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年輕女院士!25歲拿到博士學位,曾發150多篇SCI

2020-10-03 學術圈


圖片來源:網絡

來源:科學時報、材料人、院士+


在我國科研領域,越來越多的傑出女性展現出了巾幗不讓鬚眉的實力,比如大家熟知的30歲即擔任清華大學教授的顏寧等。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女科學家,38歲就當選了院士,成為我國最年輕的院士之一。如果把院士落選看作是顏寧的一個小挫折,那她的科研之路走得無疑比顏寧要順利得多。


她就是我國化學領域的頂尖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任詠華她致力於無機化學以及合成化學的研究,並在該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她曾在含金量極高的SCI雜誌上發表過150篇文章之多。


任詠華,女,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 。


01 天才的成長之路


任詠華是香港人,父親是一名土木工程師,母親則是一位家庭主婦,她在香港度過了人生最重要的時光,直到畢業工作也沒有離開過香港。任詠華之所以對化學產生興趣,說來還是一根溫度計的功勞。


還在上小學時,任詠華不小心打破了一根溫度計水銀流到手上的感覺和情景,令任詠華瞬間引發了探索的興趣,便開始痴迷於科學探索。



整個學生時代,任詠華的成績都優異得令人驚豔,高考時任詠華一舉考入了香港大學,大學畢業後,她選擇繼續在港大讀研讀博。僅用了三年時間,任詠華便獲得了博士學位,而這一年,她僅25歲。此後,任詠華又進入香港城市大學積攢了兩年的工作經驗,最終她回到了香港大學任教,由最初的講師一直升任到教授、講座教授。



02 夢想:研發替代能源


很多人認為香港只是一個金融中心,很難開展基礎研究,而任詠華硬是做出了世界級水平的科研。


時間回到1988年,那時候新創的應用科學系的實驗室基本上什麼都沒有,甚至連試管和玻璃瓶都不多。任詠華就從買玻璃瓶開始。她說,至今仍清楚地記得第一次拿到香港研究基金局第一筆資金的情形。


「我是一名化學家,可以創造不同的分子,我希望這些研究能對人類有影響力,有益處,而非只是牟利。」


現在,全球每年的能源需求約為13萬億瓦。到2050年,人類的能源需求量將額外增加14萬億至20萬億瓦。她認為,地球正面臨百年一遇的能源危機,研發出無汙染和可再生的替代能源是當務之急。


03 堅持秉性


任詠華所研究的方向主要是超分子自組和有機凝膠。


在導師的帶領和任詠華自身的努力之下,在2013年時,任詠華已經累計發表了300多篇的期刊論文,申請的專利高達30項之多。不僅如此,任詠華還是全球首位獲得英國皇家化學會頒授百周年講座獎及獎章的中國人。


在38歲那年,因為成就突出,任詠華被選為中科院院士,至今保持著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年僅43歲,她便已經成為了第三世界科學院的院士,49歲,她當選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有著科學家一貫理性特質的任詠華對獲獎感到欣喜,卻沒有陶醉於鮮花與掌聲中,因為「一山還有一山高」,只希望鼓勵自己做得更好。「一分耕耘,有半分收穫已經很開心了。」


04 遭受質疑淡然面對


面對質疑,任詠華十分淡然,依舊整日在試管、燒瓶各類儀器之間穿梭,將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青春時光奉獻給了科研事業。當選為中科院院士之後,任詠華也曾遭受過較大的質疑,其實主要原因就在於她太過年輕,但任詠華始終以淡然的態度面對。


任詠華致力於無機化學以及合成化學的研究,並在該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她曾在含金量極高的SCI雜誌上發表過150篇文章之多。在多年的研究之下,系統的設計合成了新的無機發光分子材料,合成了多核金屬簇體系的發光材料,設計出雙核金屬硫配合物……


學術是沒有年齡之分。在絕對實力面前,任詠華耀眼的履歷足以證明她的個人能力,一切質疑都將會消散。



05 氣質的絕對代表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從事科研的人通常是比較嚴肅、內斂的,可任詠華卻是一個顏值與才華雙高的奇女子。她眉目溫柔,氣質端莊,一舉一動皆是大家風範。任詠華師承中科院院士支志明。在繁華的香港,這一對性格沉靜的師生被很多人稱為地地道道的「港產」科學家。


任詠華曾在受訪時說,我很感謝我的博導支志明先生,是他讓我明白科學並無性別之分,只有好壞之分。


任詠華不僅自身能力出眾貢獻極大,而且在培養人才上也對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她曾先後帶領50多名博士,博士後學生從事研究。由任詠華所帶領的學生們此後均在各個領域和行業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06 堅持初心


儘管已是科研界的國際權威人物,任詠華在面對人們的採訪和詢問時均表現得十分謙遜,她的心願很簡單,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研究而為人類發展作出貢獻。對待工作,她可以整日埋頭在實驗室裡與各種儀器朝夕相伴,在實驗中,無論是失敗或是成功,都能保持淡然快樂的心情。


2011年由於在發光材料以及捕捉太陽能的創新技術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每年全球僅五位的名額授予了任詠華院士「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該獎項素有「女性諾貝爾獎」之稱,這是對女性科研工作者最高的榮譽。


在獲得該榮譽後,她在接受採訪時平常平靜地說道:「科學像是吃飯一樣,你不可以不吃,它已經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似乎沒有什麼,顯得特別平淡的,已經融在一起分不開了。也許,我是個離不開化學品的人。我選擇了熱愛的化學,直到現在,我還能享受其中的樂趣。」


科研從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僅要耐得住寂寞,還需要不變的初心與信仰。任詠華經常鼓勵青年人不要輕言放棄,面對自己的理想,要堅持下去,並保持一份執著要敢於奮鬥和追求。


美麗的容貌確實是上天的恩賜,但滿身的才華卻是要經過後天的努力而逐漸打磨。任詠華一生的科研經歷簡直是耀眼得驚人,與明星相比,任詠華顯然更值得青少年們視為榜樣,視為偶像。


最後奉上任詠華院士給年輕學者的一段寄語:


我希望青年人對喜歡的東西,或稱理想,要有堅定的意志去追求,保持一份執著。如果志向真的在此,就應該堅持下去,不輕言放棄,不要有太多包袱和顧慮。科研的過程能鍛鍊人的意志及精神。我常跟學生說,即使以後不從事科研也沒關係,重要的是在過程中鍛鍊自己。


——中國科學院院士、無機化學家 任詠華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年輕女院士!25歲拿到博士學位,曾發150多篇SCI
    在我國科研領域,越來越多的傑出女性展現出了巾幗不讓鬚眉的實力,比如大家熟知的30歲即擔任清華大學教授的顏寧等。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女科學家,38歲就當選了院士,成為我國最年輕的院士之一。她就是我國化學領域的頂尖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任詠華。
  • 中國院士名人錄|她是中國最年輕女院士紀錄者
    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 。僅用了三年時間,任詠華便獲得了博士學位,而這一年,她僅25歲。此後,任詠華又進入香港城市大學積攢了兩年的工作經驗,最終她回到了香港大學任教,由最初的講師一直升任到教授、講座教授。
  • 她是中國最年輕女院士!科研之路比顏寧還順,出彩人生讓人羨慕
    要說到女科學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科研女神顏寧,今天介紹的這位女性科學家叫任詠華,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如果把院士落選看作是顏寧的一個小挫折,那她的科研之路走得無疑比顏寧要順利得多。僅用了三年時間,任詠華便獲得了博士學位,而這一年,她僅25歲。此後,任詠華又進入香港城市大學積攢了兩年的工作經驗,最終她回到了香港大學任教,由最初的講師一直升任到教授、講座教授。
  • 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科研之路比顏寧還順,出彩人生讓人羨慕
    導讀 說到女科學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誰?科研女神顏寧?今天介紹的這位女性科學家叫任詠華,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 來源:科學時報
  • 她是中國最年輕女院士紀錄者!如何做傑出科研?她,就是答案
    任詠華,女,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僅用了三年時間,任詠華便獲得了博士學位,而這一年,她僅25歲。此後,任詠華又進入香港城市大學積攢了兩年的工作經驗,最終她回到了香港大學任教,由最初的講師一直升任到教授、講座教授。夢想:研發替代能源很多人認為香港只是一個金融中心,很難開展基礎研究,而任詠華硬是做出了世界級水平的科研。
  • 她是中國最年輕女院士紀錄者!如何做傑出科研?她,就是答案
    任詠華,女,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
  • 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科研之路比顏寧還順,出彩人生讓人羨慕
    要說到女科學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科研女神顏寧,今天介紹的這位女性科學家叫任詠華,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如果把院士落選看作是顏寧的一個小挫折,那她的科研之路走得無疑比顏寧要順利得多。僅用了三年時間,任詠華便獲得了博士學位,而這一年,她僅25歲。此後,任詠華又進入香港城市大學積攢了兩年的工作經驗,最終她回到了香港大學任教,由最初的講師一直升任到教授、講座教授。2、夢想:研發替代能源很多人認為香港只是一個金融中心,很難開展基礎研究,而任詠華硬是做出了世界級水平的科研。
  • 38歲中國女院士:大的成就一定是源于堅定的信念和堅持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女科學家,38歲就當選了院士,成為我國最年輕的院士之一。如果把院士落選看作是顏寧的一個小挫折,那她的科研之路走得無疑比顏寧要順利得多。她就是我國化學領域的頂尖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任詠華。
  • 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成長曆程一帆風順,如今氣質不輸女明星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或許你會發現一些非常優秀的女生,她們不僅有著姣好的容貌,而且在學習和工作中還能做得十分優秀,或許有人會感嘆,上天真的太不公平了,有的人已經有了美麗外表,智商卻不輸給任何人,比如今天咱們要介紹的這位人物,她是我國最年輕的院士,而且她的氣質和容貌還十分出眾,一起來看看
  • 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他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前不久,浙江大學發布喜訊,目前中國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斌勇已入職數學高等研究院,這或將大幅提升浙大在數學領域的整體實力,使浙大數學進入到「第二梯隊」高校。  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增選64名院士,平均年齡為55.7歲,60歲(含)以下的佔87.5%。其中,最小年齡為44歲,他就是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的孫斌勇。  孫斌勇1976年11月生於浙江省舟山市,1995年被保送至浙江大學數學系。
  • 他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
    圖片來源:網絡  來源:科獎中心、科研大匠、網絡等  前不久,浙江大學發布喜訊,目前中國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斌勇已入職數學高等研究院,這或將大幅提升浙大在數學領域的整體實力,使浙大數學進入到  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增選64名院士,平均年齡為55.7歲,60歲(含)以下的佔87.5%。其中,最小年齡為42歲,他就是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的孫斌勇。
  • 中國最年輕院士盤點:比顏寧還開掛的科研人生!
    博士期間,任詠華師從支志明院士。2001年,任詠華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年僅38歲,是當時最年輕的女院士。巧合的是,她的博士導師支志明在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時候也是38歲,也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院士。2006年,任詠華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12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3年16篇SCI,碩士生破格拿博士學位,他的兩位前輩比他還牛
    接受採訪的時候,孫光宇說:飲水思源,我在瑞士讀完博士就回母校任教,報效祖國。看,這活脫脫就是一位受校友錢學森精神感召的未來學術大牛啊。3年16篇SCI很牛嗎?碩士期間拿博士學位很牛嗎?西安交通大學孫光宇的經歷像極了兩位前輩,他到底牛在哪裡?一位應屆碩士畢業生,被電氣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你說牛不牛?平均一個半月一篇SCI,你說牛不牛?
  • 「輕鬆閱讀」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他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他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來源:科獎中心(ID:kjzxnetcn)綜合自科研大匠、網絡等;學術志微信平臺編輯:周悅前不久,浙江大學發布喜訊,目前中國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斌勇已入職數學高等研究院,這或將大幅提升浙大在數學領域的整體實力
  • 「3年發46篇SCI」的華西博士,已發82篇!1篇入選ESI前1%
    據鄧博士的ResearchGate(一個科研社交網絡服務網站)顯示,鄧博士目前已經發表文章82篇。其中一篇發表在EJSO上的文章入選了ESI前1%高被引論文(谷歌學術顯示該論文已被引25次)。榮譽畢業生A就是爭議最大的華西胸外科鄧漢宇博士,從2016年入學以來,他已經發表SCI論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響因子大於120分,40多篇論文包括:Original research:16 篇Comments: 9 篇Meta 分析:10 篇其餘為 letter。
  • 莊小威:美國科學院最年輕華人院士
    莊小威上初中時,是班裡年齡最小的一個,卻是最聰穎的學生之一。她曾獲得全國中學生數理化競賽第一名,後來被推薦到北京景山學校上了半年中國科大預備班,13歲轉入離家較近的蘇州中學科大預備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數學、物理常拿滿分。最終,莊小威以高考600多分的狀元成績考進了中科大少年班。據莊小威在中科大少年班的一位室友回憶,「小威得天獨厚,雖然讀書無數,視力卻是1.5。
  • 真正的「女神」:曾為最年輕的女院士,今為北大副校長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位不一樣的女神,她是學術界的女神,女學霸,這樣的女神真的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榜樣。 她叫黃如,如今的北大的副校長,2015年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當時最年輕的女院士。 現在的她,在高校教育的改革浪潮之中力挽狂瀾,為我國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 我國最年輕的3位院士,科研成果突出,都是來自江浙地區
    對於我國科研人員,最高的職稱就是被評選為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這證明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對自己的事業發展有好處。院士的評選標準嚴格,要求高,需要在某一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科研成果豐碩。做科研比較辛苦,需要持之以恆地努力,需要在積累中取得進步,所以院士的年紀普遍比較大,平均年齡一般是五十多歲。
  • 當今中國最年輕院士盤點:比顏寧還開掛的科研人生
    中國當代科研創新的新生力量  在不停的崛起  今天KK給大家盤點一下  45歲以下的中國兩院院士  不要問我為什麼跪在電腦前  大神們太強  我的膝蓋已經跪穿  今年最年輕院士候選人:曹雪濤院士  他26歲時碩士論文太優秀被破格授予博士學位,28歲破格晉升為當時我國最年輕的醫學教授。
  • 中國九大最年輕化學院士,你認識幾個?
    中國九大最年輕化學院士,你認識幾個?近些年院士年輕化趨勢不斷加強,中國當代科研創新的新生力量在不停的崛起,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下中國最年輕的化學院士們。1978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1982年獲該校博士學位。香港無機化學家,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7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應邀在國內多所大學當客座教授。任詠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任詠華,女,1963年2月生於香港,1985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化學系,1988年獲該校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