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娃」是誰?
熱帶風暴瑪娃(英文名:Tropical Storm Mawar,國際編號:171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8W)為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6個被命名的風暴。「瑪娃」一名由馬來西亞提供,名字意義即玫瑰花。
瑪娃
但是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這個「」由於低壓繼續 減弱
今天上午
中央氣象臺於對其
停止編號!
颱風「瑪娃」9月3日21時30分在廣東省汕尾市陸豐甲西鎮沿海地區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熱帶風暴級,20米/秒)。4日凌晨2時,「瑪娃」在汕尾市境內減弱為熱帶低壓。今天上午低壓繼續減弱,中央氣象臺於今天上午10點鐘對其停止編號。
但受其殘留雲系影響,今天廣東中部和東北部沿海、福建東南部、湖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其中廣東中部局地有大暴雨。
颱風「瑪娃」蛇形走位
原本預計昨天白天登陸的第16號颱風「瑪娃」也真是任性!它一路走走停停,東一下西一下的,這蛇形走位也是沒誰了…
各種直角轉彎,走出了一個「問號」
密切關注其動向的氣象局也是被搞得沒脾氣了……
颱風不僅能被停止編號
甚至還能被除名
如果某個颱風造成了巨大災害,則可能經颱風委員會認定後被除名,該名稱就成為該次颱風永久的專有名字,新名稱則由原提名地區重新命名。
比如2005年的19號颱風「龍王」,因其造成了74.78億元的經濟損失,並導致近百人死亡,被颱風委員會「踢出組織」,並由中國大陸重新提名的「海葵」代替。「龍王」也成為由中國大陸提供的颱風名稱中,首個被除名的名字。
歷史上被除名的颱風:
2013年11月,由我國命名的2013年第30號颱風「海燕」登陸菲律賓,給當地造成重大傷亡。為此,颱風委員會根據相關規定,決定將海燕除名,由「布穀」替補
2012年第24號颱風「寶霞」(超強颱風)在菲律賓棉蘭老島影響620餘萬人口,造成1000人以上死亡,房屋6萬間全倒、9萬間半倒,經濟損失近十億美元。(柬埔寨命名)
2011年第21號颱風「天鷹」(強熱帶風暴)在菲律賓棉蘭老島造成1200人以上死亡,財產損失佔到全年西太熱帶氣旋總數75%以上。替補名「天鴿」(Hato)。(日本命名)
2010年第11號颱風「凡亞比」(超強颱風)在中國東南部、臺灣總共造成101人死亡,41人失蹤。因災傷病328人,緊急轉移安置12.9萬人,直接經濟損失51.5億元人民幣。其替補名為「雷伊」(Rai)。(密克羅尼西亞命名)
2009年第8號颱風「莫拉克」在臺、閩、浙、贛造成巨大損失,遇難人數600人以上,8000餘人被困,造成臺灣數百億臺幣損失,大陸損失近百億人民幣,被除名,替補名為「艾莎尼」(Atsani)。(泰國命名)
2009年第16號颱風「凱薩娜」造成菲律賓、南海諸島、越南共計402人死亡,造成農業經濟損失重大,替補名為「薔琵」(Champi)。(寮國命名)
2009年第17號颱風「芭瑪」(超強颱風)造成菲律賓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臺灣降水量打破全年記錄,給海南、廣西等省造成一定洪澇災害,經濟損失慘重,死亡441人,替補名為「煙花」(In-Fa)。(中國澳門命名)
2006年第1號颱風「珍珠」(強颱風),在菲律賓、中國東南部、臺灣總共造成104人死亡以及12億美元的損失,替補命名為「三巴」(Sanba)。(中國澳門命名)
2006年第4號颱風「碧利斯」(強熱帶風暴),在菲律賓、中國東南部、臺灣總共造成800多人死亡或失蹤以及44億美元的損失,替補命名為「馬力斯」(Maliksi)。(菲律賓命名)
2006年第8號颱風「桑美」(超強颱風),在馬利安那群島、中國東南沿海以及臺灣省總共造成458人死亡以及25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替補命名為「山神」(Son-Tinh)。(越南命名)
2006年第16號颱風「象神」(超強颱風),在菲律賓、海南、越南、柬埔寨、泰國總共造成279人死亡以及7.47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替補命名為「麗琵」(Leepi)。(寮國命名)
2006年第22號颱風「榴槤」(超強颱風),在菲律賓、越南、泰國總共造成於819人死亡,經濟損失無法估計,替補命名為「山竹」(Mangkhut)。(泰國命名)
2005年第9號颱風「麥莎」(強颱風),給我國華東地區造成重大損失。40萬人被撤離,上海地鐵停運。僅浙江直接經濟損失達65億元(其中寧波損失27億元)。江蘇發生狂風暴雨天氣,並且造成經濟損失達12億元。替補命名為「帕卡」(Pakhar)。(寮國命名)
2005年第14號颱風「彩蝶」(超強颱風),在日本造成21人死亡,替補命名為「杜蘇芮」(Doksuri)。(韓國命名)
2005年第19號颱風「龍王」(超強颱風),給我國臺灣、福建、廣東、江西等地造成大風大雨,並造成一定人員傷亡,替補命名為「海葵」(Haikui)。(中國命名)
2004年第1號颱風「蘇特」,給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關島、北馬裡亞納群島、帛琉、中國臺灣、日本等地帶來一定自然災害和經濟損失,替補命名為「銀河」(Mirinae)。(韓國命名)
2004年第8號颱風「婷婷」,造成日本南鳥島4人死亡,多人受傷,並造成一定自然災害。替補命名為「獅子山」(Lionrock)。(中國澳門命名)
2004年第14號颱風「雲娜」(強颱風),「雲娜」颱風登陸中國東南沿海。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達181.28億元。替補命名為「凡亞比」(Fanapi)。(密克羅尼西亞命名)
2003年第1號颱風「欣欣」,給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造成一定災害。替補命名為「白海豚」(Dolphin)。(中國香港命名)
2003年第7號颱風「伊布都」(超強颱風),造成菲律賓、我國華南地區重大人員傷亡。僅在中國廣西就造成12人死亡,損失超過5億元。替補命名為「莫拉菲」(Molave)。(菲律賓命名)
2003年第14號超強颱風「鳴蟬」(Maemi),造成韓國150多人喪生。損失無法計算。替補命名為「彩虹」(Mujigae)。(韓國命名)
2002年第6號颱風「查特安」(超強颱風),登陸日本關東平原,造成多人喪生和嚴重的財產損失,替補命名為「麥德姆」(Matmo)。(美國命名)
2002年第15號颱風「鹿莎」,襲擊韓國西部,替補命名為「鸚鵡」(Nuri)。(馬來西亞命名)
2002年第26號颱風「鳳仙」,造成關島大量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替補命名為「紅霞」(Noul)。(朝鮮命名)
2001年第26號颱風「畫眉」(熱帶風暴),雖然不是很強,但它是有史以來最靠近赤道的颱風,所以被除名了,替補命名為「琵琶」(Peipah)。(中國澳門命名)
綜合:新華網微信、中國天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