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交所公布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的新一批IPO獲受理企業名單,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為法人的中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星技術」)在列。
招股書及官網資料顯示,中星技術於2007年成立,2016年上半年重組了中星微集團旗下視頻安全業務,成為視頻安全領域從專利核心技術、行業標準、全線產品到整體解決方案的領軍企業,涉及物聯網安防,雲計算大數據分析,智慧城市建設及運營多項業務板塊。
中星技術控股股東為堆龍中星微,堆龍中星微直接持有中星技術公司34.61%的股份。而鄧中翰持有堆龍中星微100%股權,因此間接持有中星技術公司34.61%的股份。
中星技術創業板IPO之所以引起人們關注,一是因為鄧中翰院士的身份所攜帶的巨大流量,一是公司業務所涉及的晶片領域亦是公眾關注的高光領域。
資料顯示,鄧中翰,1968年出生於江蘇南京,微電子學、大規模集成電路及系統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中星微集團創建人、董事長,數字多媒體晶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1992年鄧中翰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並取得電子工程學博士、經濟管理學碩士、物理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加入IBM公司做高級研究員。1998年到矽谷創建集成電路公司Pixim Inc。
1999年鄧中翰回國,創建了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成功地開發出中國第一個打入國際市場的星光中國芯,徹底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2009年鄧中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時年僅41歲。
中星技術,前身中星有限,原為納斯達克上市公司開曼中星微之全資子公司北京中星微之全資子公司。2005年11月15日,開曼中星微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2015年12月,開曼中星微從納斯達克退市,彼時,中星微市值約3.46億美元。
據了解,中星技術本次擬發行不超過1.2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13.6億元,所募集資金將用於「基於SVAC2.0標準的新一代智能視頻監控產品產業化項目」等項目。
目前,中星技術積極參與GB/T25724(「公共安全視頻數字視音頻編解碼技術要求」,簡稱「SVAC」)國家標準制定,並大力投入資源開展自主研發,擁有SVAC標準相關的核心智慧財產權;在SVAC算法、人工智慧、視頻大數據、可視物聯網、時空大數據等核心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成為SVAC國家標準核心技術提供者和推動者。
市場方面,全國已有30多個城市規模化應用中星技術的SVAC系列產品和技術。同時,中星技術聯合國內優秀安防企業共同打造SVAC產業聯盟,與合作夥伴共同合作研發SVAC產品,搭建完整的SVAC生態鏈,實現國產SVAC標準的產業化和國際化。
事實上,中星技術早已啟動創業板IPO工作,但衝擊創業板之路並不一帆風順。
根據證監會官網資料顯示,早在2018年8月27日,中星技術就提交了創業板IPO資料,至2019年9月4日再次提交創業板IPO資料。2019年9月6日,證監會發布了對於中星技術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的反饋意見,提請中星技術補充說明的問題達50多個。
在中星技術的招股書中,提示的持續技術創新風險顯示,隨著安防視頻監控市場智能化需求的不斷提高,市場應用深度、廣度不斷拓展,安防視頻監控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強弱、新技術開發和應用水平的高低成為未來競爭的關鍵因素。
中星技術雖然擁有完備的技術開發體系和穩定的技術開發團隊,但由於安防行業市場需求變化迅速,創新的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如果公司的研發不能及時跟上行業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或不能及時將新技術運用於產品開發和升級,將削弱中星技術的市場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