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經過一些崎嶇和無常,總會覺得我們終究像泰戈爾<飛鳥與魚的故事>,飛鳥和魚本來來自不同的領域,相遇、相愛、相知。終究有一天它們還是分開了,因為魚終究是那片海裡的魚,飛鳥離開了那片海域也不再回來.好多時候覺得人生種種何嘗不是在一點點熟識又一次次告別。能看盡滄海桑田,堅定地在留在身邊做朋友和愛人的,又多麼彌足珍貴。
最早的時候,才上中學,那時隔壁鄰居小姐姐去廣州打工帶回來的一本本言情小說,是臺灣作家瓊瑤阿姨的。經常借了來仔細閱讀,經常被裡面纏綿悱惻,愛得死去活來的男女主人翁感動到不得了!男主人翁他有多麼多麼呵護她,女主角她有多麼多麼迷戀他,他和她在經歷了千辛萬苦;經歷了風霜雨雪;經歷了愛恨離別,還是很愛很愛,愛到肝腸寸斷;愛到執迷不悟;愛到撕心裂肺,愛到海可枯石可爛山可崩地可裂......所有文字都是捨不得,放不下的味道,愛得好感人好辛苦好悲壯......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我就是那個被愛被歌頌的女孩該有多好?或者讓發生在我身上的愛情,讓瓊瑤阿姨潛心譜曲、厚積成書地把我當被寵愛、被讚譽的主角多好?可是,我所在的地方曾離她十萬八千裡,那簡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吧?茫茫人海中會有這麼機緣巧合嗎?沒有可能,那就算啦。
或者等我長大了,也不一定能懂得她所有緣來緣去、 深情薄義裡的恩愛怨恨。可是有一天,我終究是協同歲月一起來到了我的中年,回望走過的路,看看身邊的劇,我有些明白了,愛情確實會發生,哪怕三緘其口,就像咳嗽一樣是忍不住的!它環繞你身邊,它迴旋在你的腦海,它像屏幕裡放映電視劇一樣,反覆告訴你它來過!裡面有大家生活的縮影!有一個個紛繁蕪雜的過程,等到曲終人散時候,故事又會刻意收尾,變得簡單很多,大多人只是見證了它的發生,小部分人會像王子和公主,從此快樂地生活在一起。也許生活的劇情就是這樣,每個人的人生以自己為主線,過了一天天或高尚或平庸的生活,再告別一段段往事,來到新的生活,重新演繹出新的劇本。你會發現,一個偉大的編者,總會把故事寫得清新脫俗,別具一格!而不是生搬硬造,杜撰是非。「小說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瓊瑤阿姨的故事,絕對不是全靠搜腸刮肚,苦思冥想的。肯定是她對生活的觀摩和感知。故事裡的男女主角,有的曾經每天出現在彼此眼前,眉來眼去,心潮澎湃,百轉千回。並不全都善始善終,也有的像飛鳥與魚,最終沒有快樂的生活在一起。所以偶爾又會遺憾的覺得,人可以生活在當下,過著當下的日子,愛著當下的人,終究有一天,今天會成為明天的「昨天」,然後在某一瞬間,覺得昨天的故事就已經定格在了那裡,定格在昨天。
再熱鬧繁華的落幕後,有歲月靜好,也有生活的艱辛,不然怎麼有人總結出「人生苦短」這辛酸又不如意的話來!但人生苦短,紙短情長,即長不過天年,可是《飛鳥與魚》,魚兒跟飛鳥失散後,魚兒還有那片本來屬於它的海,飛鳥還有那片本來屬於它的廣袤的天空。哪裡可以沒有一點充滿溫情的領域,何處沒有我們最終停靠的港灣?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來路和悲歡,儘管不同也無需照搬套用。所以在所有人為魚兒、鳥兒嘆息的時候,在一個人失去所得、謾議不斷的時候,我覺得要保持初心,不能一味悲痛,生活太過悲情就要學會取悅自己去縱情歡笑,是金子總會發光,是靈魂就能找到志趣相投的伴侶,哪怕眼前一片漆黑,總能為自己點亮一盞心燈,給自己和他人留足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