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7日,2019年度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揭曉。5位生物學家、2位物理學家及一位數學家共同獲獎。其中,華人科學家莊小威和陳志堅分別因超越傳統光學顯微鏡的超解析度成像技術、揭示細胞檢測外源DNA並引發免疫反應的機制獲獎。
科學突破獎被譽為全世界最慷慨的科學獎,單項獎金為300萬美金。該獎項已舉辦第七個年頭,旨在表彰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方面的成就,這些學科提出最終極的問題,並尋求最深刻的答案。
近日,美國維爾切克基金會宣布了2020年度維爾切克創新獎獲獎人選。該獎項每年頒發僅兩人,著名女科學家莊小威獲生物醫學獎。
維爾切克創新獎(Vilcek Prize for Creative Promise),是頒發給在美國以外出生的藝術家和科學家。獎勵其在職業生涯的早期階段展現出的非凡創意和作出的原創性貢獻。
莊小威是何許人?
莊小威是個神童。
莊小威,1972年1月出生於中國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
在當地乃是一位人盡皆知的天才。她沒接受過學前教育,5歲時就直接進入中科大附小二年級,在學校裡,莊小威的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還獲得過全國數理化比賽的第一名。
六歲的時候,她就能認識到施加在一杯水上的大氣壓,這令她在中國頂尖科技類大學擔任空氣動力學教授的父親印象深刻。
15歲時,莊小威以600多分的成績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在校期間取得理論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統計力學這四門力學課程的滿分。這樣一位天才,學校方面自然十分重視,給她安排了專門的導師進行精心培養。
1987年以高考600多分的成績考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1991年19歲大學畢業後,莊小威被中科大保送至美國留學。
1996年博士畢業後進入史丹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師從朱棣文。
2001年進入哈佛大學任教,先後擔任助理教授、副教授。
2005年被聘為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2006年被聘為哈佛大學化學和物理雙學科正教授,並在哈佛大學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單分子生物物理實驗室
201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莊小威的成就
後來,在顯微成像技術黃金時期的黎明,在史丹福大學做博士後的她將對物理學的興趣轉向了生物成像和對生物系統的探索。在哈佛大學莊小威自己的實驗室裡,她發明了一種超高解析度成像方法(即隨機光學重構顯微術,STORM),利用狀態可切換的螢光分子打破了傳統顯微鏡的衍射限制。
實驗得到了分子和細胞結構的超高解析度圖像,這些細胞和分子的大小只有人類頭髮直徑的萬分之一。
藉助STORM技術,她的實驗室發現了原本未知的細胞結構,例如大腦中的神經元內部周期性的膜骨架。
1991年莊小威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1996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博士學位。
現在她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物理學雙聘教授。
莊小威主要研究工作為發展和使用單分子生物學及生物成像技術以及超高分辨生物成像技術。用以研究體外及活細胞中生物分子及其分子組裝過程。
和諾貝爾獎擦肩而過
對於莊小威來說,獲獎已經是常態,因為在科研上的傑出貢獻和成就。她得過麥克阿瑟天才獎和全球獎金最高的獎項——高達300萬美元的科學突破獎。
但是卻和諾貝爾獎擦肩而過,她發明的超微成像光學STORM技術使得螢光顯微技術的分辨能力達到了納米尺度。極大的促進了生物影像學、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和單細胞定量轉錄組學等的研究和發展。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恰恰是授予了超解析度螢光顯微鏡技術,並引用了她的研究成果作為背景說明。
或許,獲獎並不是莊小威的最終追求,她的卓越工作已經得到了全球同行的高度讚許。能夠一生都投入自己喜愛的工作中,並且做出成就,是一件何等幸運的事。
莊小威這位天才科學家,已經高高地站在了世界科研領域金字塔的頂端,屬於世界頂級科學家。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華人進入國際視野,成為頂級稀缺人才!
每一年,小藤見證了眾多學子通過明德進入夢校,踏上了實現夢想的道路,他們都走在實現人生價值的路上,你準備好出發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