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劉春華
「只有建立整合型的健康服務體系,才能迎接將來的挑戰,在呵護人類健康這個偉大事業中走得更快更好更久。」9月17日晚上,參加「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在成都接受了川觀新聞記者的採訪。他認為,未來的醫學發展,是整合醫學的發展,醫生治病不僅要找到病毒找到病因,還要以保護和提高人的自然力為根本。
建整合型健康服務體系應對新挑戰
「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和發展,醫學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樊代明認為,現代社會人類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但是目前的醫學理論、診斷方法等並沒有跟上需求。「比如新冠肺炎,它的死亡率並不高,但它為什麼能夠讓社會、經濟等方面停擺?我們醫學、理論,健康管理可能還沒有跟上社會變化。」
「疾病60%都是由於生活習慣發生的變化。針對這些變化,醫學也要改變。」樊代明認為,面對新的疾病,任何國家和地域、任何單個專業和專家、任何單個技術方法藥品的單打獨鬥,都將力不從心。只有建立整合型的健康服務體系,才能迎接將來的挑戰,才能在呵護人類健康這個偉大事業中,才能走得更快,更好、更久。
整合型健康服務體系包括什麼?樊代明介紹,整合形健康服務體系包括整合型醫學研究體系、整合型醫學教育體系、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整合型醫學預防體系、整合型醫學管理體系,要把這些體系進行整合,形成新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跟上社會對健康服務需求的發展,才能在呵護人類健康這個偉大事業中走得更快更好更久。
9月17日,成都中醫藥大學發展戰略院士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根據框架合作協議,11名院士重磅加入,組建學校發展戰略高端專業智庫。這11名委員均為生物醫藥領域領軍人物,其中樊代明任主任委員。在此之前,樊代明已經是都中醫藥大學的客座教授,並且是成都中醫藥大學整合醫學研究院名譽院長。
「在四川,我們合作建立的整合醫學中心,除了個別地方,可以說快要覆蓋所有市(州)。」樊代明說,這些整合醫學中心有的已經建立了四五年,會經常開展遠程會診、學術交流等活動。
7個自然力平衡了人就不會生病
除了整合型健康服務體系,樊代明還認為,現代醫學應該高度重視人體的自然力。
「什麼是人體自然力?」樊代明認為,人體自然力與生俱來,隨著生命的消長而變化。人只有有了自然力,才能夠生活的很好,才能抗擊疾病。樊代明分析道,世界上先有了人類,後來才有了醫學,沒有醫學的時候,人類是怎麼過來的?是靠的人體自然力。他進一步舉例:再比如動物,動物沒有醫生,只有寵物才有醫生。動物生病怎麼過來的?靠自然力。人有的時候都得了病,但有的人不需要治療,自己好了,靠什麼?靠自然力。
樊代明將人體自然力自主生成力、自相耦合力、自發的修復力、自控平衡力、自我保護力、精神統控力等7個部分。他說,這7個部分組合在一起,形成人體的健康平衡。如果哪一個部分不平衡了,人就會生病。而醫生在治療疾病時,就要去保護提高這種人體的自然力。
樊代明出生重慶,少時參軍離鄉,那時四川和重慶還沒有分開,所以樊代明也一直覺得自己是四川人。他說:「我現在在西安工作,建設家鄉是每一個四川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這次來參加兩院院士四川行的活動。」
「四川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引智引才。這次100多名院士來到四川,有點像開院士大會了。我相信通過這一次與院士相互交流,特別是和院士團隊的交流和合作項目的引進。無論是對四川相關技術的幫帶、人才的培養等,未來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樊代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