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女神」:曾為最年輕的女院士,今為北大副校長

2021-01-13 騰訊網

在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心目中的女神,可能是演技高超的演員,可能是歌唱家。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位不一樣的女神,她是學術界的女神,女學霸,這樣的女神真的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榜樣。

她叫黃如,如今的北大的副校長,2015年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當時最年輕的女院士。

現在的她,在高校教育的改革浪潮之中力挽狂瀾,為我國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黃如女神

黃如女士,1969年11月生於江蘇省南京市,籍貫福建南安。黃如的家庭非常普通,她小時在農村長大,但是黃如具有超人的意志力,她事事對自己嚴格要求,從來不用家長操心,這種意志力也促成了她後來的成就。

1991年,黃如畢業於東南大學電子工程系,1994年獲該校碩士學位,1997年於北京大學獲博士學位。

在大學裡,黃如依舊堅忍不拔,在要求自己上從不放鬆,並且她不受外界影響,有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節奏。這些好的品質一步步助力黃如,逐漸在大學裡出類拔萃、熠熠發光,一步步從東南大學碩士走到北大博士。

黃如的眾多成就,使她非常有名氣,在黃如博士畢業後,她憑藉實力與成果留在北大任教,在北大任教期間,她被推選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也開始帶博士生,成為博士生導師。

從黃如的專業看,黃如是一位微電子器件專家,主要從事半導體新器件及其應用研究。黃如的科技成果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她曾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獲230餘項授權發明專利,還擔任《中國科學:信息科學》副主編。

也因為黃如如此多的科技成就,在2015年,黃如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年後,黃如擔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將更多精力放在教育事業上。

即使黃如擁有這樣耀眼的人生,在生活中,黃如卻非常低調,而是像學生時代那樣,保持自己,專心自己的研究和工作,保持自己的節奏步伐。

她從來不張揚,對身邊的人非常熱情熱心,對學生盡心盡力,對工作勤勤懇懇。黃如在科研上,非常認真,也很執著,她從不相信投機取巧來的成果,科研的投入與產出是成正比。

黃如在教育上,她以北大副校長、學生的良師益友的身份教育學生,要踏踏實實,堅信有付出才有收穫。在教育改革上,黃如一直以來都非常認真和有想法,她將她的科研精神融入進來,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吃苦耐勞肯鑽研的精神。

相信,北大有這樣一位好校長,學生會非常驕傲自豪,也會在黃如老師的教育和勉勵下,更加踏實、更加勤奮地學習自己的專業,北大也會在黃如的帶領下更加卓越。

黃如就是這樣一位女神,她的女神稱號,不用誰授予,而是在人們心中自發形成的,黃如身上的優秀品質,是一種東方人的良好品格,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相關焦點

  • 南科大迎來第三位院士校長,為清華副校長
    11月19日晚,南方科技大學官方網站「現任領導」欄目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已經出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截圖自南方科技大學官網據深圳衛視報導,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任期屆滿離任。
  • 北大傳聞中的黃芊芊成科學探索獎最年輕獲獎者,女神博導是如何煉成...
    北大「網紅導師」黃芊芊成科學探索獎最年輕獲獎人,憑啥?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中國民間科學獎項「科學探索獎」已在9月25日揭曉第二屆獲獎名單,最年輕的獲獎者是北京大學微納電子學系研究員黃芊芊,年僅30歲。所以,如果要問2019年北大新生最先認識的北大人是誰,不是北大校長郝平,而是年輕的美女博導黃芊芊。可以說,2019年北大新生無人不識黃芊芊。科學探索獎特別關注女性科學家,科研女神或將越來越多劉穎和黃芊芊不僅同為北大博導,而且還同樣獲得了——由馬化騰攜手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的國內首個由網際網路企業設立的科技公益項目——科學探索獎。
  • 同為院士妻子的王延軼和趙仁濱,社會風評卻大相逕庭
    舒紅兵和施一公,兩位同齡的中科院院士,都在生物研究領域頗具建樹,但是各自的家庭際遇卻大有不同。舒紅兵,畢業於蘭州大學,現任武漢大學副校長,曾在北京大學和科羅拉多大學等中美名校工作。但更為人熟知的還是舒院士妻子王延軼教授。
  • 中國院士名人錄|她是中國最年輕女院士紀錄者
    今年8月,女科學家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的榮譽會員獎,有著學術女神稱號的顏寧喜提當天的微博熱搜。提起顏寧,放眼全球實屬罕見,國際核心期刊發文發得手軟,可謂是公認的「中國科學之星」。在38歲那年,因為成就突出,任詠華被選為中科院院士,至今保持著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
  • 顏寧離開清華大學,施一公辭去清華副校長,師徒2人都曾落選院士
    文 | 專聊教育君(文章原創,版權歸本文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能夠獲得院士的稱謂,是奮鬥於科研事業的科學家們一生的榮譽,也是他們一生所追求和奮鬥的目標。
  • 我國化學領域的頂尖專家,38歲當選院士,網友:這才是真正的女神
    如今越來越女性也為人類科學事業做出貢獻,她們心思細膩,而且十分專注,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今天要說的這位優秀的中國女科學家38歲就當選院士,在化學領域被稱作頂尖專家,她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任詠華。當時她的老師是支志明院士,也是一位年少有人的科研專家,35歲就成了港大最年輕的講座教授,並且在三年之後評為中科院院士。老師身上的優秀品質再加上自己投身化學的毅力,都讓她更加堅定了在這條路走下去的夢想。任詠華25歲港大博士畢業後,她先是在香港城市大學任教兩年,27歲回到港大母校,成為一名講師。
  • 中國最年輕女院士獲世界級榮譽 網友:中國居裡夫人
    48歲中國最年輕女院士謝毅獲獎了,她獲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該獎也被稱為「女性諾貝爾獎」。謝毅能獲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是因為她的研究對世界有著重大意義。她研究的能源轉換中材料利用問題是全球最重要的科學問題之一。她致力於無機化學領域研究,還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網友稱謝毅才48歲是中國最年輕女院士,未來值得期待,有機會拿真正的諾貝爾獎。
  • 她是中國最年輕女院士!科研之路比顏寧還順,出彩人生讓人羨慕
    要說到女科學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科研女神顏寧,今天介紹的這位女性科學家叫任詠華,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如果把院士落選看作是顏寧的一個小挫折,那她的科研之路走得無疑比顏寧要順利得多。,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 。
  • 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科研之路比顏寧還順,出彩人生讓人羨慕
    導讀 說到女科學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誰?科研女神顏寧?今天介紹的這位女性科學家叫任詠華,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 來源:科學時報
  • 當今中國最年輕院士盤點:比顏寧還開掛的科研人生
    ——顏寧  38歲最年輕院士:盧柯曹雪濤院士  他26歲時碩士論文太優秀被破格授予博士學位,28歲破格晉升為當時我國最年輕的醫學教授。32歲晉升為博士生導師,33歲擔任全軍免疫與基因治療重點實驗室主任,35歲並申報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並於41歲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指導的12位博士生入選全國優博,被稱為「全國最牛博士生導師」。  此外,他還是當時我國最年輕的將軍。
  • 人物: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黃如
    黃如,女,回族,1969年11月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教授、博士生導師,微電子器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信息與工程科學部主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信息與工程科學部主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黃如她的人生和學術經歷十分簡單和順利,沒有太多坎坷滄桑,所以你很難稱呼她為「長者」
  • 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科研之路比顏寧還順,出彩人生讓人羨慕
    要說到女科學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科研女神顏寧,今天介紹的這位女性科學家叫任詠華,她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如果把院士落選看作是顏寧的一個小挫折,那她的科研之路走得無疑比顏寧要順利得多。在38歲那年,因為成就突出,任詠華被選為中科院院士,至今保持著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年僅43歲,她便已經成為了第三世界科學院的院士,49歲,她當選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 中國最年輕女院士!25歲拿到博士學位,曾發150多篇SCI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女科學家,38歲就當選了院士,成為我國最年輕的院士之一。任詠華,女,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在38歲那年,因為成就突出,任詠華被選為中科院院士,至今保持著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
  • 中國最年輕女院士!25歲拿到博士學位,曾發150多篇SCI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女科學家,38歲就當選了院士,成為我國最年輕的院士之一。她就是我國化學領域的頂尖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任詠華。她致力於無機化學以及合成化學的研究,並在該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她曾在含金量極高的SCI雜誌上發表過150篇文章之多。
  • 中國九大最年輕化學院士,你認識幾個?
    中國九大最年輕化學院士,你認識幾個?近些年院士年輕化趨勢不斷加強,中國當代科研創新的新生力量在不停的崛起,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下中國最年輕的化學院士們。香港無機化學家,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7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應邀在國內多所大學當客座教授。任詠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任詠華,女,1963年2月生於香港,1985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化學系,1988年獲該校博士學位。
  • 「最帥院士」王德民:曾被清華北大拒絕,沒給西方「卡脖子」機會
    他就是我國石油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油田分層開發和化學驅油技術的奠基人,被網友稱為「最帥院士」王德民。在各種冷眼中,1955年,王德民院士迎來了高考,而且各科成績幾乎滿分(百分制)的好成績,其中數學100分,物理98分,化學96分。當時,這樣的成績進入清華和北大應該沒有問題,而當初王德民院士也是如此認為,他填報了這兩所大學,可是他最終卻沒有被清華,亦或是北大錄取,更沒有能夠拿到令人羨慕的錄取通知書。
  • 「最帥院士」王德民:曾被清華北大拒絕,沒給西方「卡脖子」機會
    他就是我國石油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油田分層開發和化學驅油技術的奠基人,被網友稱為「最帥院士」王德民。,在2016年4月12日,國際編號為210231號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王德民星」,中國能夠獲得這樣殊榮的科學家並不多見,該榮譽是世界公認,具有國際性、永久性的崇高榮譽。
  • 北大副校長周培源:拼老命反「老佛爺」
    核心提示:周培源在文革時期領軍唱反調,面對權傾北大的「老佛爺」,成為反對派井岡山的「寨主」,他是北大副校長,有世界聲譽的科學家,毛澤東後來調侃周培源文化大革命快嗚呼哀哉了。鳳凰衛視9月13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1973年,毛澤東會見了從美國回來省親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楊振寧教授,在旁陪坐的是中國物理學界最具代表性的科學家周培源,交談中,周培源談到以前曾教過銀針凝,現在則要向他學習,毛澤東便對周培源說,你現在落後了嗎?周培源無奈地回答說,很落後,後來居上。
  • 北大正為田剛建數學中心
    北大正為田剛建數學中心  留交會論壇上,北大副校長主動談起「丘成桐事件」,稱引進田剛不存在問題  第9屆留交會  本報訊(記者康建 嚴豔)北大教授「哭窮」的餘波未了,又有一名北大校領導站出來為大學教師的收入鳴不平。
  • 我國最年輕的美女院士,年近60氣質不凡,本科畢業高校比清北還牛
    但在我國院士的隊伍當中有這樣一位女性,她在38歲的時候當選為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成了我國最年輕院士之一,同時也是最年輕的一位女院士,她就是任詠華。 任詠華出生在香港,同時也是一名無機化學領域的科學家,這位出生於63年的女院士,今年57歲,如今她擁有了多個頭銜,比如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外籍院士等等,同時在港大還擔任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