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院院士四川行|在達州形成多項合作 4人任決諮委特聘高級顧問

2020-09-20 四川在線

達州觀察 鍾文博 川觀新聞記者 袁城霖

「汽車燒的是石油,人人都知道中東的暴富就是靠世界第一的石油資源。但是如果真的有一天,汽車都用上鋰電池了,誰擁有世界第一的鋰資源,是不是就會成為下一個『中東』?」9月20日上午,達州市文理學院內,兩院院士四川行達州對接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作主題演講,提出發揮達州綜合優勢,打造為西部鋰鉀鹽科技與開發高地。

就在兩天前,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舉行,在成都主會場,鄭綿平院士團隊與四川巴人新能源有限公司籤訂達州市鋰鉀產業園院士合作項目,此公司便是達州市宣漢縣鋰鉀綜合開發的重要平臺公司之一。

根據合作協議書,鄭綿平院士將為宣漢的鋰鉀資源產業長遠發展提供科學指導、為宣漢科技創新平臺和人才培養基地的規劃與建設提供指導,而四川巴人新能源有限公司根據實際需要,支持院士專家團隊與企業及有關科技人員聯合申報國家和地方有關項目、計劃和基金等。

不止宣漢鋰鉀產業獲得高端智囊團的智力支持,兩院院士四川行在達州已促成多項合作。北京工業大學與與四川兆紀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籤訂校企合作協議,龐國芳院士團隊就富硒產品技術開發正與萬源市深入對接。

9月19日,孟安明、鄭綿平、張遠航三位院士趕往達州,率三支隊伍分別按不同路線實地考察調研,就其專業知識為達州經濟社會發展把脈獻計。

對接會上,達州市聘請孟安明、鄭綿平、張遠航三位院士及汪華林教授擔任第七屆決諮委特聘高級顧問。孟安明院士被聘為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高校聯盟顧問、特色職務開發研究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張遠航院士被聘為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高校聯盟顧問。

附:四位決諮委特聘高級顧問簡介

鄭綿平:1934年11月生,福建漳州人。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自然資源部鹽湖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國際鹽湖學會主席。主要從事鹽類礦產地質和鹽湖綜合資源及熱水礦產研究,首次成功實現了我國鹽湖提鋰產業化,是中國鹽湖科學及其礦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

孟安明,1963年7月生,四川大竹縣人。發育生物學家,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200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動物學會理事長、中國遺傳學會副理事長。主要利用斑馬魚為模式系統,研究脊椎動物胚胎早期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包括母源因子的作用、胚層誘導與分化的調控機制、細胞譜系和細胞間通信等。

張遠航:1957年7月生,重慶市城口縣人。大氣環境專家,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大氣環境化學,重點研究城市與區域大氣複合汙染形成機制、環境影響及控制對策。

汪華林,1968年10月生,重慶萬州人。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四川大學國家煙氣脫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全國化學工業機械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通協分離機械分會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主要從事汙染物源頭控制及資源化的研究。

相關焦點

  • 兩院院士來達!舉行對接會促成多項合作4人任決諮委特聘高級顧問
    9月20日兩院院士四川行達州對接會在四川文理學院舉行 就在兩天前,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舉行,在成都主會場,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團隊與四川巴人新能源有限公司籤訂達州市鋰鉀產業園院士合作項目,此公司便是達州市宣漢縣鋰鉀綜合開發的重要平臺公司之一。
  • 兩院院士來達!舉行對接會,促成多項合作,4人任決諮委特聘高級顧問
    9月20日兩院院士四川行達州對接會在四川文理學院舉行就在兩天前,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舉行,在成都主會場,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團隊與四川巴人新能源有限公司籤訂達州市鋰鉀產業園院士合作項目,此公司便是達州市宣漢縣鋰鉀綜合開發的重要平臺公司之一。
  • 兩院院士四川行|樊代明:已在四川絕大多數市(州)建立了醫學整合中心
    四川在線記者劉春華「只有建立整合型的健康服務體系,才能迎接將來的挑戰,在呵護人類健康這個偉大事業中走得更快更好更久。」9月17日晚上,參加「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在成都接受了川觀新聞記者的採訪。
  • 兩院院士四川行|張喜剛:用智能化實現山區橋梁防災減災
    四川在線記者 王眉靈此次四川行,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喜剛領銜的公路長大橋建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將其第一個分中心設立在了四川,這也是「四川省驅動創新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上,兩院院士與四川籤訂的25個項目之一。
  • 兩院院士四川行|參會院士人手一張「卡」!四川準備的這份「見面禮...
    四川在線記者 任鴻 攝影 華小峰9月18日,成都, 「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開幕。這是截至目前全國省級層面規模最大的一次「院士地方行」活動。為了表達誠意,四川省委、省政府為參會院士們準備了人手一份的「見面禮」——在每位院士的座位上都放了一張「天府英才卡·院士卡」(以下簡稱「院士卡」)。這是啥?記者採訪了卡片的「出品方」——省人才辦相關負責人。「卡片雖小,但『含金量』不小。」該負責人介紹,「院士卡」是為支持兩院院士在川創新創業定製的專屬服務卡。
  • 兩院院士四川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建議四川打造「中國碳谷(西部)」
    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 華小峰/圖院士名片:黃維——1963年生,河北唐山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亞太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9月18日,在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中,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提出建議。黃維是中國有機電子學與柔性電子學的主要奠基者,2011年10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對四川柔性電子產業發展,他與記者進行了深入交流。
  • 兩院院士在宜賓|快來看看!這幾位院士與宜賓的不解情緣
    9月17日至20日,全國省級層面規模最大的一次院士地方行活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舉行。活動期間,圍繞宜賓經濟社會發展,兩院院士「走近宜賓」城市發展專題會舉行,13名兩院院士為宜賓經濟社會發展把脈問診;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與宜賓籤署合作項目;劉寶珺、張俐娜、魏復盛等院士更是深入宜賓高校、企業開展調研座談。
  • 兩院院士市州行丨中國工程院付小兵院士領銜資陽市創面修復醫院...
    連日來,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正在深入開展,全省各地精準對接、精心組織兩院院士市州行活動。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生命科學院院長,全軍創傷修復與組織再生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創傷外科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付小兵出席座談會。會上,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特聘付小兵院士為該院首席科學家,付小兵院士團隊將與該醫院合作開展資陽市創面修復醫學整形美容中心項目建設。
  • 重慶大學特聘教授麥可胡德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在渝兩院...
    23日,記者從市科協和重慶大學了解到,依託重慶大學申報的特聘教授Michael Hood(麥可胡德)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在渝兩院院士增加到16位。2019年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正式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依託重慶大學申報的特聘教授Michael Hood(麥可胡德)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兩院院士四川行|幹勇:四川應該抓住優勢,把石墨材料做精、把碳材料做細
    四川在線記者 張彧希「四川的優勢資源,可以對新材料發展形成強大支撐。」9月18日,在 「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幹勇發表了主旨演講。
  • 5名內江籍院士今日亮相「兩院院士四川行」,明天,家鄉人民將迎來內江驕傲——
    9月18日,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開幕式在成都舉行。其中,匡廷雲、羅平亞、鄭皆連、幹勇、楊偉5名內江籍院士應邀出席,為四川創新發展把脈問診、獻計出力。「我是四川出來的,我是內江人。我很關心家鄉的發展,特別是新材料的發展。」幹勇認為,內江在新材料的發展上大有潛力。之前與內江經信部門討論汽車產業綜合發展,包括氫能利用、汽車配套產能、材料和器件,也包括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汽車以後的發展方向等。
  • 重慶面向全球特聘「兩江學者」 待遇接近兩院院士
    今年,我市將面向全球公選特聘首期25名教授、專家出任「兩江學者」,待遇接近兩院院士。據悉,目前兩院院士每月崗位津貼8000元,科研經費每年多為30萬至50萬元。
  • 130位院士為四川高質量發展獻智
    9月17日~9月20日,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指導,省委、省政府主辦的「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以下簡稱「院士四川行」)活動成功舉行。130餘位川籍、在川或與四川有合作項目、合作意願的兩院院士,齊聚蓉城行走市州,為四川高質量發展把脈問診、獻計出力。
  • 兩院院士四川行 | 中國科學院院士 郭光燦:四川可提前布局量子計算產業
    四川在線記者 唐澤文 張彧希「量子計算機是未來的方向,國外已開始布局。四川信息產業基礎好,我們可以提前介入。」9月18日,兩院院士四川行電子信息專題對接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對四川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提出了這樣建議。郭光燦介紹,目前量子計算在技術上得到了新突破。
  • 兩院院士四川行 | 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才能:聚焦新能源,建議在川創辦「西南能源大學」
    川觀新聞記者 李欣憶 鄧翔灃 攝影 李強9月18日,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能源頁巖氣研發(實驗)中心主任鄒才能,與西南石油大學、四川能投集團籤約合作,聘任天府新能源研究院名譽院長。
  • 兩院院士行 | 許祖彥:希望四川能夠多培養戰略科學家
    四川在線記者 張彧希【院士名片】許祖彥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科研機構的中青年人才應該成為戰略科學家,而不要成為科研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祖彥的這句話,曾在網上廣泛流傳。這句話應該如何解讀,許祖彥對四川的人才建設有什麼獨到見解?川觀新聞記者專訪了許祖彥院士。記者:您是我國雷射技術的專家,今天您的主旨演講也是關於中國新型顯示產業發展,具體來說,新型顯示技術有什麼優勢?許祖彥:新型顯示技術就是雷射顯示。
  • 兩院院士四川行 |「燒碳翁」成會明:石墨烯「冷」下來,是好事情
    四川在線記者 朱雪黎/文 華小峰/圖一度令市場瘋狂的石墨烯,好像「冷」下來了?9月18日,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在成都舉行,在當天下午舉行的先進材料與裝備製造專題對接會上,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成會明。「是冷下來了,但對這個領域來說絕對是好事。」他說,科學研究裡發現的東西,「變現」並不容易,需要很多人、很多年堅持不懈地努力,才有可能。而之前「瘋狂」的石墨烯,不乏市場炒作。
  • 兩院院士四川行|「燒碳翁」成會明:石墨烯「冷」下來,是好事情
    四川在線記者 朱雪黎/文 華小峰/圖一度令市場瘋狂的石墨烯,好像「冷」下來了?9月18日,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在成都舉行,在當天下午舉行的先進材料與裝備製造專題對接會上,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成會明。「是冷下來了,但對這個領域來說絕對是好事。」他說,科學研究裡發現的東西,「變現」並不容易,需要很多人、很多年堅持不懈地努力,才有可能。
  • 兩院院士四川行|金屬3D列印有多牛?國產大飛機率先用上了
    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 王代強 朱雪黎 攝影 華小峰【院士名片】王華明1962年生,四川合江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大型金屬構件增材製造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有「中國雷射3D列印帶頭人」之稱。
  • 2019年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出爐!國內16人當選院士,4人當選副...
    其中我國大陸有16人當選院士,4人當選副院士。  本屆APAM會議上當選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的有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Kostya Novoselov,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玉、李言榮、黃小衛、周濟、張聯盟、蹇錫高、姜德生、吳以成、薛群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