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周內被同一個人舉報26篇論文涉嫌造假,這是"多大仇"啊...

2021-02-15 學術橋Acabridge
對於學術不端的學者而言,一旦被發現有學術不端行為,那可能就是拔出蘿蔔帶出泥。從韓國克隆之父黃禹錫幹細胞克隆造假風波到日本小保方晴子 PS 出「STAP 萬能細胞」;從國際心血管領域頂尖大牛皮耶羅・安韋薩無中生有的「再生心肌幹細胞」到人為編造謊言、畫餅充飢的日本諾獎得主山中伸彌;

上至學術大牛,下到本科論文,抄襲造假、篡改數據等學術不端不知從何時起在學術圈悄然成風...

對於學術不端的學者而言,一旦被發現有學術不端行為,那可能就是拔出蘿蔔帶出泥。

最近筆者留心到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印度裔美籍女科學家Sajani S Lakka博士,最近的日子過得並不踏實。

同行學者Hoya Camphorifolia在Pubpeer上的對她表示了重點關注,她的26篇論文接連在一周內被這位仁兄質疑學術不端。

這種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的感覺想想就不好受啊……

圖片來源:Pubpeer 網站

Sajani S Lakka 博士文章引用情況,圖片來源:Scopus 網站

Sajani S Lakka 博士於 1995 年在印度奧斯曼尼亞大學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目前擔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醫學院副教授,一共發表 70 篇 SCI 論文,總被引近 4000 次。

嗯,看履歷是個很不錯的學術新星啊!

而其學術不端的主要表現在大量圖片的重複使用,像 Western Blot、螢光圖等,筆者舉一例較為典型的論文:

Inhibition of cathepsin B and MMP-9 gene expression in glioblastoma cell line via RNA interference reduces tumor cell invasion, tumor growth and angiogenesis

該文是作者於 2004 年 6 月發表在Oncogene 期刊上,影響因子為 6.634 分,目前已經被引用 352 次,也是該期刊當年的熱點論文。

10 月 11 日,Hoya Camphorifolia 表示:該論文涉嫌學術不端,主要原因是圖片重複使用。

圖片來源:Pubpeer 網站

70 篇 SCI 論文,一周內就有超過 1/3 的論文(26 篇)被舉報涉嫌學術不端,真夠酸爽的...

Sajani S Lakka 博士想必最近會焦頭爛額吧,筆者不得不感嘆一下這位「苦大仇深」的同行的敬業程度!

其實有關舉報學術不端的逸聞趣事並不少,筆者再與大家分享一些~

同樣被打假的還有著名的義大利腫瘤學教授 Alfredo Fusco,一次性被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期刊撤稿了其在 1987—2001 年的 15 篇文章。

圖片來源: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讓人們大驚失色的是在上世紀網絡欠佳,電腦缺乏的八十年代,Alfredo Fusco 教授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發表了大量 SCI 論文。

可誰曾想到,新世紀的科技日新月異,網絡無孔不入,正好有一群吃飽喝足閒的慌的人把他自己幾十年前的文章拿出來用放大鏡在全世界面前查找問題,別說問題了,就是一點瑕疵面對現在的 5G 高清 4K 神器軟體也無處遁形。

來左邊跟我一起畫個圓,圖片來源:Pubpeer 網站

在右邊畫一道彩虹 ,圖片來源:Pubpeer 網站

簡直就是一毛一樣,造假都不走點心,圖片來源:Pubpeer 網站

也許在上古時代,那些造假大師們根本沒想這麼遠,無奈活得足夠長,當年看似高端的造假手段現在看起來真是低端小兒科。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竟然還有人通過打假成功暴富的,對,你沒聽錯!

美國一名研究分析師舉報杜克大學的生物學家 Erin Potts-Kant 教授的大量論文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和涉嫌申請基金數據欺詐,同時順帶手將杜克大學告上法庭, 最後 Erin Potts-Kant 對兩項罪行表示認罪,並向杜克大學賠償。

而杜克大學向美國政府支付 1.125 億美元,按照法律規定,Thomas 可以獲得美國政府和杜克大學達成的和解協議金額的 30%,也就是說 Thomas 可以得到 3375 萬美元,折合人民幣高達 2 億元。

圖片來源:Science

嗯,你沒看錯,2 億,我一點都不酸... 真的...

說到打假,就不得不提著名的「打假鬥士」方舟子博士,打假唐駿學歷造假、手撕韓寒代筆門、腳踢韓春雨論文造假…… 幾乎以不敗戰績佇立於湧動的潮頭,甚至知乎上專門有一個熱門話題討論「未嘗敗績」的方舟子。

圖片來源:知乎

然而幾個月前還真有一例方舟子打假失準的案例。

方舟子通過其個人認證微信公眾號稱:南昌大學張進教授冒用其在上海藥物所期間與其同名者的兩篇 Nature 論文,以此評上「千人計劃」青年項目,並成為南昌大學特聘教授。冒名、Nature、千人計劃、特聘教授。

這些字眼異常吸睛,再加上方舟子影響力加持,文章發出後迅速發酵,官媒人民網持續跟進,業內廣泛關注。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

文中所指的兩篇 Nature 文章

然而最終在兩篇論文通訊作者趙強研究員提供的材料證明下,方舟子打假千人被反轉。學術橋也曾跟進關注過這一事件:方舟子打假千人被反轉,國內研究成果能否用於評選千人?

趙強研究員證明郵件,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

這次的事件反轉,打假失準,還好有驚無險。

雖然屢屢有學術不端的新聞被爆出,但是在懲治學術不端上國內正在逐漸完善制度和法律,相信未來能壓制住這股歪風邪氣。

而作為科研人員的我們,也務必要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斜,堅決不造假。

當然,最後還是要感謝那些看似「閒的慌」的人,多虧了他們的認真負責,這些潛藏在陰暗角落裡的學術汙垢才能夠曝於陽光之下!

本文內容及未標註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之用,如果侵權請留言通知我們刪除。來稿和內容合作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相關焦點

  • 比克博士再揭121篇涉嫌造假論文,113發表在同一雜誌;還在等之前400餘篇處理結果
    ;SCI論文2020年7月5日 ,華爾街日報刊出Eva Xiao的文章,揭露來自中國的121篇論文涉嫌造假。同一天,在伊莉莎白·比克博士的博客裡,亦提供了這造假鏈條,並總結了這些文章詳細的造假方法。比克博士認定這些文章涉嫌造假,並且來自於同一「造假論文工廠」,依據是這些論文使用的圖片來源於同一組圖片,或在此基礎上做的修改;另外,這些論文的寫作和描述也存在雷同。
  • 「結論明確,不再調查」 中科院回應饒毅舉報裴鋼論文造假
    正式舉報林-裴(1999)論文涉嫌學術不端》的處理意見,表示由於已有明確調查結論,所以不再進行調查,內容如下:「舉報」中所涉及的論文與2019年11月在網絡上質疑裴鋼院士的論文為同一篇論文(Ling K, et al. PNAS, 1999, 96: 7922-7927)。
  • 412 篇論文涉嫌造假,上百家醫院淪陷,論文工廠浮出水面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45 篇 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6 篇 Experimental and Molecular Pathology: 26 篇
  • 412 篇論文涉嫌造假,上百家醫院淪陷,全方位服務中國客戶的論文...
    近日,因揭露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涉嫌學術不端事件而聲名鵲起的前史丹福大學助理研究員 Elisabeth Bik,再次曝出驚人消息:她和她的團隊發現,至少超過 400 篇來自不同作者和機構的文章,似乎都是由同一個「工廠」產生的,而這些文章的作者主要來自中國的醫院。
  • 諷刺,清華大學董晨院士涉嫌論文造假
    近期著名學術質疑網站Pubpeer爆出了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中科院2019年 新院士董晨有21篇論文存在一圖多用和重複使用等問題,被舉報的論文檔次很 高,有多篇Nature,Immunity, Nature immunology等雜誌的論文,從國外單位 發表的論文到近年來以清華大學醫學院發表的論文,時間跨度十餘年。
  • 獨領風騷,中國"人造月亮"光明喜人。面對自然規律,是利是弊?
    "要多大,它怎麼能掛在天空上?再次,"人造月亮"該有多大?這絕對是人們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至於說這個"人造月亮"有多大還真的不好說:其一、該設計團隊和該研製單位都沒有說明;其二、這種核心機密,笨想一下,哪個團隊和國家會透漏核心機密呢?
  • 非正式舉報論文造假邏輯在哪?3名學術大師頂得住嗎?結局都傷心
    首醫校長饒毅實名舉報3人論文造假,被舉報者皆為學術名人」的帖文在網絡瘋傳,文中還附了上舉報信圖片。正在下班路上的挖挖機瀏覽完帖文內容,真的給呆住了。太不可思議了!說它不可思議,主要源於兩點:(1)論文造假的舉報者身份特殊。舉報信的署名者饒毅,可不是一般人啊,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還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 如何看待,網傳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涉嫌論文數據造假
    最近小編在網上看到了這樣的一則信息,網上流傳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約 47 篇論文涉嫌數據造假11月15日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18篇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
  • 這本SCI期刊正徹查論文造假,涉嫌造假論文作者均來自中國
    事實上,根據不完全統計,在最近一周內,Bioscience Reports就有超過30篇論文被掛在pubpeer上,共同的原因就是:涉嫌圖片誤用/造假!以下為部分舉例,大家可以移步pubpeer網站查看詳情。
  • 這本SCI期刊正徹查論文造假,涉嫌造假論文作者均來自中國
    事實上,根據不完全統計,在最近一周內,Bioscience Reports就有超過30篇論文被掛在pubpeer上,共同的原因就是:涉嫌圖片誤用/造假!以下為部分舉例,大家可以移步pubpeer網站查看詳情。
  • 饒毅實名舉報論文造假,是什麼原因讓這位大學校長如此怒髮衝冠
    11月29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實名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會舉報李紅良等三人論文造假,請該委核實此事,為中國科學界洗刷恥辱。學術界最不能容忍的現象,就是學術造假。儘管有些人為了名利或者其他原因,學術造假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存在,日本甚至還搞出諾獎級別的造假,但只要事發,造假者必然信用破產,在學術界再無一絲存在空間。
  • 北大教授舉報武大醫學院院長學術造假?官方回應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等人學術造假的舉報信在網絡流傳。記者注意到,在這封實名舉報信中,饒毅舉報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多年持續學術造假,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1999年發表的論文中,有3張圖片不真實,存在造假嫌疑。此外,饒毅還在舉報信中提到,今年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員作為通訊作者,發表的宣稱可治療小鼠阿爾茨海默症論文存在造假情況。
  • 25篇論文涉嫌造假?北大副校長詹啟敏院士被質疑學術不端!本人回應
    據中國新聞周刊等媒體報導,近日,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25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存在實驗圖像重複、違反動物倫理、實驗結果存在錯誤等問題。
  • 論文被匿名舉報有問題,期刊編輯回復:「感謝你的舉報」
    以下為郵件全文:「在過去的一周裡, 您給我發來了關於我們期刊上的幾篇論文的大量非常有說服力的指控。我通常不回復匿名郵件,但我能理解在這之中你保持匿名是至關重要的。在這種情況下,我感到有必要對你的工作表示最深切的感謝。我已經給每一篇論文的作者寫了信,請他們提供來自他們的成像系統的數字文件的驗證,因為這些幾乎不可能操作。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其實抄襲現象一直存在
    通過施耐德與另兩位學術打假人的梳理,目前共有65篇論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其中既包括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也有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還有一位作者來自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建築系。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
  • 《知識分子》曝光他人論文PS造假,自己主編饒毅也被人舉報PS造假
    PS的痕跡,本來是武漢大學國家千人教授霍文哲舉報李紅良幾篇論文存在數據造假的情況,結果最後演變成《知識分子》深度盤點李紅良學術生涯的曝光臺。曾經甜蜜期的饒毅和方舟子發起質疑的方舟子2018年12月25日聖誕節之際,遠在美國的方舟子送給饒毅一份大禮,方舟子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披露,接到可靠的匿名文章,說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學院教授饒毅實驗室發表的多篇論文數據造假,方舟子把質疑的匿名文章轉發給饒毅,希望饒毅可以做出解釋,結果在饒毅並沒有買方舟子的帳,不願意方舟子透露他的說明,因此引發方舟子結合所謂匿名舉報的文章發起論文分析
  • 國產阿爾茨海默症藥物發明人耿美玉,被曝涉嫌學術論文造假?
    近日,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的4篇論文出現在了PubPeer網站,這四篇論文被質疑存在圖片不當裁剪、一圖多用等問題。 這四篇論文分別發表在 Oncotarget(2015年)、Journal of Cancer(2017年)、Cell(2018年)、Hepatology(2019年)。
  • 浙大論文造假事件迷霧:利益之爭還是學術腐敗
    審閱後,戴德哉發現,先他一步發表的「孿生論文」第一作者是賀海波——兩年前從他的實驗室畢業的博士。  兩篇論文,所用藥物不同,動物病理模型不同,卻得出了完全一致的數據和圖表,甚至有部分相關段落文字都相同。因為賀海波在戴德哉實驗室讀博的三年期間,並未出現造假行為,戴德哉對兩稿審閱格外細緻,但最後仍確定:賀海波剽竊實驗室資料,拼湊偽造出了一篇造假論文,並已發表。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原因卻著實不光彩——這位諾獎得主被指涉嫌在論文中P圖造假、學術不端。截至目前,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已經掛出了他在2001年到2018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38篇論文。據此次揭露論文造假的成員之一、德國科學記者Leonid Schneider報導,維爾茨或將負責這一諾貝爾獎獲得者學術造假事件的後續調查。Schneider還表示,塞門扎是許多論文的通訊作者,這表明他對論文結果負有最終責任。
  • 大學教授被曝論文造假,光撤論文不回應,「抗癌神藥」後果堪憂!
    現在,在這科技快速發展、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對權威專家的尊敬也與日俱增。但近幾年卻常常出現著名專家學術論文造假等新聞,讓我們大為震驚。難以置信這些深受人們尊重的專家,在他們引以為傲的學術上會抄襲他人的作品,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