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顏寧辭去清華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到美國僅僅三年,今年8月,女科學家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的榮譽會員獎(共包括三個獎項),將其中的佛羅倫斯.薩賓傑出研究獎,授予了生物學家、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顏寧,以表彰她在科學領域所取得的成就。
顏寧,大家都熟悉,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從小學到大學都是在國內上的學,標準的我們中國培養人的人才。清華畢業後,她寫了一封自薦信:我覺得自己各方面能力已達到貴校的要求,我希望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僅憑這一封信,她就獲得到美國名校普林斯頓大學生物系學習的機會,碩博連讀。
博士畢業後,顏寧沒有像其他留學生那樣選擇留在國外,而是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清華大學做了一名老師。在清華大學的幾年,她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攻克了膜蛋白研究領域內多年來沒有解決的問題,還被權威雜誌評選為「中國科學之星」。
誰知道,2017年,顏寧從清華辭職,又回到了普林斯頓大學,成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至於顏寧為何出走,一直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但都被顏寧否認了。
後來,僅僅兩年後,也就是2019年,顏寧在美國就被評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接著也是一路高歌,成就越來越突出。
2020年5月,顏寧在《自然》雜誌發表了2篇論文。
6月8日,顏寧在《PANS》發表一篇論文。
6月15日,顏寧團隊與楊洪武團隊合作在Cell《細胞》上發表論文。
無論是《細胞》還是《PANS》都是世界頂級學術期刊,代表的是學術上的成就和權威。今年8月,又獲大獎。
我說這麼多,就是想說,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非常偉大的科學家,也許未來的某一天,她就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
很多人常常說,中國人多,唯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顏寧這樣的科學家是普通的人才嗎?人家是天才,天才有幾個,放眼世界也沒有幾個人,說白了,天才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天才的研究是可以改變這個世界,改變人類命運的。也許未來某一天顏寧的成就會非常的高,獲得諾貝爾獎也不過分。我們真的不會感到可惜嗎?
通過華為被制裁,我們該清醒了,中國在很多領域遠遠沒有什麼高科技,我們距離發達國家還遠得很,像顏寧這樣的人才如果能為我國所用,對未來社會的發展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顏寧的科研團隊
很多人一說起顏寧,就是不愛國,或者拿錢學森舉例,以證明顏寧更沒有家國情懷。實際說這些都沒什麼用?人家就不回來你能怎麼樣?
我們需要反思的是,我們與美國比,到底哪裡出問題了,為什麼人才都往美國跑呢?
1、論待遇,我們國家現在這麼強大,難道還養不起幾個科學家嗎?我們給最好的待遇了嗎?
2、論科研環境,我們的科學家到底有沒有學術自由,有沒有被各種雜事困擾?
3、論學術腐敗,我們的科學家研究成果究竟能不能歸自己所有,領導愛分一杯羹嗎?
比如顏寧在國內沒評上院士,為什麼到美國就評上了呢?是因為我們對院士的要求更高嗎?
我們需要的是反思,而不是追究出走人的責任,更不是要道德綁架出走的人。
如果不反思不改進,那麼未來會有更多的「顏寧」出走,那時真的就遲了。
因為又獲大獎,顏寧接受了一家雜誌的深度採訪,我們來看一下顏寧的部分回答,也許會從中找到答案:
問:你認為你的職業的最大好處是什麼?
顏寧:自由。我可以自由地安排工作、自由地選擇項目、自由地選擇合作者和工作團隊。
問:是什麼激發了你對科研的興趣?
顏寧:我享受靈活的工作時間,喜歡自由的選擇課題,更何況還有「全世界第一個發現的巨大誘惑。」
問:你職業生涯最有價值的成就是什麼?
顏寧:提升了我的批判性思維,我最大成就是迄今為止培養了一批才華橫溢的年輕學者,不少人已經能夠獨挑大梁,開始自己的獨立研究項目了。
「自由」是顏寧用的最多的詞,我想我們的科研環境給不了的可能就是這個,國外大學最吸引她的可能也是這個。
顏寧絕對稱得上是一位偉大的天才科學家,顏寧的出走絕對是我國的巨大損失。
顏寧能否回來為我們所用,我想應該成為我們科研部門考慮的主要問題。顏寧照此發展下去,也許某一天,就會成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如果人家再加入外國籍,那就徹底與我們沒有任何關係了。
希望網上少一些惡毒的攻擊,少一些道德綁架,多一些對科學家的尊重,只有如此,還可能吸引這些人才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