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動學術圈!明目張胆的造假?首醫校長饒毅實名舉報3位科學家學術造假

2021-01-11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陳星 金喆 每經編輯:魏官紅

今日(11月29日),一封署名為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的舉報信在網上流傳,饒毅在信中實名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以及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即近期填補世界空白的阿爾茲海默GV-971中國首款該類藥物主要研究者、論文通訊作者)論文造假。

圖片來源:攝圖網

饒毅在信中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應該有效、有膽魄地徹底調查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17年如一日明目張胆的造假」,並稱裴鋼在1999年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三筆經費支持其發表的論文中,有三張圖片「只有造假才能產生」。

據了解,《中國新聞周刊》將上述舉報信截圖發給饒毅本人求證,饒毅回復稱:「沒有發出,有過草稿。」針對饒毅的舉報對象,《每日經濟新聞》數次致電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教授,並在其掛斷電話後將問題發送至其手機。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對方回復。同時,記者也聯繫了上述阿爾茲海默症新藥GV-971的研發團隊成員,截至發稿,兩人同樣未發聲。

饒毅實名舉報3名科學家

11月29日,一封署名為饒毅的舉報信截圖打破了午後的寧靜。饒毅實名舉報3名科學家學術造假堪稱「學術界地震」,而把矛頭指向近日獲批的首款國產阿爾茲海默症藥物GV-971的主要研究者,則更引人關注。

提及早前引起業界震動的我國自主研發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藥GV-971時,饒毅在舉報信中提出,由耿美玉作為通訊作者的一篇文章,號稱其發明的藥物GV-971能夠通過腸道菌群治療小鼠的阿爾茲海默症,「這篇文章,不造假是不可能的。現實名舉報,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做些好事,為中國科學界洗刷恥辱」。

但在今年11月舉行的「2019中日先進醫療與新藥研發高峰論壇暨成果轉化大會」上,耿美玉研究團隊成員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關於對阿爾茲海默症的研究,從最初方案設計到最終獲批,都是嚴格按照相關標準來制定的,「不存在有效性不夠的問題,但時間的確不夠長」。

饒毅為何突然實名舉報3名科學家?根據舉報信內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向饒毅現在的工作單位——首都醫科大學寄信,要求首都醫科大學對饒毅發表的論文涉嫌存在不端行為進行調查,或是饒毅此次實名舉報的原因。

網傳舉報性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據饒毅在舉報信中的表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要求調查的兩篇文章此前也遭到方舟子的質疑。2018年12月,方舟子稱,饒毅被舉報的文章一共有9篇,指控的問題有兩類,一類是指控圖片顯示的實驗結果存在塗抹、拼接痕跡;一類是指控圖片顯示的實驗結果是從別的圖片複製、粘貼而來。

彼時,對於方舟子的質疑,饒毅發表聲明稱,他當時已經多年不做實驗,但其作為實驗室的領導和論文的作者,對論文內容的真實性,負有監管責任。饒毅還表示,他負監管責任的圖出現的同樣實驗同樣對照兩次呈現的問題,結果真實無造假,屬製圖不注意。此外,這些論文涉及的研究結果都已經得到很多實驗室的驗證。

隨後,這輪舉證風波得以平息。

在舉報信中,饒毅稱,「在我很早就支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工作、此事涉及完全是國外經費國外地點國外人物的老舊文章、去年方舟子等已經在熱潮中明確我實驗室毫無不端的情況下,貴委把函件寄往我新任職不久的單位,不僅不合適,而且說明有些人沒有良心」。

29日下午,方舟子也針對饒毅的舉報信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發聲。方舟子稱,「我不怕被扯進去當擋箭牌,畢竟我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舉報他們從來不理睬」。

方舟子還稱,李紅良以前就被饒毅方面舉報過,不是現在的事。

曾多次指出李紅良學術不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8年,饒毅在其與魯白、謝宇等人聯合創辦的網絡學術媒體《知識分子》上,就發起了對李紅良的多輪炮轟,甚至不惜翻閱李紅良從讀碩士開始就存在的學術不端行為,揭示李紅良很多學術論文中存在大量實驗圖片PS的痕跡。雖然科研圈內都很痛恨科研造假,但是也有人提出質疑,懷疑《知識分子》有專門針對性的陳述。

根據饒毅在舉報信中的描述,去年11月17日,武漢大學曾邀請其任李紅良事件獨立調查組組長,他因太忙未答應。11月22日,其收到蓋章「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秘書處」的諮詢函,不出24小時,饒毅稱很多人的電子郵箱就收到匿名攻擊他的郵件。

圖片來源:攝圖網

公開信息顯示,饒毅1962年出生於江西省南城縣,1983年獲得江西醫學院(現南昌大學醫學院)學士,1985年獲得上海第一醫學院碩士學位研究生。2007年,饒毅從美國西北大學辭職歸國,擔任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當時被認為是中國科技界吸引力增強的標誌之一。在擔任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期間,饒毅大刀闊斧提出改革。2013年9月,饒毅卸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2016年4月,饒毅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其舉報對象李紅良,1974年9月出生,理學博士。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現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武漢大學動物中心主任、武漢大學A3實驗室主任、中南醫院醫學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2018年開始,饒毅作為主編的《知識分子》先後發布近十篇文章,質疑李紅良多篇研究論文造假,其中包括在《Nature Medicine》等發表的頂級論文,以及碩士論文。

另兩名被舉報的對象也在學界有較大影響力。資料顯示,裴鋼為細胞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產最高水平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雜誌主編,曾任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院長、同濟大學校長。耿美玉為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學術所長、研究員、課題組長,主要從事抗阿爾茲海默症和抗腫瘤分子靶向藥物研發和生物標誌物研究,是首款抗阿爾茲海默症藥物GV-971的研發者。

針對其舉報內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9日下午多次撥打上述三人電話,但截至發稿,一直未有人接聽。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學術大地震!著名科學家饒毅實名舉報裴鋼等三位科學家學術造假
    著名科學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繼近期中國免疫學界相關科研工作者被曝出多達60多篇學術科研論文出現造假嫌疑之後,今天,微信圈流傳我國著名科學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實名舉報的截圖信息。饒毅校長向基金委實名舉報武漢大學李紅良、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國產阿爾茲海默症藥物GV971的研究者)造假。
  • 饒毅實名舉報學術造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正調查核實
    據北京青年報11月29日報導,北大教授饒毅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實名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多年持續學術造假,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1999年發表的論文中,3張圖不真實,存在造假嫌疑。 29日,網上流傳著一封北大教授饒毅實名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的舉報信。
  • 饒毅實名舉報論文造假,是什麼原因讓這位大學校長如此怒髮衝冠
    11月29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實名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會舉報李紅良等三人論文造假,請該委核實此事,為中國科學界洗刷恥辱。學術界最不能容忍的現象,就是學術造假。裴鋼是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導師,曾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同濟大學校長。研究員耿美玉,是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學術所長,並任藥物研究所第十四屆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這三位人物,哪一位都是響噹噹的學術界大牛,這三位被饒毅同時實名舉報,顯然是一件很不尋常的事件。
  • 怎麼看待首醫大校長饒毅實名舉報3人論文造假?學術界需要打假!
    怎麼看待首醫大校長饒毅實名舉報3人論文造假?饒毅實名「炮轟」3人論文造假?太有魄力了!我覺得學術界的激濁揚清,需要這樣的校長!學術界需要打假!談對這件事的看法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饒毅到底是何許人也。舉報學術不端的行為,讓學術造假者寢食難安,我覺得是相當有必要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像饒毅這種對國內學術和科研領域出現的「沉痾宿疾」深表不滿,敢於實名舉報學術不端行為的人,我覺得是非常稀少的。年近花甲還能有如此昂揚的打假鬥志,我個人對饒教授是相當佩服的。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回應關於饒毅實名舉報3學者論文造假
    導語:學術地震!饒毅實名舉報李紅良、耿美玉、裴鋼學術造假。
  • 非正式舉報論文造假邏輯在哪?3名學術大師頂得住嗎?結局都傷心
    近日一條「學術圈大地震!首醫校長饒毅實名舉報3人論文造假,被舉報者皆為學術名人」的帖文在網絡瘋傳,文中還附了上舉報信圖片。正在下班路上的挖挖機瀏覽完帖文內容,真的給呆住了。太不可思議了!說它不可思議,主要源於兩點:(1)論文造假的舉報者身份特殊。舉報信的署名者饒毅,可不是一般人啊,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還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 饒毅實名舉報!阿爾茲海默症國產新藥發明人學術造假?
    從開頭內容來看,該函的緣起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要求首都醫科大學調查饒毅「論文涉嫌存在不端行為」。饒毅用方舟子去年的三篇文章作為回應,稱「其結論非常清楚:饒毅實驗室沒有任何造假或其他不端」。29日下午,方舟子在其社交平臺上評論此事稱:今年6月起,饒毅擔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 遭舉報論文造假,裴鋼教授接受記者專訪,對規範學術不端他這樣說
    繼李兆申、曹雪濤兩位院士先後被舉報學術論文存在問題之後,前幾天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的一封似是而非的舉報信,把前南開大學校長、院士裴鋼等3位學術名人捲入了論文造假的輿論漩渦中,讓國內學術圈「大地震」。對此,科技日報還專門撰文,強調「科學家的初心是求真務實,應更有潔癖」,並從科研單位、管理部門、制度保障等層面對學術造假「零容忍」,保持「對科學界的充分信任」,表示「不放掉一個壞人,也不能冤枉一個好人。」這篇文章還得到了人民日報公號的轉發。
  • 北大教授舉報武大醫學院院長學術造假?官方回應
    11月29日,一封北大教授饒毅實名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獲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
  • 網傳饒毅實名舉報院士造假:科研誠信建設該如何出招?|新京報快評
    具體到饒毅教授實名舉報院士學術造假這次事件,茲事體大,關乎學術嚴肅性,不可不慎。我們期待有關方面能以權威調查,用縝密公正的結論來還原真相、撫平爭議。▲饒毅教授。資料圖。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文 | 段偉文時值冬月,初雪將至未至,網上忽傳饒毅教授向自然科學基金委實名舉報三位同行論文造假。
  • 網傳饒毅舉報院士造假:科研誠信建設該如何出招?
    為有效改善我國科研誠信狀況的國際國內觀感,避免過度炒作,應對事不對人,依法依規、嚴格有序地處置科研造假爭議。時值冬月,初雪將至未至,網上忽傳饒毅教授向自然科學基金委實名舉報三位同行論文造假。據饒毅教授回應,這是一份尚未發出的草稿,而基金委亦第一時間表示「正在了解相關情況」。
  • 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陷入學術造假風波,主動辭去院長職務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李紅良辭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述職自稱「清清白白做人」》,大體意思如下:因為前年受到同一個學校同事的舉報,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陷入了學術造假風波,直到今年才開始陸續辭去多項行政職務,最新消息是,李紅良主動辭去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
  • 天津大學教授:張裕卿,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
    天津大學一教授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校方:行為屬實,已解聘。11月19日,一篇題為《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絲萌學術造假》的文章在網絡熱傳,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一碩士研究生以一篇長達123頁的舉報信實名舉報其原導師張裕卿學術造假。
  • 「結論明確,不再調查」 中科院回應饒毅舉報裴鋼論文造假
    正式舉報林-裴(1999)論文涉嫌學術不端》的處理意見,表示由於已有明確調查結論,所以不再進行調查,內容如下:2. 2021年1月21日,由科技部、教育部、衛生健康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部門組成的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聯合工作機制在科技部網站上發布的《有關論文涉嫌造假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針對於您舉報的這一篇論文,已明確說明「經調查未發現有造假」。   3.
  • 接二連三驚爆眼球的學術醜聞,學術圈怎麼了?
    原創 Dr 春哥 溫柔醫刀 2019-12-01相信,任何一個醫學工作者,都已經聽說這些醜聞,而且都在關注著這些事件的進展。 先是,11月14日,南開大學校長,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人舉報40餘篇學術論文涉嫌造假。
  • 學術圈地震!天津大學教授被舉報學術造假!學生寫123頁PDF血淚重錘!
    這一次,天津大學也「不甘落後」 教授被舉報學術造假 天津大學教授被實名舉報! 舉報文檔123頁!
  • 被舉報學術造假、女兒研究遭質疑……李紅良辭去武漢大學職務
    先是被同行舉報學術造假,隨後兩個女兒因《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引發網友質疑研究代筆。武漢大學教授李紅良近兩年來一直陷在爭議漩渦中。同時,他一直主張自己沒有問題。健康時報記者向武漢大學求證,一位工作人員表示,9月15日,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舉辦換屆大會,李紅良確實提出主動辭任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李紅良。
  • 天津大學一教授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校方:行為屬實,已解聘
    1月19日,一篇題為《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絲萌學術造假》的文章在網絡熱傳,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一碩士研究生以一篇長達123頁的舉報信實名舉報其原導師張裕卿學術造假。據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網站19日消息,收到有關張裕卿教授的實名舉報後,學院立即成立專門調查組,依規開展調查。經調查組初步查證,認定張裕卿教授學術不端行為屬實。張裕卿教授承認其本人有學術不端行為,並願意承擔全部責任。目前,天津大學已解除與張裕卿的聘用合同。其他相關問題正在進一步調查。感慨真的很多。
  • 饒毅舉報背後,水到底有多深?
    2019年11月29日,網傳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實名舉報三位學者學術造假,引發「學術圈大地震」有關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部院士曹雪濤的學術爭議事件,在十幾天前引發了轟動。緊接著,今天(11月29日),一場不亞於「學術界大地震」的實名舉報信,再次將「學術造假」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這份舉報信由丁香園披露,稱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實名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論文造假。同時,饒毅的舉報信暗示出國內學術界存在的造假、報復且管控無能的信息。
  • 造假風波引發「大地震」 行業自查難以遏制學術不端
    部門規章之外應該有上位法的約束,細化法律規範,填補規則盲區,並真正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 本報記者 王陽  11月29日,網傳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實名舉報3位學者,又一次將學術造假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後饒毅回復稱:「沒有發出,有過草稿。」  此前10多天,有關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的學術爭議事件,也引發了「學術圈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