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奇馬!你很有可能被開除,你知道嗎?!
今年的風王「利奇馬」自8月4日生成,到13日14時中央氣象臺停編,生命史長達216小時。這九天裡,「利奇馬」先後兩次登陸我國,並攜風帶雨橫掃我國東部沿海,製造較重的災害。那……究竟「利奇馬」會不會被除名呢?
誒?等等!什麼是「除名」?颱風的名字都怎麼來的?別急,聽小編給你好好盤一盤那些年因惡名昭著而被除名的颱風名單——
這個「利奇馬」,有多皮?
「利奇馬」這一生可以說是。。。太頑皮了!
8月4日,「利奇馬」誕生於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經過3天的海上「流浪」,成長為超強颱風並加速了靠近我國的步伐。
10日凌晨,「利奇馬」以超強颱風姿態登陸浙江,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6級(52米/秒),一舉成為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地區第五強、登陸浙江第三強、今年以來登陸我國最強的颱風。在浙江停滯20小時後,穿過江蘇移入黃海,成為滯留浙江時間最長的超強颱風。
11日夜間,再次登陸山東,中心附近最大風力9級(23米/秒,熱帶風暴級),迅速穿過山東半島後進入渤海,繼續它的海上流浪。自登陸以來,它共在陸地停留44個小時,是個相當長壽的颱風。
13日早晨,「利奇馬」減弱為熱帶低壓,14時,中央氣象臺對其停止編號。
要知道,颱風慣用的伎倆就是降雨。受「利奇馬」影響,浙江、山東、江蘇等地均出現極端強降雨天氣,其中浙江全省平均降雨量達165毫米。
浙江、山東等地共35個氣象觀測站日降雨量突破當地8月歷史極值,24個站點突破當地日降雨量的歷史極值,又以山東省突破極值的站點數最多。
區區下雨可還不夠,利奇馬攜狂風所到之處均是驚濤駭浪、風雨飄搖,給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安徽、山東、河北、天津、遼寧帶來8級以上陣風,浙江沿海風力普遍有12~14級,部分沿海島嶼達15~17級。這年頭,大家不存著點肉,扛颱風都比較吃力……
據國家減災網官方統計,截至8月14日10時統計,「利奇馬」已造成河北、遼寧、吉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9省(直轄市)1402.4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537.2億元。
五花八門颱風名都從哪裡來?
首先,颱風名字可不是隨便取的。
在最初之時,每個颱風只有編號,是沒有名字的。我國早期用四碼編號命名颱風,比如「1803」……
為方便傳播,自20世紀初,氣象預報員就開始為颱風命名。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為颱風命名始於1945年——起初只採用女性名字,後因女權主義者反對,從1979年開始,採用一個男人名和一個女人名交替使用。
不過,還是為了避免名稱混亂,1997年11月舉行的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日本、寮國、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等14個成員提供。
如今,颱風的名字就是由這14個經常遭受西北太平洋所產生的颱風地區,坐在一塊商量出來的。
每個成員提出10個名字,總計140個名字循環使用,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比如我國的大陸為颱風取名為:龍王、悟空、玉兔、海燕、風神、
海神、杜鵑、電母、海馬、海棠。但這還只是最初版,其中的「龍王」和「海燕」,現已被「海葵」和「白鹿」所取代。
不聽話的小孩可沒有糖吃!
那麼,颱風又為什麼會被除名呢?
其實,當一個颱風給某個或多個成員造成巨大損失,該成員就可以向颱風委員會提請撤換——這個名稱將會永久除名並停止使用,避免了在提起該颱風時引起混淆。
另外,當颱風委員會成員認為颱風名字不恰當時,也可提請撤換。當某個颱風的名稱被刪除後,颱風委員會將根據相關成員提議,對颱風名稱進行增補,而該名稱一般由原提供成員重新推薦。
或許你還記得,就在去年,颱風「山竹」和「溫比亞」正是因為造成巨大損失而被除名。
讓我們回顧一下,2個被除名的颱風有多「兇殘」。2018年第22號颱風「山竹」的名字由泰國提供,是一種水果。2018年9月7日20時,「山竹」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15日,「山竹」從菲律賓北部登陸;9月16日17時在廣東臺山海宴鎮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中心最低氣壓955百帕;9月17日晚20時,中央氣象臺停止對其編號。
2018年8月17日登陸我國的第18號颱風「溫比亞」名字由馬來西亞提供,意義為一種盛產西米的溫比亞樹。它的登陸使上海成為首個一個月內有3個颱風登陸的城市,也是繼「安比」「雲雀」「摩羯」之後,2018年登陸華東地區的第四個颱風,使得2018年登陸蘇浙滬地區的颱風突破了1949年以來的歷史紀錄。
在「溫比亞」影響過程中,浙江北部、上海、江蘇、安徽、河南、山東、遼寧東部、吉林東南部遭受大雨到特大暴雨侵襲。浙江、江蘇、安徽、山東、遼寧和吉林6省32條河流強降水超出水位警戒線,7條河流水位超出保證水位。其中4條河流水位創新高。
截至目前,颱風命名表上被除名的共有45個,其原因也並不都是颱風「罪大惡極」。比如2015年第47屆颱風委員會年度會議上,「韋森特」遭到除名,並通過由「蘭恩」取代,其除名原因是與東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命名表產生同名衝突。類似的例子還有 「翰文」、「庫都」、「欣欣」、「婷婷」等。
比如這次,大家最關心的是:「利奇馬」這個壞小孩究竟會不會被除名?毋庸置疑,颱風「利奇馬」給我國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很多人都預測它可能被除名,而這個確切答案要等明年年初召開的颱風委員會年度會議決議才能知道。
不過,無論颱風叫什麼名字、會不會被除名,只希望它們能更「溫柔」一些,給我們帶來的災害再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