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終結了中國無芯的歷史,是中國芯之父!也是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

2020-12-06 饞嘴優選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他是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是數字多媒體晶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他是「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

他也是中星微集團創建人和董事長

他放棄了美國大好前程 毅然回國發展

他就是被稱為「中國芯之父」的鄧中翰

鄧中翰在1997年加入了IBM公司 做上了高級研究員

負責超大規模CMOS集成電路設計研究

申請了多項發明專利 並且獲得了「IBM發明創造獎」

一年後 鄧中翰就離開了IBM回到了矽谷

創建了市值很快達到一億五千萬美元的集成電路公司

在1999年的時候鄧中翰決定在國內組建中國本土的晶片設計公司

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就此誕生

2001年「星光一號」研發成功並實現了產業化

這是中國首枚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

百萬門級超大規模的數字多媒體晶片

終結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由於產品的特殊性 國際大廠商都對此表示懷疑

但是時隔四年之後在2005年的夏天

索尼新一代筆記本電腦上的攝像頭

已經開始運行中星微的「星光5號」

由此 「星光」晶片

佔領了全球計算機圖像輸入晶片市場60%以上的份額

如今中星微電子多媒體晶片

在全球的銷量更是突破了幾億枚

大家覺得還有多久咱們會全面用上國產晶片?

歡迎各位小夥伴留言參與討論

希望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點讚、轉發、收藏

來讓更多朋友參與進來

相關焦點

  • 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芯之父」——鄧中翰院士
    他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校130年來第一位橫跨理、工、商三學科的學者; 研製出第一批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集成電路晶片,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41歲當選院士,成為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就是「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兼首席科學家鄧中翰院士。
  • 中國「晶片之父」:最年輕院士,終結無「芯」難題,卻因老婆出名
    提起晶片,我們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他被譽為中國「晶片之父」,終結了中國無「芯」的歷史,以41歲的年齡成為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卻因為老婆才被廣為人知。他,就是鄧中翰。鄧中翰,1968年出生在江蘇南京市。1987年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
  • 這位科大人終結中國計算機無芯歷史,被譽為「龍芯之父」,今獲中國計算機學會「王選獎」
    它就是「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王選獎」10月26日,2018中國計算機學會(CCF)頒獎大會在杭州舉行,中國科大8611校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龍芯CPU首席科學家,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總裁胡偉武,榮獲2018年中國計算機學會"王選獎"。
  • 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鄧中翰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集微網消息,當地時間 2020 年 2 月 6 日,美國工程院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單,其中,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首席科學家鄧中翰當選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著名人工智慧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 他是第一批工程院院士,一生為中國芯和作業系統奮鬥,卻爭議極大
    院士,代表了學術界的最高榮譽。倪光南作為我國第一批工程院院士,其實力本來不容質疑。但這位院士爭議極大,有人說他是水貨院士,也有人說他是國之棟梁,一切的緣由都歸結於倪光南院士和中國「芯」。說倪院士是水貨院士,其理由無非是倪院士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但他在漢化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聯想就是在他的技術下發展起來的。
  • 中星技術IPO受理,鄧中翰院士攜「中國芯」衝擊創業板
    近日,深交所公布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的新一批IPO獲受理企業名單,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為法人的中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星技術」)在列。 中星技術創業板IPO之所以引起人們關注,一是因為鄧中翰院士的身份所攜帶的巨大流量,一是公司業務所涉及的晶片領域亦是公眾關注的高光領域。
  • 「中國最年輕院士」的腐敗軌跡
    原標題:「中國最年輕院士」的腐敗軌跡 頭頂「中國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中國動物克隆體系創始人」等光環,擔任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經費約200億元的重大科研專項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近日卻因侵吞科研經費被批捕。
  • 中國最年輕院士盤點:比顏寧還開掛的科研人生!
    博士期間,任詠華師從支志明院士。2001年,任詠華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年僅38歲,是當時最年輕的女院士。巧合的是,她的博士導師支志明在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時候也是38歲,也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院士。2006年,任詠華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12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李飛飛、鄧中翰入選美國工程院院士,多位華人上榜
    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今日,美國工程院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單,包括 87 名院士和 18 名外籍院士。這一次,因「為建立大型知識庫研究機器學習和視覺理解做出貢獻」,李飛飛教授入選美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1968 年生,南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微電子學、大規模集成電路及系統專家,同時也是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始人和董事長。
  •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德民年輕時候照片走紅 酷似吳彥祖(圖)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德民年輕時候的照片在網上走紅,還被稱為石油大學史上最帥校友,「王老師年輕的時候秒殺一切電影明星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德民年輕時候照片走紅 酷似吳彥祖(圖)  王德民1960年在北京石油學院鑽採系採油專業畢業。
  • 當今中國最年輕院士盤點:比顏寧還開掛的科研人生
    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網站上,他被這樣描述—「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第八屆中國科協副主席、數字多媒體晶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鄧中翰:「他的企業,成功佔領了全球計算機圖像輸入晶片市場60%以上的份額,位居世界第一。」
  • 他是中國第一個被撤銷稱號的院士,貪汙2000萬科研經費鋃鐺入獄!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獲得國家級二等獎3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45歲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團隊創造了多項世界和中國「第一」,如世界最大的克隆牛、中國第一頭克隆豬等,《Nature》、
  • 「最年輕院士」,被撤銷院士稱號!
    「最年輕院士」,被撤銷院士稱號!頭頂「中國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中國動物克隆體系創始人」等光環,擔任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經費約200億元的重大科研專項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的李寧卻因侵吞科研經費,於2014年6月被吉林檢方逮捕。作為1949年建國後首位被逮捕的院士,李寧一案受到司法界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此案一度被媒體稱為「中國院士第一案」。
  • 王大珩院士:請不要再叫我「中國光學之父」
    他在國防現代化建設中研製出各種大型光學觀測設備,在我國光學事業及計量科學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上世紀50年代,他創辦了中國科學院儀器館,並發展為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使之成為應用光學和光學工程國際知名的研究開發基地。他在1986年與另3位中科院院士聯名提出發展我國高技術的建議,即「863」計劃。1992年,他與其他5位中科院院士倡議並促成中國工程院成立。
  • 24歲被委以重任、35歲破格晉升,41歲他候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6月6日,中國工程院發布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名單。 通知稱,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工作已經結束,各學部經過審閱材料、專業組評審、學部評審和投票等程序(工程管理學部候選人在相關專業背景學部評審),產生了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222位,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的規定,現予以公布,歡迎社會各界監督。根據工作安排,7月1日-30日,進入第二輪評審候選人的材料將在其單位進行公示。
  • 中科院、工程院外籍院士,華人計算機視覺之父黃煦濤逝世
    美東時間4月25日,北京時間4月26日,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Beckman研究院圖像研究室主任黃煦濤教授在美國印第安納州逝世,享年84歲。
  • 他是中國光學之父,兩彈一星獎章獲得者,被評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王大珩院士與王淦昌院士等而在我國當代也有這麼一批科學家,他們時刻心繫祖國和人民,在他們年輕的時候都曾留學異國他鄉今天我們的主人翁就是這樣的一位科學偉人,他曾是留學英國,在祖國最需要他的時候回到祖國。他促成了中國工程院的建立,也是863計劃的主要倡導者,他創造了多個「中國第一」,他就是中國光學之父——王大珩。王大珩的家庭是一個典型的「學霸家庭」和「科技大家庭」。他的父親王應偉是我國近代著名科學家,曾是清末秀才,畢業於東京物理學院。
  • 中國科學院好於中國工程院,中科院院士含金量高於中國工程院?
    兩院的院士稱號是我國學術界的最高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數量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基本一致,均800人左右,且兩年增選一次,增選人數也均在60人左右。中國科學院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
  • 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簡介
    田長霖在41歲時就被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後又被選為美國文理學院院士。1983年他擔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副校長,1990年被選為該大學校長,一直到1996年。這是美籍華裔第一次擔任美國一流大學的校長。他對中國工程技術發展提過很多有益意見和建議,並積極活動促使中國科技界加入國際學術組織,擴大中國學術界在國際上的影響。
  • 盤點中國集成電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六位科學家
    二、鄧中翰:中國晶片之父1968年9月5日出生於江蘇南京,微電子學、大規模集成電路及系統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中星微集團創建人,1987年9月,鄧中翰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系 ,在大學期間,鄧中翰就在黃培華教授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