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科大人終結中國計算機無芯歷史,被譽為「龍芯之父」,今獲中國計算機學會「王選獎」

2021-02-26 中國科大本科招生

在中國計算機領域

有一項權威獎項

每年評選一次

表彰計算領域取得重大理論、技術突破或獲得重大科研成果的個人

它就是

「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王選獎」

10月26日,2018中國計算機學會(CCF)頒獎大會在杭州舉行,中國科大8611校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龍芯CPU首席科學家,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總裁胡偉武,榮獲2018年中國計算機學會"王選獎"。

胡偉武研究員作為龍芯CPU首席科學家,主持研製了龍芯系列處理器,成功應用於包括北鬥衛星在內的十幾種國家重器以及黨政、能源等信息基礎設施關鍵領域,為我國CPU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胡偉武(8611),1968年出生於浙江永康,1986年以浙江省永康市高考第一名考入中國科大,1991年在我校畢業後免試進入中科院計算所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計算機專家夏培肅院士(我校第一任計算機專業教研室主任),1996年3月獲工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研究員,「龍芯1號」研製組組長,全國青聯委員、計算機系統工程專家,是國家自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全國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曾獲「中科院傑出科技成就獎」「全國青年五四獎章」「光華工程科技獎」「中國青年科技獎」等榮譽和獎勵。

2001年,胡偉武出任龍芯CPU首席科學家,在中科院計算所李國傑所長和唐志敏研究員的領導下,率領幾十名年輕骨幹(其中我校校友佔一半)日夜奮戰,2002年9月28日,中國第一枚通用CPU"龍芯1號"成功發布,終結了中國計算機產業「無芯」的尷尬歷史。胡偉武研究員先後主持完成了我國第一個通用處理器龍芯1號、第一個64位通用處理器龍芯2號、第一個四核處理器龍芯3號的研製,使我國處理器研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15年3月31日我國成功發射的第16顆北鬥衛星首次使用「龍芯」中央處理器(CPU),2016年2月1日,新一代北鬥導航「關鍵衛星」成功發射,衛星採用了具有抗輻照能力的「中國芯」。目前,龍芯處理器已經形成系列產品,廣泛應用於軍工、黨政辦公、工控、嵌入式等領域,為國家安全和自主信息產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中國計算機學會王選獎(簡稱「CCF王選獎」)原名「中國計算機學會創新獎」(簡稱「CCF創新獎」),於2005年創立,每年評選一次,屬於社會力量設立的科學技術獎。該獎旨在推動中國計算機及相關領域的科技創新和進步,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和IT產業的發展,推動科技界學術共同體評價體系的建立,發現和激勵創新型科技人才。2006年,為了紀念著名科學家王選院士為中國計算機事業做出的非凡貢獻,學習他嚴謹、務實、奉獻、創新、勇於超越的科研精神,中國計算機學會決定將中國計算機學會創新獎以王選院士的名字命名,更名為中國計算機學會王選獎。

(來源:龍芯中科,中國科大校友總會)

相關焦點

  • 這位科大人,被譽為「龍芯之父」,今獲中國計算機學會「王選獎」
    」10月26日,2018中國計算機學會(CCF)頒獎大會在杭州舉行,中國科大8611校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龍芯CPU首席科學家,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總裁胡偉武,榮獲2018年中國計算機學會"王選獎"。
  • 陳左寧、黃令儀獲中國計算機學會女性科技工作者夏培肅獎
    陳左寧、黃令儀獲中國計算機學會女性科技工作者夏培肅獎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2020-01-06 21:33 來源:澎湃新聞
  • 打破西方技術封鎖,84歲的她結束中國"無芯"歷史,為國"出徵"省下萬億
    2020年1月11日,CCF2019年中國計算機學會頒獎會&理事長就職典禮舉行,會上頒發了2019年CCF夏培肅獎項,獲獎者是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研究員、華中科技大學校友黃令儀。一直以來,中國的"無芯"之痛,激勵著科研人員的鬥志,黃令儀就曾為國
  • 教育家夏培肅辭世 曾研製中國首臺計算機(圖)
    夏培肅  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逝世  27日,中國計算機之母、著名計算機專家和教育家夏培肅院士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辭世,享年91歲。作為中國計算機事業奠基人之一,夏培肅始終堅持中國要做自己的計算機。中國第一臺自行研製的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107機,就是在她的主持下完成。  中國計算機研究的拓荒者  1952年,在華羅庚的組織領導下,夏培肅和閔乃大、王傳英組成了中國第一個電子計算機科研小組,揭開了我國電子計算機研製的序幕。1956年,夏培肅參與籌建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 IT英雄錄——「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院士
    上次我們介紹了胡偉武與龍芯,這次我們來了解一下胡偉武的導師「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院士。說起夏培肅院士,她是我國中國科學院院士,華羅庚是她的伯樂。夏培肅於1960年主持研製了我國第一臺自行研製的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107機。
  • 中科大校友結束中國「無芯史」摘得首個北京最高科技獎
    中科院計算所總工程師、國產龍芯處理器總設計師、「龍芯之父」、中科大1986級計算機系校友胡偉武研究員榮膺2019年度北京首個科學技術最高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隨後免試進入中科院計算所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計算機科學家、「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院士(夏先生是中科大第一任計算機教研室主任,主持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臺自主設計的通用電子計算機)。
  • 中國計算機學會舉行2019頒獎大會—新聞—科學網
    中國計算機學會舉行2019頒獎大會
  • 沈昌祥魏道政獲中國計算機學會終身成就獎,梅宏任理事長
    沈昌祥魏道政獲中國計算機學會終身成就獎,梅宏任理事長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2020-01-12 17:33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龍芯之父」獲北京科技最高獎,被質疑造假的他終於揚眉吐氣
    但「中國龍芯」的處境卻一直非常尷尬。信它的,說它代表了中國在IT行業的崛起;不信它的,一度覺得它就是一個「假貨」,完全達不到「獨立研發」標準。可就在昨天,飽受爭議的「中國龍芯」負責人胡偉武卻獲獎了——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這也是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怎麼?
  • 他終結了中國無芯的歷史,是中國芯之父!也是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他是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數字多媒體晶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他是「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他也是中星微集團創建人和董事長他放棄了美國大好前程 毅然回國發展他就是被稱為「中國芯之父」的鄧中翰
  • 黨報:自由軟體之父斯託曼的電腦裡有顆「中國芯」龍芯
    黨報:自由軟體之父斯託曼的電腦裡有顆「中國芯」龍芯   理察·斯託曼:   自由軟體之父(網際網路大咖秀)   吳正丹   他批評蘋果創始人賈伯斯是「邪惡的天才
  • 華羅庚親點的女科學家,造出了外國專家嘆服的第一臺國產計算機
    或者是2002年,中國第一枚通用CPU龍芯一號發布,終結了國內計算機產業「無芯」的尷尬歷史……毋庸置疑的是,如今晶片火了。不管是行業內的科研大牛,還是屏幕前的吃瓜群眾,都為這個「卡脖子」「被封鎖」的產業操碎了心,關注點都變成了國產晶片「是否突圍」。
  • 中國計算機學會評獎堅持「三不」原則16年:不申請自薦、不答辯、不收費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新玲)因為在分布式系統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上的卓越貢獻,華中科技大學金海教授獲得了2020年中國計算機學會(CCF)頒發的「CCF王選獎」。在10月23日的頒獎典禮上,他說在接到正式通知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由同行推選評議獲得了這個獎項。
  • 2020年度「CCF王選獎」評選結果公告
    「CCF王選獎」授予在計算機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要突破,研究成果通過轉化和產業化,創造顯著經濟或社會效益的科技工作者。該獎設立於2005年,是為紀念已故著名計算機科學家王選教授而設。CCF獎勵委員會決定授予華中科技大學金海教授2020年「CCF王選獎」,以表彰他在計算機及相關領域裡取得的顯著學術成就和對社會的重要貢獻。特此公告。
  • 北工大校友張曉東獲得2010中國計算機學會海外傑出貢獻獎
    2010年8月,經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獎勵委員會投票,2010年度中國計算機學會海外傑出貢獻獎由北工大校友、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張曉東教授獲得。張曉東教授1982年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並獲電氣工程學士學位,1989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Boulder)主校獲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 微軟亞洲研究院獲計算機學會首個傑出貢獻獎
    【搜狐IT消息】 中國計算機學會近日向微軟亞洲研究院頒發了首度設立的「傑出貢獻獎」,以表彰和感謝其長期以來對中國計算機人才培養及中國計算機產業發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貢獻。同時獲此殊榮的還有方正集團。
  • 2017中國計算機大會10月舉行聚焦「人工智慧」
    記者從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獲悉,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2017)將於今年10月26-28日在福州舉行。300餘位國內外知名專家、企業家將與6000餘參會者共話當前熱門課題——人工智慧。 聚焦熱門話題「人工智慧」 本屆大會以「人工智慧改變世界」為主題。「人工智慧一般說的是應用層面的事情,其背後的核心是計算。」
  • 北京大學李曉明獲2020年度傑出教學獎
    2020年11月20日,由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舉辦的第二屆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頒獎典禮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校長獲得教學大師獎,北京大學李曉明、清華大學朱邦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吉林大學孫正聿、復旦大學李大潛、中國礦業大學於洪珍、華南理工大學朱長江、四川大學馮小明、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等9人獲得傑出教學獎,10位勇攀雙創高峰的「青年創客」獲創新創業英才獎。
  • 「龍芯之父」宏偉的目標是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生態系統
    個人資料圖片 2002年8月10日上午6:08,當以「 Godson 1」作為CPU的計算機屏幕上出現「登錄」一詞時,計算機技術學院北樓105室打破了出。一陣歡呼。 34歲的胡為吾興奮地拿著鍵盤,用英語寫了「 Godson 1」後寫的第一份文件。句子之一是:隨著2002年8月10日凌晨的微風,中國人只能使用外國CPU。製造計算機的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 老一輩科學家是如何打破國外晶片封鎖的——看看華科這位校友
    晶片,特別是高精度晶片,一直是中國企業之痛。由於技術掌握在別人手裡,所以也就成了他們制裁中國企業的常用手段。所以,現在國家不惜重金投入,打造我國的晶片產業,現在,我國已經能夠在實驗室不使用SUV光刻機生產出了7nm的晶片,不過離量產還有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