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中科院院士王正敏:不明白學生王宇澄為何如此恨他
■致信中科院檢討當初推薦審查不嚴
■王正敏研發同事和人工耳蝸生產商指責報導失實
中科院院士劉新垣、戚正武、洪國藩、姚開泰(由上至下),4人聯名寫信給中科院要求對院士王正敏除名。
東方網1月8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五官科醫院教授王正敏被舉報「學術造假」一事昨天再現轉折點,繼1月2日央視新聞頻道播出《復旦院士人工耳蝸研發之謎》、1月3日五官科醫院召開發布會請王正敏現身說明情況後,央視昨日追蹤報導了《多名院士推薦人要求中科院對王正敏除名》。
參與這次寫聯名信的院士昨日告訴早報記者,共有4名院士在2013年10月9日向中科院提交了聯名信和相關報告,但還沒有收到回復。
另據新華社報導,中科院昨日回應稱,正在了解相關情況,將嚴格按照程序處理此事。院士如有違背相關行為準則,經查實後最嚴重將可能被撤銷院士稱號。鑑於此事引發的巨大社會反響,中科院和教育部將對王正敏一事繼續進行全面調查。
推薦人:造假是鐵定的
央視昨日報導,王正敏2005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時候,一共有7名院士推薦人。其中4名推薦人近日向中國科學院聯名寫信要求對王正敏除名,這四人分別是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的劉新垣、戚正武、洪國藩、姚開泰。
4名院士在聯名信中列舉了王正敏涉嫌論文造假的內容,一是他將個人專著《耳顯微外科》中的大部分內容拆分為14篇文章,放在他自己主編的《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上發表,這些都是「假論文」;二是他把非研究性的一般性文章(43篇),冒充正式論文放入申報材料。
劉新垣院士昨天告訴早報記者,「事情嚴重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必須說話了,要跟院部的道德委員會表個態。我們首先要檢討我們的錯誤,當初審查不嚴,我們相信了復旦,相信了王正敏。」
劉新垣坦言,作為推薦人,自己之前和王正敏並不熟悉。既然不熟悉為何還作為推薦人,對此劉新垣表示「過程很複雜」,不過「王正敏論文作假是鐵打的事實,抄襲也是鐵打的事實」。
在1月3日復旦大學召開的通報會上,該校學術規範委員會主任周魯衛就此次舉報宣布調查結論,稱舉報的學歷造假並不存在,但王正敏作為合作者之一,所發表的幾篇中文論文,有內容高度重複,屬於重複發表。對此,王本人均稱是在他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列為論文合作者,這種做法在學術態度上不夠實事求是。王正敏的三本著作在未取得國外著作版權同意下,對原著圖片採取重新描畫做法,使用大量插圖且未註明出處,這種做法雖不屬學術剽竊,但不符合國際公認的學術規範;至於舉報信中所提及的「文字抄襲」,因其內容為解剖學描述,不屬於抄襲。
王正敏1月3日也回應稱,著作引用自己的導師、全球耳鼻喉科奠基人烏果·費緒老師的手術圖解共13處,都有註明。王正敏承認,自己在申報院士論文時,四分之三都屬規範論文,另外四分之一併未按照學術規範來寫,其中大多是將手術、已經發表的論文轉載至教學園地,僅供教學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