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的學者和院士有很多,近期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漸漸進入到了大眾的視線,科學醫療等技術的發展離不開這些辛勤的科研工作者,院士是我們國家最高的學術榮譽,以前一般為終身榮譽,除非特殊情況,這個稱號是在終身制的,所以含量金很高。既然是最高的學術榮譽,想要成為院士是需要不少資歷的,所以我們可以發現,評上院士的人都已經上了年紀,有的院士甚至到了70歲才評上院士,但是近年來我們發現,年輕的院士群體越來越多了,出現了一些40多歲的院士,而這其中就有今天咱們要講的這位,堪稱是我國最年輕的女院士。
在我國的院士群體中,以男性居多,而女院士的佔比相對較小,任詠華就是其中一員,她在38時就評上了我國的院士,堪稱是我國科研史上的一個奇蹟。任詠華是我國無機化學家,榮獲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外籍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化學界唯一外籍院士,並獲得了2011年獲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更是首位獲得英國皇家化學學會講座獎章的華人。她成為院士時僅38歲,可以說是我我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女院士,她的成長經歷也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
任詠華1963年出生於香港,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學生時代的她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勤勉、努力,但是她深知自己的一生不該是碌碌無為,因此早早地便給自己規劃好了路線。小時候的她因為摔壞一支溫度計便開始了對化學的探索,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異,高考更是順利的考上了香港大學,很快的從港大畢業了以後,她繼續在港大讀研讀博,僅用3年時間獲得博士學位。在博士畢業後,隨即進入香港城市大學任教。這也隱隱約約為後來她的發展奠定了方向。
在任詠華38歲那一年,她順利當選中科院院士,面對外界的質疑,選擇淡然處之,在她的成長曆程中遇到的貴人便是她的導師,她和她的導師支志明都是國內最年輕的院士——支志明比任詠華早6年成為中科院院士,成為中科院院士的那一年,支志明也剛好38歲。她從認識導師那天開始,便相信科學沒有性別之分,作為女性也能夠作出不小的科學成就。翻開任詠華的履歷,簡直漂亮得驚人,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會見任詠華時表示:「任詠華教授能夠獲此殊榮,顯示了中國化學界在世界科學領域的地位。我也是從事化學研究的,化學其實在以很多不同的方式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並將繼續為人類解決各種挑戰。希望在未來,能夠看到更多中國科學家在世界科學的舞臺上大放異彩,證明中國的科技實力。」
正如她所說,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研究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她所研究的方向主要是超分子自組裝和有機凝膠、發光材料、金屬有機、分子材料學等等,截至2013年,任詠華累計發表了300多篇高質量的期刊論文,申請了近30項專利!現在很多青少年們都嚮往成為的光鮮亮麗的娛樂明星,其實美麗的容貌是上天的恩賜,然而對於女孩兒來說,還有更多更寬廣的世界值得去探索,任詠華教授便值得青少年們學習。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中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