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遊泳遠離這些海域!廈門多個危險海域區域公布

2021-01-09 醒獅評論

7月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不少市民朋友選擇到海濱浴場遊泳。然而,在公開海域遊泳,危險與刺激並存。昨日,記者採訪了多家救援機構,對多個海域的危險點進行分析,梳理出一份防溺水地圖,請市民遊泳時遠離這些危險海域。

危險點1

廈大白城海域

廈大白城沙灘遊人如織,有一處礁石從沙灘延伸到海水中間。雖然礁石上立有「危險區域請勿靠近」的警示牌,但仍有許多遊客在此駐足玩耍。

廈門救生協會會長、廈門市110水上救援隊隊長莊鷺傑表示,在退潮時,這些礁石及周圍沙灘是露出海面的。但漲潮時,周圍沙灘都會被海水淹沒,礁石也只會露出一小塊。不熟悉海洋潮汐的遊客,就可能因漲潮被困在礁石上。

同時,在潮汐作用下,礁石附近會產生暗流和漩渦,在這附近遊泳,很容易被捲入大海深處。而且這一帶還有兩股海流,一股會把正在遊泳的人帶往輪渡碼頭方向,另一股會把人帶往五緣灣方向。莊鷺傑表示,就算是專業運動員,在這個地方遊泳也會感覺非常吃力。

危險點2

五緣灣沙灘

五緣灣沙灘上立著不少禁止遊泳的牌子,但在此執勤的湖裡區禾緣社區五緣灣水上救援隊隊員表示,這些禁止牌擋不住許多市民想遊泳的熱情。

救援隊隊員表示,在赴金門辦證中心門口,有一排臺階延伸到海面,不會遊泳的遊客以為在臺階上玩耍很安全,實際上漲潮時,這些臺階就被海水淹沒了。這些臺階上長滿了青苔,但在此蹚水玩的市民看不見,一旦踩到打滑,就會跌落海水中。

看似平坦的沙灘,同樣危機重重。救援隊隊員表示,由於海水長期衝刷,海灘下深淺不一,還有許多淤泥,一腳下去容易踩空跌倒。

此外,在五緣灣海域內灣區域,容易產生漩渦,加上海水又很湍急,一不小心就易被捲入其中。

危險點3

「一國兩制」標語牌海域

莊鷺傑表示,「一國兩制」標語牌海域的地質構造特殊,在臨近岸邊的沙灘中,有一片較深的海床,而且水流湍急,不了解這片海域的人貿然下海,被海浪捲走的可能性比較大;同時,這片海域海岸線很長,救援人員發現有人溺水或需要幫助時,比較難在第一時間救援。

值得一提的是,海岸邊有許多礁石,其中不少易被海水急速蓋過。遊客貪戀在礁石上欣賞到的風景,便容易被困在礁石上。若貿然往回走,掉進海裡,就可能被暗流捲走。

危險點4

濱海西大道

濱海西大道海岸線非常長,儘管有救援隊駐點執勤,但當市民需要救助時,救援隊很難在第一時間提供幫助。

莊鷺傑表示,這片海域情況非常複雜,海底凹凸不平,很多市民喜歡在水位低的沙灘上蹚水。「這些沙灘的水底環境並不都是沙子,有很多空洞,還隱藏著石頭,市民很容易踩空,陷入其中,還可能被石頭劃傷腳。」

危險點5

海滄大道海角9號一帶海域

「非海濱浴場,禁止下海遊泳。」雖然周邊有這樣的黃色警示牌,但每天下午在海角9號一帶海域遊泳的人仍然不少。

莊鷺傑表示,這片海域是人造沙灘,沙灘外面就是淤泥,淤泥上常覆蓋著一層薄薄的沙子,看起來和沙灘沒有區別。遊客誤以為這是連片的沙灘,一旦踩到淤泥上,就容易陷入其中。

同時,這片水域中有很多礁石小島,它們會改變海水的流向和流速。不熟悉情況的人,在遊泳過程中遇上亂流,很容易發生事故。(海西晨報記者 彭怡郡 實習生 林愷冬)

相關焦點

  • 廈門8個海域暗藏危險 這份「防溺水地圖」請您收好
    昨日,市公安局指揮情報中心梳理出的一份數據顯示:2019年,廈門110報警服務臺共接到溺水報警求助66起,其中,溺亡事件57起。  今天,結合110報警服務臺溺水報警警情、曙光救援隊水域救援任務等數據,本報為您歸納出廈門8個危險水域,以「防溺水地圖」的形式,讓您一眼看清溺水危險藏在哪裡,並請110水上救援志願服務隊和曙光救援隊,為您分析這些海域「暴脾氣」的原因。
  • 廣東遊客上演廈門「漂流記」 玩充氣艇時被潮水帶到危險海域
    通訊員供圖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白斌斌 通訊員 陳建武)漲潮時段,一艘充氣式橡皮艇在白城附近的危險海域漂浮著。29日傍晚近6點,思明海防救援隊白城救生站救生員項春炎和賴俊華從望遠鏡裡發現了異常。救生艇隨即趕往事發海面。  「上面坐著一名女士和一名7歲大的男孩。」救生員項春炎告訴晨報記者,後方還有一名男士正努力地將充氣艇往岸邊推。
  • 廈門這些海域暗藏溺亡風險 幾類險情您得留心
    椰風寨海域隱患B:不懂潮汐覺得退潮更好玩 17人中僅1人查潮汐表昨天下午5點,在椰風寨海域,海水和沙灘之間有一道50多米寬的灘涂。海浪救生隊在海邊用浮標劃出安全遊泳區域,不少市民在這裡挖螃蟹和海蠣。觀音山海域隱患C:私自下海10多名學生下水 沒見到大人陪同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事發的觀音山海域。在距離安全遊泳區域外約100米的地方,十餘名學生正在海裡嬉戲,都沒有戴安全浮具,也沒有大人陪同。
  • 廈門市八個海域暗藏危險 這份「防溺水地圖」請您收好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文/記者 王玉婷)天氣越來越熱,又到了該說防溺水的時候。  昨日,市公安局指揮情報中心梳理出的一份數據顯示:2019年,廈門110報警服務臺共接到溺水報警求助66起,其中,溺亡事件57起。
  • 白海豚廈門海域「遛娃」
    12月30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兩隻海豚現身鼓浪嶼鋼琴碼頭附近海域,時而躍出水面,時而潛入水下,玩得不亦樂乎。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段拍攝海豚出沒的視頻,收穫了近5萬的播放量。不少網友欣喜留言:能偶遇海豚太幸運了!
  • 不懂潮汐規律還跑危險海域遊玩 4名遊客被困海中
    廈門網-海西晨報訊 (記者 陳小斌)4名遊客不會遊泳,竟跑到危險海域下海遊玩,漲潮時才發現沒法回到岸邊,幸好被110水救隊員發現並救上岸。昨天下午,這樣驚險的一幕發生在環島路「一國兩制」標語牌海域。
  • 中國農業部警示遠洋漁船遠離索馬利亞等危險海域
    中新網1月6日電 據農業部網站消息,農業部辦公廳日前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督促轄區有關企業,務必通知所屬漁船,不得進入索馬利亞、肯亞、坦尚尼亞海域作業,並儘可能遠離上述國家海域及亞丁灣、葉門以南海域,以免發生意外。
  • 中華白海豚連續6天現身廈門海域
    最近,我市小嶝、土嶼、東渡等多個海域出現了白海豚頻繁出沒的美麗情景。昨天,廈門海洋保護區小嶝監測站觀測員許振作說,2月24日至29日,白海豚連續6天出現在小嶝海域。這是小嶝設立監測站7年來的首次,反映出我市海洋生態環境日益變好。
  • 廈門海域發現無毒赤潮 已啟動三級響應!
    繼上個月之後,廈門海域近日再度出現了無毒赤潮,據通報,廈門已於3日晚啟動了赤潮災害預警三級響應發現赤潮!赤潮監測是我市海洋部門的一項常規工作。✔6月29日,監測機構在同安灣後田海域發現赤潮,生物第一優勢種為無毒的中肋骨條藻,赤潮海域水色呈淺褐色,面積約4平方公裡。✔從7月1日開始,在同一片海域的第一優勢種轉變為尖刺擬菱形藻,赤潮影響範圍也在繼續擴大;✔至7月3日,赤潮已經擴展至西海域寶珠嶼附近,面積約達30平方公裡。
  • 廈門海域發生赤潮現象 暫未發現有毒赤潮藻類
    新華社廈門7月31日電(記者陳旺、付敏)記者31日從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廈門海域近日發生赤潮現象,暫未發現有毒赤潮藻類。截至7月30日晚,廈門海域赤潮面積從7月28日的約105平方公裡減少到約20平方公裡,赤潮藻類的種類和密度都有所下降。
  • 中華白海豚數量直線下降 廣西北海海域數量最多
    中華白海豚數量直線下降 廣西北海海域數量最多 2014-06-05 23:36:37官方的統計表明,北海已成中華白海豚數量最多海域。  廣西北海市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官員張宏科5日指出,雖然現在北海從大風江口至南流江入海口中華白海豚總量接近300頭,成為目前全國中華白海豚最多的海域,但是這300頭還是個很危險的數字。  張宏科當天在接受中新社採訪時指出,近年來,中華白海豚數量總體呈直線下降,保護「海上大熊貓」刻不容緩。
  • 廈門積極開展海洋汙染物總量控制 部分海域水質有所改善
    圖為美麗的廈門海景。(本報記者姚凡攝)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林雯通訊員佘逸)隨著城市發展的蒸蒸日上,生態環境也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對海灣城市廈門而言,海洋汙染物尤其是陸源汙染物對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有著重要影響。近年來,廈門積極開展海洋汙染物總量控制相關工作,針對廈門市轄區內全部海域及匯水區,包括39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以及1573平方公裡陸地面積進行「陸海統籌」全盤管理。
  • 廈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廈門近岸海域水環境汙染治理方案的...
    海洋是廈門的優勢和生命線。為了進一步改善廈門近岸海域水質,解決廈門海域水質面臨的無機氮、活性磷酸鹽等因子超標的問題,根據國家海洋局、省市政府領導的要求,結合《美麗廈門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方案》,在分析廈門海域水環境汙染現狀的基礎上,制定本治理方案。
  • ...另一波在29日至31日,試射期間提醒海上作業船隻遠離危險海域...
    臺灣「中科院」明日起火炮試射彈道無限 解放軍軍艦昨晚現身蘭嶼外海】臺灣媒體《自由時報》周三(12月23日)最新報導稱,臺灣「中科院」自明日到31日進行火炮試射,區分2階段射擊,第一波在24、25、28及29日,另一波在29日至31日,試射期間提醒海上作業船隻遠離危險海域;此外,一艘解放軍軍艦昨晚被發現出沒在蘭嶼南方海域38海裡,進入巴士海峽後今晨脫離監控。
  • 在廈門鷺江道等海域頻現白海豚追逐嬉戲
    近期市民頻繁在鷺江道、海滄大橋、嵩嶼碼頭等海域看到白海豚追逐嬉戲海西晨報訊(記者 郭欽轉 實習生 張嘉慧)白的、粉的、灰的、斑點的……昨日9時許,在鼓浪嶼鄭成功雕像附近海域,五六隻不同體色的中華白海豚在追逐嬉戲。在鷺江道世紀中心32樓工作的市民朱女士有幸拍攝到這一畫面。 「看到白海豚是一種幸運。」
  • 高齡中華白海豚媽媽在廈門海域「遛娃」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在廈門海域觀測到中華白海豚母子同遊景象。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供圖人民網廈門6月9日電(陳博)近日,據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消息,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科研隊伍在廈門珍稀海洋生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測到一對中華白海豚母子海中嬉戲畫面,這是中華白海豚幼崽2020年首次在廈門海域現身。據悉,本次觀測到的中華白海豚媽媽是廈門珍稀海洋生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人」之一的「大白」。
  • 夏季踏浪謹防溺水 泉州這15處危險海域請小心
    記者從泉州海防支隊了解到,我市沿海有15處危險海域,市民前往遊玩時須注意安全。溺水事故緣何頻發?如何儘量避免這類悲劇上演?一旦不慎溺水該如何處置?連日來,記者走訪多處危險水域,並採訪相關部門和專家,提醒市民遊玩時注意自身安全。案例 夏季到來 溺水事件增多5月28日晚,在秦皇島市盧龍縣某村,一名六年級學生在水庫溺水身亡。
  • 三亞景區3名遊客溺亡引爭議 事發後涉事海域仍有遊泳者
    退潮時,遊客可從海邊走入該區事發海域(央廣網發 吳媚苗 攝)央廣網三亞8月19日消息(記者吳媚苗)8月15日下午5點左右,4名成都遊客在三亞大東海海域遊泳時發生意外。事發後,三亞市展開相應搜救,最終3人溺亡,僅1人獲救,最年輕溺水者僅18歲。
  • 中華白海豚頻現廈門海域覓食嬉戲
    最近,隨著中華白海豚繁育期即將到來,在福建廈門附近海域,市民頻頻發現中華白海豚集體覓食、追逐的身影。畫面中的中華白海豚由不同年齡階段呈現粉、白、灰三種顏色,廈門中華白海豚文昌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表示這顯示中華白海豚種群相對穩定,中華白海豚的頻繁出現,一方面得益於廈門海洋部門的增殖放流、水域汙染治理等措施,另一方面,也與中華白海豚即將到來的繁育期活動規律有關,近期海豚的活動會更活躍,一般跟著漲潮,追隨魚群來到內灣,因此常被市民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