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颱風委員會第30次年度會議認為,亞洲風格的名字更能使人們對颱風提高警惕,提高警告效用,因此建議設定一個大家共同認可的命名制度。2000年1月1日,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國海熱帶氣旋命名表正式啟用。目前颱風的命名規則開始執行,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區的14個國家或地區,各提供10個名字,一共140個名字組成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表,循環使用。不過,在颱風命名表上的名字並不是「終身制」,一旦颱風作惡多端或太有個性,就會在命名表上被除名。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處的亞太地區14個成員國或地區提供
各成員提交或後期替補的名稱都需遵守幾項基本原則。每個名稱不能超過9個英文字母,這是為了避免發布預警信息時單詞太過複雜;名稱要容易發音;不能在各成員使用的語言、宗教、習俗中帶有不良含義;選取的名稱應得到颱風委員會全體成員的認可。只要符合這幾項基本原則,取什麼名字全憑各成員喜好了。比如中國喜用「悟空」「杜鵑」等神話和花類名稱;香港愛用「珊珊」「玲玲」等女孩兒的名字;韓國常常選擇「飛燕」「浣熊」等動物名稱,當然,還有喜愛用水果命名的泰國。
颱風到底怎麼被除名呢?一般來說,除名申請由颱風受害國在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年會上提出,通過審議後即被棄用,次年年會上將公布颱風命名國提交的新的替補名字。
截至2016年颱風家族累計開除了近30個不怎麼 的颱風
但是颱風委員會並沒有對特別嚴重災害的標準做具體界定,主要根據受影響成員國或地區提供的災情資料來討論決定是否將一個颱風名稱除名。中央氣象臺颱風專家張東認為,災害主要是從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兩方面來看,以官方統計數據為準。
「山竹」已致近70人死亡 被除名可能性較大
颱風「山竹」就有一位「前任」。
2006年第21號超強颱風「榴槤」在菲律賓造成數百人死亡,成為菲律賓歷史上最嚴重的災難之一。因此,菲律賓在當年召開的颱風委員會年度會議上提出將「榴槤」除名。與此同時,提供「榴槤」名稱的泰國則須在第二年召開的颱風委員會年度會議上提交新的名稱,「山竹」便由此而來。2017年中央氣象臺面向公眾為颱風徵名也是如此。2016年第22號超強颱風「海馬」在菲律賓造成了嚴重的災害,颱風委員會第49次年度會議決定將其除名,並由提供「海馬」名稱的中國提交新的名字以補空缺。
被除名颱風統計
(截止2016年)
2001年
0126畫眉:
高中地理教科書告訴我們,受制於科氏力,熱帶氣旋的形成地點總在北緯5度以北。然而大自然總有各種惱人的例外等待著人們。畫眉即是一例,形成於北緯1.4度,成為有史以來最靠近赤道的熱帶氣旋(不過這個記錄在三年後即被打破,2004年印度洋的旋風Agni把這個記錄刷新至北緯0.7度)。此外,畫眉還是有紀錄以來第一個直襲新加坡的熱帶氣旋,壓根不知颱風為何物的新加坡人對其不知所措,在畫眉登陸的頭兩天,新加坡當地新聞甚至隻字不提颱風,而只是將其輕描淡寫為普通的季風影響。畫眉除名後被「琵琶」取代。
2002年
0206查特安:
查特安是個遠洋轉向颱風,除名原因是其在密克羅尼西亞造成了罕見的災害。其中,楚克島受災最為嚴重,有47人死於因暴雨引發的地質災害。查特安退役後由「麥德姆」取代。
0216鹿莎:
朝鮮半島被日本列島、琉球島鏈包裹於東北亞內側,較少受颱風的正面襲擊,而一旦發生,則往往帶來嚴重災害。鹿莎以颱風的強度(12——13級,類似麥莎)直襲韓國,其在全羅南道登陸時的強度若放在中國或許並不出眾,但對於韓國來說,卻是1959年莎拉之後襲擊韓國的最強颱風(不過這個頭銜一年後就被鳴蟬奪走了)。鹿莎帶來的狂風暴雨在韓國奪走了213人的生命,還有33人失蹤,經濟損失無法估量,在韓國歷史上非常罕見。鹿莎被除名後,由」鸚鵡「代替。
0226鳳仙:
鳳仙是百年來襲擊關島第三強熱帶氣旋,正面穿越關島時強度可能與06年桑美相當或略弱。在鳳仙的吹襲下,關島全島電力癱瘓,一千三百座房屋被完全摧毀,經濟損失達到驚人的七億美元。當然,由於防護措施得當,關島僅有一人死亡,103人受傷。鳳仙被除名後,由「紅霞」代替。
2003年
0301欣欣:
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故事。在我國人民喜迎春節、神州大地一派張燈結彩喜氣洋洋之際,有個名叫欣欣的熱帶氣旋生於幾千公裡外的深海,她孱弱而友好地向密克羅尼西亞招了招手,一周後便消失在冬日寒冷的大洋中,默默無聞而無公害。然而,老東家香港天文臺卻突然嫌其名字「沒有代表性」,主動提出將「欣欣」更換為「白海豚」(這個名字就有代表性?),於是颱風委員會就準了……
0307伊布都:
伊布都是本世紀初熱帶氣旋襲擊華南密集期的代表。穿菲律賓呂宋、登陸廣東陽江,在菲律賓和中國分別造成22人和超過30人死亡,粵桂兩省經濟損失超過20億元。伊布都退役後由「莫拉菲」代替。值得一提的是,誕生於09年的莫拉菲同樣登陸廣東,是03年杜鵑颱風之後對珠三角地區影響最大的颱風。
0314鳴蟬:
還未從鹿莎的陰影中走出來,韓國歷史上最強颱風之一鳴蟬又接踵而至。颱風鳴蟬在釜山西部登陸時,當地記錄到51.1m/s(16級)的平均風速和60.0m/s(17級)的陣風,均為韓國自1904年有氣象記錄以來之最,而實測954.0hpa的海平面氣壓也僅次於1959年在同一地點登陸的颱風莎拉(951.5hpa)。(它倆的登陸強度與04年登陸浙江的雲娜颱風類似或略強)。舊傷未愈,再遭重創,韓國全國有132人死於非命,經濟損失達到創紀錄的41億美元,釜山港遭受了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破壞。當然,比起44年前奪走948條人命的莎拉,鳴蟬已手下留情了。
值得一提的是,鳴蟬在進入東海前穿越日本宮古島時,強度達到鼎盛,是一個標準的五級颱風(據薩菲爾-辛普森分級法。五級颱風的風力遠超17級,比中國氣象局的超強颱風級別更強上一個檔次),宮古島氣象站測得912.0hpa的海平面氣壓,這在二戰後全亞洲陸地實測氣壓排名中位列第三。巧合的是,排名第二的正是1959年的莎拉,同樣是在宮古島,908.1hpa。鳴蟬被除名後,由「彩虹」替代。
2004年
0401蘇特:
蘇特被除名,緣由其重創了太平洋上的雅浦島。它以巔峰強度(平均風力約17級)毀壞了島上90%的建築,造成一千四百萬美元的經濟損失。萬幸的是,由於防禦措施得當,沒有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蘇特被除名後,由「銀河」代替。
0408婷婷:
前有欣欣,後有婷婷。好一對連名字都押韻的難姐難妹,造化弄人。除名原因參見03年欣欣,不解釋。至於替補名字「獅子山」,颱風獅子山……
0414雲娜:
強颱風雲娜登陸浙江當晚,時任中國氣象局局長的秦大河院士出現在CCTV新聞聯播之後的天氣預報節目中,親自發布颱風緊急警報,這是中國氣象史上極為罕見的一幕,須知兩年後強度更強的颱風桑美登陸時亦無此「殊榮」。雲娜在浙江造成188人死亡和失蹤,多數人死於強降水誘發的地質災害。它作為9711之後對浙江破壞最嚴重的颱風,理所當然地被除名。其名字被「凡亞比」代替(後者於2010年被再次除名)。
但云娜這個名字的另一個意義,在於其標誌著浙江乃至中國大陸真正確立了「生命至上」及「轉移避險」的防臺宗旨,「以人為本」的理念徹底代替了」誓與大堤共存亡」的抗臺思路。從9417的海侵溫州,到9711後標準海塘的大幹快上,再到雲娜,浙江花了幾乎十年的時間使防臺抗臺能力有了本質的提升。04年之後,浙江成功防禦了麥莎、韋帕、羅莎、海葵,甚至還有強度與雲娜類似的卡努。上述颱風造成的人員死亡數加起來也遠不及雲娜。當然,面對五十年一遇、更為強大的桑美,人們依然有很多功課要做。
2005年
0509麥莎:
麥莎被除名並不如雲娜那樣名正言順,雖然其對浙江、上海、江蘇等地造成了較大的經濟破壞,但由於其登陸時強度較弱、防禦措施得當,人員傷亡情況得以大大減輕。當然,麥莎進京記一波三折,也算給首都人民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麥莎被除名後由「帕卡」代替。
0514彩蝶:
彩蝶以其巨大的環流為日本帶來了強降水,導致27人死亡失蹤,經濟損失超5億美元。其退役後名字由「杜蘇芮」代替。
0519龍王:
在新世紀,一座省會城市是否會因颱風而癱瘓?龍王給出了答案。小巧的環流,深秋冷空氣的配合,讓龍王水淹福州真實上演。因強降雨引發山洪和內澇,福州幾乎全城被淹,最深處達5米。公共運輸和鐵路全部癱瘓,供電供水中斷數日。尤其令人心痛的是,武警福州指揮學校訓練基地遭山洪襲擊,85位武警學員死亡失蹤,而福州城內亦有數十人因內澇喪命。類似的情景在07年羅莎肆虐時的杭州、13年菲特侵襲下的餘姚輪番上演,雖然後兩者人員傷亡輕於龍王,但造成的重大損失依然值得我們深思:現代大城市應如何應對秋季颱風倒槽暴雨可能造成的城市癱瘓和城市機能喪失?龍王退役後,名字由「海葵」代替。後者於2012年登陸浙北,造成一定破壞。
2006年
0601珍珠:
珍珠在穿過菲律賓後在南海加強為4級颱風(約17級上限),這在5月颱風中極為罕見,而之後登陸閩粵交界橫掃中國東部的壯舉更是令人側目。然而真正使它被除名的,是南海海難。由於越南當局對珍珠的路徑預報失誤,使得十餘艘越南漁船在南海遇險,超過兩百名漁民死亡失蹤。此外,珍珠還在菲律賓奪走了三十多人的性命,在中國大陸亦有超過10人死亡。珍珠退役後,名字由「三巴」代替。
0604碧利斯:
強度弱,環流大,典型季風低壓的性質,碧利斯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水臺」——它在穿過臺灣、登陸中國大陸後停滯少動,為福建、湖南、廣東、江西等省帶來了持續性強降水,造成重大洪澇災害。而央視記者調查發現地方政府存在的瞞報死亡人數的行為又令這一場天災蓋上了人禍的陰影。據民政部報告,碧利斯共造成南方各省848人死亡、失蹤,是中國1994年至今死亡人數最多的颱風災害,除名是順理成章的事。碧利斯除名後,由馬力斯代替。
0608桑美:
霞關,沙埕,馬站,嚴防死守,眾志成城,而桑美用它子彈般的身軀和恐怖的颱風眼證明了如今的中國在這種強度的熱帶氣旋面前仍舊不堪一擊。不單是中國,似乎全世界都沒能找出應對桑美們的靈丹妙藥。桑美實在是太強了,建國以來或許只有7314號颱風在海南瓊海的狂風能蓋過它。從危房中撤離躲進最堅固的磚混小樓,從外海加足馬力駛回最熟悉的避風港,都無法抵禦毀滅和死亡。桑美登陸強度與 的5612號颱風相當,是中國大陸五十多年來登陸的最強颱風之一,僅次於7314號颱風。浙閩兩省超過500人遇難,多數死於風毀和海難。福鼎市沙埕港內避風漁船竟有952艘沉沒,兩百至三百名漁民死亡失蹤,為世所罕見的避風港海難。
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的桑美「一世」在東海停滯後轉向,給浙江東北部帶來了嚴重的雨災和潮災。桑美終其二世,均給浙江帶來嚴重災難。除名後,由山神接替。
0616象神:
2006年的象神以四級颱風(約16——17級)的強度登陸菲律賓呂宋南部,並正面襲擊了首都所在的大馬尼拉地區,造成菲律賓197人死亡。而後,象神又以三級颱風(15-16級)的強度襲擊了越南峴港,致死71人,並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象神終其二世,均劣跡斑斑。2000年象神「一世」在襲擊臺灣期間,新加坡航空006號航班在臺北中正機場起飛時於狂風暴雨中誤入一條正在維修的跑道,飛機與跑道上機械設備碰撞後爆炸起火,造成83名乘客和機組人員死亡。象神被除名後,由「麗琵」代替。
0622榴槤:
2006年的菲律賓禍不單行。象神剛走,榴槤又至,且路徑與象神出奇相似,強度卻更強,其在東部城市比拉克附近登陸時,實測海平面氣壓達934.6hpa。榴槤以三至四級颱風的強度橫掃菲律賓中部,強降水導致地質災害頻發,山崩、火山泥傾斜比比皆是,1266人死亡失蹤。而榴槤在越南亦奪走了80多人的生命。榴槤被除名後,以山竹替代。
2009年
0908莫拉克:
相對而言,臺灣防災體系較為完備,防臺經驗豐富,且因地形庇佑,風災、潮災相對較小(北臺灣除外),但降雨量往往能令人瞠目結舌,故而雨災頻發。而2009年的莫拉克則將雨災的恐怖表現到了 ——全臺多個站點雨量破百年記錄,其中屏東縣尾寮山單日雨量竟達1403毫米,阿里山兩日雨量超2300毫米!(作為對照,大陸江南地區城市的一年總降水量也不過1300——2000毫米左右。而大陸日降水量的歷史記錄是1975年河南駐馬店沁陽林莊的1005.4毫米,強降水導致石漫灘水庫等六十餘個水庫潰決,超10萬人死亡)遠超歷史記錄的降水量引發了臺灣現代史上最為慘痛的八八水災——全臺699人死亡失蹤,其中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遭泥石流滅村,474人慘遭活埋。人員傷亡之慘重,為臺灣百年來風災史所未有。八八水災還間接導致臺灣當局劉兆玄內閣的總辭。莫拉克退役後,由「艾莎尼」代替。
0916凱薩娜:
2009年於菲律賓而言又是一個災年。凱薩娜以並不出眾的強度登陸呂宋後為首都地區帶來了強降水。馬尼拉6小時降雨量達341毫米(特大暴雨級),為1967年以來之最。強降水導致菲律賓500多人死亡失蹤。凱薩娜離開菲律賓後在南海重新增強並登陸中南半島,越南、柬埔寨也有上百人死亡。凱薩娜除名後,由「薔琵」代替
0917芭瑪:
凱薩娜過後僅一周,芭瑪又接踵而至,且由於藤原效應,芭瑪路徑曲折複雜,三次登陸呂宋、折回、打轉,最後西行登陸海南島與越南。而芭瑪的反覆折騰也給菲律賓本已十分脆弱的防災體系雪上加霜,全國共有480多人因暴雨洪澇喪生。芭瑪被除名後,由「煙花」代替
2010年
1011凡亞比:
凡亞比是04年雲娜退役後的替補名字,因此這是第一個替補颱風名字被除名的案例。凡亞比在廣東省引發了近年來罕見的短時間強降水,9月21日多個站點的12小時降水量超百年一遇,強降水引發的山洪泥石流災害導致廣東全省100人死亡,61人失蹤,為近年來所罕見。此外,凡亞比在臺灣也造成了一定災害。凡亞比退役後,由「雷伊」替代。
2011年
1121天鷹:
天鷹的強度非常弱,按中央氣象臺的數據僅有10級風力,然而製造降水的能力卻出奇地強。其在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登陸後,山洪、泥石流、崩塌接踵而至,導致1257人死亡,85人失蹤。天鷹因其造成的重大人員傷亡而被除名,由「天鴿」代替。
2012年
1224寶霞:
又是菲律賓。只是這次不是「水臺」,而是一個貨真價實的 颱風——五級颱風(美國聯合警報中心定強為145kt,遠超17級,強於桑美)。同時,寶霞還是有史以來緯度 的五級颱風。菲律賓歷史上不乏五級颱風侵襲,但多數登陸北部人口稀少的呂宋沿海,且呂宋高山對颱風強度削減作用明顯,破壞相對較小。而棉蘭老島緯度低,五級颱風少見,人口相對密集,寶霞為登陸點附近帶來了巨大破壞,既有中心附近蕩然無存的風毀,也有星羅棋布的山洪泥石流災害。菲律賓全國共1067人死亡,834人失蹤,多數集中在棉蘭老島。這是菲律賓連續兩年因颱風災害死亡超過1000人,也是七年來的第四次。寶霞的替代名字將在今年的會議上宣布。
有意思的是,寶霞的「前兩世」(2000年、2006年)都是一個孱弱的熱帶氣旋,最大風力均不足12級,且均與「兩世」桑美同時存在,均因藤原效應而被兩世桑美「摧殘致死」。桑美被除名後,寶霞第三世一躍成為當年最強颱風之一,頗有鹹魚翻身之意。
2013年
1301清松(確定除名):
清松本默默無聞,被除名的原因卻是「名字太嚇人」,因其英文發音「Sonamu」酷似海嘯的發音」Tsunami」而引起了馬來西亞沿海民眾的恐慌,故由馬來西亞當局提議申請將其除名,成為繼欣欣、婷婷之後第三個「純技術性除名」的熱帶氣旋。其替代名字將在今年的會議上宣布。
1311尤特(未確定是否除名):
尤特是近年來對廣東造成最大破壞的熱帶氣旋之一。在西南季風的支援下,尤特登陸後從廣西掉頭回到廣東,並徘徊四日之久,期間一直保持著較好的結構,從而為粵西到粵東的廣東全境帶來創紀錄的強降水,惠州局地過程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潮汕地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京廣線中斷,至少52人在尤特造成的災害中死亡或失蹤。
1323菲特(未確定是否除名):
菲特是1949年以來10月登陸中國大陸的最強熱帶氣旋。由於登陸時強度強,加上深秋背景氣壓較高,氣壓梯度大,登陸點附近出現令人瞠目的風速,浙江幾項風速記錄均被其打破。而真正令菲特載入史冊的是其北側倒槽在浙江北部製造的破紀錄的特大暴雨,浙江全境有多個 站點的日降水量記錄被打破,浙江的日面雨量紀錄由1962年9月6日的109mm刷新至2013年10月7日的149mm,而過程面雨量亦位列歷史第三位。作為浙北降水中心的餘姚被大水圍城數日,城市完全癱瘓。僅寧波一市的經濟損失就超過270億元,成為有史以來浙江經濟損失最為慘重的熱帶氣旋。
1330海燕(確定除名):
還是菲律賓。不過,這回的主角是海燕自己。全世界氣象工作者、氣象愛好者都在2013年11月8日這一天目睹了這個星球上最不可思議的神跡。亞太各大氣象機構均給出了封頂 或有史以來 強度。事實上,以下任一一項都能成為海燕被除名的理由——有紀錄以來全球最強的熱帶氣旋之一、衛星分析(德沃夏克分析法)廣泛應用以來全球最強的熱帶氣旋、有紀錄以來全球登陸時最強的熱帶氣旋、菲律賓死亡失蹤近萬人、西北太平洋1975年以來致死人數最多的熱帶氣旋……全最強力颱風「海燕」登陸菲律賓
如果說一年前的寶霞是一個標準的五級颱風,那麼海燕就是五級颱風中的極品。它在菲律賓東薩馬省、萊特省的致災形式很好地詮釋了自身,僅舉一例:在完全沒有天文大潮幫襯的情況下,海燕毫不費力地將海平面在極短時間內提升三至五米並淹沒沿岸所有城鎮,釀成西北太平洋地區史上最強的風暴潮(或許沒有之一),萊特省省會塔克洛班市毀城。據菲律賓官方統計,海燕共造成6201人死亡,1785人失蹤,房屋毀壞倒塌超過120萬套。而非官方的統計數字更為誇張。無論如何,這場菲律賓歷史上損失最慘重的風災應當與颱風之王海燕一起被世人永遠銘記。海燕的代替名字將在今年的會議上宣布。
那麼「山竹」也會被除名嗎?
在張東看來,如果結合菲律賓和中國的災情,「山竹」被除名的可能性較大,但他強調目前還沒有完整的官方災情統計,「山竹」最終的命運還要看官方的災情統計結果。
拉黑!超強颱風「山竹」被除名?前世竟是被除名的「榴槤」!
「山竹」登陸菲律賓前,體型龐大,風眼清晰。(圖片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今年第22號颱風「山竹」巔峰強度達到超強颱風級,最大風力達到65米/秒,與1821號颱風「飛燕」並列為今年以來「風王」。15日,它已接近巔峰強度在菲律賓呂宋島北部登陸。據中國新聞網消息,菲律賓北部至少64人因颱風引發的事件喪命,多數是因為泥石流和房屋倒塌。另有45人失蹤,33人受傷。
16日17時前後「山竹」又以強颱風強度在廣東省江門市臺山沿海登陸,為今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颱風,強度上與0814號颱風「黑格比」、1713號颱風「天鴿」、1208號颱風「維森特」等強度相近。張東介紹,從影響上看,「山竹」具有大風範圍廣、持續時間長、風暴增水顯著的特點,8——11級陣風範圍覆蓋廣東中南部、廣西中東部、福建東部和南部,珠江口附近8級以上陣風幾乎持續了近24小時,珠海白蕉、廣州中大、東莞大盛等12站潮位超歷史 潮位。
據國家減災網消息,截至17日11時,廣東、廣西、海南3省(自治區)29市129個縣(市、區)141.9萬人緊急避險轉移和安置,4人因災死亡。具體災情仍在進一步核查統計中。
因影響中國而除名的颱風每年不到一個
據統計,截至2017年,共有36個颱風名稱被 除名,平均每年2.25個。其中,因給中國或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帶來災害而被除名的颱風有13個,平均每年0.81個。
除了破壞性大導致除名,也有一些颱風名稱因為其他原因而停用,多為宗教、傳統習俗或文化原因。如朝鮮提供的颱風名稱「清松」,因英文名「Sonamu」發音近似海嘯(Tsunami),容易引起恐慌而除名;中國香港提供的兩個颱風名稱「欣欣」、「婷婷」因識別度不夠高而退役等。
目前由中國氣象局提供的颱風名稱中,已有「龍王」、「海燕」、「海馬」三個被除名,原因均為造成重大災害。其中1330號颱風「海燕」是人類有記錄以來的最強颱風,導致菲律賓6201人傷亡,1885人失蹤。
如果「山竹」被除名了,下一個「接任」的究竟是水果還是其他,並不是最重要的。希望下一次這個序列位置所出現的颱風能「溫柔」一些,不要帶來那麼多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