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陳星 金喆 每經編輯:魏官紅
今日(11月29日),一封署名為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的舉報信在網上流傳,饒毅在信中實名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以及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即近期填補世界空白的阿爾茲海默GV-971中國首款該類藥物主要研究者、論文通訊作者)論文造假。
圖片來源:攝圖網
饒毅在信中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應該有效、有膽魄地徹底調查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17年如一日明目張胆的造假」,並稱裴鋼在1999年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三筆經費支持其發表的論文中,有三張圖片「只有造假才能產生」。
據了解,《中國新聞周刊》將上述舉報信截圖發給饒毅本人求證,饒毅回復稱:「沒有發出,有過草稿。」針對饒毅的舉報對象,《每日經濟新聞》數次致電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教授,並在其掛斷電話後將問題發送至其手機。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對方回復。同時,記者也聯繫了上述阿爾茲海默症新藥GV-971的研發團隊成員,截至發稿,兩人同樣未發聲。
饒毅實名舉報3名科學家
11月29日,一封署名為饒毅的舉報信截圖打破了午後的寧靜。饒毅實名舉報3名科學家學術造假堪稱「學術界地震」,而把矛頭指向近日獲批的首款國產阿爾茲海默症藥物GV-971的主要研究者,則更引人關注。
提及早前引起業界震動的我國自主研發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藥GV-971時,饒毅在舉報信中提出,由耿美玉作為通訊作者的一篇文章,號稱其發明的藥物GV-971能夠通過腸道菌群治療小鼠的阿爾茲海默症,「這篇文章,不造假是不可能的。現實名舉報,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做些好事,為中國科學界洗刷恥辱」。
但在今年11月舉行的「2019中日先進醫療與新藥研發高峰論壇暨成果轉化大會」上,耿美玉研究團隊成員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關於對阿爾茲海默症的研究,從最初方案設計到最終獲批,都是嚴格按照相關標準來制定的,「不存在有效性不夠的問題,但時間的確不夠長」。
饒毅為何突然實名舉報3名科學家?根據舉報信內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向饒毅現在的工作單位——首都醫科大學寄信,要求首都醫科大學對饒毅發表的論文涉嫌存在不端行為進行調查,或是饒毅此次實名舉報的原因。
網傳舉報性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據饒毅在舉報信中的表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要求調查的兩篇文章此前也遭到方舟子的質疑。2018年12月,方舟子稱,饒毅被舉報的文章一共有9篇,指控的問題有兩類,一類是指控圖片顯示的實驗結果存在塗抹、拼接痕跡;一類是指控圖片顯示的實驗結果是從別的圖片複製、粘貼而來。
彼時,對於方舟子的質疑,饒毅發表聲明稱,他當時已經多年不做實驗,但其作為實驗室的領導和論文的作者,對論文內容的真實性,負有監管責任。饒毅還表示,他負監管責任的圖出現的同樣實驗同樣對照兩次呈現的問題,結果真實無造假,屬製圖不注意。此外,這些論文涉及的研究結果都已經得到很多實驗室的驗證。
隨後,這輪舉證風波得以平息。
在舉報信中,饒毅稱,「在我很早就支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工作、此事涉及完全是國外經費國外地點國外人物的老舊文章、去年方舟子等已經在熱潮中明確我實驗室毫無不端的情況下,貴委把函件寄往我新任職不久的單位,不僅不合適,而且說明有些人沒有良心」。
29日下午,方舟子也針對饒毅的舉報信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發聲。方舟子稱,「我不怕被扯進去當擋箭牌,畢竟我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舉報他們從來不理睬」。
方舟子還稱,李紅良以前就被饒毅方面舉報過,不是現在的事。
曾多次指出李紅良學術不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8年,饒毅在其與魯白、謝宇等人聯合創辦的網絡學術媒體《知識分子》上,就發起了對李紅良的多輪炮轟,甚至不惜翻閱李紅良從讀碩士開始就存在的學術不端行為,揭示李紅良很多學術論文中存在大量實驗圖片PS的痕跡。雖然科研圈內都很痛恨科研造假,但是也有人提出質疑,懷疑《知識分子》有專門針對性的陳述。
根據饒毅在舉報信中的描述,去年11月17日,武漢大學曾邀請其任李紅良事件獨立調查組組長,他因太忙未答應。11月22日,其收到蓋章「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秘書處」的諮詢函,不出24小時,饒毅稱很多人的電子郵箱就收到匿名攻擊他的郵件。
圖片來源:攝圖網
公開信息顯示,饒毅1962年出生於江西省南城縣,1983年獲得江西醫學院(現南昌大學醫學院)學士,1985年獲得上海第一醫學院碩士學位研究生。2007年,饒毅從美國西北大學辭職歸國,擔任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當時被認為是中國科技界吸引力增強的標誌之一。在擔任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期間,饒毅大刀闊斧提出改革。2013年9月,饒毅卸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2016年4月,饒毅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其舉報對象李紅良,1974年9月出生,理學博士。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現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武漢大學動物中心主任、武漢大學A3實驗室主任、中南醫院醫學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2018年開始,饒毅作為主編的《知識分子》先後發布近十篇文章,質疑李紅良多篇研究論文造假,其中包括在《Nature Medicine》等發表的頂級論文,以及碩士論文。
另兩名被舉報的對象也在學界有較大影響力。資料顯示,裴鋼為細胞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產最高水平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雜誌主編,曾任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院長、同濟大學校長。耿美玉為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學術所長、研究員、課題組長,主要從事抗阿爾茲海默症和抗腫瘤分子靶向藥物研發和生物標誌物研究,是首款抗阿爾茲海默症藥物GV-971的研發者。
針對其舉報內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9日下午多次撥打上述三人電話,但截至發稿,一直未有人接聽。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