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院院士莊小威:莊家有女是奇才—新聞—科學網

2020-12-02 科學網

莊小威

 

■北絳

 

5月1日,是莊小威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滿兩周年的日子。這位祖籍江蘇的南方女子性格爽朗,舊友毛珺婕回憶初見時留著短髮、熱情爽朗的莊小威,覺得她不像蘇州美女,卻有幾分枕霞舊友史湘雲的神採。

 

隨便搜索一下「莊小威」三個字,人們大多會被她金光閃閃的履歷震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畢業生,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物理學雙聘教授,「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風光履歷的背後並不是一路坦途,在史丹福大學師從美國華裔物理學家朱棣文進行博士後研究時,莊小威也經歷過整整一年什麼都做不出來的困境。

 

「我的秘訣就是忘掉過去的成功和失敗,一切從頭開始,絕不輕言放棄。」這位幾乎每天從上午10點工作到夜裡12點,除了吃飯之外寸步不離實驗室的工作狂人,用自己的天分和勤奮向世界展示著華人女科學家的翩翩風採。

 

從物理到生物

 

1997年,莊小威選擇加入朱棣文在史丹福大學的實驗室。作為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十分鼓勵物理學家進入生命領域。熱愛挑戰的莊小威聽從了朱棣文的建議。

 

但大學沒學過生物課的莊小威,開始時甚至連DNA和RNA的區別是什麼都分不清。「做生物研究有個做物理沒有的體驗。做物理研究,經常是自己提出問題,自己給出解答,沒多少人關心。做生物研究,不需要挖空心思去想新題目,有很多自然而然的東西,因為生物跟我們息息相關。而且大家都關心健康,因此比較容易產生社會共鳴。」

 

後來,莊小威創造性地將螢光光譜和顯微分析技術應用於單個分子,試圖探明生物體系中單個分子或單個粒子的運動表現。這種嶄新的物理手段,使得實時揭示複雜生物過程中的分子個體及其運動步驟成為可能。

 

2006年,年僅34歲的莊小威成為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物理學雙科正教授,並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單分子生物物理實驗室,帶領20多位科研人員,用單分子及超高解析度成像方法研究生物課題。她曾拍攝到單一感冒病毒如何影響一個細胞,這是首次有科學家記錄到這過程。

 

50萬美元的麥克阿瑟「天才獎」因此向她垂青。她是24個獲獎者中最年輕的一位,而且是女性。

 

享受科研

 

「在科研領域搭建關係網絡並不是最重要的,在博士和博士後階段更應該專注於課題研究,成功的研究成果一定會引起別人的關注,功到自然成。」

 

在哈佛,如果6年期間發表的論文沒有達到要求的數量,就要走人。也正是因為這樣,初入哈佛的年輕助理教授通常會選擇相對「安全」的課題,這樣發表論文比較快。但莊小威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選擇有難度、有風險的課題。

 

當她拿到終身教職時,有人問她,現在是否可以選一些比較重要的課題做了?她回答說:「我一直是在找重要的課題做,從來沒有想找容易的課題做。」

 

莊小威的父親莊禮賢、母親朱仁芝都是中國科技大學的教授。她對科學的興趣深受父母的影響。相比較需要大量記憶的科目,莊小威打小便被物理學的嚴謹推理之美所吸引。

 

「我父母是大學教授,他們做得挺有意思的,還經常自得其樂。我爸經常對他做的東西有一種洋洋得意的滿足感,我覺得我也可以有這種滿足感。」莊小威說。

 

15歲的莊小威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在大學裡,她花了很多工夫,力圖把每一個物理定律摸得清清楚楚,絕不放過一點點細節,甚至發展到近乎病態的程度。因此,並不在意分數的她,「一不小心」四大力學課程都考了滿分,這個傳奇紀錄至今在科大仍然無人打破。

 

包容與創新

 

創新能力的匱乏長久以來被看作是桎梏國內年輕科研工作者能力進步的原因。莊小威也曾坦言自己初到美國時也對新的學習和工作模式很不適應。但經過近幾年與國內科學家的接觸,莊小威表示國內研究氛圍與美國沒有什麼差異。「現在回國感覺不一樣了,跟國內的年輕學者交流,跟在美國頂尖學校的感覺是一樣的,只是美國的基數大一點。」

 

關於培養創新能力,莊小威認為有亮點,首先要鼓勵學生提問題,其次要鼓勵學生儘早進實驗室做科研。「沒有一個問題是笨問題,一百個問題中總會有一個是聰明的問題,這個聰明的問題也許就是一個很大的科學發現。」

 

而中國遞增的科研經費更是為她所稱道。「我們現在不差錢。歐洲人、美國人都很羨慕我們,他們的科研經費很緊張,常有人說我們也很想到中國。」

 

「中國吸引人才的力度還可以再大一些,不光著眼於海外華人。在『9·11』之後,因為對恐怖主義的擔憂,引發了美國人對移民政策的討論,美國容納百川的氣度正在發生改變。」莊小威說。

 

《中國科學報》 (2014-04-18 第12版 視界)

相關焦點

  • 莊小威:美國科學院最年輕華人院士
    2003年,莊小威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是第一位獲此榮譽的華人女科學家。2004年,美國著名的《科技評論》評選出在納米技術、計算機與通信及生物技術領域從事前沿技術研究的、年齡在35歲以下的100名青年創新者,莊小威名列其中。2006年初,莊小威晉升為哈佛大學物理和化學系的雙聘教授。
  •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王辰院士當選國際成員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王辰院士當選國際成員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 2020-10-20 18:11 來源:澎湃新聞
  • 莊小威或當選中科院外籍院士 曾師從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
    據中國科大官網的消息稱,莊小威博士曾經師從朱棣文教授。朱棣文是繼楊振寧、李政道等之後的第5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美籍華裔科學家,也是首位掌管美國能源部的華裔。界面新聞了解到,莊小威出生於江蘇省如皋市,15歲時從蘇州中學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在中國教育界有「千年學府」之稱的蘇州中學,其前身是由範仲淹創辦的蘇州府學。
  •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 科學家 ·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在其官網上宣布了新入選的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
  • 莊小威等華人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來源:未來論壇綜合自Bio生物世界、高分子科學前沿、新智元等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增選100位新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
  • 劉如謙、莊小威、李飛飛、王辰等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此前我國科學家陳竺、高福、曹雪濤等曾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 莊小威、王辰、劉如謙、李飛飛等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增選100位新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此前我國科學家陳竺、高福、曹雪濤等曾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 ...少年班 莊小威 院士名單 院士增選 科學院院士 美國史丹福大學...
    東方網5月10日消息:日前,美國科學院公布84名新晉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本次院士增選中共有3位大陸華裔當選,中國科大少年班校友駱利群、莊小威名列其中,另一名大陸華裔科學家董欣年為武漢大學校友。  駱利群是中國科大少年班81級校友,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系教授。
  • 中國科大少年班兩校友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東方網5月10日消息:日前,美國科學院公布84名新晉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本次院士增選中共有3位大陸華裔當選,中國科大少年班校友駱利群、莊小威名列其中,另一名大陸華裔科學家董欣年為武漢大學校友。  駱利群是中國科大少年班81級校友,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系教授。
  • 《賽先生》:莊小威有同等工作卻未獲諾獎—新聞—科學網
    一小時前,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在光學成像的科學家,美國休斯醫學研究所的Eric Betzig(
  • 多位華人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莊小威、劉如謙、李飛飛等在列
    昨晚,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宣布了新入選的 90 名正式院士和 10 名外籍院士。新增後,NAM 院士總數將超 2200 人,其中外籍院士為 175 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
  • 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哈佛大學雙學科正教授、三院院士莊小威
    在少年班學習期間,頭三年不分系和專業,什麼課都學,在打好基礎、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強化訓練後,再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點從全校範圍內自由選擇專業,這樣,將來想往哪個方向發展就有了一定的基礎,而且也有利於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美國的大學都是這樣做的,因為高中畢業時並不一定清楚自己的興趣和潛力所在。」1991年,19歲的莊小威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
  • 美國最年輕華人院士莊小威:對老家印象最好
    中科大首屆少年班高材生,34歲成為哈佛大學雙聘教授,40歲刷新美國國家科學院最年輕華人院士紀錄,此後兩年又陸續成為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和中科院最年輕的外籍院士。傳奇天才,更靠專注與堅持  莊小威的父母都是如皋人,退休前是中科大教授。1972年,莊小威出生於如皋,此後就在老家由爺爺奶奶帶到5歲。兒時的莊小威便表露出了超出同齡人的聰慧。「神童」莊小威從上學起就走上了「學霸」之路。
  • 莊小威訪問母校中國科大 會場「站」無虛席—新聞—科學網
    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會見了莊小威教授,認真聽取了她對於我校在人才引進和學科發展等方面的建議。   7月3日下午,莊小威教授在生命科學學院禮堂向全校師生做題為「揭示生命中不可見的奧秘—利用超解析度成像在納米尺度上對生物系統的精細解析」的報告,「大師論壇」報告會由我校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主持,整個會場可謂是「站」無虛席,莊小威老師剛踏入會場,臺下便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院(NAM, 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在其官網上宣布了新入選的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其中,人工智慧領域裡著名華人教授李飛飛、哈佛大學華人教授莊小威入選正式成員,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入選新晉國際成員。
  • 美國醫學科學院新增百名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作者 | 王聰來源|Bio生物世界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增選100位新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此前我國科學家陳竺、高福、曹雪濤等曾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 曹雪濤當選德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黃辛報導)日前,德國科學院院長致函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曹雪濤教授,祝賀其當選德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莊小威:做學問不應是為拿諾貝爾獎—新聞—科學網
    作為年僅40歲的女性,莊小威在科學殿堂裡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她34歲成為哈佛的化學和物理雙學科正教授,是哈佛物理系和化學系少有的雙科教授,她在哈佛大學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還是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員,2012年5月1日,她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受北京大學「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邀請,8月21日,華裔美籍生物物理學家莊小威教授在北京大學作了一場精彩的報告。
  • 科學網—莊小威入選北大「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
    莊小威在獲頒入選證書後,對北大學生作了題為《從物理到生物》的報告。她以自身從物理學到生物學研究方向的轉變過程,告訴比她小近20歲的後輩,一個人的成功要有三點要素:第一要有長遠目光,目光決定最後的成就;第二,不要害怕做難的東西,不要害怕花精力,一定要大膽創新,儘管這個東西可能花很長時間;第三,要持之以恆,很多東西不是一次就能試出來的,要試很多次,要耐得住寂寞。
  • 莊小威15歲進中科大,中國天才卻成美國院士,改善學術環境是關鍵
    她1972年1月出生於中國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是著名的生物物理學家,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等頭銜,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她還是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物理學雙聘教授,是學術界為數不多的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