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工大校友張曉東獲得2010中國計算機學會海外傑出貢獻獎

2020-11-23 中國高校之窗

2010年8月,經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獎勵委員會投票,2010年度中國計算機學會海外傑出貢獻獎由北工大校友、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張曉東教授獲得。張曉東教授1982年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並獲電氣工程學士學位,1989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Boulder)主校獲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 Robert M. ritchfield講席教授、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主任。張曉東教授2006年至2009年期間,擔任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講座教授,現為北京工業大學網格中心首席專家。

今年暑假期間,郭廣生校長會見了回到母校的張曉東教授,並與其進行了深入交流,張曉東教授對我校計算機學科發展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

中國計算機學會海外傑出貢獻獎是為表彰海外人士對中國計算機事業所做貢獻頒發的榮譽獎。該獎項從2005年開始設立,由中國計算機學會按照評審程序評選產生,評選每年進行一次,授予一名在海外的個人或組織。根據《中國計算機學會海外傑出貢獻獎條例》,2010年6月9日起,中國計算機學會對外聯絡部開始受理2010年度中國計算機學會海外傑出貢獻獎受獎候選者的提名。本次共收到由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推薦的海外傑出貢獻獎提名三個,分別是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張曉東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黃銘鈞教授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李明教授。最終,北工大校友張曉東教授獲得該項殊榮。

附:張曉東教授簡歷

張曉東教授是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 Robert M. Critchfield講席教授,並擔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主任。張曉東教授於1982年在北京工業大學獲電氣工程學士學位,1989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Boulder)主校獲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1997年到2005年間,他在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San Antonio)任助理和副教授,在威廉瑪麗學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任教授、Lattie Pate Evens講席教授及計算機科學系主任。鑑於他對計算機存儲系統的傑出貢獻,張曉東教授被選為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 Fellow。

自1992年以來,在張曉東教授組建的高性能計算機及軟體實驗室裡,他指導了五十多名研究生、博士生和訪問學者。張曉東教授在高性能和分布式系統領域裡,針對幾個重要基礎研究問題取得了一系列開拓性的成果。他主持研究的一些核心算法和系統設計已經被應用到商業和開放系統軟體中,有效地優化或更新了計算機和分布式系統中的一些關鍵技術。比如,他們的存儲地址空間的轉換方法先被使用在Sun Ultra SPARC IIIi 商業處理器上和Sun的雙核處理器上,後又被用在AMD、Intel和NVIDIA嵌入式晶片中;Linux 和BSD作業系統,以及MySQL和Infinispan(數據網格)資料庫系統也正式採用了他主持研究的幾個存儲管理新技術;他們用作業系統劃分共享硬體存儲器的方法已被Intel用於管理多核處理器,並在工業應用中推廣。他主持開發的TopBT 是唯一有效實現網絡拓撲優化的開源P2P軟體,由於它能大量減少不必要的網絡傳輸開銷,在全世界範圍內已被大量用戶使用。

在2001到2004年間,張曉東教授在美國國家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擔任高性能計算與系統項目學科主任。他擔任過幾個重要學術期刊的編委和副主編,包括《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並行和分布式系統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計算機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微處理機雙月刊》(IEEE Micro) 和《並行和分布式計算學報》(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他多次擔任國際學術會議程序委員會主席,其中包括∶ICPP』07, WWW』08, ICDCS』09和ICDCS』10。

多年在美國旅居和工作的張曉東教授,每年都頻繁往返於大洋兩岸從事科技交流與合作。他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龍星講座計劃委員會與中科院計算所的徐志偉教授共同擔任主任。龍星計劃委員會每年組織一批在美國學術界學有所成的中國教授在中國各地大學系統講授多門研究生課程。龍星講座計劃開辦近十年來,免費向成千上萬的國內研究生和青年教師授課,這個課程計劃已逐漸成為國內計算機研究生教學和科研的一個組成部分。 他還擔任《中國計算機學報英文版》(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執行主編並受聘為中國科學院首批海外評審專家。

相關焦點

  • 這位科大人終結中國計算機無芯歷史,被譽為「龍芯之父」,今獲中國計算機學會「王選獎」
    它就是「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王選獎」10月26日,2018中國計算機學會(CCF)頒獎大會在杭州舉行,中國科大8611校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龍芯CPU首席科學家,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總裁胡偉武,榮獲2018年中國計算機學會"王選獎"。
  • 嚴傳俊教授獲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傑出貢獻獎」
    西工大新聞網11月13日電(沙治邦)11月9日,在重慶大學召開的2013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會議上,西工大動力與能源學院資深教授嚴傳俊和西安交通大學原校長蔣德明教授榮獲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傑出貢獻獎」。
  • 微軟亞洲研究院獲計算機學會首個傑出貢獻獎
    【搜狐IT消息】 中國計算機學會近日向微軟亞洲研究院頒發了首度設立的「傑出貢獻獎」,以表彰和感謝其長期以來對中國計算機人才培養及中國計算機產業發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貢獻。同時獲此殊榮的還有方正集團。
  • 這位科大人,被譽為「龍芯之父」,今獲中國計算機學會「王選獎」
    在中國計算機領域有一項權威獎項每年評選一次表彰計算領域取得重大理論、技術突破或獲得重大科研成果的個人它就是「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王選獎」」10月26日,2018中國計算機學會(CCF)頒獎大會在杭州舉行,中國科大8611校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龍芯CPU首席科學家,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總裁胡偉武,榮獲2018年中國計算機學會"王選獎"。
  • 華工校友入選 2020 國際計算機學會ACM Fellow 名單
    中國教育在線訊 北京時間1 月 14 日,國際計算機學會(ACM)公布了 2020 ACM Fellow 名單,共有 95 位科學家入選,其中有 12 位華人科學家入選。science)和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等領域做出了廣泛的基礎性貢獻。
  • 範維澄院士榮獲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傑出貢獻獎」
    11月13日,2020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年會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燃燒項目進展交流會在廈門開幕,在會議開幕式上,我校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建者和現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範維澄教授榮獲2020年度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傑出貢獻獎」。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紅光研究員為範維澄教授頒發榮譽證書。
  • 姚天順教授榮獲「NLPCC 2019傑出貢獻獎」
    2019年10月9日-14日,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的中文信息技術專業委員會(TCCI)第八屆CCF國際自然語言處理與中文計算會議(簡稱「NLPCC 2019」)在甘肅敦煌舉行。會議上,國內資深計算語言學專家、東北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的創始人姚天順教授榮獲NLPCC2019傑出貢獻獎。
  •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樊文飛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樊文飛,英國愛丁堡大學信息學院主任教授,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歐洲科學院院士、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院士、美國計算機協會會士(ACM Fellow)。
  • 歐洲科學院院士、江蘇"本土"教授榮獲中國人工智慧傑出貢獻獎!
    10月14日,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獎勵委員會宣布,授予南京大學人工智慧學院院長、教授周志華2020年首屆"CCF-ACM人工智慧獎",以表彰他在機器學習的多個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CCF-ACM人工智慧獎"由CCF(中國計算機學會)
  • 中科大校友獲得中國數學最高獎華羅庚獎
    中國數學會第十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2019年學術年會在廣東召開,中科大校友馮克勤、邱國寰分別獲得華羅庚獎、鍾家慶數學獎。馮克勤,中科大5911校友,我國代數數論和算術代數幾何研究的開拓者,也是近30年來我國代數數論和數論應用研究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 中科大校友崔屹獲美能源部勞倫斯獎
    近日,2020年度歐內斯特·奧蘭多·勞倫斯獎(Ernest Orlando Lawrence Award)揭曉,共8位傑出科學家獲獎,其中一位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312校友-崔屹教授,以表彰其在能源科學和創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這是第三位華人獲得該獎項,前兩位為楊培東和柏梅。
  • 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名單公布,21人在計算機領域貢獻突出
    曾獲得「微軟青年教授」獎(2006)、陸增鏞CAD&CG高科技獎一等獎(2010)、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3)等獎項。馬曉星教授曾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度/第二完成人,2011年度/第四完成人),兩次獲得教育部一等獎(2004年度/第三完成人,2010年度/第二完成人);還曾獲2009年度中創軟體人才獎、2015年度東軟-NASAC青年軟體創新獎。
  • 同方軟體榮獲「第二屆中國計算機用戶應用項目」傑出貢獻獎
    7月14日,中國信息技術應用創新交流峰會暨(第二屆)中國計算機用戶應用成果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作為中國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的領軍企業,北京同方軟體股份有限公司應邀出席峰會,在最終入圍的72個申報項目中,憑藉「三農普(三中心)數據處理系統」榮獲「第二屆中國計算機用戶應用項目傑出貢獻獎」;「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廣東省製造業大數據平臺建設項目」、「重慶市交通應急平臺數據工程」榮獲第二屆中國計算機用戶應用項目優秀獎。
  • 清華大學兩位教師五位校友獲得2018年何梁何利獎
    今年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項——「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授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張彌曼院士;37位科技工作者榮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8位科技工作者榮獲「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其中,清華大學潘峰教授、聶建國院士,清華校友向濤院士、李立浧院士、楊志峰院士、周志成院士獲得「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清華校友吳蓓麗研究員獲得「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 兩校友分獲加拿大統計學會金獎、CRM-SSC獎
    日前,加拿大統計學會在其網站上公布了2014年度各個獎項的獲獎人名單,其中,我校7801校友陳家驊和9617校友姚方分別獲得金獎(SSC Gold Medalist)和CRM-SSC Prize獎(CRM-SSC Prize in Statistics)。
  • 清華大學6位教師8位校友新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國化學會-巴斯夫青年創新獎、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電化學貢獻獎等。任Chem. Soc. Rev., ACS Sensors、Small Methods 等期刊編委並積極參與推動中國期刊的建設與發展。
  • 餘承東獲 2019 年 CCF 計算機企業家獎:全國僅兩人
    來源: 快科技  作者:朝暉去年 12 月 27 日,中國計算機學會(簡稱 CCF)授予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西工大 1987 級校友餘承東 2019 年度 "CCF 計算機企業家獎 "。該獎主要授予在計算機和信息產業發展方面做出重大貢獻的企業領導者,且企業的業績被業內和社會廣泛認可。
  • 陳左寧、黃令儀獲中國計算機學會女性科技工作者夏培肅獎
    2020年1月6日,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發布公告稱,決定將2019年「CCF夏培肅獎」授予中國工程院正高級工程師陳左寧和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研究員黃令儀,以表彰她們為推動中國的計算機事業做出的傑出貢獻
  • 陸朝陽榮膺美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ID:USTCIF),全球最活躍的科大校友組織,實時發布科大要聞與校友資訊】美國物理學會於10月7日公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因「對光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的重要貢獻」而榮獲2021年度Rolf Landauer
  • 中國計算機學會舉行2019頒獎大會—新聞—科學網
    中國計算機學會舉行2019頒獎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