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相信大家比較熟悉了,是清華大學畢業的一位頂尖科學家。她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回到清華大學當教授。三年前,她又回到了她讀博士的普林斯頓大學。
今年8月,女科學家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的榮譽會員獎(共包括三個獎項),將其中的佛羅倫斯.薩賓傑出研究獎,授予了生物學家、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顏寧,以表彰她在科學領域所取得的成就。
顏寧
目前科技競爭有不斷激化的趨勢。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大家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像顏寧這樣的頂尖科學家,為什麼選擇異國他鄉進行學術研究,而不是在她更為熟悉的清華?
可能從一家雜誌對顏寧的專訪中可以找到答案。
問:你認為你的職業的最大好處是什麼?
顏寧:自由。我可以自由地安排工作、自由地選擇項目、自由地選擇合作者和工作團隊。
問:是什麼激發了你對科研的興趣?
顏寧:我享受靈活的工作時間,喜歡自由的選擇課題,更何況還有「全世界第一個發現的巨大誘惑。」
問:你職業生涯最有價值的成就是什麼?
顏寧:提升了我的批判性思維,我最大成就是迄今為止培養了一批才華橫溢的年輕學者,不少人已經能夠獨挑大梁,開始自己的獨立研究項目了。
待遇方面的提升應該說很容易,尤其是在國內的物質條件不斷提高的今天,但是顏寧所說的「自由」,也就是完全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研究的自由,可能是我們國內科研環境所欠缺的。
那麼如何吸引高端人才,留住高端人才。我想起來陳平教授所講的關於德克薩斯大學如何打敗芝加哥大學,吸引當時一位頂尖科學家的故事。
芝加哥大學由洛克菲勒出資,資金雄厚。而德克薩斯大學,當時屬於二流學校,名氣,資金都很一般。
當時伊利亞.普利戈金(Ilya Prigogine)在熱力學,統計物理,化學等領域聲名顯赫,但是尚未拿到諾貝爾獎。
如何吸引普利戈金,放棄更有名氣的芝加哥大學,到二流的德克薩斯大學來呢?建立一個以普利戈金命名的研究所,普利戈金擔任所長。這個所長不是虛職,而是有實權的,掌管研究所的用人,資金分配,教授任用,評級等等。所有這些,德克薩斯大學均不幹預。普利戈金就是在這個研究所中得到了諾貝爾獎。
普利戈金,197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給頂尖科學家以頂尖的薪水是一方面,而給他完全的自由,配合以雄厚的研究資金。對於頂尖科學家來說,沒有什麼比第一個獲得新的重大發現更重要的了。而要獲得這樣的成就,首先就是有讓他自由發揮的環境。
如何吸引世界頂尖人才,並把本土頂尖人才留住。德克薩斯大學的做法以及顏寧的訪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