兩款藥究竟是什麼?解讀來了
    (原標題:李蘭娟院士團隊找到的兩款藥究竟是什麼?,以下稱阿比多爾)、達蘆那韋兩種藥物可有效抑制病毒。
  • 這片海域,他堅守了十年!
    一旦遇到違規作業的漁船,他們還會對漁民採取教育、勸離等方式,確保轄區海域的海上安全。凌冽的海風吹過,但王大軍的目光始終注意著前方,沒過多久,他發現了一艘正在下網的漁船。這邊是核電站海域,這片海域是不允許打撈和垂釣的,請您配合我們的工作。
  • 因為這片海域其實是美蘇打造的騙局
    正如老版正大綜藝開頭的那句「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但是你是否有過好奇,在60-80年代神秘莫測的百慕達三角洲為什麼突然就褪去神秘色彩變成了一片平凡的海域了呢?如果如今再回頭去探秘,會發現這片海域發生的故事和任何的科學理論都沒有關係,發生這一切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美蘇的冷戰角逐和一堆作家編寫的故事。
  • 歷盡千帆 興海強國——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二所研究員陳大可
    浙江在線11月2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曾福泉 通訊員 陳斯音)今年9月,我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極地破冰船「雪龍2」號正式下水。在儀式上為新船命名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二所研究員陳大可。陳大可年輕時便立志從事海洋科學事業,他與海洋二所另一位中科院院士、著名海洋學家蘇紀蘭先生的師徒情緣更是一段佳話。上世紀80年代初期,陳大可成為蘇紀蘭院士招收的第一批碩士研究生之一。之後他赴美深造,在多所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學習和工作,並在「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和海洋混合等重要課題上取得一系列原創性成果,文章先後在《科學》《自然》等著名期刊上發表,轟動學界。
  • 陳大可院士做客「院·望」系列講座 講述《海洋與颱風的相互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作題為《海洋與颱風的相互作用》的學術講座,吸引了來自校內外的300位師生積極參加。海洋學院院長周朦首先簡要介紹了陳大可豐富多彩的學習和科研經歷。2019年10月-11月,在成立周年之際,海洋學院依託學院優厚師資力量,推出 「院·望」院士系列講座活動,面向全校師生開放。來自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5位院士從物理海洋、海洋地質、海洋戰略與管理等多個學科方向,聚焦海洋強國建設,帶來了高層次的學術報告。2020年,海洋學院迎來成立2周年,「院·望」系列講座也將再次和大家相見。
  • 《深海水族館》評測:燒烤模式下的那片寧靜
    就在昨天,一款放置類小遊戲《深海水族館》(Abyssrium)的出現,最終圓了小編的夢想,同時也讓小編找到了燒烤模式下的那片寧靜。《深海水族館》由韓國的遊戲開發商SangHeon Kim推出,本身沒有太多劇情方面的介紹,從遊戲的名字和簡介,我們大概可以得知這次玩家的目的是要打造一個唯美的深海水族館
  • 飛鳥與魚,忘卻了彼此,還是會有等它的那片海與天空……
    終究有一天它們還是分開了,因為魚終究是那片海裡的魚,飛鳥離開了那片海域也不再回來.好多時候覺得人生種種何嘗不是在一點點熟識又一次次告別。能看盡滄海桑田,堅定地在留在身邊做朋友和愛人的,又多麼彌足珍貴。最早的時候,才上中學,那時隔壁鄰居小姐姐去廣州打工帶回來的一本本言情小說,是臺灣作家瓊瑤阿姨的。經常借了來仔細閱讀,經常被裡面纏綿悱惻,愛得死去活來的男女主人翁感動到不得了!
  • 青島找到新冠病毒物傳人證據鏈;美國阿拉斯加州附近海域發生7.5級...
    青島找到新冠病毒物傳人證據鏈;美國阿拉斯加州附近海域發生7.5級地震丨科技早新聞 2020-10-21 0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揭秘百慕達三角騙局,這片海域其實是旅遊島,安全得很!
    百慕達三角這個名字大家應該不會感到陌生把,從小大概就耳熟能詳了,對其中的飛機船隻失蹤事故,時間蟲洞,黑洞,磁場等無數種臆測猜想,將百慕達三角塑造成了堪稱世界上最危險的海域,但是事實上百慕達三角的離奇根本就是被杜撰出來的……
  • 夏日遊泳遠離這些海域!廈門多個危險海域區域公布
    然而,在公開海域遊泳,危險與刺激並存。昨日,記者採訪了多家救援機構,對多個海域的危險點進行分析,梳理出一份防溺水地圖,請市民遊泳時遠離這些危險海域。危險點1廈大白城海域廈大白城沙灘遊人如織,有一處礁石從沙灘延伸到海水中間。雖然礁石上立有「危險區域請勿靠近」的警示牌,但仍有許多遊客在此駐足玩耍。
  • 曾慶存院士寄語陽江:未來可期
    時值鼉城冬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在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後首次回到故鄉。今天(17)下午,在接受我臺採訪時談到陽江的發展,曾慶存院士表示,陽江有深厚的漠陽文化底蘊,也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隨著陽江教育的發展,陽江會出現更多的人才,為陽江發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撐,陽江未來可期。這些日子,獲得崇高榮譽後,曾慶存院士收穫了很多的鮮花、掌聲。回到故鄉,鄉音未改的曾慶存院士也是大家都在追的明星。他風趣幽默地用陽江話跟大家打招呼,也提醒大家珍視陽江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