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4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從1981年創辦以來,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MacArthur Foundation)致力於大力支持和鼓勵在創造和改善未來方面有能力並做出了承諾的個人和機構,到今年為止已經為超過500名傑出的個人個機構提供豐厚的天才獎學金(genius grants),其中獲獎華人約15名。
近些年來獲得該獎項的傑出華人天才包括:
首位獲獎華裔女科學家——莊小威
2003獲得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的莊小威,是該基金會史上頒發的第一名華裔女科學家。據悉,莊小威1987年15歲就開入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1991年獲中國科技大學本科學位,1993年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碩士學位,1996年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1997年至2001年在史丹福大學物理系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得朱棣文教授進行博士後研究。34歲就成為哈佛大學化學和物理系的雙聘教授。
莊小威利用改進的螢光光譜技術來研究單個分子,從而揭示複雜的生物過程。目前,她正利用這種方法研究流感和愛滋病病毒如何侵入宿主細胞,這有助於研發治療病毒性疾病的方法。莊小威表示,她對所有的病毒都有研究興趣,其中包括SARS病毒的研究。
最出色的華裔數學家——陶哲軒
2006年麥克阿瑟基金天才獎唯一一名獲獎華人是天才數學家陶哲軒是唯一獲獎的華裔。這是陶哲軒在一個月內獲得的第二個大獎,他在8月22日舉行的第25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獲得了數學界的最高榮譽──菲爾茲獎 (俗稱數學諾貝爾獎)。
麥克阿瑟基金會(The 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的稱讚陶哲軒的研究涉及多個領域,如:調和分析、偏微分方、組合數學和數論,並為多個數學界長久以來的推測(conjecture)提供了證明,他的研究也為許多領域開創了新的思維,對這些領域未來的發展有重大影響。此外,該基金會稱讚陶哲軒除了自己的研究,他還非常重視數學系學生的教育。
在澳洲出生的陶哲軒對此表示非常意外,完全沒有預感。但是此前他已獲得多個學術大獎,2000年獲頒塞勒姆獎,2002獲頒博謝紀念獎,2003年獲頒克雷研究獎,以表揚他對分析學的貢獻。2005年,他獲得利瓦伊.科南特獎。2004年,他與賓.格林發表一篇論文預印稿,宣稱證明存在任意長的質數等差數列。
最出名的獲獎者——沈偉
要數真正中國製造而又成為當代美國最火紅的現代編舞家,沈偉,絕對只此一人。多才多藝的他兼善繪畫,編舞作品中的一切美學效果均由他一手包辦,並曾在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以中國傳統水墨、結合現代舞姿打動全世界。
於2007榮獲美國「麥克阿瑟獎天才獎」的紐約美籍華人編舞家沈偉,出身於中國湖南,5歲學中國畫,9歲在湖南省藝校學習中國傳統戲曲,畢業後任湖南省湘劇院演員,後又學舞蹈,成為廣東現代舞團舞蹈演員及編舞。
1995年沈偉獲美國尼古拉斯舞蹈學校獎學金赴美留學。2000年,他在紐約創辦沉偉舞蹈藝術團。現在,這是一個擁有十多位專職舞蹈演員和行政、技術等部門共二十多人的團體,位於紐約曼哈頓。沈偉身兼該團的導演、編舞、設計等多職。
回想過去創作路,沈偉表示,過去十幾年堅持藝術創作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需要靠他的演出、教課和賣畫等各種手段來支持。致力於將現代舞和中國傳統結合,奧運會開幕式上出色的演出、和曾在林肯中心藝術節上演的《二進宮》是沈偉成功的大膽嘗試,沈偉的藝術作品不僅經常參加美國各地的藝術節,特別是紐約林肯中心的藝術節,而且還在雪梨、瑞士、香港、新加坡、墨西哥、法國、德國、盧森堡和葡萄牙等地的藝術節上演出。
此外,1985年獲獎的數學家丘成桐(Shing-Tung Yau)教授、1997年獲獎的劇作家王涵 (Han Ong)是麥克阿瑟獎助學金最年輕的得主、33歲的旅美華裔女科學家陳路在2005年榮獲天才獎、而2001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公布的23名獲獎者中,有三名華人。(李曉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