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於西太平洋的利奇馬颱風,一路往西北方向移動。一路升級,從開始的8級大風升級到靠近沿海的17級超強颱風,海岸邊揭起狂風巨浪、暴雨傾盆。終於在10日凌晨1點45分以16級颱風在浙江溫嶺登陸。
登陸之後的利奇馬颱風登溫嶺、過仙居、穿磐安,馬不停蹄的繼續網西北方向移動,按照預測的路徑來看,浙江、江蘇、山東都將受到影響,全國9個省市被波及。
那麼,已達到17級的超強颱風利奇馬會被除名嗎?先來了解下國際上給颱風除名的標準:當一個颱風造成某個或多個成員國(地區)的巨大損失,遭遇損失的成員國(地區)可以向颱風委員會提請撤換,這個名稱將會永久除名並停止使用。
利奇馬颱風登陸之前,我們就已經做好了充足的防颱風準備,轉移受災人群、設置安置點等,措施得當、預防充分;同時,登陸之後的利奇馬風力逐漸減弱,從16級、15級...一路吹一路降級,風力下降、破壞力下降。沒有造成巨大損失,從這點判斷,利奇馬颱風被除名的可能性不大。
延伸閱讀>>>那些年被除名的颱風名稱
畫眉:2001年登陸新加坡,頭一次見颱風的不知所措的新加坡人,預防不到位,損失頗大;
查特安:2002年登陸密克羅尼西亞,造成了罕見的災害;
鹿莎:2002年登陸韓國,造成傷亡213人,33人失蹤;
鳳仙:2002年登陸關島,造成7億美元損失,103人受傷;
欣欣:無公害的颱風,2003年卻被中國香港嫌棄名字沒有代表性,而被除名;
伊布都:2003年登陸菲律賓、中國廣東,造成50多人傷亡,損失超20億元;
鳴蟬:2003年登陸韓國,造成傷亡132人,順勢41億美元;
蘇特:2004年登陸雅浦島,毀壞島上90%的建築,損失1400萬美元;
婷婷:無公害的颱風,2004年除名原因跟欣欣一樣;
雲娜:2004年登陸浙江;造成188人傷亡和失蹤;
麥莎:2005年登陸浙江、上海、江蘇等地,造成較大的經濟破壞;
彩蝶:2005年登陸日本,,造成27人傷亡和失蹤,損失5億美元;
龍王:2005年登陸福州,導致全城被淹,造成至少百人傷亡和失蹤;
珍珠:2006年登陸菲律賓和中國,造成40多人傷亡,同時給越南造成十餘艘漁船遇險,200多名漁民傷亡失蹤;
碧利斯:2006年登陸中國,造成848人傷亡和失蹤;
桑美:2006年登陸中國,造成500多人傷亡,952搜漁船沉沒,兩三百名漁民失蹤;
象神:2006年登陸菲律賓和越南,分別造成傷亡197人和71人;
榴槤:2006年登陸菲律賓和越南,分別造成傷亡1266人和80多人;
莫拉克:2009年登陸中國臺灣,造成傷亡699人;
凱薩娜:2009年登陸菲律賓和越南柬埔寨,分別造成500多人傷亡失蹤和上百人傷亡;
芭瑪:2009年登陸菲律賓,造成480多人傷亡;
凡亞比:2010年登陸廣東,造成100人傷亡,61人失蹤;
天鷹:2011年登陸菲律賓,造成傷亡1257人,85人失蹤;
寶霞:2012年登陸菲律賓,造成傷亡1067人,834人失蹤;
清松:2013年被除名,原因是英文發音太嚇人;
海燕:2013年登陸菲律賓,造成6201人傷亡,1785人失蹤,損失8.15億美元;
海馬:2016年登陸菲律賓和中國廣東,造成約19.3億美元損失;
山竹:2018年登陸菲律賓和中國,分別造成傷亡64人和4人。
被除名的颱風包括以上且不限於以上幾個,根據颱風委員會公布的數字,已經有40個颱風被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