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50多名頂尖工程師被選為皇家工程院院士!華人院士共7名

2020-12-03 電子發燒友

全球的50多名頂尖工程師被選為皇家工程院院士!華人院士共7名

李倩 發表於 2018-10-08 11:06:04

近日,英國皇家工程院公布了2018年入選50名院士、4名外籍院士和1名榮譽院士。其中,華人院士共7名。

近日,來自全球的50多名頂尖工程師被選為皇家工程院院士,以此表彰他們對該行業做出的傑出貢獻。

皇家工程院(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RAE),英國的學術榮譽性機構,是英國工程學界的最高學會。被入選皇家工程院被視作是英國工程師的最高榮譽。

英國皇家工程院成立於1976年,迄今為止共有約1600名院士。其每年接納的新院士最多不超過60位。院士可以用頭銜「Fellow of 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並可用「FREng」 在正式場合作為姓名後綴。皇家工程院亦擁有榮譽院士(Honorary Fellow)和外籍院士(Foreign Member)的頭銜。

皇家工程院院長Dame Ann Dowling教授表示:「熱烈歡迎新成員加入學院!我們的新成員代表了來自學術界和工業界最具創新性和創造性的人才,他們的成就突出了工程在應對重大社會挑戰和確保為未來做準備性工作方面的關鍵作用。我們非常期待與他們合作,我們將繼續實現在可持續和繁榮社會的核心工程的願景。」

今年共有50名院士、4位外籍院士和1位榮譽院士當選,其中華人學者共有7人。分別是帝國理工學院郭毅可教授、英國肯特大學王江舟教授、英國伯明罕大學張志兵教授、香港城市大學陸貴文教授等當選院士,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周濟、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博士和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發展合作組織主席劉振亞當選外籍院士。

帝國理工學院——郭毅可教授

郭毅可

郭毅可,1962年生。1980年至1987年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計算機專業就學,獲工學學士學位並成為首批清華碩博聯讀生。1987年被公派至英國留學,1994年博士畢業於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計算機系,獲科學博士學位。2002年成為帝國理工學院計算機系計算機科學教授,2014年創建帝國理工學院數據科學研究所並被任命為所長。2015年4月,上海大學聘請郭毅可出任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院長。

郭毅可教授多年從事分布式數據挖掘,以及在網格計算、雲計算、傳感器網絡以及生命科學領域中的數據科學的研究,在大規模數據挖掘技術、系統和運用領域,郭毅可是蜚聲海內外的世界知名科學家,多次作為傑出旅英華人代表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為國家科技發展建言獻策。

英國肯特大學——王江舟教授

王江舟

王江舟,於1979年至1986年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專業就學,獲學士及碩士學位,師從劉增基教授。1986年至1989年在東南大學無線電工程系(現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吳伯修教授。2005年至今任英國肯特大學教授,曾任肯特大學工程與數字藝術學院院長,現任東南大學2011計劃「無線通信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兼職教授。

他在國際期刊及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250多篇,出版專著三部。他是IEEE Fellow及IET Fellow,曾獲得IEEE GLOBECOM2012最佳論文獎,並於2013年至2014年擔任IEEE傑出演講人。

王江舟教授現任2019年 IEEE 全球通信會議(ICC2019上海)的技術委員會主席,曾任倫敦IEEE ICC2015大會執行主席。他曾擔任多個通信領域國際權威期刊的編委,現任《中國科學》信息科學分刊的編委。

英國伯明罕大學——張志兵教授

張志兵

張志兵教授,1982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原化工系)無機化工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85年和1988年分別獲得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碩士和博士學位。1989至今於英國伯明罕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曾任英國伯明罕大學化工學院副院長。

現為英國伯明罕大學中國學院代理院長,在顆粒微操作和微膠囊化研究等方面享有傑出的國際聲譽。同時兼任Journal of Microencapsulation, Artificial Cells, Nanomedicine and Biotechnology 雜誌的編委及Cogent Engineering雜誌的高級編輯;歐洲COST 840管理委員會(Management Committee of European COST 840)關於生物膠囊創新與技術領域的英國代表,美國控制釋放協會消費者和多樣化產品委員會成員,EPSRC項目評委和工程專家組成員,化學工程師學會(IChemE)課程認證評審專家以及中國科學院海外評審專家。

他的研究成果包括170多篇學術論文和240多篇其他出版物和多項專利,並多次在國際著名會議上受邀作演講。他與全球40多家公司有過科研合作並為20多家公司擔任過技術顧問,研究成果在工業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香港城市大學——陸貴文教授

陸貴文

陸貴文教授在香港出生並接受教育,1981年和1985年分別在香港大學獲得電氣工程學位學士和博士學位。

他於1985年加入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系擔任講師。兩年後,他轉到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在那裡度過了四年。陸教授於1992年回到香港城市大學,現任電子工程系講座教授。他從2004年8月至2010年7月擔任電子工程系主任。

他最近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貼片、平面和介質諧振器天線的設計、微波和天線測量以及計算電磁學。他撰寫了三本書,9本研究論文章節,260多篇期刊論文和200篇會議論文。

他是1997年電磁學研究進展(PIERS 1997)的技術項目主席,1997年和2008年亞太微波會議的副主席,以及2006年IEEE地區十大會議的主席。陸教授是中國電子學會會士,英國工程技術研究院院士,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員,美國電磁學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周濟院士

周濟

周濟,1946年8月26日生,上海市人。機械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共黨員。

197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獲得清華大學精儀系學士學位,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系碩士學位。1984年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機械工程博士學位,1970年3月參加工作,197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教授。

曾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湖北省委常委兼省科技廳廳長,武漢市市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部長,中國工程院院長,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因為在數控、CAD與設計優化方面的傑出貢獻,2013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周濟長期致力於機械設計與數控技術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研究並組織實施了發展與推廣應用數控、CAD的技術路線;提出並實踐了單調性分析優化、數控加工直接插補等算法理論。1989年晉升為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博士

沈向洋

沈向洋,男,1966年10月出生於南京市溧水區。1980年從江蘇省溧水高級中學畢業後進入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後相繼獲得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碩士學位;研究生畢業後,進入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成為著名的計算機專家Raj Reddy教授的學生,1996年獲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機器人專業博士學位。

沈向洋是計算機視覺和圖形學研究的世界級專家,是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IEEE Fellow)及是國際計算機協會院士(ACM Fellow),曾任國際計算視覺期刊編委會成員,擔任2007年計算機視覺國際會議議程主席。

現任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主管微軟技術與研發部門,並主要負責推動公司中長期總體技術戰略、策略以及前瞻性研究與開發工作。他負責管理全球領先的計算機科學研究機構微軟研究院,及其與微軟全體工程師團隊的整合。同時還負責微軟可信計算部門和技術策略部門的管理工作。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發展合作組織主席——劉振亞

劉振亞

劉振亞,1952年8月生,山東郯城人。1971年在山東白楊河發電廠參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發展合作組織主席、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國際大電網委員會中國委員會主席。曾任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劉振亞有著40多年電力行業工作經驗。在他擔任國家電網公司主要負責人的12年間,帶領這家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企業,實施「三集五大」改革,推進「兩個轉變」,加強管理,降本增效,拓展業務領域,實施國際化戰略,推動科技創新,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完成了從傳統企業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跨國公司的成功轉型,實現跨越式發展。《財富》世界500強排名從第46位上升到第2位。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中國最具價值品牌500強排名上升至第1位。

劉振亞是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能源電力專家,他撰寫的《中國電力與能源》《特高壓交直流電網》《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等專著,被約翰·威利、愛思唯爾和莫斯科動力大學出版社譯成英文、俄文版正式發行,影響廣泛,意義深遠。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7名華人科學家入選2020年美國工程院院士,中科大2名本科校友入選
    >美國時間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公布了2020年新一屆的院士名單,此次共增選了87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其中共有7位華人科學家當選,其中有李飛飛、鄧中翰、範欽強、劉鎮欽、俞久平、張捷、曾亮,這7位華人科學家博士學位都畢業於世界頂尖名校,其中李飛飛畢業於加州理工學院、鄧中翰和劉鎮欽畢業於伯克利加州大學,範欽強畢業於哈佛大學,俞久平、曾亮、張捷畢業於麻省理工大學,其中有3名都畢業於麻省理工大學,凸顯麻省理工大學在工程科學領域的強勢地位。
  • 兩位清華校友當選2020年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清華新聞網9月25日電 9月22日,英國皇家工程院(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RAE)公布2020年新選院士名單,新當選的50位院士和3位外籍院士中有7位華人學者,兩位清華校友榜上有名,他們是英國肯特大學教授閆勇和倫敦大學學院教授羅開紅。
  • 2019美國工程院院士名單出爐!兩位華人學者入選
    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公布2019年新當選院士、外籍院士名單,共增選86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有兩位華人學者入選:美國西北大學機械工程系終身教授陳衛當選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曲久輝當選外籍院士。
  • 美國公布頂尖科學家榜單:前六名均為華人
    核心提示:全球三大資訊提供商之一的湯森路透集團,前不久發布了一份全球頂尖100位材料學家榜單,共有15位華人科學家入選,其中前6名均為華人。鳳凰衛視10月29日《時事亮亮點》,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今天的傳播焦點,我們要關注的是在美國的頂級科學家排行榜當中,來自中國的科學家佔了多數。
  • 2020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名單出爐,華人近三成
    近日,加拿大工程院公布了最新當選的院士名單,共 50 名院士和 2 名外籍院士,其中近三成為華人,包括我們所熟知的裴健、芮勇等計算機領域的著名研究者。本次新增的院士名單包括 50 名院士和 2 名外籍院士。受到疫情影響,這一次的選舉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舉行,本年度的頒獎典禮也推遲到了 2021 年的 6 月,與 2021 年度當選院士的頒獎儀式同期舉行。加拿大工程院成立於 1987 年,是一個獨立、自治的非盈利組織。
  • 美國國家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李飛飛、鄧中翰等7位華人當選
    當地時間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外籍院士名單,此次共增選了87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此次共有7位華人科學家當選,分別是李飛飛、劉鎮欽、範欽強、俞久平、曾亮、張捷以及鄧中翰。其中鄧中翰是唯一一位中國籍學者,當選為國際院士。增選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人總人數達到2309位,外籍院士數量達到281位。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成員是工程師的最高等級的專業殊榮。
  • 加拿大工程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單,16名華人入選,包括這位重慶大學校友!
    近日,加拿大工程院(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CAE)發布了2020年新增院士名單,共有52位傑出學者當選,包括50名院士和2名外籍院士。其中華人學者16名,重慶大學1977級冶金系煉鋼專業校友賈強(Charles Q. Jia)入選。
  • 清華校友郭毅可、周濟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清華校友郭毅可、周濟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清華新聞網9月21日電 9月18日,英國皇家工程院在其網站上正式公布2018年度院士增選名單,共評選出50位院士及4位國際院士、1位榮譽院士。清華計算機系1980級校友、帝國理工學院數據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毅可教授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清華精儀系1965級校友、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周濟院士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國際院士。
  • 港科夜聞|香港科大工學院教授獲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1、香港科大工學院教授獲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生院院長吳宏偉教授獲選為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許彬教授獲選為英國皇家工程院國際院士,表彰他們對專業持續的傑出貢獻。英國皇家工程院的院士頭銜被視為英國工程師的最高榮譽,每年獲選者約50位。
  • 李飛飛等7位華人入選美國工程院院士!其中兩人畢業於中科大
    由此可知,院士含金量究竟有多高了!7名華人入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就在前天,美國國家工程院公布了今年新一屆的院士名單。而此名單中共有18名外籍院士,而這18人中,有七位華人科學家:李飛飛丶鄧中翰丶範欽強丶張婕丶曾亮丶俞九平丶劉鎮欽等。並且這七位華人科學家,都畢業於世界頂尖的名校。
  • 孫彤校友入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哈工大報訊(記宣/文)9月22日,英國皇家工程院(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公布2020年新選院士名單,新當選的50位院士和3位外籍院士中有7位華人學者,其中唯一的女性是哈工大校友、英國倫敦大學城市學院孫彤教授。校長周玉為孫彤校友發去賀信。
  • 2020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名單出爐,裴健,芮勇,朱佩英當選,華人近三成
    今天,加拿大工程院公布了最新當選的院士名單,共 50 名院士和 2 名外籍院士,其中近三成為華人,包括我們所熟知的裴健、芮勇等計算機領域的著名研究者。當地時間 6 月 15 日,加拿大工程院(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CAE)發布了 2020 年新增院士名單。本次新增的院士名單包括 50 名院士和 2 名外籍院士。
  • 美國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李飛飛、鄧中翰等7位華人當選
    當地時間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外籍院士名單,此次共增選了87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其中共有7位華人科學家當選,包括人工智慧領域著名學者、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士;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鄧中翰當選為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增選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人總人數達到2309位,外籍院士數量達到281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師獲得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
  • 在美華人之光,7個諾獎、300名院士,320名常春藤名校終身教授
    根據數據統計,截止到2019年,在美華人大約550萬,54%成年華人有大學文憑,27%擁有碩士學位,有不少華人在美國取得了很高的學術成就。7個華人諾貝爾獎得主目前在美的華人當中,有7人曾獲諾貝爾,分別是李政道、丁肇中、崔琦、朱棣文、楊振寧、錢永健、高琨。
  • 英國皇家學會新增50名院士,馬斯克和哈薩比斯入選
    伊隆·馬斯克(左)、戴密斯·哈薩比斯(右)當地時間5月9日,英國皇家學會(The Royal Society)宣布新增50名院士,兩名產業界的風雲人物赫然在列。英國皇家學會對兩人的介紹分別是「伊隆·馬斯克,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工程師、發明家和企業家」,「戴密斯·哈薩比斯,司令勳章獲得者、英國皇家工程學會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DeepMind創始人兼執行長」。
  • 中科院曲久輝院士新晉美國工程院院士
    總部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美國國家工程院於2019年2月7日公布了新晉院士的名單,此次當選者共包括86名院士以及18名外籍院士。
  • 10位華人科學家當選2018年美國工程院院士!
    美國當地時間2月7日,美國國家工程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NAE)公布了最新入選的83名院士和16名外籍院士名單。加上今年新院士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總數為:院士2293名,外籍院士262名。
  • 五位華人入選美國醫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發布了2020年新當選的100位院士名單,其中包括10名國際成員(非美籍)。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我國的陳竺院士、高福院士和曹雪濤院士都曾經當選過外籍院士。
  •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新一輪院士出爐!張大鵬教授及多位華人入選
    RSC還歡迎新學者、藝術家和科學家學院的50名新成員,其中包括加拿大的頂尖中層職業領袖。學院為RSC提供了多代合作的能力,以幫助加拿大和世界應對重大挑戰並抓住新機遇,包括新興領域中發現的機遇。在這次加拿大皇家院士入選人員中,有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席教授張大鵬在內的多位國人/華人學者,有創立了拓撲伽羅瓦理論的國際公認的科學家Askold Khovanskii,有在觸覺視覺環境、數字雙胞胎和觸覺生物識別方面作出開創性工作
  • 5位華人當選工程院新外籍院士:有「身價最高華人教授」
    封面新聞記者從中國工程院了解到,該院從1996年起評選外籍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在此次名單公布之前,工程院共有48位健在的外籍院士,其中年級最大的是建築大師貝聿銘。  貝聿銘是1996年當選的第一屆外籍工程院院士,他生於1917年,今年已整整100周歲。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增選18名外籍院士是歷屆增選中人數最多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