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僅兩人,「天才」華人女科學家再獲美國大獎!

2020-12-04 美國留學在線

2018年10月17日,2019年度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揭曉。5位生物學家、2位物理學家及一位數學家共同獲獎。其中,華人科學家莊小威和陳志堅分別因超越傳統光學顯微鏡的超解析度成像技術、揭示細胞檢測外源DNA並引發免疫反應的機制獲獎。

科學突破獎被譽為全世界最慷慨的科學獎,單項獎金為300萬美金。該獎項已舉辦第七個年頭,旨在表彰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方面的成就,這些學科提出最終極的問題,並尋求最深刻的答案。

近日,美國維爾切克基金會宣布了2020年度維爾切克創新獎獲獎人選。該獎項每年頒發僅兩人,著名女科學家莊小威獲生物醫學獎。

維爾切克創新獎(Vilcek Prize for Creative Promise),是頒發給在美國以外出生的藝術家和科學家。獎勵其在職業生涯的早期階段展現出的非凡創意和作出的原創性貢獻。

莊小威是何許人?

莊小威是個神童。

莊小威,1972年1月出生於中國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

在當地乃是一位人盡皆知的天才。她沒接受過學前教育,5歲時就直接進入中科大附小二年級,在學校裡,莊小威的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還獲得過全國數理化比賽的第一名。

六歲的時候,她就能認識到施加在一杯水上的大氣壓,這令她在中國頂尖科技類大學擔任空氣動力學教授的父親印象深刻。

15歲時,莊小威以600多分的成績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在校期間取得理論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統計力學這四門力學課程的滿分。這樣一位天才,學校方面自然十分重視,給她安排了專門的導師進行精心培養。

1987年以高考600多分的成績考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1991年19歲大學畢業後,莊小威被中科大保送至美國留學。

1996年博士畢業後進入史丹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師從朱棣文。

2001年進入哈佛大學任教,先後擔任助理教授、副教授。

2005年被聘為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2006年被聘為哈佛大學化學和物理雙學科正教授,並在哈佛大學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單分子生物物理實驗室

201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莊小威的成就

後來,在顯微成像技術黃金時期的黎明,在史丹福大學做博士後的她將對物理學的興趣轉向了生物成像和對生物系統的探索。在哈佛大學莊小威自己的實驗室裡,她發明了一種超高解析度成像方法(即隨機光學重構顯微術,STORM),利用狀態可切換的螢光分子打破了傳統顯微鏡的衍射限制。

實驗得到了分子和細胞結構的超高解析度圖像,這些細胞和分子的大小只有人類頭髮直徑的萬分之一。

藉助STORM技術,她的實驗室發現了原本未知的細胞結構,例如大腦中的神經元內部周期性的膜骨架。

1991年莊小威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1996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博士學位。

現在她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物理學雙聘教授。

莊小威主要研究工作為發展和使用單分子生物學及生物成像技術以及超高分辨生物成像技術。用以研究體外及活細胞中生物分子及其分子組裝過程。

和諾貝爾獎擦肩而過

對於莊小威來說,獲獎已經是常態,因為在科研上的傑出貢獻和成就。她得過麥克阿瑟天才獎和全球獎金最高的獎項——高達300萬美元的科學突破獎。

但是卻和諾貝爾獎擦肩而過,她發明的超微成像光學STORM技術使得螢光顯微技術的分辨能力達到了納米尺度。極大的促進了生物影像學、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和單細胞定量轉錄組學等的研究和發展。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恰恰是授予了超解析度螢光顯微鏡技術,並引用了她的研究成果作為背景說明。

或許,獲獎並不是莊小威的最終追求,她的卓越工作已經得到了全球同行的高度讚許。能夠一生都投入自己喜愛的工作中,並且做出成就,是一件何等幸運的事。

莊小威這位天才科學家,已經高高地站在了世界科研領域金字塔的頂端,屬於世界頂級科學家。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華人進入國際視野,成為頂級稀缺人才!

每一年,小藤見證了眾多學子通過明德進入夢校,踏上了實現夢想的道路,他們都走在實現人生價值的路上,你準備好出發了嗎?

相關焦點

  • 全球僅兩人!「天才」女科學家莊小威再獲美國大獎
    近日,美國維爾切克基金會宣布了2020年度維爾切克創新獎獲獎人選,著名女科學家莊小威獲生物醫學獎。 維爾切克創新獎(Vilcek Prize for Creative Promise)頒發給在美國以外出生的藝術家和科學家
  • 華人女科學家再獲殊榮 曾是斯坦福首個華人女院長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近日,美國化學學會授予華人學者鮑哲南「化學工程主席」榮譽。她曾因在人造電子皮膚及其他可穿戴醫療技術領域內的成就而被評為美國化學學會中央科學顛覆者和創新者獎第一位獲獎者,也是第一個在斯坦福當院長的華人女性。
  • 2019麥克阿瑟天才獎新鮮出爐,5位生命科學家獲獎,歷屆獲獎華人名單
    1981年畢業留校任教,1987年獲中央美術學院碩士學位。1990年接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邀請,做為榮譽藝術家移居美國。2008年回國,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最著名的當代藝術家。在自20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創作的成名作《天書》系列中,他親自設計刻印數千個「新漢 字」,以圖象性、符號性等議題深刻探討中國文化的本質和思維方式,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史上的經典。
  • 北大天才數學家許晨陽,斬獲500萬大獎後赴美,現再獲世界大獎
    長期以來,我國對數學的重視程度都不夠高:從2015年到2019年,中科院三屆院士增選情況來看,一共增加了200位院士,數學領域只增加了10人,僅佔5%;從新中國院士制度確定以來,我國一共也僅有71位數學院士,現在還健在的只剩50人,即使像清華大學這樣的名校,也沒有一個專職的數學院士(丘成桐不是清華大學專職院士)。我國就沒有非常優秀的青年數學家?
  • 莊小威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中國天才卻成美國院士,如今再獲大獎
    近日,美國顯微學會MSA(Microscopy Society of America)公布2020年傑出科學家(Distinguished Scientist Awards)獲獎者,物理學家David N. Seidman與生物學家莊小威(87少年班)分別獲此殊榮。
  • 顏寧教授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世界因你而美麗顏寧教授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清華新聞網4月2日電 3月31日晚,「世界因你而美麗  2016-2017影響世界華人盛典」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揭曉。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作為頒獎嘉賓為顏寧頒獎。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2017年,顏寧辭去清華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到美國僅僅三年,今年8月,女科學家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的榮譽會員獎(共包括三個獎項),將其中的佛羅倫斯.薩賓傑出研究獎,授予了生物學家、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顏寧,以表彰她在科學領域所取得的成就。
  • 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18歲時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本科就讀北大數院期間19門課程成績100分、7門99分,35歲成為麻省理工(MIT)終身教授……近日,數學「大神」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成為第4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
  • 美華裔天文學家馬中珮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美華裔天文學家馬中珮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洞分解圖中顯示在最亮的星系團之一裡,超大黑洞周圍被無數星體包圍,吸力範圍則達到冥王星繞太陽軌道的七倍。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上)
    2017年,顏寧辭去清華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到美國僅僅三年,今年8月,女科學家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的榮譽會員獎(共包括三個獎項),將其中的佛羅倫斯.薩賓傑出研究獎,授予了生物學家今年8月,又獲大獎。我說這麼多,就是想說,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非常偉大的科學家,也許未來的某一天,她就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第一:天才都是百年不遇的,也是改變世界的人。很多人常常說,中國人多,唯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顏寧這樣的科學家是普通的人才嗎?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18歲時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本科就讀北大數院期間19門課程成績100分、7門99分,35歲成為麻省理工(MIT)終身教授……近日,數學「大神」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成為第4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惲之瑋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代表性人物。除了他,還有許晨陽、張偉、朱歆文、袁新意、劉若川、肖梁等數學家。
  • 華人科學家王贛駿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華人科學家王贛駿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華人、也是第一位在太空從事自己設計的科學實驗的科學家、美國範德堡大學教授王贛駿,近日榮獲「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1-2012」最受矚目獎項「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此前,獲得該獎項的有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科學巨人錢學森和當代文豪、武俠巨匠金庸等。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真該對國內科學家再好一點
    你們熟悉的那個顏寧,在美國又獲科學大獎了 今年8月,女科學家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的榮譽會員獎(共包括三個獎項)。 值得一說的是,顏寧辭去清華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到美國僅三年時間。 正因如此,我們不得不反思:如果我們的科研環境再友好那麼一點點,顏寧還會選擇回到美國嗎?
  • 【新華網】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新華網】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2016-05-05 新華 林小春 【字體:5月3日公布了今年新增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三人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環境地質學家安芷生當選外籍院士。
  • 中科大校友楊培東再獲全球科學大獎!
    近日,獲悉國際能源獎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全球能源獎獲得者名單,分別為楊培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8812校友)、Carlo Rubbia(義大利)、Nikolaos Hatziargyriou(希臘)。1993 年楊培東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應用化學學士學位;1997 年獲得哈佛大學化學博士學位;1999 年進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任教,先後擔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2001 年至 2004 年連續獲得美國阿爾弗雷德·斯隆獎;2003 年被美國「技術評論」雜誌列入世界
  • 莊小威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中國天才卻成美國院士,如今又獲大獎
    近日,美國顯微學會MSA(Microscopy Society of America)公布2020年傑出科學家(Distinguished Scientist Awards)獲獎者,物理學家David N. Seidman與生物學家莊小威(87少年班)分別獲此殊榮。
  • 楊培東等四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楊培東等四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林小春/新華網 2016-05-04 13:26 來源:澎湃新聞
  • 華人女科學家築夢基礎研究
    鮑哲楠一直以來,華人女科學家通過自己的智慧認識和改變世界,基礎研究的累累碩果贏得世界對華人女性的矚目和尊重,書寫著屬於自己新時代女性科學家的經典故事。日前,被《自然》評為2015年全球十大自然科學人物之一的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教授鮑哲楠再次突破技術難關。她率領的研究團隊在彈性纖維研究上取得突破,開發出的人造肌肉伸縮性十足,同時還具有極強的自我修復能力。2008年以來,鮑哲楠還致力於研發人造皮膚,為皮膚燒傷、灼傷患者帶來福音,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
  • 北大留美年輕數學家再獲大獎,為什麼一出國這些人成就就如此大?
    近日,被稱為北大數學大神的「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是第四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惲之瑋,2000年保送進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同年獲北京大學新生"明德獎學金"。本科四年期間平均學分績點排名位列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0級本科生第一,每學年皆被評為三好學生,2004年獲得"北京地區高等院校優秀畢業生"稱號。
  • 她是中科大少年班女天才,留學後加入美國籍,如今怎麼樣了
    真正讓人覺得遺憾的是另外一群留學生,他們是祖國全力培養的人才,結果留學外國之後,個個改換國籍,到頭來卻成為他國科學家。今天,本文講述的就是如此一位留學生,她是中科大少年班女天才,留學後加入美國籍,她就是莊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