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計算機領域
有一項權威獎項
每年評選一次
表彰計算領域取得重大理論、技術突破或獲得重大科研成果的個人
它就是
「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王選獎」
」
10月26日,2018中國計算機學會(CCF)頒獎大會在杭州舉行,中國科大8611校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龍芯CPU首席科學家,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總裁胡偉武,榮獲2018年中國計算機學會"王選獎"。
獲獎詞
胡偉武研究員作為龍芯CPU首席科學家,主持研製了龍芯系列處理器,成功應用於包括北鬥衛星在內的十幾種國家重器以及黨政、能源等信息基礎設施關鍵領域,為我國CPU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胡偉武總裁(右二)榮獲「王選獎」
人物背後故事
《光榮的追尋》
「龍芯之父」胡偉武的「中國芯」
《中國正在說》
芯芯之火,可以燎原:中國自主CPU發展之路
《人才》欄目
專訪龍芯中科總裁胡偉武
媒體聚焦
胡偉武(8611),1968年出生於浙江永康,1986年以浙江省永康市高考第一名考入中國科大,1991年在我校畢業後免試進入中科院計算所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計算機專家夏培肅院士(我校第一任計算機專業教研室主任),1996年3月獲工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研究員,「龍芯1號」研製組組長,全國青聯委員、計算機系統工程專家,是國家自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全國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曾獲「中科院傑出科技成就獎」「全國青年五四獎章」「光華工程科技獎」「中國青年科技獎」等榮譽和獎勵。
2001年,胡偉武出任龍芯CPU首席科學家,在中科院計算所李國傑所長和唐志敏研究員的領導下,率領幾十名年輕骨幹(其中我校校友佔一半)日夜奮戰,2002年9月28日,中國第一枚通用CPU"龍芯1號"成功發布,終結了中國計算機產業「無芯」的尷尬歷史。胡偉武研究員先後主持完成了我國第一個通用處理器龍芯1號、第一個64位通用處理器龍芯2號、第一個四核處理器龍芯3號的研製,使我國處理器研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15年3月31日我國成功發射的第16顆北鬥衛星首次使用「龍芯」中央處理器(CPU),2016年2月1日,新一代北鬥導航「關鍵衛星」成功發射,衛星採用了具有抗輻照能力的「中國芯」。目前,龍芯處理器已經形成系列產品,廣泛應用於軍工、黨政辦公、工控、嵌入式等領域,為國家安全和自主信息產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王選獎
中國計算機學會王選獎(簡稱「CCF王選獎」)原名「中國計算機學會創新獎」(簡稱「CCF創新獎」),於2005年創立,每年評選一次,屬於社會力量設立的科學技術獎。該獎旨在推動中國計算機及相關領域的科技創新和進步,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和IT產業的發展,推動科技界學術共同體評價體系的建立,發現和激勵創新型科技人才。2006年,為了紀念著名科學家王選院士為中國計算機事業做出的非凡貢獻,學習他嚴謹、務實、奉獻、創新、勇於超越的科研精神,中國計算機學會決定將中國計算機學會創新獎以王選院士的名字命名,更名為中國計算機學會王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