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分解圖中顯示在最亮的星系團之一裡,超大黑洞周圍被無數星體包圍,吸力範圍則達到冥王星繞太陽軌道的七倍。
中新網3月13日電 近日,因發現人類迄今為止所知宇宙最大兩個黑洞而震動世界天文學界的美籍華裔女天文物理學家馬中珮,獲得鳳凰衛視等十餘家知名華文媒體和機構聯合推選的「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2011年12月8日,著名的《自然》期刊刊登了伯克利加州大學華裔女天文物理學家馬中珮和研究生Nicholas McConnell共同發表的論文,公布研究小組在距離地球3億光年的銀河系,觀測到兩個質量各相當於太陽100億倍的超級大黑洞。這一觀測結果的得出實屬不易,上一次發現最大的黑洞,還是在33年前,而且馬中珮研究組新發現的黑洞質量是上一次發現的兩倍。
四年前,馬中珮請來伯克利加大、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多倫多大學、密西根大學及亞利桑那州國家光學天文臺多位具有專長的研究員組成八人研究小組,共同致力於大黑洞的研究。利用夏威夷毛納基的三種不同望遠鏡設備,2011年6月,馬中珮與研究小組發現在距離地球約三億光年的兩個橢圓形星系內,存在兩個巨大的黑洞。馬中珮介紹說,大黑洞一般住在大的銀河系中,那些銀河系均為大家所知,所以他們就到附近好幾百萬、好幾億光年之外的銀河,看其中心有沒有黑洞的現象。觀測的過程花費了研究小組不少心思,因為黑洞看不見,必須靠離黑洞最近的星球軌道反射來測量,觀測的星球必須距離黑洞1000光年之內。但是畢竟是在地球的三億光年以外,研究團隊必須觀察得非常仔細,才能準確測量黑洞的質量。
馬中珮和研究小組的發現讓天文界為之震動,同時也讓天文愛好者們興奮不已。黑洞和銀河系關係緊密,越大的銀河中能找到的黑洞也越大,而對黑洞的了解越多就越能幫助人類了解銀河系的產生。「銀河系中有上萬個星球,太陽系只是其中之一;而宇宙中又有上億個不同的銀河系,我們真的是很渺小。」馬中珮目前的研究成果,只是在分析了三個銀河系的基礎上完成,正在分析的還有五六個銀河系的數據。由於天文望遠鏡在夏威夷的天文臺,同時也需要排期等待,她希望未來能夠觀測到更多銀河系的黑洞。除此之外,在研究暗物質和暗能量的過程中,馬中珮發現我們所知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只佔宇宙的4%,「這表示96%那些不發光的都是人類看不到的暗物質或者暗能量。」
馬中珮出生於臺灣新聞世家,但她並沒有繼承家庭的傳統,反而是早早顯露出對於物理天文的興趣,高中二年級時即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天文物理及宇宙學,直至博士畢業;博士後在加州理工學院完成。她在賓州大學天文及物理系先後擔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2002年開始在伯克利加大出任天文物理學教授。馬中珮2003年獲得美國「邁爾夫人獎」,這一獎項為了紀念歷史上第二位女性諾貝爾獎得主邁爾夫人而專門設立的,主要頒給獲博士學位十年內展現具體物理成就的高潛力女性。在此之前,她還榮獲了海外華人物理協會2000年傑出年輕研究學者獎,1997年得到表彰宇宙天文學傑出學者的「安妮卡農獎」,這也是該獎設立63年來首位華裔得主。
在天文物理方面已取得一系列令人豔羨成績的馬中珮,其實在音樂方面造詣也很深,她四歲開始練習小提琴,16歲獲得臺灣青少年小提琴大賽冠軍,雖然她最終選擇把研究物理作為終身職業,但她對音樂的熱忱並沒有消減,在麻省理工學院求學期間,她還獲得學院音樂系提供的獎學金,成為交換學生到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學院修習小提琴。她被媒體稱作是「左手做物理,右手拉小提琴」的女科學家。
「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1-2012」是鳳凰衛視及鳳凰新媒體策劃發起,北京青年報、中國新聞社、新加坡聯合早報、明報、南方報業集團、新浪網、星洲日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香港文匯報、世界日報(北美)、亞洲周刊、僑報、歐洲時報和北京大學共十餘家在兩岸三地、東南亞、美加及歐洲富影響力的華文媒體和機構共同主辦的華人年度盛世,至今已成功舉辦五屆。華人盛典由來自主辦機構的百名資深媒體人推選出本年度身處新聞大事件核心、在不同領域成就卓著、對世界具影響力並受全世界關注的10餘位傑出華人,頒授「影響世界華人大獎」和「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1-2012」將於3月31日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行,鳳凰衛視及鳳凰網會在當晚通過衛星和網絡向全球直播,而這些華語圈的精英媒體人也會齊聚典禮現場,代表全球華人觀眾向獲獎人提問。
【編輯:王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