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年輕華人院士莊小威:對老家印象最好

2020-12-02 中國僑網

  除了那片經歷過幾百年風雨的古老校區,哈佛大學的大部分建築就建在人來車往的馬路邊,與查爾斯河畔的這座城市融為一體。莊小威從牛津街的拐角處疾步走來,過耳短髮梳理得乾淨服帖,言語間透出爽朗和英氣。莊小威託記者帶回誠摯的祝福:「祝願江蘇人民、老家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

莊小威在辦公室。 石小磊攝

  人物檔案

  莊小威,生在如皋、學在蘇州。中科大首屆少年班高材生,34歲成為哈佛大學雙聘教授,40歲刷新美國國家科學院最年輕華人院士紀錄,此後兩年又陸續成為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和中科院最年輕的外籍院士。傳奇天才,更靠專注與堅持

  莊小威的父母都是如皋人,退休前是中科大教授。1972年,莊小威出生於如皋,此後就在老家由爺爺奶奶帶到5歲。兒時的莊小威便表露出了超出同齡人的聰慧。「神童」莊小威從上學起就走上了「學霸」之路。中學時代,她獲得全國中學生數理化競賽第一名,被北京景山中學中科大預備班錄取後,父母擔心她才13歲,年紀小,給她轉入了離家較近的蘇州中學科大預備班。

  蘇州市立達中學前校長朱琳當時是蘇州中學首屆中科大少年班預備班的教務主任、物理老師。雖已年過七旬,但記者提起30多年前的這個學生,朱校長的印象非常深刻:「首屆22個學生是全國招生,女生只有5個。莊小威上課非常專心,學習特別刻苦用功,求知慾強,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頭。」朱琳仍清晰記得莊小威在課堂上專注的眼神。同班同學、蘇州漢明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沈文對這位「學霸」同窗也是記憶猶新:「她學習非常厲害,勤學好問,考試經常第一名。」

  在中科大畢業後,莊小威來到美國,先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拿到了物理學博士學位。2003年成為美國首位獲得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榮譽的華人女科學家,也是最年輕的一位。2006年初,年僅34歲的她成為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物理系雙聘教授。

  對於自己取得的成績,莊小威歸結為專注與堅持:「我自己腦子是比較靈一些,但是更大的原因是因為我特別堅持,五六年甚至十年,碰到困難也不退縮,遇到挫折也不改初衷。」

  從「零」開始,以光學角度打開生物學新世界

  莊小威向記者強調,別人看到的只是她成功的一面,「其實挫折是挺多的,只是失敗的你沒聽到」。

  1997年博士畢業,莊小威應聘史丹福大學物理系教師被拒。重整旗鼓的莊小威決定投入到史丹福大學的知名華裔科學家朱棣文教授旗下去做博士後,研究方向從物理轉到生物。

  莊小威回顧這次轉折說:「因為我覺得這個領域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東西。我的生物水平僅停留在高中階段,此後兩年我什麼成果都沒做出來,但是每天都能學到新東西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2001年,結束博士後生涯的莊小威選擇加入哈佛大學,並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博士生學習階段從事的光學研究給了她很大啟發。她將帶螢光的分子標記物附在病毒上,當用雷射照射時,標記物發射出特殊的彩色光。藉助顯微鏡,她詳實跟蹤了單個病毒的行為,也跟蹤了諸如蛋白質和核糖核酸(RNA)片斷這樣的單個分子行為。她拍攝到單個流感病毒的連續影像,這是世界上首次記錄到病毒的各階段過程。

  「那是在我做教授的第一年,就在這個實驗室,當我的學生跟我說,你來看一看,顯微鏡裡面的那個東西,於是我們第一次看到了,單個的病毒是怎樣在細胞裡面運動的,」時隔多年再回憶,莊小威仿佛還能感受到成功那一剎那的興奮:「非常美好,非常美妙,很難形容,感覺就是突然進入了一個過去完全不了解的世界。」

  多年來,她在單分子動力學、核酸與蛋白的相互作用、基因表達機制、細胞核病毒的相互作用等領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使得光學顯微鏡分辨能力接近納米尺度,極大地推動了亞細胞微觀結構的研究。

  感念恩師,蘇高中讓她徹底愛上科學

  莊小威特別感謝在蘇州中學那兩年遇到的老師,讓她從「為了學習而學習」,到渴求知識,愛上科學。

  對莊小威影響最大的是數學老師陳老師,「他講課特別生動,激情四射。」老師對數學的熱愛,讓學生們的內心迸發出這樣的想法:「哇,數學真是一門非常美妙的學問!」回憶起中學時代的點滴,莊小威有些悵然,2005年底莊小威回國時特地去蘇州探望了病中的恩師。陳老師如今已不在人世。

  「不僅是數學、物理、化學,即使不是我強項的文科,語文老師張老師也對我幫助很大,甚至還幫我在蘇州的報紙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從自己擅長的科學領域談到文學,莊小威言談中流露出內心童真的一面。「我四年級第一次讀《紅樓夢》,覺得這是天下最好的一本書,讀完了以後就特傷心,不是因為結局不好,是因為這麼好的一本書我就讀完了。然後我很長一段時間幾乎每天晚上都在重讀,十來遍讀下來,好多地方都能背下來了。」

  到了美國後,她有空時還會讀中國的小說,莊小威主動爆料:「就是網上那種婆媳之間矛盾啊,家長裡短這種。」不僅看國內的網絡小說,她還看國產電視劇。在中科大上大學時,莊小威就有一項人所不及的技能——一邊聽著評書,一邊解數學題。以至於到了美國,她還延續了這樣的習慣,一心二用。「我現在工作還是這個樣子,一邊在網上放著中國的電視連續劇,一邊研究工作。」

  最愛家鄉,與記者現場飆起如皋話

  19歲就離開中國,莊小威對家鄉的記憶更多停留在小時候,五六歲前,尤其是離開如皋上學後每個回老家的假期。「記憶中的如皋市區就只有一條主街道,不少古樸的小街小巷,從爺爺奶奶家走街串巷到外公外婆家就10分鐘,我特別喜歡這種走在小巷子裡的感覺,十分親切。」想起這些令人愉快的往事,莊小威的眉眼綻放出孩童一樣真摯的笑意,「對老家的印象特別好,比哪裡都好。」

  「我跟爸爸媽媽通話都是說如皋話。」聽說記者也來自於蘇中,方言很接近,她主動蹦出幾句家鄉話來,要與記者來場家鄉話的「比拼」,並不無得意地問道:「我講得不醜吧?」

  令她分外懷念的還有小時候如皋街頭一大清早賣的土燒餅,「就是貼在很土的大爐子裡的那種,裡面燒著火,燒餅就貼在爐邊上,拿出來香噴噴的特別松,特別脆,特別好吃!」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石小磊 顧秋萍

相關焦點

  • 莊小威:美國科學院最年輕華人院士
    能取得今日這般成就,最主要是因為順著自己的心意和興趣學習,才保有了強烈的動力。莊小威的父母都是中科大的教授,但5歲前,莊小威並沒有與父母生活在一起,而是在江蘇如皋跟隨爺爺、奶奶生活。她沒有上過幼兒園,也沒有正規地學過拼音識字,從如皋回到父母身邊後,直接上了科大附小二年級。莊小威上初中時,是班裡年齡最小的一個,卻是最聰穎的學生之一。
  • 莊小威或當選中科院外籍院士 曾師從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
    中國科大校友總會相關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莊小威父母都是中國科大教授,目前已經退休。據悉,莊小威幼時在如皋老家跟祖父祖母生活了5年。未上過幼兒園的莊小威,拼音識字是其父母在工作之餘教的。其母親朱仁芝教授事後回憶,「我們落實政策以後分到合肥中國科大,小威就直接上了科大附小二年級。」
  • 美國科學院院士莊小威:莊家有女是奇才—新聞—科學網
    >5月1日,是莊小威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滿兩周年的日子。 隨便搜索一下「莊小威」三個字,人們大多會被她金光閃閃的履歷震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畢業生,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物理學雙聘教授,「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風光履歷的背後並不是一路坦途,在史丹福大學師從美國華裔物理學家朱棣文進行博士後研究時,莊小威也經歷過整整一年什麼都做不出來的困境。
  • 莊小威等華人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來源:未來論壇綜合自Bio生物世界、高分子科學前沿、新智元等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增選100位新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
  • 多位華人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莊小威、劉如謙、李飛飛等在列
    昨晚,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宣布了新入選的 90 名正式院士和 10 名外籍院士。新增後,NAM 院士總數將超 2200 人,其中外籍院士為 175 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
  •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院(NAM, 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在其官網上宣布了新入選的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其中,人工智慧領域裡著名華人教授李飛飛、哈佛大學華人教授莊小威入選正式成員,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入選新晉國際成員。
  • 劉如謙、莊小威、李飛飛、王辰等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此前我國科學家陳竺、高福、曹雪濤等曾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此次新增院士中,莊小威、劉如謙、李飛飛、宋紅軍等多位華人學者當選,其中王辰院士當選外籍院士。
  • 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哈佛大學雙學科正教授、三院院士莊小威
    「美國的大學都是這樣做的,因為高中畢業時並不一定清楚自己的興趣和潛力所在。」1991年,19歲的莊小威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之後,莊小威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留學,師從沈元壤——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少年班 莊小威 院士名單 院士增選 科學院院士 美國史丹福大學...
    東方網5月10日消息:日前,美國科學院公布84名新晉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本次院士增選中共有3位大陸華裔當選,中國科大少年班校友駱利群、莊小威名列其中,另一名大陸華裔科學家董欣年為武漢大學校友。  駱利群是中國科大少年班81級校友,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系教授。
  •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王辰院士當選國際成員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王辰院士當選國際成員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 2020-10-20 18:11 來源:澎湃新聞
  • 憑什麼最年輕的兩院院士均來自合肥的中科大?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領域最高榮譽稱號,也是代表中國高校最頂尖師資和最卓越校友的群體。目前中科院擁有800餘名院士,工程院擁有900餘名院士,其中自恢復高考以來中國高校院士本科校友(不含合併高校)排行榜顯示,北大、清華、中科大當選校友位列全國前三,中科大當選人數21人,總量位居第三位,但是結合中科大小而精的規模體量,人均院士產出高居全國第一,有著「千生一院士」的美譽。
  • 中國科大少年班兩校友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東方網5月10日消息:日前,美國科學院公布84名新晉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本次院士增選中共有3位大陸華裔當選,中國科大少年班校友駱利群、莊小威名列其中,另一名大陸華裔科學家董欣年為武漢大學校友。  駱利群是中國科大少年班81級校友,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系教授。
  •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 科學家 ·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在其官網上宣布了新入選的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
  • 五位華人入選美國醫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發布了2020年新當選的100位院士名單,其中包括10名國際成員(非美籍)。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我國的陳竺院士、高福院士和曹雪濤院士都曾經當選過外籍院士。
  • 科學網—莊小威入選北大「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
    莊小威在獲頒入選證書後,對北大學生作了題為《從物理到生物》的報告。 莊小威15歲時從蘇州中學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34歲時成為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物理系雙聘教授,也是獲得美國「天才獎」的第一位華人女科學家。今年5月,剛剛40歲的她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成為該院最年輕的華人院士。 莊小威說,人生總需要一些運氣,她很感謝成長過程中得到過很多人的幫助,有了很多機遇。
  • 全球僅兩人,「天才」華人女科學家再獲美國大獎!
    其中,華人科學家莊小威和陳志堅分別因超越傳統光學顯微鏡的超解析度成像技術、揭示細胞檢測外源DNA並引發免疫反應的機制獲獎。科學突破獎被譽為全世界最慷慨的科學獎,單項獎金為300萬美金。該獎項已舉辦第七個年頭,旨在表彰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方面的成就,這些學科提出最終極的問題,並尋求最深刻的答案。
  • 莊小威、王辰、劉如謙、李飛飛等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增選100位新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此前我國科學家陳竺、高福、曹雪濤等曾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 從天才少女到憾失諾獎的外籍院士:莊小威像看電影一樣看細胞
    6月29日,「墨子沙龍」科普講座迎來了一位重磅嘉賓——莊小威。 她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最年輕外籍院士、哈佛大學物理與化學雙料教授,現年45歲。2003年,莊小威拿下「麥克·阿瑟天才獎」,成為第一位獲此榮譽的華人女科學家。
  • 她出身中國,15歲考進中科大,四大力學得滿分,如今成美國院士
    或許是之前研究物理的順利經歷讓莊小威有了大膽創新的想法,在博士後的研究方向上,她選擇了完全不同的領域——生物科學,師從朱棣文教授。當時的莊小威連最基礎的DNA與RNA都分不清,還鬧了笑話被同事打趣。科學實驗中經歷失敗和重複可以說是家常便飯,莊小威也不可避免。
  • 莊小威:從蘇州中學到哈佛教授,2019年獲「NAS科學發現獎」!
    第二:白茲格論文的收稿時間要比莊小威早幾個月。莊小威雖與諾獎無緣,但她的成就確實是諾獎級別的。縱觀歷史,沒得到應有殊榮的能人異士大有人在。而莊小威也當得起「無冕之王」這四個字。2006-2012年,她34歲成為哈佛大學雙聘教授,40歲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莊小威在2012年5月獲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由此刷新了最年輕美國科學院華人院士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