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片之父」:最年輕院士,終結無「芯」難題,卻因老婆出名

2020-12-05 報科技

晶片一直是中國製造的痛,根據行業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約3770億塊,進口額高達2601億美元,中國晶片的進口量佔到了全球50%以上,而其中的自主份額卻不到10%。今年發生的中興事件更是讓人心驚,偌大的一個中興竟然被小小的一顆晶片給制約住了手腳。我國大力發展半導體製造行業,勢在必行。

提起晶片,我們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他被譽為中國「晶片之父」,終結了中國無「芯」的歷史,以41歲的年齡成為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卻因為老婆才被廣為人知。他,就是鄧中翰。

鄧中翰,1968年出生在江蘇南京市。1987年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大學畢業後,鄧中翰又考上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繼續進修,在五年時間內,他取得了電子工程學博士、經濟管理學碩士、物理學碩士三個學位,成為了該校建校以來第一位橫跨理、工、商3學科的學者。

1997年鄧中翰加入了IBM公司,擔任高級研究員,在IBM公司期間,他申請了多項發明專利,獲得「IBM發明創造獎」。在那邊工作一年之後,鄧中翰離開了IBM,到矽谷創立了集成電路公司PIXIM,INC。

1999年,鄧中翰收到國家號召,毅然決然的帶著團隊返回中國,並在信息產業部的倡議下,建立了「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要知道,在當時,中國的晶片研究可以說是一片空白,鄧中翰的回歸正好彌補了這塊漏洞。

2001年,經過兩年的艱苦研究,中星微出產了第一款晶片「星光一號」。這款晶片打破了國外晶片生產的壟斷格局,徹底終結了中國無「芯」的歷史,並且一經出產就大獲成功,相繼被飛利浦、三星等國際品牌,用於電腦攝像頭核心晶片。

2003年,中星微的多媒體晶片已經被廣泛地應用於pc和智慧型手機的攝像頭上,全球市場份額一度達到了60%以上。到了2005年11月份,中星微登陸納斯達克,成為了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晶片企業。同年,中星微的晶片還與神舟飛船一同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3年,中星微的晶片再次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14年,中星微定義了人工智慧晶片,並開始著手研發,經過兩年的努力,在2016年正式發布星光智能1號。

截至目前為止,中星微公司已經有相關專利3000多件,也在開發新一代智能晶片,但是鄧中翰卻說,國內半導體產業底子薄、企業還很少,在人才、資金方面也很缺乏,雖然過去進行了很多研究,但實踐卻很少,沒有形成有效的產業突破點。

鄧中翰表示,中國晶片的路還很長,和西方國家差距還很大,第一,我們要在成熟的技術路線上追趕國際的巨頭。第二,我們要在市場旺盛的一些新興的國際巨頭,定好爭取彎道超車。第三,我們需要有換道超車,打造新模式和新產業鏈,在前沿領跑。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鄧中翰和著名歌唱家譚晶結婚,因為雙方身份特殊,這段婚姻直到2014年才被大眾所知,而很多人知道鄧中翰也是因為譚晶,還傳出了很多傳言。一個中國晶片的奠基人,竟然需要明星老婆來為人所知,不得不說還蠻悲哀的。

如果大家覺得文章有用的話,歡迎點讚收藏加關注哦。

(報科技--每天提供最好看,最好玩,最有用的科技資訊。)

相關焦點

  • 他終結了中國無芯的歷史,是中國芯之父!也是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他是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數字多媒體晶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他是「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他也是中星微集團創建人和董事長他放棄了美國大好前程 毅然回國發展他就是被稱為「中國芯之父」的鄧中翰
  • 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芯之父」——鄧中翰院士
    他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校130年來第一位橫跨理、工、商三學科的學者; 研製出第一批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集成電路晶片,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41歲當選院士,成為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就是「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兼首席科學家鄧中翰院士。
  • 中國晶片之父倪光南院士
    中國晶片之父倪光南院士,曾被很多人嘲笑。倪光南院士曾經為了製造中國的晶片,放棄了國外高薪的待遇,毅然決然回到祖國的懷抱。當時倪光南院士大力提議做自己的晶片,但是卻遭到了拒絕。孤軍奮戰的倪光南院士無能為力,還被很多人嘲笑。
  • 中國最年輕院士盤點:比顏寧還開掛的科研人生!
    博士期間,任詠華師從支志明院士。2001年,任詠華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年僅38歲,是當時最年輕的女院士。巧合的是,她的博士導師支志明在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時候也是38歲,也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院士。2006年,任詠華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12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當今中國最年輕院士盤點:比顏寧還開掛的科研人生
    中國當代科研創新的新生力量  在不停的崛起  今天KK給大家盤點一下  45歲以下的中國兩院院士  不要問我為什麼跪在電腦前  大神們太強  我的膝蓋已經跪穿  今年最年輕院士候選人:當時伯克利校長田長霖說「你這個中國留學生創造了一個奇蹟。」  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網站上,他被這樣描述—「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第八屆中國科協副主席、數字多媒體晶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鄧中翰:「他的企業,成功佔領了全球計算機圖像輸入晶片市場60%以上的份額,位居世界第一。」
  • 這位院士曾立志娶個老婆煎雞蛋,卻逆襲成為985大學最成功校長?
    有這麼一個人,他的理想曾經只是娶個老婆煎雞蛋,這樣的理想聽起來讓人忍俊不禁。不過他卻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相繼成為中國煤炭部最年輕的司長,中國礦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四川大學最成功的校長。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教授。
  • 通過碳基晶片,中國芯要換道超車?背後是北大團隊20年的努力
    通過碳基晶片,中國芯要換道超車?背後是北大團隊20年的努力互眾所周知,近日有一則消息傳出讓大家興奮不已。那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彭練矛和張志勇教授帶領的團隊,經過研究與實踐,解決了長期困擾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的瓶頸,如材料的純度、密度與面積問題。
  • 「中國芯」突圍利器!剛剛這位中科院院士重磅發聲
    彭練矛面前擺著巨大的難題,是繼續矽基晶片的傳承研究?還是突破瓶頸探索碳基晶片?最終,他選擇走一條無比艱難的徵途,從零開始探究碳納米管材料。十年技術攻堅中,彭練矛另闢蹊徑:直接放棄傳統摻雜工藝,他創造性地研發了一整套,高性能碳納米管電晶體的無摻雜製備方法,直接突破了N型碳管制備這一道世紀難題。
  • 「中國晶片之光」回A!全球排名第五,創始人是中國半導體之父
    2、中芯國際全球排名第五,2019年收入為31.16億美元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是中國內地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其主營業務為晶圓半導體代工製造。中芯國際總部位於上海,擁有全球化的製造和服務基地。中芯國際還在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臺灣設立營銷辦事處、提供客戶服務,同時在中國香港設立了代表處。
  • 難題終於被解決!中芯傳來好消息,國產晶片迎來轉機
    大家都知道,在華為遭受「卡脖子」的局面之後,國內半導體企業已經開始布局晶片製造技術的攻關。為了解決晶片製造過程中的難題,中芯更是委任了蔣尚義為董事會副董事長。但此舉卻引起了連鎖反應,梁孟松因此遞交了辭職申請。能否成功留下兩人,是中芯未來在晶片代工領域,能否迅速完成崛起的先前條件。畢竟這兩位技術人才,都是晶片製造行業內的大牛。
  • 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鄧中翰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集微網消息,當地時間 2020 年 2 月 6 日,美國工程院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單,其中,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首席科學家鄧中翰當選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著名人工智慧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 中國芯彎道超車的關鍵技術-碳基晶片
    理論上來說,如果用若其做成碳基晶片的話,那它的性能將會是矽基晶片的十倍,但功耗卻能降到四分之一。性能高,功耗低,用公式表示就是二十八納米的碳基晶片等於七納米的矽基晶片,也就是說我們只要用二十八納米的光刻機,就能獲得全球最先進E UV光刻機的效果。
  • 美籍華人院士馬佐平:中國晶片讓人「恨鐵不成鋼」
    談及近期「華為晶片危機」,美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國耶魯大學講座教授、微納電子科學家馬佐平,在採訪中給出上述評論。這位 75 歲的美籍華人,幾十年來雖然身在美國,但一直關注著中國晶片。圖 | 馬佐平(來源:受訪者供圖)馬佐平認為,任正非應該像鄧小平一樣,不要老說自己多厲害,應該悶下聲來,好好提升晶片製造能力。
  • 荷蘭職員:中國人最讓我佩服的,就是即使無「芯」可用也依舊從容
    每次一說到中國得科技發展,所有人心中應該會不由得升起一股自豪的晶片,在過去的數十年時間裡,我們見證著中國一次又一次的崛起,在各種科技領域不斷的突圍,一項又一項的打破外國的技術壟斷,甚至創造出了很多讓人難以置信的奇蹟。
  • 攻克世界級難題!中國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為3nm晶片製造助力
    8月28號訊,本月24號,一支隸屬於北京大學的一隻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攻克了碳基半導體如何抗輻射這一世界級難題。該團隊順利研究出世界首個能"抗輻射"的碳基納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並且發表於全世界最權威的《自然·電子學》期刊。
  • 21歲學渣,一晚攻克世界級難題,3院士舉薦成中國最年輕教授
    21歲學渣解世界數學難題,3位院士致信中央,破格成最年輕教授 而今天要介紹的這個人,對於研究數列如同著了魔一樣,以至於無暇顧及其他學科,成績平平,不過最終考上重點高中及大學,並憑藉數論原理年僅21歲就破解了世界難題,23歲時一名數學教授。他就是劉路。
  • 「最年輕院士」,被撤銷院士稱號!
    「最年輕院士」,被撤銷院士稱號!頭頂「中國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中國動物克隆體系創始人」等光環,擔任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經費約200億元的重大科研專項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的李寧卻因侵吞科研經費,於2014年6月被吉林檢方逮捕。作為1949年建國後首位被逮捕的院士,李寧一案受到司法界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此案一度被媒體稱為「中國院士第一案」。
  • 「中國最年輕院士」的腐敗軌跡
    原標題:「中國最年輕院士」的腐敗軌跡 頭頂「中國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中國動物克隆體系創始人」等光環,擔任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經費約200億元的重大科研專項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近日卻因侵吞科研經費被批捕。
  • 剛剛這位中科院院士重磅發聲:碳晶片是國產晶片突圍利器
    近日,中國新聞網公開報導,一位中科院院士重磅發聲:針對中國半導體材料、製造工藝設計落後的狀況,彭練矛面前擺著巨大的難題,是繼續矽基晶片的傳承研究?還是突破瓶頸探索碳基晶片?,直接突破了N型碳管制備這一道世紀難題。
  • 再次確認,碳基晶片無需高端光刻機!中國芯彎道超車
    美國晶片禁令之後,任正非曾感慨,「我們的海思可以設計出全球最頂尖的晶片,但國內卻沒有相應的光刻製造設備」。    面對這樣的情況,中國工程院士張鈸教授表示,「我們(中國科技)必須要選擇新燈塔、新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