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Dr 春哥 溫柔醫刀 2019-12-01
相信,任何一個醫學工作者,都已經聽說這些醜聞,而且都在關注著這些事件的進展。
先是,11月14日,南開大學校長,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人舉報40餘篇學術論文涉嫌造假。可能好多朋友頭一天還聆聽過他在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上所作的《弘揚科學家精神,打造新時代中國學派》的報告,沒想到,第二天就在新聞上看到他被人被指控學術論文數據造假。
再是,11月29日,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現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實名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論文造假,又恍如在學術圈這個深水潭投入了一顆重磅炸彈,引發了一場「學術界的大地震」。
事件還在發酵,調查也還在繼續,可能有結果,也可能沒有結果;但是,不管最後的真相如何,我相信,很多人內心深處關於學術領域科研誠信的底線已經一再地被擊穿,很多人從事科學研究的信心和決心也受到強烈的衝擊,甚至已經開始動搖。
毫無疑問,這種院士、大牛、科學研究領域金字塔頂端人物的帶頭造假造成的影響極為惡劣,破壞最為巨大,不僅帶壞了學術研究領域的風氣,也給青年學子樹立了極為醜陋的榜樣。
新近,根據丁香園對1538個普通醫護人員的抽樣調查顯示,27.9%的醫護人員表示自己的論文是購買來的,13.7%的人表示自己的論文是由他人代筆完成的,也就是說共有41.6%的醫護人員論文存在造假現象。
雖然這樣的調查結論不一定完全可信,但是也不難看出,學術不端已經成了學術圈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論文造假也淪為一些人快速提拔晉升、攫取各種利益,搶佔學術山頭,套取國家科研經費的便捷工具。
學術造假看似只是某些人上不得臺面的私下行為,實則禍國殃民,危害巨大。
學術不端不僅浪費了大量的科研經費,杜撰的研究結果也給後人指引了錯誤的研究方向,導致了更多人力、物力、財力的損失,浪費了其他研究者大量的時間,貽誤了無數青年學子的成長!更甚者,學術不端行為促成了論文買賣的黑色產業鏈,破壞了研究領域嚴謹、踏實、科學、誠信的學術氛圍,助長了惡性競爭、無序競爭、非公平競爭的歪風邪氣。
一邊是管理層高調強調科研誠信,一邊是醫務工作者自上而下普遍的論文造假,不由人不發問,學術圈怎麼了?
醫學研究是最容不得苟且和弄虛作假的領域,因為所有的研究成果最後都要應用到人體身上。而凡是要應用到人體的東西,不管是藥物還是治療手段,都必須經過科學而嚴謹地研究、論證,儘可能地確保安全、可靠,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難以想像,如果很大部分的醫學研究都是有水分的,如果很大部分的醫學論文都是造假編撰的,那麼,應用到人體身上的藥物和治療又如何保證療效?病人的生命和安全又該如何來保障?
學術不端就像長在科研大廈上面的毒瘤,如果沒有刮骨療毒的勇氣,如果沒有重整旗鼓的決心,任由這個毒瘤瘋狂地生長、傳播,那麼,終有一天,整座科研大廈將被吞噬得千瘡百孔,甚而汲汲可危,最終損害的是我們這個社會每一個個體乃至我們的子孫後代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
有人或許會辯解,論文造假實是迫於無奈!
文憑低學歷淺,寫不來論文;臨床任務繁重,沒法寫論文,實驗進展不順,寫不出論文;但是獎金收入,年終考核,職稱晉升,課題申報,榮譽評比又都要跟論文掛鈎,沒辦法,只有不得已而為之。而且,別人都是編的論文,買的論文,請他人代筆的論文,我不這樣做,別人也會這樣做。與其老實本分自甘落後,不如隨波逐流迎頭趕上。
誠然,這些都是理由,而且看似是客觀存在又堂而皇之的理由,把學術不端的過錯歸咎於收入分配職稱晉升的考核體系,歸咎於課題申報基金申請的評價體系,歸咎於獎勵評選榮譽評比的評審體系,歸咎於劣幣驅逐良幣的社會風氣!
但是,只要摸一下自己的良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問一下自己的內心,這些託辭真的成其為理由,能成為我們學術不端的藉口嗎?
我們是臨床醫生,是醫務工作者,肩上承擔著治病救人的神聖職責,擔負著捍衛人類健康的光榮使命。
我們在當初入學的時候,都曾宣誓,要恪守醫德,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如果連誠實守信、實事求是都做不到,連做人最基本的底線都守不住,還談什麼恪守醫德,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態度不好就是沒有醫德,病沒治好也是沒有醫德?醫德豈是可以亂扣的高帽亂潑的髒水!)
別人欺騙並不意味著我們也要欺騙,別人造假並不意味著我們也要造假。
其實,堅持學術誠信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如果每個人都不堅守底線,如果每個人都造假,那麼這個學術圈就完了,這個社會就完了!
山雨欲來風滿樓。
越是在風雨飄搖岌岌可危的時候,越是要牢築信念的城牆,守住誠信的陣地。
踏踏實實幹工作,老老實實搞研究,每天進步一點點,看似要比那些「走捷徑者」落後一些,也可能會損失很多短期利益,但是,我們對得起自己做人的良心,對得起自己學醫的初心。
我接力,不弄虛作假,不捏造編撰,科研誠信,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