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三名院士被取消院士資格!科研不易,更應珍惜名譽……

2020-11-26 騰訊網

在我國,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具有崇高的榮譽和學術上的權威性,代表著我國科學技術隊伍的水平和聲譽。但是,目前我國存在著把「終身榮譽」和「終身能力」以及「職業生涯終身制」概念混淆的情況。

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即使今天達到最高水平,也並不意味著明天仍處於最高水平。終身榮譽不能成為科技創新的「絆腳石」,不能阻礙其他科研工作者在創新方面與院士公平競爭。

有些院士飽受詬病,比如玄學院士、菸草院士曾受學界和輿論一片質疑。

近年來,還有一些德不配位者被停止或撤銷院士資格,他們是李寧、周國泰、孟偉。

李寧:曾經的最年輕院士 卻成被撤銷院士第一人

李寧,曾是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獲得國家級二等獎3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李寧1962年7月9日出生於江西省南昌縣,1978年,16歲的李寧便考入了現在的江西農業大學。

1992年,李寧獲中國農業大學與德國都柏林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學位。在國外的幾年,李寧學習到了先進的克隆技術,學成後拒絕了國外的高薪聘請,毅然選擇回國發展,並成為國內克隆領域的領軍人物。

他帶領團隊創造了多項世界和中國「第一」,如世界最大的克隆牛、中國第一頭克隆豬等,《Nature》、《Genomics》等頂級期刊上發表SCI論文200餘篇。並於2007年成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當時的李寧年僅45歲,是中國最年輕的院士之一(2019年新當選科學院院士平均年齡約56歲,工程院院士平均年齡約58歲)。

然而,隨著套取2000萬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的證實,李寧在2015年1月17日被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取消了院士資格,成為中國第一位被撤銷稱號的兩院院士。

周國泰:大學進修三年 卻成三個領域專家

周國泰,1949年8月30日生於吉林省鎮賚縣,祖籍山東文登。1976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化學系。中國工程院原院士,材料和個體防護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軍隊專業技術一級,少將軍銜。

他被稱為中國「防彈衣之父」。先後主持研製了防彈背心、防彈頭盔,解決了防彈材料及防彈結構體複合成型、樹脂基體合成等一系列技術關鍵,居國際先進水平,已裝備軍、警及執法部門,出口美國等10餘個國家。

然而,從2009到2012年期間,媒體對周院士進行了爭相報導,周院士突然從一個紡織材料的科學家轉變為做超級電容的高手,而且這一轉就是解決世界多年難題----成功研發「高能鎳碳超級電容器」。2010年文登人民政府官網上刊登關於周國泰院士攻克醫藥的消息報告, 如下: 「…所生產的藥品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國泰等一批國家級技術專家多年潛心研發的一種高科技中藥產品,對治療愛滋病、肝炎、肺炎等各種病菌性感染都具有特殊療效,是中華醫藥界的一次重大突破…」

一會兒是紡織材料專家,一會兒是攻克世界難題超級電容的專家,一會兒還是攻克醫藥界重大突破專家,周國泰的科研成果倍受質疑。終於,2015年,周國泰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資格被取消。

孟偉:從海洋環境學家到「汙染源」

孟偉,原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

1977年考入山東海洋學院(今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質系學習,青島海洋大學(今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學碩士,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環境科學博士。

孟偉主要從事近岸海域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流域與河口海岸帶水環境與生態保護科學研究以及廢棄物安全填埋處置選址與環境影響評價研究。參加了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戰略研究,任「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專題副組長;作為國家「十一五」科技重大專項「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實施方案的編寫組專家組長,主持完成了實施方案;承擔國務院批准啟動的國家環境宏觀戰略研究任務,是水環境保護與海洋環境保護兩個專題的組長;世界銀行海河流域水環境水資源管理項目獨立專家組成員。至今已先後主持承擔完成各類科研項目20餘項。

然而,因為貪婪,他從一名環境保護工作者淪為政治生態自然生態的「汙染源」,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和科技界造成了嚴重惡劣影響。2017年,孟偉被停止院士資格。

一邊是傑出貢獻,一邊是貪婪造假;一邊是陽光大道,一邊是萬丈深淵,曾經優秀的科學家們紛紛落馬,令人唏噓。科學家一旦科研的「信用大廈」坍塌,將無翻身之時。科研之路不易,且行且珍惜。

來源 | iNature

相關焦點

  • ...退回劍橋大學名譽院士後,英國又有人盯上另一香港高官的院士頭銜
    【環球網報導 記者趙友平】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布退回英國劍橋大學沃爾森學院的名譽院士名銜後,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委員裴倫德在推特預告:香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將會是「下一人」。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委員裴倫德(Luke de Pulford)在推特上預告稱,鄭若驊將會是「下一人」,英國保守黨國會議員早前已去信英國倫敦大學要求取消其院士頭銜。
  • 李寧院士,判刑12年,成為第3個被除名「院士」資格的人
    毫無疑問,那就是兩院院士,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院士,那就是一級教授,可謂終身榮譽。只要當上了院士,基本上一輩子不退休,因為一個院士,那不單單是一個人,而且是代表這個一個團隊,一個專業發展方向。
  • 十九大後「首虎」被終止工程院院士資格 「院士」稱號何種情況下會...
    據報導,孟偉系第三個落馬的工程院院士。此前兩個分別為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總後勤部軍需物資油料部副部長周國泰。2014年10月15日,李寧落馬,成為第一個落馬的工程院院士。2012年4月審計署審計發現5所大學7名教授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2500多萬元的問題,其中涉及李寧等人承擔的 「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有關課題。
  • 中國科學院吳培亨院士受聘廣西師範學院名譽院長
    甘友桓 攝廣西師範學院全體校領導、中層幹部熱烈歡迎吳培亨院士。劉雯 攝吳培亨院士講話。9月18日,廣西師範學院舉行名譽院長聘任儀式,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培亨受聘為該校名譽院長。相關領導出席受聘儀式,學院中層幹部和師生代表參加儀式。該校黨委書記李豐生在致辭中表示,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同意聘任吳院士為名譽院長,這是學校院的榮幸,也是學校的一件大事和喜事。
  • 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院士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
    方守恩為姚期智院士頒發同濟大學名譽教授聘書,佩戴同濟大學校徽;陳杰致辭並介紹姚期智院士的學術簡歷。在報告中,他闡述了人工智慧的科學基礎,介紹了作為神經網絡研究新視角的神經拓撲結構、隱私保護學習以及可控的超級人工智慧三個新方向。姚期智院士指出,基礎研究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當今人工智慧一些非常亮眼的成果,正是許多年基礎研究的累積而成。為了確保未來人工智慧有可持續的巨大進步,今天我們更應該在人工智慧的基礎研究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 73名!中國科學院2021年院士增選啟動
    被推薦人獲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薦,且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學部與該候選人被推薦的學部相同方為有效;65周歲以上(1956年6月30日<含>以前出生)的候選人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薦,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學部與該候選人被推薦的學部相同方為有效。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黨政機關處級及以上領導幹部原則上不作為院士候選人。
  • 中科院院士吳培亨受聘廣西師範學院名譽院長—新聞—科學網
    光明網9月18日訊(通訊員 唐婉婉 記者 周仕興)廣西師範學院18日舉行名譽院長聘任儀式,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培亨受聘為廣西師範學院名譽院長
  • 「最年輕院士」,被撤銷院士稱號!
    頭頂「中國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中國動物克隆體系創始人」等光環,擔任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經費約200億元的重大科研專項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的李寧卻因侵吞科研經費,於2014年6月被吉林檢方逮捕。作為1949年建國後首位被逮捕的院士,李寧一案受到司法界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此案一度被媒體稱為「中國院士第一案」。
  • 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姚期智教授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
    方守恩為姚期智院士頒發同濟大學名譽教授聘書,佩戴同濟大學校徽;陳杰致辭並介紹姚期智院士的學術簡歷。在報告中,他闡述了人工智慧的科學基礎,介紹了作為神經網絡研究新視角的神經拓撲結構、隱私保護學習以及可控的超級人工智慧三個新方向。姚期智院士指出,基礎研究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當今人工智慧一些非常亮眼的成果,正是許多年基礎研究的累積而成。為了確保未來人工智慧有可持續的巨大進步,今天我們更應該在人工智慧的基礎研究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她曾4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可惜都因為不同的理由被拒絕,但她最終因為科研成就的突出,被美國聘用,成為了一名美國院士。,成美國院士補遺憾成為中科院院士代表了國家對科研工作者工作成果十足的肯定,是每個科研工作者夢寐以求的榮譽。
  • 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卻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當然,其他水稻育種科研人員也做出了很大貢獻,袁隆平只是其中最傑出的一個代表。水稻確實是中國人的主要口糧,但說他憑一己之力養活了全中國人,確實有點誇大。中國人從90年代起能吃飽飯,有多方面的原因。 拋開成就貢獻不說,光他在科研路上的幹勁就十分令人敬佩。
  • 中國科學院院士錢逸泰受聘為華僑大學名譽教授
    中新社泉州二月二十八日電(李凌 曾福志 張羅應)著名的無機材料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錢逸泰教授二十八日上午欣然受聘為華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名譽教授。華僑大學校長吳承業向錢逸泰教授頒發了名譽教授聘任證書。  在華僑大學李克砌紀念樓四樓會議室,吳承業校長親切會見了錢逸泰教授,向他介紹了華僑大學近年來的辦學情況。
  • 連線2013年新當選院士:珍惜榮譽 力學篤行
    」   47歲的丁奎嶺,是今年上海新增選的8名院士中最年輕的一位。   他還曾多次強調,科學研究應優雅而有深度,做「獨特」和「有用」的科學,以科學認知與發現服務社會。在他看來,既然院士是中國學術界的最高榮譽稱號,就應在日常工作中時常思考國際水平有多高、中國是否有差距以及面對差距怎麼辦。另外,施一公並不贊同社會上關於院士在申請科研基金等方面佔有便利條件的說法。「我今後在申請基金時,如果跟年輕人水平相當,希望評委能更多地考慮給年輕人機會,也希望國內的學術評價在同等水平下能更多地支持年輕人。」
  •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David A. Leigh受聘西安交通大學名譽教授
    11月13日上午,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David A. Leigh來訪西安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席光在科學館107會議室為其頒發名譽教授證書並佩戴校章。國際處處長賀長中,材料學院副院長丁向東,材料學院教授劉峰、張明明,前沿院教授何剛,理學院特聘研究員張彥峰等教師代表參加聘任儀式。
  •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Ronald Kerry ROWE博士受聘浙大名譽教授
    、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女王大學教授Ronald Kerry ROWE受聘為浙江大學名譽教授。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周谷平致歡迎辭,並為Ronald Kerry ROWE頒發名譽教授聘書,佩戴浙大校徽。
  • 中科院2019年院士增選名單公布 新增院士64名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啟動,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最終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4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10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0人,地學部11人,信息技術科學部7人,技術科學部15人。
  • 律師:從李寧院士貪汙案看科研經費使用的法律風險及防控
    2018年1月,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陳哲宇連同其三名同事犯貪汙罪,其中陳哲宇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二十萬元。其三,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立新案【(2014)一中刑終字第3611號】:張立新利用負責科研實驗的職務便利,以支付臨時工勞務費的名義先後17次騙取科研經費25.5萬元用於個人消費。
  • 方舟子:院士權力太大地位太高 應向美國學習
    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選舉舉國矚目,近幾年也總要鬧出點新聞。2001年出了院士候選人做廣告的新鮮事,2003年則是有幾十名部級官員成了工程院院士候選人,讓人擔憂工程院是否會成為「高官俱樂部」。2005年院士選舉結果還未正式公布,卻又傳來了中國科學院前院長周光召院士等老院士抨擊現行的院士制度,乃至建議在適當的時候取消院士制度的報導。
  • 江南才子多過江北名士,看院士籍貫分布及院士工作地分布情況
    截止到最近一期院士增選目前中科院有769名院士,88名外籍院士。工程院有849名院士,64名外籍院士。(以中科院為例)資格(國內):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均可被推薦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三位泰鬥級「30後」院士的科研堅守
    牽頭建成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179家,先後柔性引進院士71人,各類科技專家670名……建設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人才是支撐。《進擊!乘風破浪科技人》本期將視線聚焦到三位科技前沿的泰鬥級人物,對話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寶珺,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李樂民,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達對抗專家張錫祥,探尋三位泰鬥級「30後」院士從「蓉」出發,在「蓉」築夢的科研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