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院士聯名要求對王正敏除名 推薦人:造假是鐵定的[圖]

2020-11-23 東方網

    相關新聞:中科院院士王正敏:不明白學生王宇澄為何如此恨他

  ■致信中科院檢討當初推薦審查不嚴

  ■王正敏研發同事和人工耳蝸生產商指責報導失實

  中科院院士劉新垣、戚正武、洪國藩、姚開泰(由上至下),4人聯名寫信給中科院要求對院士王正敏除名。

  東方網1月8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五官科醫院教授王正敏被舉報「學術造假」一事昨天再現轉折點,繼1月2日央視新聞頻道播出《復旦院士人工耳蝸研發之謎》、1月3日五官科醫院召開發布會請王正敏現身說明情況後,央視昨日追蹤報導了《多名院士推薦人要求中科院對王正敏除名》。

  參與這次寫聯名信的院士昨日告訴早報記者,共有4名院士在2013年10月9日向中科院提交了聯名信和相關報告,但還沒有收到回復。

  另據新華社報導,中科院昨日回應稱,正在了解相關情況,將嚴格按照程序處理此事。院士如有違背相關行為準則,經查實後最嚴重將可能被撤銷院士稱號。鑑於此事引發的巨大社會反響,中科院和教育部將對王正敏一事繼續進行全面調查。

  推薦人:造假是鐵定的

  央視昨日報導,王正敏2005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時候,一共有7名院士推薦人。其中4名推薦人近日向中國科學院聯名寫信要求對王正敏除名,這四人分別是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的劉新垣、戚正武、洪國藩、姚開泰。

  4名院士在聯名信中列舉了王正敏涉嫌論文造假的內容,一是他將個人專著《耳顯微外科》中的大部分內容拆分為14篇文章,放在他自己主編的《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上發表,這些都是「假論文」;二是他把非研究性的一般性文章(43篇),冒充正式論文放入申報材料。

  劉新垣院士昨天告訴早報記者,「事情嚴重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必須說話了,要跟院部的道德委員會表個態。我們首先要檢討我們的錯誤,當初審查不嚴,我們相信了復旦,相信了王正敏。」

  劉新垣坦言,作為推薦人,自己之前和王正敏並不熟悉。既然不熟悉為何還作為推薦人,對此劉新垣表示「過程很複雜」,不過「王正敏論文作假是鐵打的事實,抄襲也是鐵打的事實」。

  在1月3日復旦大學召開的通報會上,該校學術規範委員會主任周魯衛就此次舉報宣布調查結論,稱舉報的學歷造假並不存在,但王正敏作為合作者之一,所發表的幾篇中文論文,有內容高度重複,屬於重複發表。對此,王本人均稱是在他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列為論文合作者,這種做法在學術態度上不夠實事求是。王正敏的三本著作在未取得國外著作版權同意下,對原著圖片採取重新描畫做法,使用大量插圖且未註明出處,這種做法雖不屬學術剽竊,但不符合國際公認的學術規範;至於舉報信中所提及的「文字抄襲」,因其內容為解剖學描述,不屬於抄襲。

  王正敏1月3日也回應稱,著作引用自己的導師、全球耳鼻喉科奠基人烏果·費緒老師的手術圖解共13處,都有註明。王正敏承認,自己在申報院士論文時,四分之三都屬規範論文,另外四分之一併未按照學術規範來寫,其中大多是將手術、已經發表的論文轉載至教學園地,僅供教學參考之用。

相關焦點

  • 王正敏「院士涉抄襲」:不負責任推薦的尷尬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正敏被昔日學生舉報涉嫌學術抄襲、科研成果剽竊、院士申報材料造假等問題,最近,王正敏2005年被增選院士時推薦他的7名院士當中的4名推薦人向中國科學院寫聯名信,要求中科院對王正敏予以除名。
  • 由「王正敏造假」反思中國院士制度
    長江商報消息 ■ 楊玉聖院士制度兩大悖論截至2013年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總數已達75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已達807人,除去117位外籍院士,兩院院士已多達1440人。一方面,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無論學術研究還是科技發明,我們都還處在「發展中國家」的水平;另一方面,我們又擁有著全世界最龐大的院士集團。
  • 院士「涉假」的恩怨是非--紀王正敏涉嫌「造假」
    原標題:院士「涉假」的恩怨是非近日有媒體曝出,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教授王正敏與其學生王宇澄反目成仇,同室操戈,師徒二人水火不容。學術造假、院士除名、師生恩怨……在這場事件中,各方關係盤根錯節,攪渾了一潭池水。對此事件,記者近日進行了實地調查採訪。
  • 媒體稱復旦大學否認院士王正敏造假 復旦:尚未發布調查結論
    王正敏(右)與王宇澄(左)。(南方周末資料圖)2013年下半年,因遭到曾經的學生和秘書王宇澄舉報,79歲的中科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學術造假」一事引起學術、傳媒界的持續關注。據《中國青年報》1月24日報導,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近日公布對此事的最新調查結果。這份調查結果稱:王正敏的專著和院士申請材料中的確存在學術不規範問題,但不能判斷為造假。
  • 開除王正敏?院士評選若無信,嚴謹學術不可期
    原標題:院士評選若無信,嚴謹學術不可期  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王正敏繼遭學生舉報其申請院士的論文涉嫌抄襲後,被媒體曝出四名院士推薦人「反悔」,聯名致信中科院,請求將其除名。
  • 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被舉報學術造假 抄襲他人著作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的醫生王宇澄說,在王正敏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候選人論著目錄附件材料》中,被列入的271篇論文至少有57篇涉嫌造假。  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認定王正敏在申報科學院院士過程中,申報論文材料有「不實事求是」行為。
  • 羊城晚報:王正敏事件拷問院士評選機制
    日前,王正敏當年申報院士時的7名推薦人中,有4名院士向中國科學院遞交了聯名信,稱王正敏在申報院士時確實存在造假行為:一是他將個人專著拆分成14篇文章,發表在他自己主編的雜誌上,這些都是「假論文」;二是他把非研究性的一般性文章(43篇),冒充正式論文放入申報材料,這是地地道道的學術造假。他們建議撤銷王正敏的院士資格。
  • 院士推薦豈可"不夠嚴謹"?
    不過,這件事似乎還在「發酵」,從前天起,新聞媒體就披露了當年推薦王正敏為院士候選人的7院士中4位中科院院士劉新恆、戚正武、洪國藩、姚開泰於去年10月9日寫給復旦大學和中科院的信件,稱王正敏有學術「造假」行為,要求處理王正敏的院士問題。中科院正式回應了此事,稱正按嚴格程序調查處理此事。
  • 中國科學院被舉報院士:舉報者提3個要求 但是很荒唐
    王宇澄(左)曾是王正敏的學生與親密助手,他認為自己在導師評選院士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卻未獲回報。(資料圖片)     去年11月,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醫師王宇澄舉報他的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學術抄襲、院士申報材料造假等問題。此外,有媒體報導王正敏還克隆國外的「人工耳蝸」用來申報國內的專利,成功獲得巨額專利經費數千萬元。昨天,王正敏接受本報獨家專訪回應此事,稱自己論文方面從未造假,做人工耳蝸只為讓更多聾人獲得救治,不為賺一分錢。
  • 學生披露內幕:我怎樣幫導師評上中科院院士
    (南方周末資料圖)  原標題:學生舉報導師 披露院士評選內幕「我怎樣幫導師評上中科院院士」  學生舉報導師,披露中科院院士申報前的籌備細節:一文多投,把已發表的專著拆分後再在自己擔任主編的學術刊物上發表,湊足論文數量;託人尋找「院士推薦人」,並一一上門遊說。  中國頂級專家學術著作撰寫中的諸多細節也得以浮現:「書中三百多幅圖,兩百多幅抄襲。
  • 追蹤「院士除名」事件--被除名的是哪兩位院士?
    被除名的是哪兩位院士?    12月10日,上海某報刊出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兩名院士因嚴重違背科學道德被除名。    這則消息稱,中科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張存浩院士在公布《中國科學院院士科學道德自律準則》時說,已有兩名中科院院士因違背科學道德而被除名,其中一人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消息並沒有透露出這兩人的姓名。
  •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正敏:我和我的祖國
    有這樣一位老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正敏,他刻苦鑽研,在臨床醫療與教學科研上,貢獻傑出;他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甘為人梯,桃李遍天下。他領銜的團隊實現了「人工耳蝸」的自主研發和國產化,打破了國外產品一統天下的局面,造福了我國廣大的聾啞人。他是中國千千萬萬共產黨員中愛崗敬業、愛國奉獻的一個縮影,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中創新拼搏的一個代表,他是新中國成長的參與者,是醫學事業發展的見證人。
  • 中科院院士被指抄襲論文 模仿國外樣機獲專利費
    :論文造假科研克隆【「院士造假遭舉報」事件真相之一】 院士遭舉報 論文造假專著抄襲前不久,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醫師王宇澄舉報他的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學術抄襲、科研成果剽竊、院士申報材料造假等問題。
  • 李寧院士,判刑12年,成為第3個被除名「院士」資格的人
    毫無疑問,那就是兩院院士,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院士,那就是一級教授,可謂終身榮譽。只要當上了院士,基本上一輩子不退休,因為一個院士,那不單單是一個人,而且是代表這個一個團隊,一個專業發展方向。
  • 院士醜聞背後的水到底有多深
    最近,央視曝光了一起中科院院士遭學生舉報事件,堪稱是對院士醜行細節的一次極致呈現。   被舉報的中科院院士叫王正敏,舉報者是其學生王宇澄。師徒反目,據稱是因為利益糾葛。
  • 中國科學院關於推薦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候選人的通知—新聞—科學網
    各位院士: 2021年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選舉工作將於2021年1月1日開始,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重要貢獻
  • 中科院院士魏於全學術論文遭造假質疑(圖)
    從3月份一直持續到現在,西安交通大學司履生教授質疑四川大學魏於全院士學術造假的公開信,已經成為學術圈裡的熱點話題。  「鑑於魏於全能夠在2003年當選中科院院士,主要由於他發表在國內外科學刊物上的兩篇論文,如果司履生教授對這兩篇論文的質疑成立,中科院應該嚴肅處理,取消魏於全的院士稱號。」知名科學打假人士方舟子日前表示。
  • 候選院士「人耳鼠」成果被疑學術造假(圖)
    「人耳鼠」迷局中國工程院候選院士曹誼林遭質疑同事學生導師能否解十年科研迷霧201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進入第二輪評審,今年剛成為有效候選人的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國內組織工程領域「頭號人物」曹誼林,卻被「學術造假」的質疑推上風頭浪尖。
  • 方舟子:魏於全院士被指造假該怎麼處理(圖)
    院士被指造假該怎麼處理?是服軟還是死扛,是個問題。漫畫/冷潔  揭露學術造假,有的容易,有的難辦。像一稿多投、偽造學歷、抄襲這類的造假,是很容易發現和認定的,我們揭露的也比較多。但是,由於司教授的質疑,使我細讀了魏院士的幾篇論文,這些論文用到的實驗技術是現代生物學常用的技術,在這方面我還是比較熟悉的,可以做出一些判斷。在其論文的實驗設計、數據處理和實驗結果等方面,都存在一些漏洞和可疑之處,有的前後自相矛盾,有的過分完美,讓人懷疑至少存在篡改數據的可能,而篡改數據在科學界也被認為是造假。
  • 造假院士、造假公司及其「撈金」聯合體
    澎湃新聞報導截圖李院士學術不端問題調查結論「難產」至今,其醜聞卻一個接一個被引爆:申報院士材料造假;一名工程院士緘默不應,被實名舉報申報院士成就造假 開辦了88家院士工作站、工作室,堪稱全國之最……令人瞠目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