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像廣東人煲湯一樣扶持人體自然力

2020-12-06 東方財富網

11月18日,2020深圳BT(生物技術)產業領袖峰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在上午進行的「『峰』在哪裡·深圳生物技術的下一個五年」高端對話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樊代明認為,要加強人體自然力與醫學管理。

樊代明指出,面對威脅人類的新冠病毒殺手,單個國家、地區或單個學科、專家、技術的單打獨鬥都是行不通的。整合醫學是醫學發展的必然方向、必由之路、必定選擇。只有建立整合型的健康服務體系,才能應對接踵而至的各種醫學挑戰。這其中包含整合型的醫學研究體系、醫學醫療服務體系、醫學教育體系、醫學預防體系、醫學管理體系等。

他以廣東人喜歡喝的靚湯為例,認為要將各種體系、技術混在一起,扶持自然力,進而提高人類應對疾病的力量。

生活現代化導致生活方式改變,誘發了新疾病,例如肥胖、飲食等造成的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多誘因導致的多系統疾病自然也要求多學科的共同協作。

不慎被病毒感染時,在醫學還沒有誕生的年代,人類依靠自身抵抗力進行抵禦。樊代明院士將其稱之為人體的自然力(Natural Force)。

樊代明院士分享了人體的7個自然力,分別是:自主生成力、自相耦合力、自發修復力、自由代謝力、自控平衡力、自我保護力、精神統控力。

樊代明坦承,新冠肺炎等疾病侵入人體,有時醫生束手無策,人體的自然力就會發揮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醫生協助患者抵抗疾病時,要注重多學科共同協作,注重整合醫學,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文章來源:讀創)

相關焦點

  • 工程院樊代明院士:人體自然力的探究才是未來醫學發展新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在瀋陽抗風竤(綠色)醫療產業管理集團就抗風竤免疫調節科研成果匯報時明確指出 一場新冠肺炎席捲全球,讓人驚心動魄,千百年來,人類是不斷地和病毒鬥爭才走到了今天。"一個化驗查核酸,一張胸片看肺炎,一瓶氧氣不斷地灌,實在不行弄一臺機器呼吸機就用全。這是我們僅有的本事,你說對病毒起了什麼作用,它不是對病毒起作用,而是呵護人體,等著人體自己長上抵抗力。"樊代明院士在抗風竤科研成果匯報暨新品發布會中分享了他對於病毒和人體的看法。
  • 樊代明院士:一場疫情揭示人體七大自然力的功勞
    10月29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樊代明院士在北京中醫藥大學開展的講座中指出。面對威脅人類的新冠病毒殺手,單個國家、地區或單個學科、專家、技術的單打獨鬥都是行不通的。整合醫學是醫學發展的必然方向、必由之路、必定選擇。只有建立整合型的健康服務體系,才能應對接踵而至的各種醫學挑戰。
  • 第一健康報導摘錄樊代明院士演講:人體七大自然力
    聚焦健康中國自然力(第一健康報導北京 編輯部)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樊代明院士,8月28日在大同召開的「2020中國道地藥材縣域產業發展大會」上發表精彩的演講,第一健康報導根據速記摘錄部分內容刊播,起題《人體七大自然力》樊代明
  • 治療痛風、風溼骨病、腫瘤等慢性病,聽聽院士樊代明怎麼說!
    在抗風竤十二周年慶典上,中國工程院樊代明院士給出了解釋:是自然力。 樊代明,中國工程院院士,是著名消化科專家,迄今在國外發表SCI論文數量和引用率在國內首屈一指,但他卻不斷地痛斥現代醫學離科學越來越近,離「病人」反而越來越遠。
  • 兩院院士四川行|樊代明:已在四川絕大多數市(州)建立了醫學整合中心
    9月17日晚上,參加「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在成都接受了川觀新聞記者的採訪。他認為,未來的醫學發展,是整合醫學的發展,醫生治病不僅要找到病毒找到病因,還要以保護和提高人的自然力為根本。
  • 樊代明、李兆申、吳清平三院士齊聚量子醫療組織承辦的第3屆中國微...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消化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樊代明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李兆申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院士,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教授、中山大學胃腸病學研究所執行所長李孟鴻教授,廣東藥科大學校長、教育部糖脂代謝病粵港澳聯合實驗室主任郭姣教授,湖北民主大學副校長祝建波教授、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消化內科首席專家何興祥教授
  • 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樊代明來濰講學
    12月1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樊代明應濰坊市醫學會邀請來濰講學。上午,樊院士與市衛健委主任、書記、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張曉乙進行了座談。市衛健委四級調研員張洪才及部分市直醫院院長、副院長參加了座談會。樊院士對大家提出的專科發展、專業劃分、科研評審等疑惑,結合自己豐富的管理經驗和深刻思考一一進行了解答。
  • 2020 CCO | 樊代明院士:腫瘤防治,贏在整合!
    自主生存,即從一個受精卵長成了 不同的器官和組織,成為了一 個人的能力;自相耦合力,即系統與系統、器官與器官、細 胞與細胞相互之間的協調,共同完成升級的功能;自然修復 力,即人體的自我修復功能;自由代謝,即人本身不斷翻新自己的能力;自控平衡力,即人體對於身體各項參數、指標擁有自我調節的能力;自我保護力,主要來源於人體的免疫系統,身體機能表現和疾病症狀都是自我保護力的表現;精神統控力,即聰明的大腦時刻 保
  • 「比較年輕科學家」樊代明院士 激勵青年科學家與國際高手過招
    10月23日晚,2019世界青年科學家(溫州)峰會迎來了第一位抵達的中國院士——樊代明,從溫州機場出來,到10月24日的《醫療康養與中醫藥創新發展論壇》作主旨報告,樊代明建言深入淺出、比擬妙趣橫生、金句脫口而出,現場笑聲不斷、掌聲不斷。66歲的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樊代明風趣地說,青年科學家就該到世界上遛遛,與國際高手過招。
  • 中國工程院院士侯雲德:要像阻擊「流行病」一樣構建中國慢病防控體系
    由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共南山區委組織部主辦,廣東生命科學健康研究院協辦的「慢病防控之中國策略」院士論壇1月11日在深圳人才公園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院士實驗室主任侯雲德,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王王隴德等大咖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關於如何防控慢病的專題講座。王隴德院士圍繞「健康中國2030」從醫療宏觀政策、技術創新、管理策略等方面分享防控和逆轉慢性病相關行業知識,探討慢性病幹預技術的實際落地和規範化應用問題。
  • 中國工程院院士新增81人 - 南方網:title
    南方網訊  中國工程院今天在北京宣布,經過歷時一年的增選,於本水、王子才、幹勇等81名工程科技領域的傑出專家從733名有效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其中工程管理學部首次增選了5位院士。至此,工程院院士總數已達616人。
  • 「西醫院士」樊代明,力挺中醫的真相是什麼?
    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專業技術少將軍銜。 全軍消化病研究所所長,腫瘤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臨床藥理基地主任,「整合醫學」的推動者。 現任第十三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亞太消化學會副主席等。 樊院士為什麼力挺中醫?
  • 名譽校長樊代明院士回校作講座 縱論「整合醫學」
    9月29日,中國工程院前副院長、成都大學名譽校長樊代明院士回校為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師生作「整合醫學縱論」主題報告。黨委書記毛洪濤出席報告會,校長、黨委副書記王清遠主持報告會。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小軍、劉婭參加報告會。後疫情時代,人類面臨著新的醫學形勢。樊代明表示,醫學發展亟需轉變觀念。
  •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的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諮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享受資深院士津貼。
  •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沒有危害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沒有危害 2013年12月05日 22:43 video央視網(記者唐曉豔、李德尚玉、倪楊
  • 長得像煤渣,一到夏季就熱銷,10元一斤,廣東人常用來煲湯
    導讀:長得像煤渣,一到夏季就熱銷,10元一斤,廣東人常用來煲湯很多朋友愛吃水果,而夏季又是水果大量上市的季節,所以夏季雖然炎熱,但依舊喜歡夏季。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享這麼一種野果,長得像煤渣,一到夏季就熱銷,10元一斤,廣東人常用來煲湯。
  • 樊代明院士:我們都希望癌細胞死了,人活著!過度治療是雪上加霜
    不同的癌症病情採用的治療手段會不一樣,適合你的手術,不一定適合另外一位患者。 以陳木勝患者為例,其病情可採用「榻榻米」(TaTME)這種新型的低位直腸癌保肛微創手術治療。 癌症過度治療不可取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院士曾說過:外科醫生挖肉,內科醫生下毒,放療科醫生烤電,都是以殺癌細胞為主的。最後癌細胞活著,病人死了!我們都希望癌細胞死了,人活著!
  • 中國工程院新增58位院士 廣東高校有兩位教授入選
    南方網訊 昨日(5日),中國工程院宣布,58位工程科技領域的專家當選2003年中國工程院新增院士。  在正式公布的2003年院士增選名單中,廣東高校有兩位教授「殺」入總數不超過70位的名額,其中來自廣州大學的結構隔震減震控制研究專家、該校工程抗震中心主任周福霖教授成為廣州大學首位本校培養的院士、同時也是市屬高校繼鍾南山之後產生的第二位工程院院士;而來自華南理工大學的「造紙專家」、曾任製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的陳克復教授則成為我國造紙領域的首位工程院院士。
  • 熱烈祝賀「第二屆健康中國科技創新(院士)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白立忱、劉曉峰,科技部原副部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劉燕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樊代明,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長張景安,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佳洱、李永舫,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尹偉倫、王耀南、吳豐昌、侯立安以及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院長、發現雜誌社社長陳貴,發現雜誌社副社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執行院長欒紅燕,中管院創新所副所長兼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主任陳瓊在開幕式上分別作了具有前瞻性
  • 多名汽車人入圍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名單
    引言 | 過去那些年真的是很難院士在中國原來稱為學部委員,是指在某一領域內的資深專家。即便是教育改革後,當今能成為教授依然是了不得的事,如果能當院士那就是上天了。日前,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候選人提名名單公布,汽車行業有多達三人入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