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魏於全院士被指造假該怎麼處理(圖)

2021-01-13 搜狐網

  院士被指造假該怎麼處理?是服軟還是死扛,是個問題。漫畫/冷潔

  揭露學術造假,有的容易,有的難辦。像一稿多投、偽造學歷、抄襲這類的造假,是很容易發現和認定的,我們揭露的也比較多。但是對捏造、篡改實驗成果這類的造假,要發現就很不容易,所以在國際權威的學術期刊上也時不時會出現可疑的論文,而要認定造假,就更難了,需要有權威機構介入進行調查。

  3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司履生教授在新語絲網站發出《就魏於全院士發表假論文問題致中國科學院的公開信》,實名公開批評四川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魏於全發表兩篇假論文,在網上引起了熱烈討論,中外眾多專業與非專業人士都參與了進去。

4月12日,《北京青年報》旗下的《競報》率先報導此事,把這場爭論引到了媒體。第二天,《人民日報》也以整版的篇幅報導其記者對這一事件的調查,對魏於全的「論文迷局」提出了七條疑問,同時報導了四川大學黨委書記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的工作人員的看法。

  《人民日報》這一罕見的做法,據我了解,在科學界贏得了一片喝彩,也促使四川大學校方迅速做出反應。15日下午,四川大學就這一事件召開新聞發布會,向記者散發了校方聲明和魏於全對情況的說明材料,魏於全也在現場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四川大學校方的這一舉動,在預料之中。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的採訪時,四川大學黨委書記已經表明了立場:「我們相信魏院士。魏院士的人品、科研貢獻,我們都了解。就這個事情的過程,我們也了解,不會有問題。」也就是說,校方還沒有開始調查,就已經有了預設的結論,所需要的,只是「澄清」了。

  四川大學、魏於全院士真的把事情說清楚了嗎?在他們的聲明中,把這個事件說成是一場早就有了結果的「學術爭議」,是魏於全和司履生兩人之間的個人恩怨。這是有意在混淆視聽。

  這個事件,固然有屬於學術爭議的部分,例如魏於全用來指導實驗的理論基礎是否能成立,專家們的看法就不太一致;但是人們更關注的,是他的實驗結果是否有假。而自從司履生把爭論公開以後,就已經不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事了。眾多的專家都對魏於全的研究成果、論文提出了質疑,即使四川大學、魏院士能夠通過對司教授進行人身攻擊的方法讓司教授本人喪失信譽,即使他們能夠擺平司教授一個人的質疑,如果不能一一答覆、解釋別人的質疑的話,也無法消除人們的疑惑。

  就我本人來說,我也並非都同意司教授的每一條質疑,例如魏院士的論文在免疫理論方面是否問題,那不是我的專業,在這方面我不做評價。但是,由於司教授的質疑,使我細讀了魏院士的幾篇論文,這些論文用到的實驗技術是現代生物學常用的技術,在這方面我還是比較熟悉的,可以做出一些判斷。在其論文的實驗設計、數據處理和實驗結果等方面,都存在一些漏洞和可疑之處,有的前後自相矛盾,有的過分完美,讓人懷疑至少存在篡改數據的可能,而篡改數據在科學界也被認為是造假。此外,魏於全論文的結構非常龐大,涉及了許多實驗,要完成那些實驗,是需要花費很多的經費、人力和物力的,而在當時魏於全還未當上院士,也讓人懷疑他是否有條件去完成那些實驗。據我的了解,國際上懷疑魏的論文真實性的同行並不少。

  司教授的公開信在新語絲髮表後,魏院士能夠及時做出一些回應,為自己辯護,這是值得讚賞的。但是,就像我們經常在新語絲上見到的那樣,他的辯解反而暴露出了更多的問題,讓他更難以自圓其說。而且他引用來支持自己的觀點的文獻,也被發現有的是錯引,並不能用以支持他的觀點。這些問題被指出來以後,很遺憾魏院士未能再做出回應進一步澄清自己。

  但是要光靠對論文進行分析就認定造假是很難的,必須進行調查,核對原始數據,才有可能。我和其他人都一再向魏院士索要原始數據,而魏院士卻一直不願提供以消除別人的疑問。即使在現在,四川大學和魏院士在聲明和訪談中也沒有表示願意出示原始數據,而只是提出願意就這一事件召開答辯聽證會。

  這是違反國際學術界慣例的做法。通過答辯聽證會也許可以起到一點溝通作用,但是並不足以消除人們的疑惑,特別是沒有參加會議的人的疑惑。更何況口頭的表述總不如文字的表述嚴謹和永久,能夠在會議上講清楚的,更能用文字和原始數據講清楚,反之則不然。按國際慣例,一旦論文被懷疑造假,那麼能夠澄清或認定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出示、核對原始數據。魏於全不願出示原始數據,不願用文字一一答覆質疑,卻求助於費時費錢又不一定能搞清楚問題的會議,這種做法,本身就讓人起疑。實際上,按慣例,一個研究人員一旦被懷疑造假卻不願意出示原始數據澄清自己,那就等於默認了造假。

  揭露學術造假,有的容易,有的難辦。像一稿多投、偽造學歷、抄襲這類的造假,是很容易發現和認定的,我們揭露的也比較多。但是對捏造、篡改實驗成果這類的造假,要發現就很不容易,所以在國際權威的學術期刊上也時不時會出現可疑的論文,而要認定造假,就更難了,需要有權威機構介入進行調查。

  中科院學部據稱請四川大學嚴肅、認真地調查此事,但是高校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是肯定要力保自己的院士的,更何況這次涉及的院士自己就是校領導,校方如何下得了手?在這種情況下,本來是應該由中科院組織專家進行獨立的調查,或者由向魏院士提供研究資金的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部門組織調查,才更讓人信服。

  揭露學術造假,如果涉及的是學術地位比較低的人,如學生、年輕的教師,調查、處理要容易得多,但是一旦涉及學術地位比較高的,甚至到院士這一級別的,就很難受到管理部門的重視,結果基本上是不了了之。國內管理部門這種只打蒼蠅不打老虎、本末倒置的態度,也是非常不正常的,不利於淨化學術環境。要打擊學術造假,就應該重點打擊學術地位比較高的人,而對學生應該以加強教育為主。

(責任編輯:史少晨)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魏於全學術論文遭造假質疑(圖)
    「鑑於魏於全能夠在2003年當選中科院院士,主要由於他發表在國內外科學刊物上的兩篇論文,如果司履生教授對這兩篇論文的質疑成立,中科院應該嚴肅處理,取消魏於全的院士稱號。」知名科學打假人士方舟子日前表示。  「科學試驗竟沒有對照組」  「就在魏於全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項目評審過程中,我發現他(魏於全)的研究有很大問題。」
  • 學術打假專家方舟子掀落清華造假教授劉輝(圖)
    方舟子憑藉「劉輝事件」,再次掀起學術打假狂瀾。前日,本報記者就此事專訪了方舟子。方舟子  策劃:竇豐昌  文、圖:本報駐京記者謝綺珊 實習生柳建雲  近日,清華大學黨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證實,經過清華大學醫學院3個多月的調查核實,3月10日,決定撤銷劉輝清華大學教授頭銜,解除與劉輝的聘任合同。
  • 韓春雨諾獎級技術爭議升級方舟子指其博士論文造假
    ­  從被部分媒體捧為「中國下一個諾獎獲得者」,到陷入國際性的學術造假爭議,雖然韓春雨本人基本保持低調,但圍繞他及其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的風暴卻越演越烈。­  較早將這一學術爭議引入大眾視線的方舟子,則在今天31日上午,直指韓春雨博士學位論文造假。
  • 就魏於全院士發表假論文致中國科學院的公開信
    這裡我向你們並給魏於全教授在科研中間的弄虛作假和我發現後他的一些活動,希望你們根據有關要求進行處理。2003年,魏於全當選為院士,據說,主要是因為他在腫瘤生物治療方面的突出成績,他提出了將生物進化中的異種同源分子、異種免疫排斥及自身免疫反應用於腫瘤免疫基因治療的學說,並且得到了實驗證實。
  • 他41歲成院士,任985大學校長,被「美國方舟子」質疑,該如何解決
    然而在2017年,這樣優秀的學術界重量級人物卻被"美國的方舟子",曾擔任美國史丹福大學助理研究員的伊莉莎白比亞克博士質疑學術造假,在學術界引起不小的轟動。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然而在2019年,伊莉莎白比亞克博士社交網絡上發文質疑曹雪濤院士論文造假,在學術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這樣一位學術界的重量級人物被質疑論文造假,有很多人感到無比震驚,並驚呼"這瓜大到不敢吃"。"美國方舟子"的質疑方舟子所謂何人?
  • 網易新聞對話唐駿學歷造假事件打假者方舟子
    而在另一方面,方舟子對其造假的質疑範圍已經從學歷擴大到了個人經歷。方舟子:沒有什麼希望,那是他公司的事。公司怎麼處理他是他們的事,跟我無關。當時覺得只是為了大家看清他所說的那些學歷(是花瓶),在美國經歷的事情真相是什麼,把他的光環給退下去,指出那些光環都是虛假的,不要神話自己來誤導青年,所以新華都怎麼應對這件事,是不是對他做一些什麼處理,我不關心。
  • 他41歲成院士,任985大學校長,被"美國方舟子"質疑,該如何解決
    不論是在科研還是在教育上,曹雪峰院士都可以說是一路順風順水,成績斐然,他甚至還是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然而在2019年,伊莉莎白比亞克博士社交網絡上發文質疑曹雪濤院士論文造假,在學術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這樣一位學術界的重量級人物被質疑論文造假,有很多人感到無比震驚,並驚呼&34;。
  • 中國科學院魏於全院士到巴中市中心醫院指導學科建設
    人民網成都9月17日電 9月1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腫瘤中心主任魏於全教授來到四川省巴中市中心醫院腫瘤中心指導學科建設工作,為該醫院創新發展帶來「金玉良言」。巴中市政府副市長邱成平陪同。
  • 魏於全院士做客水木清華講座講解腫瘤生物治療研究進展
    魏於全院士做客水木清華講座講解腫瘤生物治療研究進展  清華新聞網3月31日電 3月26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副校長魏於全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在清華大學生物新館報告廳,為廣大師生作了題為「腫瘤生物治療研究進展」的精彩報告。
  • 中科院院士魏於全:四川探索癌症治療「量身定製」
    中科院院士魏於全:四川探索癌症治療「量身定製」     相關閱讀□莊林本報記者熊筱偉  「治療癌症,我們在做一些非常前沿的探索,包括給病人提供個體化治療。」
  • 41歲成院士,53歲任985大學校長;後遇「美國方舟子」陷學術造假風波
    如果說韓春雨教授是無意的話,那接下來這位教授可能就是真正的學術造假。令人震驚的院士我國對於學術界的稱呼最高的可能就是「院士」,而我國的能夠成為院士的人大多是鳳毛麟角,而這位令人震驚的院士曹雪濤可能愧對於國家授予的稱呼。
  • 韓春雨諾獎級技術引爭議 方舟子質疑博士論文造假
    從被部分媒體捧為「中國下一個諾獎獲得者」,到陷入國際性的學術造假爭議,雖然韓春雨本人基本保持低調,但圍繞他及其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的風暴卻越演越烈。較早將這一學術爭議引入大眾視線的方舟子,則在今天31日上午,直指韓春雨博士學位論文造假。
  • 中國團隊 Nature 新冠論文被指圖片造假,又是科研「P圖」?
    在 Bik 博士將質疑發布到推特後,推特網友跟帖指出,論文的其它地方也存在不少問題,圖 1B、1C 的各組異常值完全相同,圖 1E 的異常值則完全對稱。截至本文發出前,論文作者及相關單位暫時對此事作出回應。
  • 方舟子指韓寒文章「父親代筆」引發爭議
    在春節假期,網絡最熱的話題不是春晩,而是方舟子質疑韓寒之父代筆為子寫作,與韓寒展開隔空「罵戰」,從去年吵到今年沒有停止的跡象。最近,戰火越鬧越大,出版人路金波、微博女王姚晨、作家寧財神、石康等人也紛紛在微博上對方舟子質疑韓寒有代筆一事發表看法。並一致表示對該事件持續佔據公眾注意力表示不滿。其中寧財神表示,換作是他被質疑,早提起訴訟了!
  • 我們需要方舟子_網易新聞
    2003年1月8日,網絡打假高手方舟子在新語絲網站貼出題為「東南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冠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剽竊外國同行成果」的帖子。 2003年2月 揭露漢芯一號造假 2003年2月,方舟子揭露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教授發明的「漢芯一號」造假,陳進藉助「漢芯一號
  • 方舟子回應妻子論文「造假」:按現在標準不妥
    旁觀者眼中,過去一年,方舟子還是那個方舟子,頻頻出手,不依不饒。而對於當事者而言,這一年,他過得究竟如何?從"打假鬥士"到立挺轉基因的"挺轉鬥士",他又如何給自己定位?中國之聲記者就此獨家對話方舟子。  下午兩點,北京城西的一個舊小區,方舟子坐下回答第一個問題,就主動說到了崔永元。
  • 專訪丨魏於全院士:中日生物醫藥成果轉化直通車平臺啟動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 攝像 李強魏於全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與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理事長,四川省國際醫學交流促進會會長。大會主席魏於全院士介紹,此次會議中,中日生物醫藥成果轉化直通車正式啟動。該平臺是一個聚合優勢醫療資源的平臺,匯聚中日先進醫療成果和精準提煉有效供給,在克服溝通障礙壁壘,提升成果轉化效率,助推資本產業互動,共享政策資源紅利,壯大產業集群等方面,有著強大的資源優勢和發展機遇。
  • 曾經中國第一「打假鬥士」方舟子,為何弄得身敗名裂,臭名昭著?
    甚至,有網友指出,方舟子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自媒體人,自媒體人自然要金主給錢,那就要時不時地搞個大新聞,蹭熱點,這樣金主才會給他錢。所以,成名之後的方舟子違背了自己打假的初衷,在利益的面前把自己變成了造假的人,披著打假的名義施行造假的「打假行為」,最後被網友發覺,網友終於知道了方舟子的真實面目,他的打假行為開始令人所不齒。
  • 一個科研狗對「南開校長曹院士論文造假事件」的完全剖析
    我周圍認識曹院士的人對他的評價是:能力強,人品好。總之我傾向於認為,曹院士是牛逼科學家,但手下帶的人多了,學術倫理漸漸惡化,帶出了P圖的惡劣風氣。最近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出40多篇論文涉嫌學術造假,數據圖有PS痕跡。曹院士是免疫學大牛,在全世界的學術地位都極高!但學術界是一個特別容不得造假的地方。
  • 南開校長曹雪濤院士學術造假?我建議大家還是先看看這篇
    40多篇論文涉嫌學術造假,數據圖有PS痕跡。直接點名:此人是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有18篇論文被發現數據造假。在國內傳得最多那條微博就是方舟子的機器人小號,但我看這種陰陽怪氣挺不爽的。學術倫理要求每個科研人員都必須真實地做實驗,真實地記錄原始數據和圖像,然後再把原始數據處理成圖表,最終形成自己的成果。絕對不允許自己憑空捏造數據,否則你就是在欺騙全世界了。但曹院士的很多paper顯然捏造數據了。比如下面圈出來的幾坨點,這麼複雜的圖居然能長得一毛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