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科學】消息來源:新語絲網站
中國科學院
向你們致意。
這裡我向你們並給魏於全教授在科研中間的弄虛作假和我發現後他的一些活動,希望你們根據有關要求進行處理。
2003年,魏於全當選為院士,據說,主要是因為他在腫瘤生物治療方面的突出成績,他提出了將生物進化中的異種同源分子、異種免疫排斥及自身免疫反應用於腫瘤免疫基因治療的學說,並且得到了實驗證實。四川大學的網頁在介紹魏於全時有如下的描述:魏於全,主要從事腫瘤生物治療的基礎研究、應用開發與臨床醫療實踐,尤其致力於研究腫瘤免疫基因治療的新途徑,將主動免疫治療與抗腫瘤血管治療研究領域相結合,為腫瘤疫苗及抗腫瘤血管治療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將生物進化中的異種同源基因與異種免疫排斥反應及自身免疫反應相結合,用於探討腫瘤治療,可以克服自身抗原的耐受性。此外,對淋巴細胞在腫瘤微環境內能殺傷自身癌細胞現象進行了觀察。發現阻斷HSP70表達,誘導癌細胞凋亡,而對正常細胞相對無作用。有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Nature Med……等多種世界著名雜誌。魏於全提出的用異種組織作瘤苗治療腫瘤在腫瘤研究的歷史上並不新鮮。這本來就是一種十分幼稚的幻想。不過由魏於全進一步發展了,再次包裝炒作,鬧到嚇人的程度而已。科學本來就是老老實實的學問,偽科學是經不起任何考驗的,在事實面前總會露出它的偽裝。
做為支持魏於全的用異種疫苗治療腫瘤理論的代表作有,發表在中華腫瘤雜誌上的異種黑色素細胞疫苗誘導小鼠惡性黑色素瘤免疫反應,和發表在nature medicine的immunotherapy of the tumors with xenogeneic endothelial cells as a vaccine.然而,凡是稍稍有一點實驗腫瘤學常識的人,只要認真分析一下,就不難看出這些文章是徹頭徹尾編造出來的,反科學的謬論。
異種黑色素細胞疫苗誘導小鼠惡性黑色素瘤免疫反應一文,介紹了他們用豬的黑色素細胞做瘤苗對小鼠進行主動免疫預防和治療小鼠的黑色素瘤的實驗研究結果。只要稍稍認真閱讀一下,就不難發現,實驗設計中的明顯錯誤,實驗結果的不真實性和實驗結論的不可靠性。十分明顯,這是一篇十分拙劣的假科學論文。
這裡僅舉幾個重要的例子,從實驗設計的層面看,
1,缺乏一組不用任何治療的或進行摹擬治療的空白對照;
2.在實驗中他們對僅有的兩組動物也未能進行平行觀察,對照組觀察30天左右,實驗組觀察50天處死動物;
3.在結果中對實驗組和對照組腫瘤大小的記錄僅表述為<500mm3和>500mm3,並未有任何具體描述,即做出統計學結論(p<0.05);試問沒有標準差和標準誤等數據,如何能計算出p值。
4.文中所使用的計算腫瘤體積的公式1x2axb^2是錯誤的。正確的公式應當是ab^2/2,如此一來,它們所說的500mm3的腫瘤實際上只有125mm^3,即他們的結果比實際結果大了4倍,
5.最不可信的,讓人一眼就能看出破綻的是,他們的只用佐劑處理的對照動物在腫瘤接種後30天左右,才生長至500 mm^3,如果按正確的公式計算,他們的腫瘤體積只有125 mm^3,只有綠豆大小,這樣大小的腫瘤是絕對不可能引起動物死亡的,那麼作者為何不繼續觀察而要將動物處死呢。根據他們對對照組動物腫瘤生長的描述,可以肯定,他們所使用的小鼠的黑色素瘤細胞株B16,或C57小鼠是絕對不合格的。凡是做過此類動物實驗的人都會知道,B16黑色素瘤細胞接種到C57皮下後,20天左右在沒有任何幹預的情況下,都會長至4000mm^3-6000mm^3以上,並引起小鼠死亡。7.圖3所示的自然殺傷活性與文內的結果描述嚴重不符,按文內描述,實驗組CTL較對照組分別增高34.0,24.1和13.9%,而圖3所示遠遠超過這一數字,實際上是增長了數倍之多,這說明作者缺乏起碼的算術訓練……,根據以上所舉的幾個問題,我不願意相信,魏於全院士不懂得進行腫瘤免疫研究的最基本的實驗規矩,我只能懷疑,作者是否真正進行過這一組實驗,或者說,這是一篇胡亂拼湊的論文.從理論上講,豬的黑色素細胞是異種細胞,它所含的所有蛋白對於小鼠來說,都是抗原,都會引起免疫反應,雖然現在還沒有人能說出豬的黑色素細胞到底有多少蛋白,但一般的常識告訴我們,至少有幾千種以上.
那麼真如作者所說其治療原理是通過黑色素瘤交叉抗原或抗原決定族的特異反應,試問在幾千種蛋白被注射入小鼠體內以後,何以小鼠的免疫系統只對如此微量的一種或幾種抗原選擇性的發生如此強大的反應。
魏於全的另一篇論文『immunotherapy of the tumors with xenogeneic endothelial cells as a vaccine』發表在nature medicine 2000, 6(10): 1160,這被認為是奠定魏做為院士的基石之作。的確,這一篇論文沒有出現像上一篇文那樣的設計錯誤。從文字上看,這也的確是一篇結構十分嚴謹,英語水平修養很高的文章。但是,只要使用免疫學和病理學的基本原理認真思考一下,就不難看出其中的諸多破綻。這一論文同樣是一篇虛假的編造出來的贗品。
首先,請看作者所進行的免疫印跡結果。作者使用的是人內皮細胞對小鼠進行免疫,內皮細胞,和前一篇論文中的黑色素細胞一樣,含有許許多多的蛋白,為什麼小鼠僅對幾種蛋白產生抗體,做出如此選擇性的反應。按照免疫學的基本原理,任何抗原經注射途徑進入正常的有免疫能力的個體之後,機體的免疫系統都會對之反應。如前所述,內皮細胞起碼有好幾千種抗原,人的內皮細胞注射入小鼠以後小鼠不可能只對其中的幾種或幾十種產生反應。然而,魏於全卻得出了與免疫學的這一基本原理完全不同的結果。對於這一結果,只能有兩種可能,要麼,免疫學的基本原理是錯的,要麼,魏的結果是假的。除此而外,決無第三種可能。
其次,在論文中,作者介紹,他們使用了四種瘤細胞株,如Lewis肺癌,FM3A 乳癌等,四種腫瘤的生長曲線一模一樣,幾乎完全可以重疊在一起,都在20 天以後長至同樣大小,這是不可思議的。由於參考資料受限,我只從文獻中查到了Lewis肺癌,FM3A 纖維肉瘤的生長特性介紹,Lewis肺癌癌細胞的倍增時間是0.9-2.1天,接種後動物平均存活27天,FM3A纖維肉瘤,在皮下接種後,50%的動物可存活45天,最短存活21天,最長可存活120天。僅從這兩個腫瘤來看,就知道它們的生長曲線是絕對不同的,尤其是接種FM3A纖維肉瘤的小鼠,存活時間的波動範圍很大,這是腫瘤細胞本身的特性,怎麼設想可能生長出與其它腫瘤同樣的生長曲線呢。
3.在魏文中,腫瘤的大小均用直徑表示。我不知道作者是如何測量腫瘤的。因為當腫瘤細胞接種至小鼠皮下後,長出的腫瘤決不會是球形的,只能是扁圓形的和不規則形的,所以一般都測量兩個徑線,使用前述的公式進行計算,難道魏院士所用的瘤細胞株或小鼠就是和普通的大不一樣,所接種的腫瘤都會長出球形。
4.在魏文中,圖2顯示用內皮細胞做瘤苗對荷瘤小鼠對治療作用,文內敘述,在腫瘤接種7天後開始注射瘤苗,連續4周,腫瘤生長延緩,以至消退.然而,從圖2所顯示的腫瘤生長曲線來看,在腫瘤接種後約14天即免疫後約7天腫瘤已經開始消退,.這怎麼可能呢?誰都知道,機體對抗原的反應是需要時間的,即使是產生初發性免疫反應也需要最少一周的時間,而初發性反應的強度總是不足以清除外來的抗原,更何況對於腫瘤這一頑疾,那麼作者的這一結果如何解釋呢。
5.圖5作者顯示用免疫組化技術對腫瘤組織中微血管數量的計數結果(5-e),圖下明確標出,腫瘤接種後第14,21,28,35天的觀察結果,在第14天時,實驗組和其它組的血管計數沒有區別,第21天血管才開始減少,28天以後才顯著減少,這和圖2的結果不是有明顯的矛盾嗎,既然作者認為腫瘤的消退是由於血管生成受到抑制的結果,那麼圖5中並未看到第14天左右的腫瘤組織中血管減少,而圖2中顯示在這一時間點的腫瘤生長已經延緩,這又如何解釋呢。還是在圖5中,圖5-c是腎組織切片,其中的微血管不被抗內皮細胞的抗體標記,而在圖5-e 中,用GEN-T細胞免疫的小鼠抗體既然和腫瘤組織中的血管反應,那麼為什麼又不與腎組織的血管內皮發生反應呢。在這裡,魏既忘了,或根本就不知道上一世紀40年代Massuge用異種動物腎小球免疫血清建立腎炎模型的著名實驗,也忘記了就在同一篇論文中他所認為的異種內皮細胞疫苗免疫預防和治療腫瘤是通過被免疫動物體內產生了抗VEGFR2和 alphaV integrin抗體起作用的,而腎小球恰恰就組成性的表達這兩種抗原,那麼,免疫鼠的血清為什麼不與腎小球微血管反應呢?6.作者根據他的western blotting結果,認為至少有兩種蛋白,即220KD的VEGFRII和的130KD alphaV integrin是引發抗腫瘤免疫反應的主要抗原蛋白,然而圖7顯示的蛋白條帶中,130KD處最多只有一條很弱的條帶,相反的30KD部位卻有一條十分明顯的條帶。
6.作者為了證明確實如他臆測的是alphaV integrin在起作用,合成了alphaV integrin細胞外區的幾個相關肽段,並以之免疫動物,又得到了預想的結果,進一步證明了以異種內皮細胞免疫小鼠可用於預防和治療腫瘤的假說,但是作者在這裡又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integrin是由兩個亞單位組成的異二聚體,在其二聚體的結合界面上形成一個結合配體的構像依賴性表位,魏篩選的肽段並不在alphaV integrin的界面上,即使產生抗體也不會阻斷其配體與之結合,又如何可能起到作用呢。
當然,這一篇論文中還有太多的疑問,限於時間和篇幅,恕我不再一一列舉。應該說,這後一篇論文比前一篇編造得更好一些,編謊編的更圓一些。不過,就像小孩在大人面前撒謊一樣,越是想掩蓋自己的謊言越會露出馬腳一樣,魏的文章也就恰好是這樣一篇傑作。在他的《異種黑色素細胞疫苗誘導小鼠惡性黑色素瘤免疫反應》的文章發表後不久,我先給中華腫瘤學雜誌編輯部寫了一篇很短的評論,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要求雜誌社刊登。雜誌社給我回信,認為我的做法很好,有利於學術發展,並說已經將我的信轉給了魏,待魏答覆後一併刊登。
不久,我接到了魏的電話,聲稱他已給張友會教授打過電話,張說讓我們私了。我當即指出,這是學術問題,又不是我們之間的個人問題,是不存在私了的。當我指出他的對照組腫瘤長到30天左右500mm^3時,他承認他的細胞株可能有問題,質量是不合格,他在實驗中有錯誤,並說,因為論文是研究生寫的,他沒有很好把關,他要很好注意,今後汲取教訓等等。後來,我打電話給雜誌社,雜誌社答覆是,他們不知道張教授的意見,答應詢問後告訴我。又過了幾個月,雜誌社來信告訴我,因為版面的問題,這樣的稿件就不予刊登了(信件仍在保存)。
至於他在nature medicine發表的那一篇論文,我是在北京開會評審他的基金申請書時看到的,我認為他的研究結果是不可信的,沒法進行評審,必須落實後再說。基金委的馮雪蓮只好同意我的意見,讓我給他打電話查證。我在電話中指出存在的問題,問他的實驗結果是否經過病理學家看過,他承認沒有,我建議他多徵求一下病理教研室的老師們的意見。我問他,腫瘤組織中的血管是怎麼消失的,有沒有看到血管閉塞的過程,他表示沒有注意,我說一定要仔細一點,用異種組織或細胞免疫動物能治療好腫瘤是不可思議的,異種組織和細胞那麼多抗原小鼠怎麼會只對幾種或幾十種抗原起反應呢。我還告訴他,腫瘤治療是國內外的難點課題,如果如此簡單,就像你說的那樣,那還用花那麼多的錢和人力去研究。
他堅持說,的的確確是真正的實驗結果,並說他們的實驗最近取得了更大的進展,他們用牛的肝組織免疫治療小鼠肝癌,用肺組織免疫治療小鼠肺癌都已取得了成功。(後來我一直關注他在這一方面的報告,卻始終沒有見到)不過,在這一次的基金評審中,經過我們評審組的堅持,決議說,必須組織一個專家組對魏的工作包括實驗記錄進行認真的檢查以後再決定是否給與資助,(當時,北醫大的周愛儒教授也同意我的意見,但基金委的意見是要給他資助的,我們專家組堅決不同意,後來結果如何我就不知道了)。後來,至2003年,我給nature medicine寫了一篇評述性文章(附件),當編輯部接受我的短文以後,要他寫回復文章時,他一連5周,每星期五從成都飛到西安,星期六到我的辦公室懇求我一定不要發表這一文章。每一次都帶有大量禮物。
第一次,他說,這對他十分重要,關係到他的個人名譽。只要我將文章撤回,他願意給我資助100萬元的科研經費。我當然不會答應,並且告訴他,只要你的研究是真的,自然不會對你的名聲有影響,用不著緊張。因為他給我帶來很重的禮物,我堅決不收,他又不肯.而我又正好編了一本書,我就送他一本,做為回報.他從早上8點一直磨到12點。到了吃飯時間,他邀請我吃飯,我不肯。我自然得請他到我家吃飯。最後雙方各走各的。臨別時,他還再一次懇求。
第二個星期六一大早他又來了,等在我的辦公室門口,給我家打了電話,他又一次懇求我,重複了上一次的談話內容。在我不答應以後,他就威脅我,說他的研究生看了我編的書,檢索了我的所有論文,發現我的書和論文中也有不少錯誤,書中也有抄襲別人的,如果我要發表我的文章,他們也要寫文章,把我搞臭。我告訴他,那本書我是主編,100多萬字,我審查的不會那麼細,我問他,抄襲的部分能佔多少,佔得了10%,20%,…,至於論文麼,肯定有錯,尤其是10年以前的,連我都不願意讀了,科學發展的太快了,不過,您要是指出來,我還是願意接受的。談了3-4個鐘頭,又是沒有結果,來來回回就是那麼幾句話,實在沒有什麼可說的和好說的。這一次我特意送了他一包月餅以為回報。第3周,第4周又是一樣,不過,從第4周起,他的夫人加了進來,不斷地打電話給我,又是白天,又是晚上,又是說魏於全思想負擔很重,已經到了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的程度,人一天天消瘦,他只怕有個三長兩短,對她家影響太大。又是說,那麼多的人文章有問題,你又為什麼抓住他不放,又是懇求,又是威脅,說如果把他逼死了,她和我沒有完。到了第5周,雜誌社已經把清樣寄來了,魏照樣來找我,說的還是那些話,提的還是那些要求.我也談到他的夫人打電話的事。一直到他走,這一次我還是沒有答應他的要求。除了他親自來以外,他還動員我的朋友,以至我認識的熟人(其中也有院士),對我進行勸說,要我放棄發表那一篇評說。第一次來他就帶來楊光華教授的親筆信,就在我要給nature medicine發E-mail,籤署發表合同的時候,我校的一位主管科研的領導,通過我校的一位教授告訴我說,上頭有人打招呼,讓我不要發表那一篇論文。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迫於形勢,向naturemedicine寫了信只是要求推遲發表,然而,編輯來信說,既然有這麼多麻煩,他們就決定不予發表。於是,這一問題就不了了之。鑑於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中規定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中國科學院院士科學道德自律準則規定 第三條 堅持真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反對弄虛作假、文過飾非。堅持嚴肅、嚴格、嚴密的科學態度,反對學術上的浮躁浮誇作風。堅決抵制科技界的腐敗和違規行為。
從以上兩篇論文來看,從我寫了評述的文章以後,他的種種表現來看,魏於全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要求格格不入的。我現在提出來,我想你們應當知道該怎麼解決這一問題。
司履生
西安交通大學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免疫病理研究室,2005.8.18.
(責任編輯:史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