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總是追捧一些特立獨行,他們希望自己的個性可以獨特一些,醒目一些,但這中間總有些人會走彎路。日本動漫盛行,可以說動漫行業的一系列產物也算是他們經濟收入的一大來源,但催生出這樣形式的那些人又是怎樣的。
他們喜歡沉浸在那些動漫的世界裡,也許會有人說那些動漫的世界總是美好的。然而並不是,他也是由人造出來的,也會加入人的所思所想。其實,真正讓他們念念不忘的是動漫中所說的正是他們所想的。
年齡隔斷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的父母長輩很愛我們,但他們不理解我們。社會發展快速的今天,人的思維也在發展。他們陷入了一個思想掙扎的階段,但動漫中總能讓他們尋到一些安慰。曾有一部動漫中說「錯的不是我,是這個世界」被很多人奉為金科玉律。
但也可以看出,這些思想,這些他們追求的思想是悲觀的。但我國向來倡導「人之初,性本善」,因此小孩子總是這個世界最後一片淨土。長大後的他們,也成為了我們,被那些悲觀的思想所圍繞。這個其實是一個怪圈,內心擁有者赤子之心態的人心態悲觀,而心思不多的人,心理陰暗。
學術界的詬病
為什麼說心思不多的人,心理陰暗?因為他們的內心可能只有名利了,而這樣的人是最可怕的。名利對他們來說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的東西。但凡事過剛易折,這些名利最後沒有變成催促他們進步的東西,反而成了他們的枷鎖。正在他們自得其樂時,突然一把扼住他們的咽喉。
韓春雨
對於其他的事情,人們聽到的可能很少,但震驚學術圈的事情有好多,近幾年尤其層出不窮。距離我們最近的可能就是韓春雨教授的事件。事件開端就是韓春雨發出了一篇有關基因編輯的論文,因為這篇論文一時掀起一陣風波。
論文中的技術是現在許多科學家尚且沒有發現的,但對人類又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試想,基因如果可以編輯,人類的許多有關基因,而衍生出來的疾病就會發生創造性的改變。這不僅僅是財富,也是人類的光明。因此,面對如此巨大的意義,韓春雨也被任命為最具有諾貝爾潛質的候選人。
可諾貝爾獎是具有世界級效力的獎項,能夠獲得它的桂冠必須經過千錘百鍊,但許多科學家按著韓春雨教授文章的實驗方法進行操作卻沒有得出一樣的結果,甚至韓春雨教授本人,也再也沒有得到論文的結果。這件事從長遠意義上來說就好比一直在沙漠中尋找水源的人遇到了海市蜃樓,如此令人遺憾,韓春雨教授也被業界認定為學術造假。
本身這件事如果站在第三方角度來說,如此令人驚奇的發現,韓春雨教授難道是故意作假?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科學實驗中會出現許多意外情況,或許在韓春雨教授,在做那次實驗時剛好所有條件都滿足。如果說韓春雨教授是無意的話,那接下來這位教授可能就是真正的學術造假。
令人震驚的院士
我國對於學術界的稱呼最高的可能就是「院士」,而我國的能夠成為院士的人大多是鳳毛麟角,而這位令人震驚的院士曹雪濤可能愧對於國家授予的稱呼。
其實,說起曹雪濤,他從小到大經歷可以用學霸來讚嘆。大學時在第二大軍醫大學學醫,之後讀博留校任教。憑藉著自己多年的努力一步步成為課題組的主人,學校的領導,成為院士。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看到,大多數院士年紀都已經很大,而且本身的氣質都帶有著學術的厚重感。但曹雪濤卻不是,他成為院士時剛剛41歲,可以說是年輕有為。等到17年,曹雪濤53歲時,更進一步成為一名國內985院校南開大學的校長。
我國國內學術界其實有一個弊端,能夠評得上職稱的在論文發表數量和論文發表報刊等級有著一些規定。但凡論文發表數量多並且論文發表報刊等級很高的就會評選出很好的職稱。這樣聽上去就像我國的高考制度一樣,用一種套路的方式實現標準化的優秀。曹雪濤院士能夠一步步走到現在,就是因為在自己的領域裡發表了很多論文,也獲得了很高的評價。但如今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曹雪濤院士的論文被爆出也出現許多圖片「不當複製」的現象,並且舉報他的人列出將近有20篇論文都出現了這樣的現象。
我們曾經聽說過方舟子,他是前幾年我們一直耳熟能詳的人,剛開始聽到這個人的時候是和韓寒相聯繫的。因為關於文章會出現許多抄襲造假或者代筆的現象,而這位方舟子就是專門來肅清這樣現象的人。之後舉報曹雪濤院士的人,也讓我們用同樣的稱呼稱之為「美國方舟子」,之所以加上美國兩個字,是因為這個人曾經是前美國史丹福大學助理研究員。被人曝出這樣的事情,國家也開始調查這件事的真偽,但目前的結果不能夠認定曹雪濤院士就是學術造假。
或許這個人是為了博眼球故意抹黑曹雪濤院士,或許真的有這樣虛假的情況的存在,但不論這中間的問題,就從這個事件本身來說就是一種悲哀。要知道,科研並不是兒戲,而是我們能夠藉此繼續研究的階梯,同時科研也是每個人認為十分神聖的事情。
如果這件事是真的,日後我們踩著這錯誤的階梯一步步上升的話,終有一天,這個損壞的階梯會將我們推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而如果這件事是假的,對於一個兢兢業業為科研奉獻的人是一件寒心的事情。因為任誰也過不了這樣一個坎,曾經自己引以為傲的事業竟然讓自己陷入這樣一個境地。況且新聞媒體都有敏銳的嗅覺,他們會發出一些令人感興趣的惡劣的話題,這對於話題的主人公是一種極大的錯判。現在事情正在調查過程中,曹雪濤院士的結果還未定,不知他能否挺過這樣艱難的環境。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