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中國女院士:大的成就一定是源于堅定的信念和堅持

2020-10-16 南風幾經秋啊

歡迎關注公眾號「考研考博早知道」獲取更多考研考博最新資訊 博士

在我國科研領域,越來越多的傑出女性展現出了巾幗不讓鬚眉的實力,比如大家熟知的30歲即擔任清華大學教授的顏寧等。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女科學家,38歲就當選了院士,成為我國最年輕的院士之一。如果把院士落選看作是顏寧的一個小挫折,那她的科研之路走得無疑比顏寧要順利得多。


她就是我國化學領域的頂尖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任詠華。她致力於無機化學以及合成化學的研究,並在該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她曾在含金量極高的SCI雜誌上發表過150篇文章之多。



任詠華,女,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 。


天才的成長之路

任詠華是香港人,父親是一名土木工程師,母親則是一位家庭主婦,她在香港度過了人生最重要的時光,直到畢業工作也沒有離開過香港。任詠華之所以對化學產生興趣,說來還是一根溫度計的功勞。


還在上小學時,任詠華不小心打破了一根溫度計水銀流到手上的感覺和情景,令任詠華瞬間引發了探索的興趣,便開始痴迷於科學探索。



整個學生時代,任詠華的成績都優異得令人驚豔,高考時任詠華一舉考入了香港大學,大學畢業後,她選擇繼續在港大讀研讀博。僅用了三年時間,任詠華便獲得了博士學位,而這一年,她僅25歲。此後,任詠華又進入香港城市大學積攢了兩年的工作經驗,最終她回到了香港大學任教,由最初的講師一直升任到教授、講座教授。


夢想:研發替代能源

很多人認為香港只是一個金融中心,很難開展基礎研究,而任詠華硬是做出了世界級水平的科研。


時間回到1988年,那時候新創的應用科學系的實驗室基本上什麼都沒有,甚至連試管和玻璃瓶都不多。任詠華就從買玻璃瓶開始。她說,至今仍清楚地記得第一次拿到香港研究基金局第一筆資金的情形。


「我是一名化學家,可以創造不同的分子,我希望這些研究能對人類有影響力,有益處,而非只是牟利。」


現在,全球每年的能源需求約為13萬億瓦。到2050年,人類的能源需求量將額外增加14萬億至20萬億瓦。她認為,地球正面臨百年一遇的能源危機,研發出無汙染和可再生的替代能源是當務之急。


堅持秉性

任詠華所研究的方向主要是超分子自組和有機凝膠。


在導師的帶領和任詠華自身的努力之下,在2013年時,任詠華已經累計發表了300多篇的期刊論文,申請的專利高達30項之多。不僅如此,任詠華還是全球首位獲得英國皇家化學會頒授百周年講座獎及獎章的中國人。


在38歲那年,因為成就突出,任詠華被選為中科院院士,至今保持著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年僅43歲,她便已經成為了第三世界科學院的院士,49歲,她當選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有著科學家一貫理性特質的任詠華對獲獎感到欣喜,卻沒有陶醉於鮮花與掌聲中,因為「一山還有一山高」,只希望鼓勵自己做得更好。「一分耕耘,有半分收穫已經很開心了。」


遭受質疑淡然面對

面對質疑,任詠華十分淡然,依舊整日在試管、燒瓶各類儀器之間穿梭,將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青春時光奉獻給了科研事業。當選為中科院院士之後,任詠華也曾遭受過較大的質疑,其實主要原因就在於她太過年輕,但任詠華始終以淡然的態度面對。


任詠華致力於無機化學以及合成化學的研究,並在該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她曾在含金量極高的SCI雜誌上發表過150篇文章之多。在多年的研究之下,系統的設計合成了新的無機發光分子材料,合成了多核金屬簇體系的發光材料,設計出雙核金屬硫配合物……


學術是沒有年齡之分。在絕對實力面前,任詠華耀眼的履歷足以證明她的個人能力,一切質疑都將會消散。



氣質的絕對代表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從事科研的人通常是比較嚴肅、內斂的,可任詠華卻是一個顏值與才華雙高的奇女子。她眉目溫柔,氣質端莊,一舉一動皆是大家風範。任詠華師承中科院院士支志明。在繁華的香港,這一對性格沉靜的師生被很多人稱為地地道道的「港產」科學家。


任詠華曾在受訪時說,我很感謝我的博導支志明先生,是他讓我明白科學並無性別之分,只有好壞之分。


任詠華不僅自身能力出眾貢獻極大,而且在培養人才上也對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她曾先後帶領50多名博士,博士後學生從事研究。由任詠華所帶領的學生們此後均在各個領域和行業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堅持初心

儘管已是科研界的國際權威人物,任詠華在面對人們的採訪和詢問時均表現得十分謙遜,她的心願很簡單,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研究而為人類發展作出貢獻。對待工作,她可以整日埋頭在實驗室裡與各種儀器朝夕相伴,在實驗中,無論是失敗或是成功,都能保持淡然快樂的心情。
2011年由於在發光材料以及捕捉太陽能的創新技術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每年全球僅五位的名額授予了任詠華院士「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該獎項素有「女性諾貝爾獎」之稱,這是對女性科研工作者最高的榮譽。


在獲得該榮譽後,她在接受採訪時平常平靜地說道:「科學像是吃飯一樣,你不可以不吃,它已經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似乎沒有什麼,顯得特別平淡的,已經融在一起分不開了。也許,我是個離不開化學品的人。我選擇了熱愛的化學,直到現在,我還能享受其中的樂趣。」


科研從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僅要耐得住寂寞,還需要不變的初心與信仰。任詠華經常鼓勵青年人不要輕言放棄,面對自己的理想,要堅持下去,並保持一份執著要敢於奮鬥和追求。


美麗的容貌確實是上天的恩賜,但滿身的才華卻是要經過後天的努力而逐漸打磨。任詠華一生的科研經歷簡直是耀眼得驚人,與明星相比,任詠華顯然更值得青少年們視為榜樣,視為偶像。


最後奉上任詠華院士給年輕學者的一段寄語:


我希望青年人對喜歡的東西,或稱理想,要有堅定的意志去追求,保持一份執著。如果志向真的在此,就應該堅持下去,不輕言放棄,不要有太多包袱和顧慮。科研的過程能鍛鍊人的意志及精神。我常跟學生說,即使以後不從事科研也沒關係,重要的是在過程中鍛鍊自己。

相關焦點

  • 任詠華:38歲當選院士,科研之路比顏寧還順,一心為人類做貢獻
    然而化學領域也有一位同樣建樹頗豐,讓無數學子敬仰的女科學家——任詠華。  任詠華女士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是我國著名的無機化學家。1985年從香港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師從支志明院士繼續學業,3年之後就獲得了博士學位。
  • 我國化學領域的頂尖專家,38歲當選院士,網友:這才是真正的女神
    如今越來越女性也為人類科學事業做出貢獻,她們心思細膩,而且十分專注,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今天要說的這位優秀的中國女科學家38歲就當選院士,在化學領域被稱作頂尖專家,她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任詠華。當時她的老師是支志明院士,也是一位年少有人的科研專家,35歲就成了港大最年輕的講座教授,並且在三年之後評為中科院院士。老師身上的優秀品質再加上自己投身化學的毅力,都讓她更加堅定了在這條路走下去的夢想。任詠華25歲港大博士畢業後,她先是在香港城市大學任教兩年,27歲回到港大母校,成為一名講師。
  • 中國最年輕女院士!25歲拿到博士學位,曾發150多篇SCI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女科學家,38歲就當選了院士,成為我國最年輕的院士之一。任詠華,女,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 。
  • 中國最年輕女院士!25歲拿到博士學位,曾發150多篇SCI
    在我國科研領域,越來越多的傑出女性展現出了巾幗不讓鬚眉的實力,比如大家熟知的30歲即擔任清華大學教授的顏寧等。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女科學家,38歲就當選了院士,成為我國最年輕的院士之一。她就是我國化學領域的頂尖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任詠華。
  • 馬克思主義奠定了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的理論基礎
    這是有著8000多萬黨員、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執政黨,在世界面前高揚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馬克思主義崇高信仰,讓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人類社會美好前景不斷在中國大地上生動展現出來的莊嚴宣誓。  講話深切緬懷了馬克思一生的豐功偉績,深刻闡釋了馬克思主義科學內涵及其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科學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創造性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壯闊歷程和和偉大成就,指明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極具理論指導性和現實針對性,意義重大而深遠。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就新時代如何學習馬克思、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提出了九個方面的重要要求。
  • 《自閉歷程》:從自閉兒到動物學家,成就坦普的是希望、信念和愛
    正是因為媽媽的愛,對坦普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精神上的溫暖和鼓勵,才讓坦普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就,才讓我們見證了奇蹟的誕生。心理學家說,有愛就有奇蹟。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塑造的,只要我們多點耐心,讓愛成為孩子堅持下去的力量,即便是頑石也會被塑造出各種美幻的形象。
  • 深刻認識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始終是激勵和鼓舞中國共產黨人不懈努力奮鬥的精神動力 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黨的十九大報告高度重視理想信念,提出「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這一重要部署,首先要深刻認識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 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
  •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論述
    【理上網來·喜迎十九大】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論述  作者:唐愛軍 (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理想信念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尤其是著眼於如何堅定理想信念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原則和具體要求。
  • 中國院士名人錄|她是中國最年輕女院士紀錄者
    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 。在38歲那年,因為成就突出,任詠華被選為中科院院士,至今保持著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
  • 她38歲就已經當選中科院院士,卻說:「今天你可能是最好的,明天就不是了,科研需要終身學習!」
    這位女科學家,就是38歲當選院士,曾經是我國最年輕的院士之一。她就是我國化學領域的頂尖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任詠華。她致力於無機化學以及合成化學的研究,並在該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她曾在含金量極高的SCI雜誌上發表過150篇文章之多。
  • 淺談對「堅定理想信念」的認識感悟
    一個政黨有了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會堅強有力,無往不勝,就能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一名幹部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  在戰爭年代,無數先烈為了理想和信仰捨生忘死、視死如歸,揮寫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熱血詩篇。
  • 繼承科學理論 堅定理想信念 推進偉大事業
    繼承科學理論 堅定理想信念 推進偉大事業——「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理論研討會」發言摘登  編者按  為重溫恩格斯的生平事業、理論貢獻和精神風範,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意義和時代價值,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 金民卿:堅定的理想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必須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務。全黨同志必須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作為畢生追求,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李寧院士:學科大發展,方有大作為
    後來,李寧院士在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師從譚廷棟先生和翁文波院士。40多年來,他將恩師教誨謹記於心,堅持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測井學研究。40多年來,科技創新他是帶頭人,在測井學術領域取得令業界讚嘆的成就。日前,李寧院士做了題為《提高測井科技創新力,為集團公司提質增效做貢獻》專題講座,本文整理自此講座。
  • 心得體會|求真務實 堅定理想信念
    心得體會|求真務實 堅定理想信念 2020-10-22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堅定信念跟黨走 支持黨建促健康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更加堅定了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對國家未來的信心期待,更堅定了我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將奧克建成全球環氧精細化工新材料產業一流企業的信心。
  • 信仰信念信心: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精神力量
    確保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必須堅定信仰信念信心。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改革開放是有方向的。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一條寶貴經驗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然而,總有一些人想要對中國發展的方向和道路指手畫腳。
  • 她是中國女天才,4次申請院士都失敗,當選美國院士後仍留在中國
    一個崇高的人之所以崇高,正是由於立世根基為大道義和大情懷。他們不僅為科學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同時都擁有「中國心」,愛國主義是所有人的一致信念。科學圈到底邊界在哪裡其實很難界定,有理工農醫,還分理論和應用。如果關注科學圈只是關注已經做出成就的科學家就很狹隘,科學家具備的品質在其他行業的人身上也有,只是由於天賦、選擇不同,從事著不同的工作。各行各業的優秀的人都值得學習。
  • 中國院士名人錄|87歲的他獲獎無數,成就了中國的飛天夢
    曾任研究院副院長、院長,同時擔任過多個衛星型號和飛船的總設計師。現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第九、第十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會委員。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這是繼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孫家棟之後的,又一位從百萬人口的瓦房店走出去的航天人。
  • 85歲中國女藥學家獲諾獎 成果源於東晉中醫古方
    中國女科學家首獲諾貝爾獎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5日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