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小威:美國科學院最年輕華人院士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莊小威。(哈佛大學網站)

深圳晚報記者 李福瑩

從小順著自己的興趣學習

莊小威曾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說,自己從小就喜歡科學,她的早期教育,是個性與順其自然的結合。能取得今日這般成就,最主要是因為順著自己的心意和興趣學習,才保有了強烈的動力。

莊小威的父母都是中科大的教授,但5歲前,莊小威並沒有與父母生活在一起,而是在江蘇如皋跟隨爺爺、奶奶生活。她沒有上過幼兒園,也沒有正規地學過拼音識字,從如皋回到父母身邊後,直接上了科大附小二年級。

莊小威上初中時,是班裡年齡最小的一個,卻是最聰穎的學生之一。她曾獲得全國中學生數理化競賽第一名,後來被推薦到北京景山學校上了半年中國科大預備班,13歲轉入離家較近的蘇州中學科大預備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數學、物理常拿滿分。最終,莊小威以高考600多分的狀元成績考進了中科大少年班。

據莊小威在中科大少年班的一位室友回憶,「小威得天獨厚,雖然讀書無數,視力卻是1.5。有時在宿舍裡,大家都伏案用功,她躺在上鋪的床上看書,還能看見我們書上的字。小威還有個一心兩用的本領,一邊聽三國評書一邊做原子物理作業,這些都讓我們好生佩服。」

站在了世界科學最前沿

1991年,莊小威在中科大畢業後赴美,這一年,她僅僅19歲。經過6年在異域的潛心學習,她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拿到了物理學博士學位。此後,她又在史丹福大學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華裔科學家朱棣文做博士後研究,朱棣文給莊小威印象最深的是他獨特的教育方式,在討論中他常常給莊小威一些非常高瞻遠矚的建議,而這些建議並不是用很枯燥的方法表現出來,而是很生動,經常用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便能讓人領會。

正是這個時候,莊小威偶然與化學、生物學科的合作夥伴一起開始做一些跟蹤分子行為的實驗,從此開始跨越物理和化學兩個學科的研究,站在了世界科學的前沿。做科研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只有對自己的學問擁有長期的熱情,才能擁有動力,而動力就是化解一切困難的秘訣。常常一周七天,莊小威除了吃飯和睡覺,剩下的時間全是工作。

莊小威在科學世界的成就,取得了業界內的公認。2001年,不到30歲的莊小威被聘為哈佛大學助理教授。她的物理根底啟發她將帶螢光的分子標記物附在病毒上,當用雷射照射時,標記物發射出特殊的彩色光。用這種方法,藉助顯微鏡,她翔實跟蹤了單個病毒的行為,也跟蹤了諸如蛋白質和核糖核酸(RNA)片斷這樣的單個分子行為。她拍攝到單個流感病毒的連續影像,這是世界上首次記錄到病毒的各階段過程。

2003年,莊小威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是第一位獲此榮譽的華人女科學家。2004年,美國著名的《科技評論》評選出在納米技術、計算機與通信及生物技術領域從事前沿技術研究的、年齡在35歲以下的100名青年創新者,莊小威名列其中。

2006年初,莊小威晉升為哈佛大學物理和化學系的雙聘教授。在哈佛大學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單分子生物物理實驗室,帶領21名博士、博士後研究流感、愛滋病、SARS等病毒侵入宿主細胞的過程。

做科研一定要敢於冒險

看著莊小威的風光履歷,很多人都以為莊小威太一帆風順了,實際上,任何的成功都不是看起來那麼理所當然,只有莊小威自己知道付出了多少艱辛。

「我的秘訣就是忘掉過去的成功和失敗,一切從頭開始,絕不輕言放棄。」莊小威剛開始讀博士的時候,並不是所有學生中最突出的那一個,她甚至一度懷疑自己做實驗的能力。在進行博士後研究時,她也曾遇到整整一年時間都在摸索試探,什麼結果也做不出來的困境。

在一次次壓力和挑戰面前,莊小威始終沒有輕言放棄,自己的動力來自加倍的努力。在哈佛大學做助理教授時期,莊小威的其他同事都偏向選擇相對「安全」的課題,這樣才能迅速地出成果、發論文。因為在哈佛大學,如果6年期間發表的論文沒有達到要求數量,就面臨走人的境地。但莊小威的冒險精神,讓她從一開始,就決定選擇有難度、有風險的課題。當她或榮譽無數,並晉升為哈佛大學的教授時,有人問她,現在是否可以選一些比較重要的課題做了,她表示:「我一直是在找重要的課題做,從來沒有想找容易的問題做。」

莊小威建議國內教育界,一定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要鼓勵學生提問題,沒有一個問題是笨問題,一百個問題中總會有一個是聰明的問題,這個聰明的問題也許就是一個很大的科學發現。其次,鼓勵學生儘早進實驗室作科研,不要把分數看得太重,要讓學生多接觸科學前沿,大膽地思考和解決那些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站在講臺上像變了一個人

與眾多華裔科學家相比,莊小威非常樸素,沒有任何討好人的姿態,且有著一種單純和非常的專注。一位友人這樣形容莊小威:只要一回到科學裡,她立刻變了個人,比如在演講時,不僅用詞準確優雅,而且語調流暢,十分自如。

原中國科技大學校長、現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的朱清時,對這個87級少年班的女孩子,仍留有印象。2003年10月,莊小威回母校中國科技大學做了一場報告會,當時她剛剛獲得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當年度的「天才獎」。

那一次,莊小威所做的報告叫《展現單個核糖核酸酶分子的摺疊和單個流感病毒的感染過程》,光這個名字讓人一聽,就覺得很糊塗了。但莊小威運用自己「講故事的能力」,甚至連讓學科外的人都聽懂了。她的語言十分幽默,其中包括肢體語言。她在講述「流感病毒如何侵入生物細胞」時,她會模仿病毒對細胞說:「我在這兒,讓我進來。」她還幽默地評價:「我認為流感病毒相當聰明,而細胞挺笨的。要知道,病毒只想著要進入細胞,而餘下所有的感染動作都是由細胞自身完成的。」

莊小威的研究方法、實驗原理、裝置、結果、分析,邏輯清晰,簡潔緊湊,充滿科學精神,均讓同行讚不絕口。莊小威表示,從來不曾因為不是美國人而受到歧視,只要科學研究做得好,就一定會被別人承認。不過她表示,由於中國傳統教育方式有其弱點,以致中國人的創造性思維不夠活躍,華人學生在此方面應注意調整。在選擇研究課題時,要挑選對社會產生影響、能使多數人受益的主題,避免膚淺式研究。

人物名片

莊小威,1972年生於蘇州。1987年,15歲時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1991年本科畢業赴美,1997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拿到物理學博士學位。2001年,被聘為哈佛大學助理教授。2006年初,成為物理和化學系的雙聘教授,此前曾獲得2003年「天才獎」,是第一位獲此榮譽的華人女科學家。2012年,成為84位新晉美國科學院院士之一。

在2012年5月1日公布的84位新晉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中,一位華人女科學家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1972年生人的莊小威。她的當選,刷新了最年輕美國科學院華人院士的紀錄。

人們都說莊小威是少年天才,她15歲時就上了大學,25歲時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34歲就成為美國哈佛大學的雙聘教授,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實驗室;而她所進入的美國科學院,去年院士的平均年齡為61.5歲,今年莊小威當選時才剛滿40歲。

相關焦點

  • 美國最年輕華人院士莊小威:對老家印象最好
    中科大首屆少年班高材生,34歲成為哈佛大學雙聘教授,40歲刷新美國國家科學院最年輕華人院士紀錄,此後兩年又陸續成為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和中科院最年輕的外籍院士。傳奇天才,更靠專注與堅持  莊小威的父母都是如皋人,退休前是中科大教授。1972年,莊小威出生於如皋,此後就在老家由爺爺奶奶帶到5歲。兒時的莊小威便表露出了超出同齡人的聰慧。「神童」莊小威從上學起就走上了「學霸」之路。
  • 莊小威等華人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來源:未來論壇綜合自Bio生物世界、高分子科學前沿、新智元等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增選100位新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
  • 美國科學院院士莊小威:莊家有女是奇才—新聞—科學網
    >5月1日,是莊小威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滿兩周年的日子。 隨便搜索一下「莊小威」三個字,人們大多會被她金光閃閃的履歷震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畢業生,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物理學雙聘教授,「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風光履歷的背後並不是一路坦途,在史丹福大學師從美國華裔物理學家朱棣文進行博士後研究時,莊小威也經歷過整整一年什麼都做不出來的困境。
  • 多位華人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莊小威、劉如謙、李飛飛等在列
    昨晚,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宣布了新入選的 90 名正式院士和 10 名外籍院士。新增後,NAM 院士總數將超 2200 人,其中外籍院士為 175 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
  • 劉如謙、莊小威、李飛飛、王辰等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此前我國科學家陳竺、高福、曹雪濤等曾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此次新增院士中,莊小威、劉如謙、李飛飛、宋紅軍等多位華人學者當選,其中王辰院士當選外籍院士。
  • ...少年班 莊小威 院士名單 院士增選 科學院院士 美國史丹福大學...
    東方網5月10日消息:日前,美國科學院公布84名新晉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本次院士增選中共有3位大陸華裔當選,中國科大少年班校友駱利群、莊小威名列其中,另一名大陸華裔科學家董欣年為武漢大學校友。  駱利群是中國科大少年班81級校友,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系教授。
  • 中國科大少年班兩校友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東方網5月10日消息:日前,美國科學院公布84名新晉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本次院士增選中共有3位大陸華裔當選,中國科大少年班校友駱利群、莊小威名列其中,另一名大陸華裔科學家董欣年為武漢大學校友。  駱利群是中國科大少年班81級校友,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系教授。
  • 莊小威或當選中科院外籍院士 曾師從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創校友基金會官方網站稱,2015年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束。今年43歲的中國科大1987級少年班校友莊小威博士當選外籍院士。1996年,莊小威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博士學位,導師是以非線性光學領域的研究而知名的美籍華人物理學家沈元壤。之後師從朱棣文教授,在史丹福大學做生物物理學博士後研究。她在單分子動力學、核酸與蛋白的相互作用、基因表達機制、細胞核病毒的相互作用等領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王辰院士當選國際成員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王辰院士當選國際成員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 2020-10-20 18:11 來源:澎湃新聞
  •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 科學家 ·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在其官網上宣布了新入選的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
  • 莊小威、王辰、劉如謙、李飛飛等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增選100位新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此前我國科學家陳竺、高福、曹雪濤等曾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院(NAM, 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在其官網上宣布了新入選的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其中,人工智慧領域裡著名華人教授李飛飛、哈佛大學華人教授莊小威入選正式成員,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入選新晉國際成員。
  • 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哈佛大學雙學科正教授、三院院士莊小威
    「美國的大學都是這樣做的,因為高中畢業時並不一定清楚自己的興趣和潛力所在。」1991年,19歲的莊小威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之後,莊小威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留學,師從沈元壤——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美國醫學科學院新增百名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作者 | 王聰來源|Bio生物世界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增選100位新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此前我國科學家陳竺、高福、曹雪濤等曾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 做大師需「靜下來」 走近美國科學院新科華人院士
    當地時間5月3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在華盛頓宣布了2016年院士增選84人名單,出生於中國大陸的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當選院士,其中戴宏傑與楊培東更是同門師兄弟,曾同拜在納米「大牛」查爾斯·利伯的門下。那麼,他們在美國做科研工作有著什麼樣的酸甜苦辣?怎麼一步步走向科研頂峰?對中國同行又有著怎樣的啟迪?記者為此聯繫採訪了3名新科院士。
  • 王辰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宣布,增選100位新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此次新增院士中,王辰當選外籍院士,莊小威、劉如謙、李飛飛、宋紅軍等多位華人學者當選。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此前我國科學家陳竺、高福、曹雪濤等曾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 高福、顏寧、鎖志剛等華人科學家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當選的院士名單中,約40%是女性學者,創下了歷年之最。四名華人學者為新晉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高福。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顏寧,結構生物學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系,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在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做博士後研究。2007年回國擔任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導,成為清華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導。
  • 憑什麼最年輕的兩院院士均來自合肥的中科大?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領域最高榮譽稱號,也是代表中國高校最頂尖師資和最卓越校友的群體。目前中科院擁有800餘名院士,工程院擁有900餘名院士,其中自恢復高考以來中國高校院士本科校友(不含合併高校)排行榜顯示,北大、清華、中科大當選校友位列全國前三,中科大當選人數21人,總量位居第三位,但是結合中科大小而精的規模體量,人均院士產出高居全國第一,有著「千生一院士」的美譽。
  • 劉如謙(David Liu)、莊小威等5位華人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Medicine,NAM)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的院士名單
  • 五位華人入選美國醫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發布了2020年新當選的100位院士名單,其中包括10名國際成員(非美籍)。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我國的陳竺院士、高福院士和曹雪濤院士都曾經當選過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