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魏輔文做客西北高原所「夏武平講座」

2020-12-06 中國科學院

中科院院士魏輔文做客西北高原所「夏武平講座」

2020-10-27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為弘揚科學家精神,紀念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原所長、獸類學會和《獸類學報》創始人、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海北站)創建者夏武平先生,促進學術交流,樹立優良學風作風,激勵年輕科研人員砥礪奮進,西北高原所設立「夏武平講座」。10月19日,在中國動物學會獸類學分會成立暨《獸類學報》創刊40周年之際,邀請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魏輔文作第一講。講座由西北高原所所長陳世龍主持。

  魏輔文以他的學術生涯為主線,講述其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從事大熊貓的研究工作,從最初的大熊貓野外調查、觀察,到率先將種群基因組學、宏基因組學、比較基因組學等新技術應用到大熊貓研究中,闡明大熊貓的種群歷史、瀕危過程及演化潛力,揭示大熊貓在食性轉換和特化歷程中如何在形態、行為、生理、遺傳和腸道微生物等方面產生適應性演化的規律;闡明棲息地破碎化導致大熊貓孤立小種群崩潰的機制,推動國家大熊貓放歸和棲息地廊道建設工程的實施。魏輔文提出「保護演化生物學」和「保護宏基因組學」新分支學科,並介紹穩定同位素分析技術和營養幾何模型分析等新技術和新方法。魏輔文結合30多年在保護生物學領域的經歷,鼓勵大家在科學道路上堅持思考,不斷探索,勇於創新。此次報告開拓了與會人員的學術視野,鼓舞科技人員的科研熱情。

  夏武平是我國著名的獸類學家、動物生態學家,對中國獸類學和嚙齒類動物生態學有重要貢獻。1986年,夏武平為海北站建站十周年題寫《犛牛頌》,用「犛牛精神」概括老一輩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的精神追求,激勵著西北高原所人紮根高原。2020年,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中科院組織「老科學家入黨志願書聯播」活動,遴選出99位老一輩科學家,夏武平入選。1956年11月,夏武平在《入黨志願書》寫到,「作為一名黨員來說,不是只做好本身的工作就能滿足的,我必須努力團結所接觸的科學家,積極帶頭推動動物事業的前進,同時還要大力協助青年同志迅速地向科學進軍,以完成黨對科學事業的號召。」為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傳承「犛牛精神」,厚植家國情懷,紀念夏武平在學術研究、平臺建設、期刊創辦和人才培養等領域做出的貢獻,西北高原所設立「夏武平講座」,每年邀請1-2位傑出科學家作學術交流。

魏輔文作報告

夏武平講座現場


  為弘揚科學家精神,紀念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原所長、獸類學會和《獸類學報》創始人、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海北站)創建者夏武平先生,促進學術交流,樹立優良學風作風,激勵年輕科研人員砥礪奮進,西北高原所設立「夏武平講座」。10月19日,在中國動物學會獸類學分會成立暨《獸類學報》創刊40周年之際,邀請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魏輔文作第一講。講座由西北高原所所長陳世龍主持。
  魏輔文以他的學術生涯為主線,講述其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從事大熊貓的研究工作,從最初的大熊貓野外調查、觀察,到率先將種群基因組學、宏基因組學、比較基因組學等新技術應用到大熊貓研究中,闡明大熊貓的種群歷史、瀕危過程及演化潛力,揭示大熊貓在食性轉換和特化歷程中如何在形態、行為、生理、遺傳和腸道微生物等方面產生適應性演化的規律;闡明棲息地破碎化導致大熊貓孤立小種群崩潰的機制,推動國家大熊貓放歸和棲息地廊道建設工程的實施。魏輔文提出「保護演化生物學」和「保護宏基因組學」新分支學科,並介紹穩定同位素分析技術和營養幾何模型分析等新技術和新方法。魏輔文結合30多年在保護生物學領域的經歷,鼓勵大家在科學道路上堅持思考,不斷探索,勇於創新。此次報告開拓了與會人員的學術視野,鼓舞科技人員的科研熱情。
  夏武平是我國著名的獸類學家、動物生態學家,對中國獸類學和嚙齒類動物生態學有重要貢獻。1986年,夏武平為海北站建站十周年題寫《犛牛頌》,用「犛牛精神」概括老一輩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的精神追求,激勵著西北高原所人紮根高原。2020年,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中科院組織「老科學家入黨志願書聯播」活動,遴選出99位老一輩科學家,夏武平入選。1956年11月,夏武平在《入黨志願書》寫到,「作為一名黨員來說,不是只做好本身的工作就能滿足的,我必須努力團結所接觸的科學家,積極帶頭推動動物事業的前進,同時還要大力協助青年同志迅速地向科學進軍,以完成黨對科學事業的號召。」為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傳承「犛牛精神」,厚植家國情懷,紀念夏武平在學術研究、平臺建設、期刊創辦和人才培養等領域做出的貢獻,西北高原所設立「夏武平講座」,每年邀請1-2位傑出科學家作學術交流。
  魏輔文作報告
  夏武平講座現場
  

列印 責任編輯:董凱悅

相關焦點

  • 【百年校慶】魏輔文院士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竇偉浩 王鳳簫)10月24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魏輔文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百年南開之生命講壇」,在生物站報告廳為師生們帶來了題為「大熊貓科學探秘與保護」的精彩報告。
  • 張希院士做客長春應化所應用化學系列講座
    張希院士做客長春應化所應用化學系列講座12月2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系主任張希教授做客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應用化學系列講座」,為該所科研人員及研究生作了題為「分子自組裝與解組裝張希院士,高分子化學家,清華大學化學系主任。1992年在吉林大學化學系獲博士學位,2004年受聘為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200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超分子組裝與聚合物薄膜研究工作。
  • 中科院院士陳顒受聘西北大學「雙聘院士」—新聞—科學網
    2016年4月7日,中科院院士陳顒「雙聘院士」受聘儀式在西北大學太白校區舉行。
  • 中科院院士龔新高做客凝聚態物理前沿論壇
    11月12日上午,應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邀請,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龔新高做客凝聚態物理前沿論壇,並作了題為「光伏半導體關鍵物理問題的計算研究」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固體所所長孟國文主持。  報告中,龔新高從材料的基本物性到器件的優化的角度闡述了如何對能源材料進行計算設計。
  • 「熊貓教父」的得意弟子魏輔文當選中院院士
    「熊貓教父」胡錦矗的得意弟子剛剛當選為中國院院士的魏輔文正是胡老的得意弟子。胡老對自己的學生魏輔文讚賞有加,在多個場合對自己的學生、研究生講,要向魏輔文學習,學習他對事業的專注和熱情。1984-1987年,魏輔文在南充師範學院生物系(西華師大生科院前身)攻讀動物學碩士研究生,師從胡錦矗教授。
  • 向西,向西 ——記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上的科研工作者
    選擇留下的一些人在艱難地支撐,留下是因為他們熱愛這片土地,並且愛的頗為深沉    文/本刊記者 梁偉   走進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大廳這是第三任所長夏武平生前的至理名言,也是西北高原所秉承的「犛牛精神」。   2014年,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15周年。這些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不少經濟政策和人才政策,但擺在眼前的現實依舊,西部地區仍未擺脫「人才窪地」的困擾,這在科研院所顯得更為突出。
  • 中科院院士吳奇應邀到上海有機所作「黃耀曾科學與人文講座」
    >在君謀樓報告廳舉行,講座特邀中科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吳奇作題為「從『何為基礎研究?』談起……」的報告,中科院院士、上海有機所所長唐勇主持此次講座,並為吳奇頒發了講座紀念證書。上海有機所的院士、領導班子、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和研究生等300餘人到場聽講。
  •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做客「高能論壇」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做客「高能論壇」 2020-11-18 高能物理研究所 【字體:、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做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
  • 鄧子新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
    鄧子新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講述「合成生物學驅動天然產物藥物創新的發展方向」清華新聞網4月14日電 4月7日,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承辦的第40期「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在清華大學醫學科學樓B323舉行。
  • 【方志四川•大熊貓文化】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對《大熊貓圖志...
    【方志四川•大熊貓文化】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對《大熊貓圖志》作出高度評價並向全球推介 2020-04-27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發現青稞馴化起源中心—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彭科峰)日前,記者從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獲悉,該所承擔的青海省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項目「青稞馴化與育種過程中基因組選擇事件的解析及其功能注釋
  • 魏於全院士做客水木清華講座講解腫瘤生物治療研究進展
    魏於全院士做客水木清華講座講解腫瘤生物治療研究進展  清華新聞網3月31日電 3月26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副校長魏於全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在清華大學生物新館報告廳,為廣大師生作了題為「腫瘤生物治療研究進展」的精彩報告。
  • 臺灣中研院王惠鈞院士做客天津生物技術所
    8月27日下午,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所學術報告廳裡座無虛席,臺灣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王惠鈞院士應邀做客該所,為全體科研人員帶來了一場題為Applications of structural biology in drug discovery的學術報告。該所所長劉新厚主持了報告會,所有關領導、各項目負責人、科研人員和研究生等百餘人聆聽了報告。
  • 科學網—西北大學舉辦2018院士新年論壇
    本報訊 近日,西北大學在長安校區舉辦以「新時代 新機遇 新發展 科教興國戰略與高校歷史使命」為主題的2018院士新年論壇
  • 傳奇寫在大地上:走進中科院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轉載
    ▲劉宣調查牛蛙入侵棲息地狀況▲魏輔文院士在壽振黃、夏武平、朱靖……在這個實驗室的名單上,湧現過許多熠熠生輝的名字;開闢中國獸類學、動物生態學和保護生物學等研究領域,開展大熊貓、朱䴉、金絲猴、普氏原羚等瀕危物種的研究和保護……在這個實驗室的歷史中,也書寫過許多輝煌傳奇的故事。
  • 中科院生物標本館2012年度工作會議在動物所召開
    專家組成員洪德元院士、莊文穎院士、王貴海研究員、佟鳳勤研究員、黃大衛研究員、丁文軍教授、李良千研究員,院生物局副局長蘇榮輝,動物所副所長魏輔文以及來自全院18個生物標本館(博物館)代表出席了會議。魏輔文首先代表動物研究所向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地歡迎,對院生物局長期以來對全院生物標本館(博物館)給予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並希望全體標本館(博物館)在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中發揮好科研服務和科普教育的功能。
  • 訪中科院西北高原所科研人員:有一種科研在路上—新聞—科學網
    幾位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每隔14天就必須在這條路上往返一次,冬季的往返周期也長不過20天,而這樣的循環往復已經持續了9年。 從西寧到果洛藏族自治州有440公裡的路,因為要翻過11座山,原來駕車需要14個小時。前些年修通了公路,時間能省出一半,但要是遇上雪災、泥石流、低溫翻漿之類就難說了。
  • 它真的會變成現實 中科院院士陳仙輝做客南渝中學
    昨日(20日),「南渝講壇」第八期有幸邀請到陳仙輝院士為南渝全體師生們作「神奇的超導和應用」講座。他從運用開始說起,帶領著孩子們在物理的世界裡暢遊,他告訴孩子們,保持夢想,才有讓它變成現實的可能。>教授、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1998年獲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教授做客院士大學堂
    為進一步推進學校通識教育教學改革,同時迎接學校15周年校慶,5月1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鄧子新教授受邀在學術報告廳作題為「我本平凡科研案例背後的科學與人文思考」講座。
  • 魏輔文院士團隊揭示:食性驅動大、小熊貓腸道微生物趨同演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所魏輔文院士團隊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上發表了題為「Diet drives convergent evolution of gut microbiome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