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濱避暑人潮湧動 幾類險情您得留心
遊客攀爬上礁石拍照。
覺得退潮後很安全,家長將小孩留在灘涂上玩耍。
昨日最高氣溫高達32.8攝氏度,是今年以來的第三高。不少市民遊客選擇下海遊泳。但看似平靜的海邊,其實暗藏風險。昨日中午,兩名小學生沒有戴安全浮具就下海,發生了溺水事故。幸好海浪救生隊的隊員們及時發現,將兩人救起。
不戴安全浮具就下海、不懼礁石打滑攀爬。昨日,本報派出多名記者,探訪環島路沿線的多片熱門沙灘,為讀者盤點海邊的危險動作。暑假將至,學生及家長們到海邊遊玩一定要小心。
文/圖 記者 朱俊博 江雨豐 陳萬泉 楊莉莉 林晴 李巧莉
【溺水事故】
■急救人員為其中一名溺水男孩治療。
被救起時已失去意識
救生員接力人工呼吸
昨日中午12點10分左右,海浪救生隊觀音山救生站的救生員林志楊突然發現,在距離沙灘約10米的海面上,兩名學生正在海水中撲騰。
「有人溺水了!」林志楊拿起救生浮標就往海裡衝,另外三名隊員也趕緊下海救人,還有一名隊員在岸上報警求助。
救生員發現,學生發生溺水的位置水深超過1.8米,身高1.75米的隊員陳建武腳已經踩不到底,只能潛下去把兩名學生託起來。
「當時情況十分危急,生死可能就差幾分鐘。」陳建武說,兩名學生身高差不多1.5米,當時並沒有在規劃的安全區域內遊泳,救上來之後已失去意識,嘴邊還有白沫狀的分泌物。在進行緊急施救的過程中,兩名學生吐出來的水中有血絲。「這說明肺部已經進水了,要是再晚一點後果不堪設想。」他說。
在等待急救車到來期間,救生員接力給兩名學生進行人工呼吸。20分鐘後,一名男孩甦醒了,又過了10分鐘,另一名男孩也恢復了意識。120急救人員趕到後,將他們送往醫院進一步救治。
據岸上同行的夥伴說,他們是小學5年級的學生,年齡均在12歲左右,昨天上午10點就到觀音山海域遊泳。
【安全提示】
白城海域
隱患A:攀爬易摔
排汙管道成拍照勝地
一路打滑也要走上去
昨日下午5點多,白城海域人頭攢動。最吸引遊客的地方,是離沙灘10多米遠的一處礁石,不少遊客趁著退潮走上礁石拍照。
在靠演武大橋一側,一條排汙管也備受青睞。遊客排隊挨個前行,走到排汙管的最前端拍照。記者注意到,覆蓋在排汙管上的水泥凹凸不平,兩側隆起,中間的低洼處常被海水浸泡,長滿青苔。一名江蘇遊客赤腳在排汙管道上來回走動,在低洼處尋找招潮蟹,一不小心滑倒了。雖然有不少遊客看到這一幕,但還是沒有停下腳步,繼續往排汙管道的前端走去。
在排汙管最前端一處不到8平方米的位置,擠了6名遊客,連轉身都很困難。其中3人打著赤腳,兩人穿著人字拖鞋,一人穿著旅遊鞋。在往回走的過程中,除了穿旅遊鞋的遊客腳步略穩之外,赤著腳和穿人字拖鞋的遊客都險些滑倒。
提醒
摔入海中可能被捲走
去年曾發生溺亡事件
充氣式遊泳圈在海上並不適用。
海浪救生隊隊員介紹,礁石和排汙管道都是非常危險的地方,尤其是在退潮時分。「遊客們很容易上去,但並不知道礁石和排汙管道下方的海水有多深,再加上是退潮,如果跌入海中的話,很容易被海水捲走。」
去年夏天,在白城的排汙管道附近就發生過一起溺亡事件。當時一名剛參加完高考的內地學生在退潮時走到排汙管道上方,一不小心摔入海中,瞬間被海水捲走。幾個小時後漲潮時,他的遺體才在沙灘上被發現。
椰風寨海域
隱患B:不懂潮汐
覺得退潮更好玩 17人中僅1人查潮汐表
昨天下午5點,在椰風寨海域,海水和沙灘之間有一道50多米寬的灘涂。海浪救生隊在海邊用浮標劃出安全遊泳區域,不少市民在這裡挖螃蟹和海蠣。儘管是退潮,依舊有不少市民下海遊泳嬉戲,最遠的走到了離岸200米外。
記者在灘涂上隨機詢問了17名市民,其中只有一人表示,在來之前查了潮汐表,其餘16人都表示,來到海邊才發現是退潮,但即便如此,他們還是下到灘涂玩耍。
市民王先生說,他不知道潮汐規律,來海邊玩了很多次,從來沒有查過潮汐表,覺得周末天氣不錯,就帶著孩子來海邊玩了。市民羅女士則認為,退潮的時候來玩更好,海面比較平靜,更好玩,還可以在灘涂上撿點貝殼。
提醒
退潮回遊體力消耗大
非安全區域千萬別去
市紅十字會水救隊創隊隊長陳輝雄介紹,退潮時下海遊泳,回遊時體力消耗更大,遊不回岸邊的溺亡事故時有發生,很多溺水的險情都發生在退潮時。
陳輝雄說,椰風寨海域的灘涂並不平緩,水性不好的市民如果走到離岸過遠的地方,一旦踩空,可能難以重新站立,從而發生溺水事故。
他提醒,市民在公開水域遊泳時,儘量不要在退潮時段下水,一定要在劃線的安全區域內並有救生員當值的時候下水,並戴安全浮具,儘量有他人陪同。非安全區域往往有暗礁或淤泥,稍有大意,就可能發生意外。
觀音山海域
隱患C:私自下海
10多名學生下水 沒見到大人陪同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事發的觀音山海域。在距離安全遊泳區域外約100米的地方,十餘名學生正在海裡嬉戲,都沒有戴安全浮具,也沒有大人陪同。
沒過多久,有兩名學生在岸上呼喚他們上岸回家。其中一名陳姓學生告訴記者,他們都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畢業考試剛結束,他們就相約到海邊遊玩,並沒有家長陪同。「以前周末也會過來玩,現在考完試了,接下來可能會經常來。」他說,「我會一些水性,他們都不會,不過我們不會往外面遊,所以也沒有戴救生圈。」
提醒
兒童下海要有家長陪同
在劃定安全區域內遊泳
持續高溫,到環島路海域遊玩的人越來越多。
「在觀音山海域發生溺水事故的大多為小學生和初中生。沒有大人陪同,沒有安全浮具,沒有在安全區域,很容易發生危險。」海浪救生隊的隊員陳建武說。
他說,隨著旅遊旺季和暑假的到來,觀音山海域每天會迎來上萬名遊客,除了小孩私自下水,有些家長帶小孩到海邊遊玩時,也存在管護不到位的情況,救生員幫忙小孩找家長和幫家長找小孩的案例每年都不下20例。
他提醒,不論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都要提高安全意識,未成年人不要私自下水,即便下水也要戴安全浮具,並在劃定的安全區域內遊泳。家長也要對孩子們做好安全教育,避免發生意外。
五緣灣海域
隱患D:挖花蛤
雙腳深陷灘涂挖花蛤
易滑倒易被貝殼劃傷
昨天下午五點,很多市民來到五緣灣海域的灘涂上挖花蛤。在灘涂中,十幾名中年女子「全副武裝」挖花蛤,小腿到膝蓋全都「裹」上了泥。一名戴著帽子的女士更是面露難色,將腿慢慢拔出來,再踩到灘涂中。
在靠近木棧橋方向,有一處十幾級臺階的斜坡,有市民直接順著斜坡步入海中。有一名父親半蹲著身子,一手撐著斜坡,一手牽著女兒,行動雖然遲緩,但也好幾次出現腳底打滑的險情,差點和女兒一起滑下斜坡。
在「一國兩制」宣傳牌附近海域,同樣出現類似的安全隱患。趁著退潮,除了挖花蛤的人,還有不少孩子刨出一個個沙坑,再讓海水灌入其中。有的沙坑深度近半米。他們離開時,並沒有將這些沙坑填平,不時有奔跑的小孩被這些沙坑絆倒或踩空摔倒。
記者發現,灘涂裡還藏著細碎的小貝殼,不仔細觀察很難注意到,有兩名小孩就被這些細碎的貝殼扎了腳,疼得直哭。
提醒
此處斜坡有落差
容易摔倒落海
水上運動中心的救生員說,「一國兩制」宣傳牌海域是人造沙灘,沙底鬆軟,部分區域落差大,人一不小心容易陷進去,尤其是靠近海水挖花蛤的人,很容易摔到海水中。
五緣灣海域的救生員說,那塊斜坡連接海水的部位,是由大小不一的石頭砌成,上面布滿了海蠣殼,在上面行走的話,不僅可能被割傷,還有可能被海水一衝,直接滑倒掉進海水中。
會展海域
隱患E:不戴浮具
大人不戴泳圈,給小孩套的也是「非救生用」泳圈
在會展中心海域,下午3點十分炎熱,有不少人在海水中遊泳。記者注意到,下海遊泳的成年人幾乎都沒有戴安全浮具,而10多名兒童套著充氣式遊泳圈在海裡嬉戲。
一名年輕媽媽拗不過女兒的央求,找到沙灘上的小攤販,給女兒挑選了一個充氣式遊泳圈,準備帶著她下海遊玩。記者問她,遊泳圈能否保證安全?她說,充氣遊泳圈的浮力大,應該沒多大問題。
記者注意到,沙灘上有10多個兜售泳衣和泳圈的商販,他們出售的充氣式遊泳圈都印有卡通圖像,色彩豔麗,很受小朋友的喜愛。攤主們在售賣時都保證,遊泳圈絕對不漏氣,大人小孩都能使用。一名攤主甚至聲稱,自己賣的一款遊泳圈可以承受兩百斤的重量。
實際上,這些遊泳圈除了印有「本品非救生用,僅供兒童在成年人監護下的淺水中使用」的警示語外,再無任何有關質量認證的標識。在記者觀察的2個小時裡,有7名家長曾向商販租過這款遊泳圈。
提醒
充氣遊泳圈極易劃破
最好用泡沫式遊泳圈
陳輝雄告訴記者,攤販們所售賣的充氣式遊泳圈根本算不上是救生圈。「確切地說應該是『充氣式水上玩具』,只適合在遊泳池使用。」他說,這種充氣遊泳圈很不安全,易漏氣,也易被風颳走,或者被海中尖銳物體劃破,在公開水域遊泳時,不能將其作為救生器材使用。
他提醒,能用作安全浮具的遊泳圈,至少是按照國家標準生產的、有質量保證的泡沫式遊泳圈。他提醒市民,在公開水域遊泳一定要戴安全浮具,同時浮具要用繩子拴在腰上。「無論遊泳技術好壞和遊泳時間長短,在公開水域遊泳的人都應該戴安全浮具,水上安全事故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得以自救的方式就是緊緊抱住安全浮具,呼救並等待救援。」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