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兼首席科學家鄧中翰院士。
1987年鄧中翰考入中科大地球與空間科學專業,隨後赴美留學,就讀於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伯克利的5年時間內取得了電子工程學博士、經濟管理學碩士、物理學碩士3個學位,是該校建校130年來第一位橫跨理、工、商三學科的學者。學成後他進入IBM工作,但回國創業的衝動從未消失。
1999年,在國家有關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鄧中翰等一批留美歸國博士在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創建了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並啟動承擔了「星光中國芯工程」,確立了以數字多媒體晶片為突破口、實現核心技術產業化、將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芯」打入國際市場的戰略目標。
在鄧中翰團隊的努力下,2001年3月,第一枚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百萬門級超大規模數碼圖像處理晶片「星光一號」問世,終結了中國無「芯」的歷史。「我要看到中國芯,跳動在全世界各個市場。」這是鄧中翰和夥伴們共同的目標和理想。「星光一號」一推出,立即被三星、惠普等國際知名品牌採用。到2002年底,在國內外市場的銷售量突破百萬枚,「中國芯」實現走向世界。
2005年11月15日,鄧中翰率領中星微電子首次成功將「星光中國芯」全面打入國際市場,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這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中首家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IT企業在美國上市。
經過二十多年的自主創新,「星光中國芯工程」申請了超過1500多項國內外技術專利,取得了全球過億枚的銷售量,產品覆蓋16個國家和地區,使得我國在PC圖像輸入、移動多媒體兩大重點應用領域取得了全球領先的地位。
鄧中翰院士和他的團隊將「星光中國芯」第一個打入國際市場,實現了幾代中國集成電路工作者的夢想,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從「中國製造」邁向「中國創造」、引領國際市場的重大突破和成功範例。
展望未來,鄧中翰院士充滿信心:「我們曾在黑暗中摸索了很久,但自始至終我們都相信,國內的大環境很好,黨和政府給了我們方向性的指導,讓我們放手幹,有了這樣的支持,什麼困難都能克服,回國的選擇不會有錯!」鄧中翰院士和他的團隊還在繼續為「星光中國芯」奮鬥著。
關注院士來了,汲取頂尖智慧!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