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學術圈大地震!首醫校長饒毅實名舉報3人論文造假,被舉報者皆為學術名人」的帖文在網絡瘋傳,文中還附了上舉報信圖片。正在下班路上的挖挖機瀏覽完帖文內容,真的給呆住了。太不可思議了!
說它不可思議,主要源於兩點:
(1)論文造假的舉報者身份特殊。舉報信的署名者饒毅,可不是一般人啊,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還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十多年前,饒毅作為國際生命科學領域做出過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從待遇優厚的大洋彼岸毅然歸國,出任北京大學生科院院長,曾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2)被舉報的論文造假的主角身份特殊,還不止一人。在被舉報的3名科學家中,一個是武漢大學貴為國家「傑青」、教育部「長江學者」的李紅良教授,一個是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耿美玉研究員,還一個最為重磅,是細胞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前校長——裴鋼。這3位著名的科學家,都是來自生物醫學領域,與饒毅教授同處一個研究學科門類。
讓人覺得蹊蹺的是,關於饒毅教授實名舉報學術名人論文造假的文章發出不久,中國新聞周刊又發表達題為《實名信舉報多名科學家造假?饒毅答覆:「沒有發生,有過草稿」》的文章。也就是說,網上流出的這封實名舉報信的真實性,得到了饒毅本人的確認,只是沒有發出而已。
至於這封舉報信怎麼流傳到網上去的,現在我們還不得而知。但是,這封實名舉報3位學術名人論文造假的舉報信儘管沒有發出,事實上現在已經起了舉報的效應,也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重視,並表示目前正在調查核實舉報內容。
那麼,作為頂級科學家,又有著官方頭銜的饒毅教授,為什麼要打破常規、「破天荒」地公然舉報同行論文造假呢?在挖挖機看來,或許存在以下可能:
(1)基於求真的科學精神?
眾所周知,科學最本質的地方就在於求真。離開了求真精神的科學,將經不起歷史和事實的檢驗,是『偽科學』。饒教授作為在國際科學界有過突出貢獻的歸國學術「牛人」,在國外長期從生科學研究,科研精神嚴謹,極其重視學術之風。
饒教授歸國以來,國內先後有多名科研人員因為論文造假被國際知名期刊撤稿。作為有求真精神的科學家,對於捍衛和端正學術之風,有著天然的責任。或許真是這樣的責任,才有了這次史無前例的涉及3名學術「牛人」論文造假的舉報。
(2)基於學術的高度自信?
饒教授舉報的3名對象,隨便哪一個,都是行業內的學術「大伽」,擁有不俗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並且還有代表著國內科研最高水平的中科院院士。舉報這些重量級的學術名人,膽量是一個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得有真憑實據。這可是神仙級的打架場面啊!
細讀網上流傳的這封舉報信,我們不難發現,信中對一些論文的細節描述之詳細,措辭之尖銳,如果不是該研究領域的頂尖科學人員,誰又敢去質疑這些研究成果的真實性?
饒教授作為同領域的歸國頂尖科學家,在信中用上了「該篇論文的圖3、圖4、圖5是不可能真實的,只有造假才能產生」「這篇文章,不造假是不可能的」這樣篤定的語言,這向外界傳達的則是何等的高度科研自信!
如果論文的研究內容和結論成立,饒教授作為頂尖科學家,他絕不會不知道這樣的舉報會構成「學術誣陷」吧?
(3)基於舉報的無奈反擊?
在這封舉報信的開頭部分,饒教授表示收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寄往首都醫科大學的函件,「稱請單位調查我發表的論文涉嫌存在不端行為」,並且在舉報信中還表明「此事涉及完全是我國外經費國外地點國外人物的老舊文章」。從這些文字表述,可以看出饒教授也被人舉報學術不端,而且還舉報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去了。
當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有報必查,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對於極為重視學術規範的饒教授而言,可能覺得很是恥辱,並且他還在舉報信中兩次使用了「恥辱」一詞,可見在寫舉報信時的心情有多麼的氣憤。寫下這樣的實名舉報信,史無前例地反擊學術名人的論文造假行為,既是「抗議」,更是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出了一個天大的難題,無異於在學術界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
饒教授是出了名的「耿直」性格。在他歸國的第二年,同為國際生物領域的科學巨匠施一公先生也回到國內,擔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他們被稱為國際生物領域的「雙子座」科學家,分別坐陣國內最頂尖的兩所高校的生命科學學院,並且在同一年參選院士。
不同的是,施一公成功當選院士,饒教授卻落選。儘管如此,這兩個生物學家批判國內學術界腐敗的聲音卻如出一轍,對科研經費直言不諱,直擊學術領域潛規則。讓人詫異的是,饒教授還公開宣布,永遠不再參選院士。可見他的性格是多麼鮮明啊!
饒教授作為世界級一流科學家,主動放棄美國一流的科研環境條件和豐厚的工作待遇,毅然回到國內工作,這說明他不在乎「利」;饒教授公開宣布永遠不再參選院士,這說明他不在乎「名」。這樣一位不在乎名利的科學家,又有誰敢說他沒有求真的科學精神呢?
饒教授的直爽也體現在這封已經公開的舉報信中,他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工作也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並且在舉報信的末尾,還語重心長地表示:「請貴委做些好事,為中國科學界洗刷恥辱。」
今年以來,國內學術界先後爆出兩名中國工程院院士捲入學術不端的醜聞。七月份有傳李兆申院士被傳涉嫌剽竊學術論文;本月中旬又傳出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多篇論文涉嫌造假,而且還引起兩大頂級科學期刊《Science》《Nature》公開發文點評,相關的調查仍在進行中。涉及學術不端行為的舉報正蔓向「高端」。
求真方是科學。名人科學家的論文造假,在性質的惡劣程度上遠高於本科生、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抄襲和造假,動搖的是科學的根基。對涉及名人科學家學術不端的情況反映和舉報,務必要查個水落石出。查證不實的,還科學家以清白;查證屬實的,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令人遺憾的是,對於饒教授的實名舉報,無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核查出的真相如何,都是一個令人心痛的結果。如若查證屬實,被舉報的3名學術「牛人」必然受到相關的處理;如若查證不屬實,饒教授的實名舉報又將成為誣陷,傳遞給外界的是「學術內訌」,影響也是負面的。
事實證明,一些特定事例的出現,並不一定完全是壞事情,有些時候反而催生改革發展。就像有了年初的翟天臨學術不端事件,也就有了2018年博士學位論文抽檢百分之十的現實,並且還有了學術不端「零容忍」文件的出臺;有了湘西山村女教師的發文直擊一線學校形式主義嚴重,也就有了教育為千萬中小學老師減負新政的出臺。很難說,這些事例之間,沒有必然的內在聯繫。
這一次,首醫大校長、北大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教授未曾發出的實名舉報信,雖然拋出了一道巨大的學術界「難題」,但無論調查核實的結果如何,必將成為推動國內學術界風清氣正進程的「裡程碑「。
(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不妥,聯繫速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