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4月25日,北京時間4月26日,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Beckman研究院圖像研究室主任黃煦濤教授在美國印第安納州逝世,享年84歲。
黃煦濤教授是一名出色的研究者和教育家,他在人機互動、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等領域都有著傑出的研究成果,並發明了預測差分量化,為計算機視覺的發展做出了奠定性的貢獻,他因此被譽為計算機視覺之父和華人視覺宗師。
黃煦濤主要從事信息和信號處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他發明的預測差分量化(PDQ)的兩維傳真(文檔)壓縮方法已成為國際G3/G4FAX壓縮標準。他在都為數位訊號處理領域提出了關於遞歸濾波器的穩定性理論,建立了從二維圖像序列中預估三維運動的共識,為圖像處理和計算機視覺的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帶領的研究小組還實現了基於語音識別和可視手語分析控制顯示的原型系統。
黃煦濤教授希望開發出更自然有效的方法,使人類可以通過語音和手勢與計算機或虛擬環境進行交互。他的研究項目包括視覺手部跟蹤和手勢識別,使用視覺唇讀來增強音頻語音識別的準確性,虛擬環境中的顯示器控制中語音識別和視覺手勢分析的集成和集成等等。同時,他還致力於性別、年齡和情感的視覺識別。特別是當他利用計算機視覺來處理名畫《蒙娜麗莎》時,檢測成果顯示出蒙娜麗莎的笑容相較快樂而言,更接近悲傷。這一結果在當時受到了行業和媒體的廣泛關注。
黃煦濤教授一生致力於計算機視覺科學的研究,同時也非常注重對中國計算機人才的培養。他生前發表論文600餘篇,著作21部,200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2002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除此之外,他還擔任國立臺灣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著高校任榮譽教授。
黃煦濤教授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成就如燈塔一般照亮了無數科研人員的研究道路和航行的方向,黃煦濤教授千古!
附:
黃煦濤教授生平
1936年生於上海
1956年畢業於臺灣大學電子系,後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機系學習,並獲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
1963年黃煦濤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麻省理工學院電機系助理教授、副教授
1973年轉至普渡大學電機系,擔任教授兼諮詢處理實驗室主任
1980擔任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William L. Everitt傑出講座教授、貝克曼前瞻科技研究院主席
200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2002年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以及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Reference:
https://ece.illinois.edu/about/directory/faculty/t-h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omas_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