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國最年輕女院士紀錄者!如何做傑出科研?她,就是答案

2020-09-20 生物世界

誰說女子不如男,女性如何做傑出科研?她,就是答案。


任詠華,女,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 。

天才的成長之路

任詠華是香港人,父親是一名土木工程師,母親則是一位家庭主婦,她在香港度過了人生最重要的時光,直到畢業工作也沒有離開過香港。任詠華之所以對化學產生興趣,說來還是一根溫度計的功勞。

還在上小學時,任詠華不小心打破了一根溫度計水銀流到手上的感覺和情景,令任詠華瞬間引發了探索的興趣,便開始痴迷於科學探索。

整個學生時代,任詠華的成績都優異得令人驚豔,高考時任詠華一舉考入了香港大學,大學畢業後,她選擇繼續在港大讀研讀博。僅用了三年時間,任詠華便獲得了博士學位,而這一年,她僅25歲。此後,任詠華又進入香港城市大學積攢了兩年的工作經驗,最終她回到了香港大學任教,由最初的講師一直升任到教授、講座教授。

夢想:研發替代能源

很多人認為香港只是一個金融中心,很難開展基礎研究,而任詠華硬是做出了世界級水平的科研。

時間回到1988年,那時候新創的應用科學系的實驗室基本上什麼都沒有,甚至連試管和玻璃瓶都不多。任詠華就從買玻璃瓶開始。她說,至今仍清楚地記得第一次拿到香港研究基金局第一筆資金的情形。

「我是一名化學家,可以創造不同的分子,我希望這些研究能對人類有影響力,有益處,而非只是牟利。」

現在,全球每年的能源需求約為13萬億瓦。到2050年,人類的能源需求量將額外增加14萬億至20萬億瓦。她認為,地球正面臨百年一遇的能源危機,研發出無汙染和可再生的替代能源是當務之急。

堅持秉性

任詠華所研究的方向主要是超分子自組和有機凝膠。

在導師的帶領和任詠華自身的努力之下,在2013年時,任詠華已經累計發表了300多篇的期刊論文,申請的專利高達30項之多。不僅如此,任詠華還是全球首位獲得英國皇家化學會頒授百周年講座獎及獎章的中國人。

在38歲那年,因為成就突出,任詠華被選為中科院院士,至今保持著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年僅43歲,她便已經成為了第三世界科學院的院士,49歲,她當選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有著科學家一貫理性特質的任詠華對獲獎感到欣喜,卻沒有陶醉於鮮花與掌聲中,因為「一山還有一山高」,只希望鼓勵自己做得更好。「一分耕耘,有半分收穫已經很開心了。」

遭受質疑淡然面對


面對質疑,任詠華十分淡然,依舊整日在試管、燒瓶各類儀器之間穿梭,將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青春時光奉獻給了科研事業。

當選為中科院院士之後,任詠華也曾遭受過較大的質疑,其實主要原因就在於她太過年輕,但任詠華始終以淡然的態度面對。

任詠華致力於無機化學以及合成化學的研究,並在該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她曾在含金量極高的SCI雜誌上發表過150篇文章之多。

在多年的研究之下,系統的設計合成了新的無機發光分子材料,合成了多核金屬簇體系的發光材料,設計出雙核金屬硫配合物……

學術是沒有年齡之分。在絕對實力面前,任詠華耀眼的履歷足以證明她的個人能力,一切質疑都將會消散。

氣質的絕對代表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從事科研的人通常是比較嚴肅、內斂的,可任詠華卻是一個顏值與才華雙高的奇女子。她眉目溫柔,氣質端莊,一舉一動皆是大家風範。

任詠華師承中科院院士支志明。在繁華的香港,這一對性格沉靜的師生被很多人稱為地地道道的「港產」科學家。

任詠華曾在受訪時說,我很感謝我的博導支志明先生,是他讓我明白科學並無性別之分,只有好壞之分。

任詠華不僅自身能力出眾貢獻極大,而且在培養人才上也對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她曾先後帶領50多名博士,博士後學生從事研究。由任詠華所帶領的學生們此後均在各個領域和行業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堅持初心


儘管已是科研界的國際權威人物,任詠華在面對人們的採訪和詢問時均表現得十分謙遜,她的心願很簡單,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研究而為人類發展作出貢獻。

對待工作,她可以整日埋頭在實驗室裡與各種儀器朝夕相伴,在實驗中,無論是失敗或是成功,都能保持淡然快樂的心情。

科研從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僅要耐得住寂寞,還需要不變的初心與信仰。任詠華經常鼓勵青年人不要輕言放棄,面對自己的理想,要堅持下去,並保持一份執著要敢於奮鬥和追求。

美麗的容貌確實是上天的恩賜,但滿身的才華卻是要經過後天的努力而逐漸打磨。任詠華一生的科研經歷簡直是耀眼得驚人,與明星相比,任詠華顯然更值得青少年們視為榜樣,視為偶像。

本文來源:科學時報

相關焦點

  • 她是中國最年輕女院士紀錄者!如何做傑出科研?她,就是答案
    誰說女子不如男,女性如何做傑出科研?她,就是答案。 任詠華,女,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
  • 中國院士名人錄|她是中國最年輕女院士紀錄者
    誰說女子不如男,女性如何做傑出科研她,就是答案。今年8月,女科學家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的榮譽會員獎,有著學術女神稱號的顏寧喜提當天的微博熱搜。提起顏寧,放眼全球實屬罕見,國際核心期刊發文發得手軟,可謂是公認的「中國科學之星」。
  • 最年輕的中科院女院士謝毅:做科研需要一份灑脫
    最年輕的中科院女院士謝毅:做科研需要一份灑脫   2015年3月19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榮獲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第十七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成為本屆亞太地區的唯一獲獎人,也是自1998年該獎項設立以來第四位獲得這一榮譽的中國女性。
  • 她是中國最年輕女院士!科研之路比顏寧還順,出彩人生讓人羨慕
    要說到女科學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科研女神顏寧,今天介紹的這位女性科學家叫任詠華,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如果把院士落選看作是顏寧的一個小挫折,那她的科研之路走得無疑比顏寧要順利得多。任詠華,女,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
  • 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科研之路比顏寧還順,出彩人生讓人羨慕
    要說到女科學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科研女神顏寧,今天介紹的這位女性科學家叫任詠華,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如果把院士落選看作是顏寧的一個小挫折,那她的科研之路走得無疑比顏寧要順利得多。任詠華,女,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
  • 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科研之路比顏寧還順,出彩人生讓人羨慕
    導讀 說到女科學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誰?科研女神顏寧?今天介紹的這位女性科學家叫任詠華,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 來源:科學時報
  • 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成長曆程一帆風順,如今氣質不輸女明星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或許你會發現一些非常優秀的女生,她們不僅有著姣好的容貌,而且在學習和工作中還能做得十分優秀,或許有人會感嘆,上天真的太不公平了,有的人已經有了美麗外表,智商卻不輸給任何人,比如今天咱們要介紹的這位人物,她是我國最年輕的院士,而且她的氣質和容貌還十分出眾,一起來看看
  • 中國最年輕女院士獲世界級榮譽 網友:中國居裡夫人
    48歲中國最年輕女院士謝毅獲獎了,她獲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該獎也被稱為「女性諾貝爾獎」。謝毅能獲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是因為她的研究對世界有著重大意義。她研究的能源轉換中材料利用問題是全球最重要的科學問題之一。她致力於無機化學領域研究,還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網友稱謝毅才48歲是中國最年輕女院士,未來值得期待,有機會拿真正的諾貝爾獎。
  • 她是中國女天才,4次申請院士都失敗,當選美國院士後仍留在中國
    她是中國半導體材料領域的專家。她默默地致力於祖國的科學事業已有60多年,並成功開發了分子束外延設備和量子級聯雷射器,提高了民族自信心,使國人感到驕傲。像這樣傑出的科學大師,曾四次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別是在1999年,2001年,2013年和2005年,但結果都以失敗告終。
  • 中國最年輕的女教授,成為美國外籍院士,單身至今喜歡追星
    可隨著時代的變化,科學家早已不是老年學者的專有標誌,現在的科學家也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有個性,並不再是曾經那刻板的模樣,比如今天的主角,當代最傑出的生物學家之一顏寧教授。可她不僅年輕,還非常漂亮,而且在生物學方面有著常人難及的天賦,這就足夠讓人眼紅了。更讓人驚訝的是,她不僅是中國最年輕的提名院士,也是美國最年輕的外籍院士之一。顏寧從小成績就很好,老師教的東西她一聽就會,哪怕不會的,她再做一下練習也會了。所以別人放學後都在絞盡腦汁寫著課後作業,她卻可以毫無壓力的想玩就玩,不用擔心成績。
  • 中國最年輕女院士:科研人員中女性的比例僅為30%
    3月18日,中國教授謝毅在法國巴黎出席2015年度「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頒獎儀式。謝毅是本屆唯一來自亞太地區的獲獎者,也是第四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女性。新華社記者 陳曉偉 攝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範婷玉):當地時間3月18日晚,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和另外4位來自其他國家的女科學家在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獲頒第17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謝毅也是第4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女科學家。
  • 中國最年輕院士盤點:比顏寧還開掛的科研人生!
    看看她所獲得的榮譽就知道了。  2011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12年獲「霍華德?科研就是自己跟自己鬥。博士期間,任詠華師從支志明院士。2001年,任詠華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年僅38歲,是當時最年輕的女院士。巧合的是,她的博士導師支志明在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時候也是38歲,也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院士。2006年,任詠華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12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中國最年輕女院士!25歲拿到博士學位,曾發150多篇SCI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女科學家,38歲就當選了院士,成為我國最年輕的院士之一。如果把院士落選看作是顏寧的一個小挫折,那她的科研之路走得無疑比顏寧要順利得多。任詠華,女,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中國最年輕女院士!25歲拿到博士學位,曾發150多篇SCI
    在我國科研領域,越來越多的傑出女性展現出了巾幗不讓鬚眉的實力,比如大家熟知的30歲即擔任清華大學教授的顏寧等。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女科學家,38歲就當選了院士,成為我國最年輕的院士之一。她就是我國化學領域的頂尖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任詠華。
  • 我國最年輕的美女院士,科研之路一帆風順,如今氣質如蘭不輸明星
    既然是最高的學術榮譽,想要成為院士是需要不少資歷的,所以我們可以發現,評上院士的人都已經上了年紀,有的院士甚至到了70歲才評上院士,但是近年來我們發現,年輕的院士群體越來越多了,出現了一些40多歲的院士,而這其中就有今天咱們要講的這位,堪稱是我國最年輕的女院士。
  • 當今中國最年輕院士盤點:比顏寧還開掛的科研人生
    中國當代科研創新的新生力量  在不停的崛起  今天KK給大家盤點一下  45歲以下的中國兩院院士  不要問我為什麼跪在電腦前  大神們太強  我的膝蓋已經跪穿  今年最年輕院士候選人:當時伯克利校長田長霖說「你這個中國留學生創造了一個奇蹟。」  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網站上,他被這樣描述—「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第八屆中國科協副主席、數字多媒體晶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鄧中翰:「他的企業,成功佔領了全球計算機圖像輸入晶片市場60%以上的份額,位居世界第一。」
  • 她申請中科院院士4次被拒,後來成了美國院士,對此她如何回答
    在2007年的時候,我國科學家李愛珍當選為美國科學院榮譽院士,這也成為了當時舉世矚目的一個熱點。值得一提的是,李愛珍不僅是我國首位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而且還是我國獲得外國院士頭銜的科學家中唯一沒有獲得中科院院士頭銜的。
  • 【轉載】中國女科學家張彌曼,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
    當地時間3月22日晚,2018年度「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張彌曼與另外4位女科學家獲頒這一獎項。
  • 她是中國女科學家,科研成果"震驚"國際科學界,父親是首批院士,母親是終身教授!
    4歲開始學習鋼琴,5歲登臺演出,16歲獲上海首屆外國流行歌曲大賽一等獎暨獨唱第一名,20出頭開個人演唱會、出版個人專輯……如果你以為她是個音樂家,那就大錯特錯了。她出身於科研世家,研究成果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09年世界醫學十大突破之一,中外媒體稱她為&34;,她就是上海大學1986級生物醫療專業校友——曾凡一。
  • 她出身中國,15歲考進中科大,四大力學得滿分,如今成美國院士
    一個出生於中國科研世家的天才,15歲即考進中科大少年班,成就之高身兼三個院士,而立之年卻成為了美國人,她就是華裔生物物理學家莊小威,她的父親和母親都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教授。由於在病毒等領域所做的傑出貢獻,2012年她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也是最年輕的華人院士,而僅僅過了一年,她又斬獲了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在2015年她還當選為中科院最年輕的外籍院士!為什麼是外籍院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