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輕院士」,被撤銷院士稱號! 每日經濟新聞 每日經濟新聞
微信號 nbdnews
功能介紹 新聞決定影響力
收錄於話題
1月11日,中國工程院官網公布關於自2020年12月8日起撤銷李寧(農業學部)院士稱號的決定。
頭頂「中國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中國動物克隆體系創始人」等光環,擔任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經費約200億元的重大科研專項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的李寧卻因侵吞科研經費,於2014年6月被吉林檢方逮捕。作為1949年建國後首位被逮捕的院士,李寧一案受到司法界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此案一度被媒體稱為「中國院士第一案」。
李寧在長達6年羈押後於2020年12月8日被二審判決,獲刑10年。
圖片來源:中國工程院官網
院士李寧等貪汙案二審宣判
貪汙經費3410萬,獲刑10年
據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2020年12月8日消息,當日,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及同案張磊貪汙上訴一案進行二審公開開庭審理並當庭宣判。二審維持松原市中級人民法院(2015)松刑初字第15號刑事判決第一項中對被告人李寧犯貪汙罪的定罪部分和第二、第三判項,撤銷該判決中對李寧的量刑部分,對上訴人李寧以貪汙罪改判有期徒刑十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二百五十萬元。
李寧二審庭審現場
圖片來源: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
早前,松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認定,自2008年7月至2012年2月,被告人李寧利用所擔任的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李寧課題組負責人以及負責管理多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經費的職務便利,夥同被告人張磊採取侵吞、虛開發票、虛列勞務支出等手段,貪汙課題科研經費共計人民幣3410萬餘元,其中貪汙課題組其他成員名下的課題經費人民幣2092萬餘元。上述款項均被李寧、張磊轉入李寧個人控制的帳戶並用於投資李寧等參股、控股的多家公司。原審判決認為,二被告人行為均已構成貪汙罪。在共同犯罪中,李寧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張磊起次要作用,系從犯,有坦白情節,且認罪悔罪,可依法對其減輕處罰。
一審法院判決:一、被告人李寧犯貪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三百萬元。二、被告人張磊犯貪汙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八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三、扣押的贓款依法予以沒收,上繳國庫,不足部分繼續追繳。宣判後,李寧提出上訴。
圖片來源: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
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審理期間,上訴人李寧自願認罪認罰,提交了悔罪書,在其辯護律師見證下簽署了《認罪認罰具結書》。二審庭審中,李寧對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證據及判決認定的罪名均無異議,當庭表示認罪、悔罪,上訴請求二審法院根據其認罪態度,依法從輕處罰,並願意接受法院的判罰。根據李寧的認罪態度,檢察機關提出了二審的量刑建議。
圖片來源: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
休庭後合議庭進行了認真評議,認為原審判決認定上訴人李寧、原審被告人張磊犯貪汙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罪準確。審判程序合法。鑑於李寧二審期間認罪悔罪,對上訴人李寧的量刑應予改判。根據檢察機關提出量刑建議,法庭遂作出上述二審判決。
中國工程院撤銷院士稱號已有先例
根據2018年5月30日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修訂後的《中國工程院章程》,當院士的個人行為違反科學道德或品行不端,嚴重影響院士群體和工程院聲譽時,應勸其放棄院士稱號。當院士的個人行為涉及觸犯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時,或涉及喪失科學道德,背離了院士標準時,應撤銷其院士稱號。
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違背科學道德行為處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對涉及觸犯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的,自檢察機關依法批准逮捕之日起,即停止其院士資格;自法院作出有罪判決生效之日起,即撤銷其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停止或撤銷的決定經院主席團審查確認,並通報全體院士。對法院未作出有罪判決的,將視情況由主席團作出處理決定。
2021年1月11日,中國工程院官網對外公布消息稱,根據2020年12月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李寧貪汙罪的判決意見和中國工程院相關規定,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查確認,決定自2020年12月8日起撤銷李寧(農業學部)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
新華網曾在2014年10月報導已指出,被依法批捕的消息在中紀委網站獲得證實後,李寧會不會被撤銷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引人關注。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建院20年以來,中國尚沒有撤銷院士稱號的先例。
中國工程院曾在2018年4月4日作出關於撤銷孟偉院士稱號的決定:根據生態環境部給予孟偉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的處分決定和中國工程院相關規定,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查確認,決定撤銷孟偉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
孟偉曾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200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7年11月,中國工程院第六屆主席團決定停止孟偉中國工程院院士資格。
58歲李寧曾是「最年輕院士」
據新華社此前報導,因給自己申報的課題當評委,李寧被質疑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2014年因被帶走調查,李寧缺席了第34屆國際動物遺傳學大會,而其本人正是大會執行主席。當年52歲的他,在動物轉基因克隆研究領域,成了國內的領軍人物,獲得諸多學術榮譽和表彰。
在李寧被捕前系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他是動物分子遺傳育種學專家,發現和克隆了多個影響動物重要生產性狀的基因,發展和應用了一批動物分子育種工程技術。同時,他在動物功能基因組、克隆分子機理等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較好的原創性成果。
據了解,1978年恢復高考不久,只有16歲的李寧考入江西農業大學前身的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總校學習,他在2007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時,也只有45歲,是中國當時最年輕的院士。
「這麼年輕就是院士,肯定取得了不少成就。」中國農業大學一名教授稱,平時感覺李寧就很勤勉。據媒體報導,李寧經常晚上不到12點不回家,是七天工作制,白加黑,五加二。在動物轉基因克隆研究領域,李寧成功建立了中國動物克隆和生物反應器研製體系,培育了世界上最大的克隆牛和轉基因奶牛群體,中國第一頭克隆豬等。
僅中國農大生命科學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06年至2010年的5年間,國際論文、省部級獎項等「學術產出」中,李寧佔據其所在院系全部獎項的一半多。與之相應的是,其獲得經費的「吸金」能力在業內也「屈指可數」。
同一時期,李寧所在的生物學院獲得科研項目達374個,獲得國家及各類經費達6.8億餘元。
在屢獲榮譽的同時,李寧也受到質疑。2008年,有人在網上舉報,作為一項國家級課題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的李寧,也參與申報了這個課題,集「運動員」和「裁判員」於一身,且在參與課題評審時一直參與討論,僅在投票時進行了形式上的迴避,致使結果不公。
李寧簡歷
圖片來源:長安街知事微信公眾號 李寧資料圖
1962年7月9日,出生於江西南昌
1991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獲博士學位
1992-1993年德國小動物研究所博士後
1993.12-至今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工作
200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8年經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立項,「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投資約200億元。而李寧長期擔任這一業內公認「航母級」科研項目的副總工程師。
2014年7月初被相關部門帶走調查,因其涉嫌將承擔的一個轉基因項目的經費轉移至自己控股的公司,涉及資金達3756萬餘元。
2014年10月10日上午,中央紀委監察部官網發布中共科學技術部黨組關於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證實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已被依法批捕。
2015年1月17日,中國工程院主席團經過審查,停止了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的院士資格。
編輯|程鵬 杜恆峰
校對|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中國工程院網、中國農業大學
新華社、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長安街知事微信公眾號
預覽時標籤不可點 收錄於話題 #個上一篇下一篇閱讀分享收藏贊在看已同步到看一看寫下你的想法 前往「發現」-「看一看」瀏覽「朋友在看」
前往看一看 看一看入口已關閉 在「設置」-「通用」-「發現頁管理」打開「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發送
取消 發送到看一看 發送 「最年輕院士」,被撤銷院士稱號! 最多200字,當前共字發送中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