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院士除名」事件--被除名的是哪兩位院士?

2021-01-12 中國科學院

    被除名的是哪兩位院士?
    12月10日,上海某報刊出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兩名院士因嚴重違背科學道德被除名。
    這則消息稱,中科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張存浩院士在公布《中國科學院院士科學道德自律準則》時說,已有兩名中科院院士因違背科學道德而被除名,其中一人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消息並沒有透露出這兩人的姓名。
    據了解,中科院歷史上還從未有過院士除名的記錄。被除名的兩名院士到底是誰?作為社會中最有智慧,最富聲望的群體中的成員,他們到底做了什麼違背科學道德的行為?一時間,社會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傳聞和猜測,網上更有人將近來爭議頗多的一些院士對號入座。
    本報進行了追蹤調查,發現事實並非完全如消息所說,背後尚有不少隱情。
    記者首先找到張存浩院士,張院士稱,那則消息並不準確。兩名院士被除名實際上是多年前的事情,與這次出臺的自律準則沒有直接關係。這兩名院士一位是中國科技大學原副校長方勵之,另一位是華東理工大學原校長陳敏恆。其中,方勵之被除名有政治方面的原因,陳敏恆被除名有科學道德的問題,也有經濟方面的原因。張院士說,在對陳敏恆的處理上,中科院學部非常慎,最後按照院士章程,由院士門投票表決,並在2000年6月舉行的院士大會上公布。但對於具體的情況,張院士說已過去好久,記不清了。
    陳敏恆的問題
    記者輾轉聯繫,想直接採訪陳敏恆本人,但陳拒絕談論此事。
    為了了解更多的情況,記者聯繫到多位院士。與陳敏恆同在華東理工大學的得英院士說,陳敏恆的事在很大程度上與當年非常有名的"胡黎明事件"有關。
    胡黎明當年是中國科技界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從1991年28歲華東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留校,到晉升教授,取得博士生導師資格,胡黎明只用了兩年時間,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博導之一。但1997年的時候,他6年前的博士畢業論文"剽竊醜聞"被揭露了出來。據調查,他將國外科學家送他閱讀的尚未公開發表的論文的精彩內容攫為己有。
    胡黎明的導師就是陳敏恆。不僅如此,胡發表的另外幾篇造假論文中也有陳的署名。
    有院士介紹,中科院化學學部討論陳敏恆的問題時,曾有人提出,胡黎明讀博士期間,陳正在做華東理工大學校長,事情忙,可能不太了解胡的論文。但是,許多院士認為,既然是導師,既然署了名,就得負責,"在科學上,沒有什麼當官不當官"。
    上海的一位院士說,導師沒有發現學生在造假,就說明導師沒有深入了解學生所做的工作,只是掛個名字,根本就不配做導師。至於合作發表的論文,按照國際科學界慣例,學生的名字通常署在第一位,導師的名字在後面,這只是表明學生做了具體工作,對文章內容負主要責任的還是導師。
    陳敏恆在化學工程理論研究中有造詣,並於1991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在任校長期間,也有管理建樹。1994年3月,剛從校長崗位上退下來的陳敏恆,還與現任中科院副院長的陳竺,上海戲劇學院的餘秋雨等人一起入選十大"上海高教精英"。但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指出的,科學界對一具人學術道德上的汙點絲毫不能容忍。去年,國外有位研究人員和其學生合作了一篇論文,投給權威的《科學》雜誌。後來這位研究人員發現學生在論文中偽造了實驗數據,當即向《科學》雜誌提出撤回論文。《科學》雜誌為此專門發了一篇社論,一方面稱讚他的舉動,另一方面也對他平時沒能在研究小組裡培養出的學風提出了嚴厲批評。
    按照《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第二章第九條的規定,當院士的個人行為觸犯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或喪失科學道德,違背院士標準,有不少於5名院士書面提議,要求撤銷其院士稱號時,由其所在學部常務委員會受理並審議後,通過本學部全體院士投票表決,可作出撤銷其稱號的決定。
    但是對於陳敏恆的調查和處理的具體情況,以及他被除名的經濟方面的原因,記者並沒有拿到進一步的資料。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很多知情人都在迴避這一事情,一些院士不願論談此事,一些說已記不確切,建議記者去中科院學部聯合辦公室採訪,稱那兒應該有完整詳細的調查處理材料。
    學部聯合辦公室有關人士婉拒了記者的採訪要求。這位人士還告訴記者,兩位院士被除名是以前的事情,不是什麼"新聞"了。
    舊聞變新聞說明了什麼?但是有研究人員質疑,既然不是"新聞",那麼為什麼12月10那則"兩院士被除名"消息會引起那樣大的關注?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院士告訴記者,當初對陳敏恆是內部處理,沒有對外界公開,學部希望在媒體上淡化這一問題。因此當中科院歷史上第一次因學術道德問題對一名院士除名時,外界並不知曉。
    事實上這個引人注目的消息在事隔這麼長時間後被報導出來,帶有偶然因素。12月9日,中科院為新增選院士和新頒布的自律準則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張存浩在回答關於科學道德的問題時,為了說明院士整體素質相當不錯,稱近千名中科院院士中只有兩人被除名,而因為學術道德被除名的只有一位。在場的一位記者"很敏銳"地據此寫成了那則消息。
    如果不是這個偶然的機會,這個關於學術道德的重大事件也許會一直不為人知。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當時能夠及時披露,勢必引發全社會關於學術道德的討論,從某種程度上起到警示作用。上海的一位院士也說,其實這件事情沒什麼好保密的。
    一些中科院院士指出,近年來科技界存在著一些違背科學道德的行為和不良學風,且有日趨嚴重之勢。例如,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材料表明,申請項目過程中弄虛作假,剽竊和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濫用科學基金等事例的絕對量在增加。
    有分析人士指出,這種狀況某種程度上與公開批評制度的缺失有關,它實際上降低了學術腐敗的風險成本,使得更多的人在進行成本--收益的比較後鋌而走險。這位人士認為,如果當時能充分運用公開批評,發揮"院士除名"的警示作用,或許有助於遏制這類腐敗現象。
    前不久的核酸風波,中國生化學會有多名會員捲入,經媒體披露後,該學會定出"家規":學會成員不得擅自以學會名義在商業活動中發表學術觀點,以防誤導公眾。一位著名院士肯定了媒體在其中的作用。
    中科院院士餘國琮和周恆在《科學時報》上撰文指出:「只有一方面加強自律,一方面接受群眾的監督,才能真正維護院士群體的崇高聲譽。」
    (據《南方周末》 鄧科、賈杭)

相關焦點

  • 李寧院士,判刑12年,成為第3個被除名「院士」資格的人
    毫無疑問,那就是兩院院士,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院士,那就是一級教授,可謂終身榮譽。只要當上了院士,基本上一輩子不退休,因為一個院士,那不單單是一個人,而且是代表這個一個團隊,一個專業發展方向。
  • 四院士聯名要求對王正敏除名 推薦人:造假是鐵定的[圖]
    、戚正武、洪國藩、姚開泰(由上至下),4人聯名寫信給中科院要求對院士王正敏除名。  東方網1月8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五官科醫院教授王正敏被舉報「學術造假」一事昨天再現轉折點,繼1月2日央視新聞頻道播出《復旦院士人工耳蝸研發之謎》、1月3日五官科醫院召開發布會請王正敏現身說明情況後,央視昨日追蹤報導了《多名院士推薦人要求中科院對王正敏除名》。
  • 超強颱風「山竹」被除名 前世竟是被除名的榴槤
    颱風到底怎麼被除名呢?一般來說,除名申請由颱風受害國在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年會上提出,通過審議後即被棄用,次年年會上將公布颱風命名國提交的新的替補名字。至於替補名字「獅子山」,颱風獅子山……     0414雲娜:     強颱風雲娜登陸浙江當晚,時任中國氣象局局長的秦大河院士出現在CCTV新聞聯播之後的天氣預報節目中,親自發布颱風緊急警報,這是中國氣象史上極為罕見的一幕,須知兩年後強度更強的颱風桑美登陸時亦無此「殊榮」。
  • 吳秀波被雪豹除名是怎麼回事 吳秀波被雪豹除名原因是什麼
    去年十一月,吳秀波被爆出婚外情,但此事很快被壓下去,對他本人未造成多大影響,不過今年一月份吳秀波出軌門又上了熱搜了,現在又有消息稱吳秀波被雪豹除名,看來吳秀波也不好過。具體吳秀波被雪豹除名是怎麼回事?吳秀波被雪豹除名原因是什麼?一起來看看。
  • 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強,如今張衡地動儀被教材除名
    如果筆者要說這句話出自中國地震學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傅承義之口,大家相信嗎?傅承義所指的模型就是中小學教材裡的張衡地動儀,如今已經從教科書中刪除,最大的原因是這個模型爭議太大了。長久以來,張衡地動儀一直是古代燦爛文明的代表之一,曾在東漢時期名噪一時。《後漢書·張衡傳》中這樣描述了張衡的這一發明,「以精銅鑄成。
  • 颱風為什麼被除名 歷史上被除名的颱風有哪些
    颱風為什麼被除名  颱風為什麼被除名:當某個颱風造成了重大損失,將從這個名單上除名,以用來單獨保留。  西北太平洋地區是世界上颱風(熱帶風暴)活動最頻繁的地區,每年登陸我國就有六、七個之多。多年來,有關國家和地區對出沒這裡的熱帶風暴叫法不一,同一颱風往往有幾個稱呼。
  • 颱風「山竹」被除名 颱風作惡多端或太有個性就會在命名表上被除名
    颱風「山竹」被除名 颱風作惡多端或太有個性就會在命名表上被除名時間:2018-09-18 14:22   來源:天氣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颱風山竹被除名 颱風作惡多端或太有個性就會在命名表上被除名 天氣網訊山竹就這麼有預兆的登陸了廣東,即便如此,還是造成了一定的傷亡,而據說一般颱風造成重大傷亡事故就會山竹就這麼有預兆的登陸了廣東
  • 含馬兜鈴酸,它們被《藥典》除名!為什麼細辛保留下來了?
    能被藥典收載是一種榮耀,說明該藥更好更安全;被藥典除名,說明該藥有問題,但是否等于禁用呢?業內人士透露,除名只是說明藥典不予推薦,不等于禁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指出,從非典到新冠肺炎,人類感染冠狀病毒都可能跟野生動物有關,不僅僅是蝙蝠、穿山甲,還可能有別的,並且直指「吃野生動物是一種陋習,以前沒東西吃,現在何必吃野生動物」。
  • 歷史上被除名的颱風
    到目前為止歷史上被除名的颱風有:2006年被除名颱風:1、2006年的1號強颱風「珍珠」(Chanchu),在菲律賓、中國東南部、臺灣總共造成104人死亡以及12億美元的損失。 2、2006年的4號強熱帶風暴「碧利斯」(Bilis),在菲律賓、臺灣、中國東南部總共造成672人死亡以及44億美元的損失。
  • 超強颱風利奇馬或被除名,颱風除名的意義是什麼?
    此次颱風造成了特別重大的災害和人員傷亡,或將被除名。颱風除名是什麼意思?除名還有其他的原因。當某個熱帶氣旋的名稱被從命名表中刷除後,颱風委員會將根據相關成員的提議,對熱帶氣旋名稱進行增補。為此,我國氣象局曾在全國範圍內發起徵集颱風名字的活動。而被除名的熱帶氣旋也有替補的名字,如2002年的有查特安更名為麥德姆;鹿莎更名為鸚鵡,鳳仙更名為紅霞。2003年的有伊布都更名為莫拉菲,鳴蟬更名為彩虹。2004年的有蘇特更名為銀河等。
  • 颱風「利奇馬」會被除名嗎?
    颱風「利奇馬」會被除名嗎?「利奇馬」給浙江、上海、江蘇、山東等地帶來了嚴重風雨影響於是,有人判斷「利奇馬」要被除名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颱風名字從何而來?究竟什麼是除名?颱風的名字為何千奇百怪?到底是誰在給颱風命名、除名?
  • 颱風為什麼會被除名
    颱風為什麼會被除名?颱風的名字為何千奇百怪?誰在給颱風命名、除名?  140個名稱循環使用  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熱帶氣旋被稱為颱風。如給我國造成重大損失的2005年第19號颱風「龍王」、2013年第30號颱風「海燕」、2016年第14號颱風「莫蘭蒂」,它們都因為破壞力巨大,正式被除名。這些名稱將永遠代表它最後一次跟隨的颱風。熱帶氣旋命名表上每一個名字的序列都是固定的,當某一名稱被除名後,提供該名稱的成員需提交一個新的名稱,填補這一序列空缺。
  • 文章主演的電視劇,把吳秀波除名了!網友:為何不把文章一起除名
    有網友發現:吳秀波在片尾的演員表裡已經被除名,角色名字「徐博文」和本名均被打上了馬賽克。而《雪豹》的男一號文章,大名還一直在,沒有做任何處理。網友紛紛調侃:「為何不把文章一起除名了?」「《雪豹》有毒,集合了兩個『出軌男』。」非著名娛評人吳清功指出:吳秀波已經錄製完畢的北京衛視春晚、《王牌對王牌》第四季等節目,均已在通過技術手段重製,主演的電影《情聖2》也撤檔了。
  • 由「王正敏造假」反思中國院士制度
    長江商報消息 ■ 楊玉聖院士制度兩大悖論截至2013年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總數已達75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已達807人,除去117位外籍院士,兩院院士已多達1440人。一方面,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無論學術研究還是科技發明,我們都還處在「發展中國家」的水平;另一方面,我們又擁有著全世界最龐大的院士集團。
  • 被除名九大行星的冥王星,現在是被如何定義,看被除名後的冥王星
    Hello,大家好哇~你們的扯淡小編又來啦~今天小編我翻到了2006年冥王星被除名九大行星的名列的新聞。那時候就好奇為什麼要被除名咧,還記得那時候的老師告訴我們,冥王星太小了,而且距離太陽很遠,也距離我們很遠,就沒有辦法成為太陽系的一員了。
  • 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後,還被藥典除名,穿山甲經歷了什麼?
    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後,還被藥典除名,穿山甲經歷了什麼?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葫蘆兄弟》這部動畫片,動畫片裡有一隻放跑過妖怪也找到過葫蘆娃種子的穿山甲,它最終為了救爺爺而獻出了生命。對於這隻小穿山甲,人們看法不一,有人認為它是悲慘的,因為它最後丟了性命。不過,也有人認為它是最大的贏家。
  • 院士評選若無信,嚴謹學術不可期
    原標題:院士評選若無信,嚴謹學術不可期  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王正敏繼遭學生舉報其申請院士的論文涉嫌抄襲後,被媒體曝出四名院士推薦人「反悔」,聯名致信中科院,請求將其除名。
  • 颱風「山竹」或被除名,這是為什麼?
    就在「山竹」登陸當天17時,深圳天氣微博就已經@中央氣象臺,表示申請除名「山竹」。颱風的名字從何而來?又為什麼會被除名?首先,造成重大破壞的颱風名字如果不除名,繼續循環使用,可能會再次刺激到受到那個颱風破壞的國家或地區的人們。其次,不「除名」就有可能出現信息傳播和歷史數據記錄混亂。打個比方,假如「山竹」不被除名,將來就會有新的颱風被命名為「山竹」,如果有人故意混淆視聽,將這次「山竹」造成的災害張冠李戴到新「山竹」身上,不僅會引發不必要的恐慌,還會造成信息傳播的混亂。
  • 冥王星被除名的七個秘密
    冥王星鮮為人知的七個秘密,為何被除名?
  • 2018年颱風「山竹」「溫比亞」被正式除名
    2月27日,在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第51次屆會上,2018年颱風「山竹」和「溫比亞」被除名。  作為颱風委員會年度屆會常設議題之一,會議根據各成員的提議對過去一年產生嚴重影響的颱風名字進行除名,並確定之前除名颱風的新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