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採訪的時候,孫光宇說:飲水思源,我在瑞士讀完博士就回母校任教,報效祖國。看,這活脫脫就是一位受校友錢學森精神感召的未來學術大牛啊。
3年16篇SCI很牛嗎?碩士期間拿博士學位很牛嗎?西安交通大學孫光宇的經歷像極了兩位前輩,他到底牛在哪裡?一位應屆碩士畢業生,被電氣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你說牛不牛?平均一個半月一篇SCI,你說牛不牛?繆老師來抽絲剝繭,逐條分析與他相關的幾個名詞:西安交大、錢學森班、二龍四虎、學界前輩。
一、西安交大
西安交通大學是一所神奇的大學,作為C9之一的它,是一所老牌的工科強校。曾經的老交大從上海遷出,在西安落地(只留下一小部分在上海),大量的資源也被帶到了西安,成為現在的西安交通大學的雛形。由於近幾十年東西發展不均衡,老交大在上海的那一小部分(上海交通大學),反而享受了更多的政策和資源傾斜,綜合實力逐漸超越了西安交通大學。
但是西安交通大學並沒有就此沉淪,它的發展雖然不快,但異常穩定。在國內各大科技獎項評選中,它的身影頻頻出現。這與它紮實的人才培養風格和濃厚的學術氛圍絕對分不開。
錢學森是西安交通大學的校友,他對於中國科學領域的貢獻自然不需要我再多說。曾經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不出大師」,至今聽起來依然振聾發聵。但我們從孫光宇身上看到了新一代年輕人回應錢學森之問的希望。
孫光宇,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院友,電氣學院應屆碩士畢業生,被電氣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以第一作者在Physical Review 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Plasma Source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發表SCI論文8篇(均在學校「最具影響力期刊」目錄)、EI會議論文4篇,另以其餘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EI會議2篇。
西安交通大學有著錢老認可的,國內唯一的「錢學森圖書館」,當然也有錢學森學院,這個學院是西安交通大學的驕傲。那麼問題來了,驕傲在哪裡呢?
二、錢學森班
錢學森學院成立於2016年底,匯集了西安交通大學精英中的精英。這個學院裡,有西安交通大學著名的少年班、錢學森班(工科試驗班)、基礎學科試驗班(物理、數學、化學、生物學、計算機),還有2018年最新成立的越傑班和人工智慧專業。
所有這些班裡面,錢學森班是歷史最悠久的,成立於2009年,孫光宇就是這個班的成員。錢學森班有獨立的培養計劃,有獨立的自習室,是西安交通大學第一個大類分流的班級,所有人都能保研,在2019年之前可以選擇工科的任何專業。
2020年之後的錢學森班,已經有了「電動機自」四大專業方向,也就是說失去了工科任選的福利。而越傑班、計算機試驗班的開啟,讓錢學森班的地位相對有所下降。錢學森班不再是讓人望而卻步的「教改班」、「學碩班」了,不再是以前「皇冠上的唯一明珠」,變成了「皇冠上眾多明珠中的一顆」。
孫光宇被電氣學院建議授予博士學位,西安交通大學可是國內著名的電氣「二龍四虎」之一,這六所大學都是國內電氣強校,在這個領域內無人不知。它們是什麼來頭呢?
三、二龍四虎
電氣「二龍」,是華北電力大學和曾經的武漢水利電力大學(併入了武漢大學),這「二龍」都是電力行業類院校,性質與「四虎」不同,後者都是綜合類大學,包括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浙江大學。
電氣一直都算是一個難度小的專業,相反它還是學習難度最高的專業之一。從發電、電力輸送、配電、用電的整個過程都是它的研究領域。在很多本科專業的學習中,高等數學算是比較容易的課程,但是在電氣專業,高數只能算比較簡單的課程。
四、學界前輩
一般的研究生,發一篇SCI基本就可以順順噹噹畢業;一般的博士生,交出16篇SCI就算是科研之星了;像孫光宇這種3年搞出16篇的碩士,萬中無一。所以,他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完全沒有問題,拿到學位應該也是板上釘釘的事。但他可不是中國唯一在碩士階段就能拿到博士學位的人。
1998年,18歲的田博之從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被保送進復旦大學化學系本碩連讀,在3年本科+3年研究生期間,他發表了24篇SCI,2004年被復旦大學破格授予博士學位。2010年,他拿到了哈佛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2016年被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授予 「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目前在芝加哥大學擔任助理教授。
1981年,17歲的曹雪濤考進第二軍醫大學,五年本科結束後,他繼續留校學習,在1990年拿到了博士學位,41歲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47歲當選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現在任南開大學校長。
看看田博之,看看曹雪濤,也許孫光宇未來的發展路徑也會像他們一樣。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是仰仗什麼呢?我們普通人能不能從中學到點什麼呢?從他接受採訪中,對自己學業生涯的描述中,還是能窺知一二的。
五、借鑑經驗
借用孫光宇同班同學的一句話:他的目的性很強,邏輯性也很強。學霸有男有女,家庭條件有好有壞,身高體重學習方法可能都不一樣,但是他們堅定的目的性和強大的邏輯都是相通的,不信你就看一下自己身邊的學霸。
用孫光宇自己的話來說,他的科研是從模仿開始的。查閱大量文獻,復現前人成果是第一步。我們的學習也是一樣,從成功者的身上學習經驗,從模仿開始,然後把自己當成樣本去驗證,不斷歸納總結和修改自己的方法,形成獨有的特色。
用孫光宇自己的話來說,找準方向、找對方法、持續努力,就是他之後成功的要訣。你看,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也是一樣。絕大多數人敗在第一步「找準方向」。絕大多數人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學習的目的是什麼。這一關走不通,再好的方法也是無根之木,再多努力也是無用之功。
從孫光宇身上,從田博之和曹雪濤身上,你看到了什麼?來評論區聊聊吧。
關注我,幫你帶好家中神獸,助你規劃錦繡前程。
作者/來源:繆老師妙筆生花
#社會百態#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