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朱雪黎/文 華小峰/圖
一度令市場瘋狂的石墨烯,好像「冷」下來了?
9月18日,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在成都舉行,在當天下午舉行的先進材料與裝備製造專題對接會上,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成會明。
「是冷下來了,但對這個領域來說絕對是好事。」他說,科學研究裡發現的東西,「變現」並不容易,需要很多人、很多年堅持不懈地努力,才有可能。而之前「瘋狂」的石墨烯,不乏市場炒作。經過近兩年大浪淘沙,「不想做的已經悄然退場,真想做的也可以安安靜靜做了。」
成會明,四川巴中人,是國內知名的炭材料科學家,也是國內較早研究石墨烯的科學家之一。會場上,他調侃自己就是一名「燒碳翁」。
石墨烯是從石墨中剝離的一種新材料。2004年,俄羅斯科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同事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首次分離出石墨烯,石墨烯出色的性能,掀起無限想像。兩位科學家也因此獲得201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隨之而來,是學界和產業界對石墨烯的追逐,國內尤甚。
新材料之王、可隨意彎曲的石墨烯柔性屏、可穿戴產品……一度,打石墨烯概念的各類產品鋪天蓋地而來。有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國從事石墨烯的研發、生產、銷售推廣等相關單位的數量多達4800多家,最高峰時期超過5000家。
「一定程度上說,石墨烯更像『味精』,石墨烯可以介入很多應用,但用量有限。」德陽烯碳科技有限公司是成會明院士目前在四川唯一的石墨烯合作項目。該公司技術副總高華也受邀出席當天的活動。他說,2014年公司成立,經過近六年技術積累和成果轉化,目前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產品,公司進入了穩步發展的階段。但回憶成立之初,「受制應用問題,怎麼把石墨烯材料賣出去,都成問題。」目前,公司已找準了幾個「接地氣」的應用防線,成立了四個子公司,形成了具體的產品,建起了生產線,正在持續進行市場推廣。例如用於電子產品的新型散熱器、用於戶外大功率的led燈的非金屬散熱器、用於地暖的石墨烯電鍍膜和重防腐工業塗料等。
在他看來,石墨烯產業還期待有真正「顛覆性」等應用出現。但這需要科學家、企業和政府多方共同努力,一起攻克技術和應用等多重難題。「顛覆性的應用,終將會出現,但需要時間。這期間,選擇走下去的企業要努力活下去,努力讓自己走得更遠。」
「石墨烯肯定有其用武之地,但需假以時日。」結束採訪,成會明語重心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