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會明院士最新工作及代表性成果一覽

2020-06-27 讀懂科學

成會明院士簡介

成會明院士最新工作及代表性成果一覽

中國科學院院士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成會明,炭材料科學家。1984年畢業於湖南大學獲學士學位,1987、1992年在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獲碩士和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碳納米管、石墨烯、其他二維材料、能量轉換和儲存材料等研究,提出了浮動催化劑化學氣相沉積、非金屬催化劑化學氣相沉積製備碳納米管等方法,促進了碳納米管的研究與應用。提出了模板導向化學氣相沉積等方法,製備出石墨烯三維網絡結構材料、毫米級單晶石墨烯,發展了石墨烯材料的宏量製備技術。提出了可高效儲能的層次孔材料設計和電化學電位調控的思路,製備出一系列新型能量轉化與儲存材料。研製出塊體各向同性熱解石墨材料,批量應用於多項重點工程。其研究成果多項被轉移轉化。他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做特邀報告180多次,是化學和材料兩個領域高被引科學家。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兩項、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遼寧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四項、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美國Charles E. Pettinos獎、德國Felcht獎、美國ACS Nano講座獎等。曾任《Carbon》副主編、《新型炭材料》主編,現任《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創刊主編、《Science China Materials》副主編。

最新文章及代表作一覽

一、Chemical Reviews綜述:用於先進電化學儲能器件的碳基纖維

成會明院士最新工作及代表性成果一覽


該綜述總結了碳基纖維,特別是碳納米纖維、碳納米管基纖維和石墨烯基纖維的製備技術,以及改善其機械、電學和電化學性能的各種策略。重點介紹了基於這些碳基纖維的先進能量存儲器件的設計、組裝和潛在應用。最後,討論了碳基纖維在先進儲能器件應用中的挑戰和未來機遇。

成會明院士最新工作及代表性成果一覽


Shaohua Chen, Ling Qiu, and Hui-Ming Cheng, Carbon-Based Fibers for Advanced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Chem. Rev. 2020, 120, 2811−2878.

https://dx.doi.org/10.1021/acs.chemrev.9b00466

二、AFM綜述: 石墨烯及多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及潛在應用

成會明院士最新工作及代表性成果一覽


該綜述介紹了石墨烯和GO功能化的化學方法和途徑,以及多孔石墨烯材料(PGM)造孔的典型步驟、自組裝、剪裁機制,同時總結了精確控制孔形態和孔徑的方法。由於PGM具有獨特的孔結構、多樣的形態和優異的性能,因此成為能量存儲、電催化和分子分離等各種應用中的關鍵組分。最後,討論了PGM從探究化學自組裝到特定應用面臨的挑戰,並提出了潛在的解決方案。

成會明院士最新工作及代表性成果一覽


Haibo Huang, Zhong-Shuai Wu,* and Hui-Ming Cheng*, The Chemistry and Promising Applications of Graphene and Porous Graphene Materials, Adv. Funct. Mater. 2020, 1909035

https://doi.org/10.1002/adfm.201909035

三、AM:超薄石墨烯納米片薄膜超高電磁幹擾屏蔽

成會明院士最新工作及代表性成果一覽


該工作通過掃描離心鑄造方法高效合成高度取向一致的層壓Pristine graphene(PG)膜和類珍珠母的PG /聚合物複合材料,其中PG含量高達90 wt%。由於PG-納米片取向引起的高電導率和多種內部反射,此類膜在超低厚度下具有與報導的最佳合成材料MXene膜相當的超高EMI SE。此外,此類PG納米片基薄膜與MXene同類材料相比,具有更高的機械強度(最高145 MPa)和熱導率(最高190 W m-1 K-1)。這些優異的綜合性能以及易於批量生產的特性為PG納米片在EMI屏蔽中的實際應用鋪平了道路。

成會明院士最新工作及代表性成果一覽


Qinwei Wei, Hui-Ming Cheng, and Wencai Ren*, Superhigh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of Ultrathin Aligned Pristine Graphene Nanosheets Film, Adv. Mater. 2020, 1907411

https://doi.org/10.1002/adma.201907411

四、Nature Communications: 粒度工程控制石墨烯薄膜熱、電傳輸性質

成會明院士最新工作及代表性成果一覽


探究晶界(GBs)對石墨烯薄膜的電和熱傳輸性能的影響對於電子、光電和熱電應用至關重要。該工作報導了一種分離吸附化學氣相沉積法,在具有中等碳溶解度的Pt基底上製備得到了高質量單層石墨烯薄膜,晶粒尺寸從200 nm到~1 um可控。該工作確定了石墨烯薄膜熱導率和電導率隨晶粒尺寸的變化規律,發現石墨烯薄膜的熱導率隨著晶粒尺寸的減小(通過較小的熱邊界)而急劇降低。而且,隨著晶粒尺寸的變化,熱導率和電導率的變化都大於典型的半導體熱電材料的變化。

成會明院士最新工作及代表性成果一覽


Teng Ma, Hui-Ming Cheng, Wencai Ren, Tailoring the thermal and electrical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graphene films by grain size engineering,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8:1448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4486

五、PNAS: 超快充放電速率的柔性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

成會明院士最新工作及代表性成果一覽


該工作報導了一種超薄、輕質、柔性的鋰離子電池,採用柔性、導電的三維石墨烯泡沫作集流體,分別負載LiFePO4和Li4Ti5O12作為正、負極,無需使用金屬集流體、導電劑與粘結劑。混合電極極好的電導率和孔結構可實現快速的電子和離子傳輸。如Li4Ti5O12 /石墨烯泡沫電極顯示出200 C的高倍率,相當於18 s內完全放電。該輕薄、柔性的鋰離子全電池具有優異的倍率性能和較高的能量密度,可以反覆彎曲至5 mm的半徑角度而發生結構破壞和性能損失。

成會明院士最新工作及代表性成果一覽


Na Li, Feng Li, and Hui-Ming Cheng, Flexible graphene-based lithium ion batteries with ultrafast charge and discharge rates, PNAS, 2012, 17360-17365.

https://www.pnas.org/content/109/43/17360

六、JACS: 半導體和金屬特性單壁碳納米管的可控生長

成會明院士最新工作及代表性成果一覽


單壁碳納米管(SWCNT)既可以具有半導體特性也可以具有金屬特性,主要取決於它們的手性角度和直徑。由於製得的SWCNT通常是半導體和金屬的混合物,長期以來SWCNT在電子產品中的使用一直受到阻礙。因此,近些年對碳納米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均勻電類型甚至預定手性的SWCNT的可控合成。本工作總結了通過原位選擇性刻蝕和新型催化劑設計可控生長半導體和金屬SWCNT的最新進展,詳細分析了這些方法的優勢和機制,並討論了面臨的挑戰。最後,預測了SWCNTs的可控合成和應用中可能的突破和未來發展趨勢。

成會明院士最新工作及代表性成果一覽


Bing Yu, Hui-Ming Cheng*, Controlled Growth of Semiconducting and Metallic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J. Am. Chem. Soc. 2011, 133, 5232–5235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2008278

七、 JACS: 氧氣輔助浮動催化化學氣相沉積法批量合成大直徑半導體單壁碳納米管

成會明院士最新工作及代表性成果一覽


該工作通過氧氣輔助的浮動催化化學氣相沉積法大規模合成了平均直徑為1.6 nm的半導體單壁碳納米管(s-SWCNT)。引入的氧氣可以選擇性地原位腐蝕金屬特性的SWCNT,而硫生長促進劑則可以促進大直徑SWCNT的生長。測試表徵發現樣品中s-SWCNT的含量對引入的氧氣量高度敏感。在最佳合成條件下,每批可以獲得毫克級的s-SWCNT。

成會明院士最新工作及代表性成果一覽


Bing Yu, Hui-Ming Cheng*, Bulk Synthesis of Large Diameter Semiconducting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by Oxygen-Assisted Floating Catalys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J. Am. Chem. Soc. 2011, 133, 5232–5235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2008278

八、JACS: 無金屬催化劑生長碳納米管

成會明院士最新工作及代表性成果一覽


該工作通過無金屬催化劑的CVD工藝在SiO2膜上生長單壁碳納米管,獲得了無金屬緻密的SWNT;同時開發了無金屬催化劑的「劃痕生長」方法來實現SWNT的圖案化生長。本工作為深入了解單壁碳納米管的生長機理提供了啟示,從而有利於碳納米管的可控合成和應用。

成會明院士最新工作及代表性成果一覽


Bilu Liu, Wencai Ren,* Hui-Ming Cheng*, Metal-Catalyst-Free Growth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J. Am. Chem. Soc.2009, 131, 2082–2083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8093907

參考清新電源!


相關焦點

  • 高建軍會見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成會明 促進開封新...
    高建軍會見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成會明 促進開封新材料研究 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 2021-01-07 11: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燒碳翁」成會明院士的石墨烯世界
    成會明院士成會明1963年出生於四川巴中,炭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時祖國也沒有忘記他,當時金屬所的所長李依依院士、研究員周本濂院士希望他學成回來從事研究工作,就這樣他毅然決定辭職回國。並趁暑假向長崎大學遞交了辭呈。
  • 成會明院士訪問蘇州納米所
    成會明院士訪問蘇州納米所 2016-01-12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字體:報告展示了他所率領的研究團隊近年來在石墨烯材料及其他二維晶體材料製備和應用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自2005年起,他的研究團隊在石墨烯材料的製備和應用等方面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工作。
  • 陳洪淵、成會明、孫世剛、張學記四位院士都分享了什麼?
    活動邀請了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成會明院士、廈門大學孫世剛院士、深圳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張學記院士為該校本科生作專題報告及面對面交流。 跳轉閱讀 找化工原料、中間體,CAS號查詢,推薦您用用這個小程序!
  • 成會明院士談超級電容器性能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成會明院士在本報導中,成會明院士講述了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什麼指標對評估超級電容器的性能很重要? 1 從歷史角度上看,超級電容器的性能一直基於質量來評估的(F g–1或Wh kg–1)。
  • 河南能源董事長會見中國科學院院士成會明 交流碳纖維產業發展
    1月6日,河南能源董事長梁鐵山與來訪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成會明會談,雙方就碳纖維產業發展相關事宜進行了深入交流。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周光敏,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副總經理萬善福出席會談。
  • 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成會明:做強石墨產業 助推巴中快速發展
    9月16日,「院士專家巴中行」活動舉行,5名巴中籍兩院院士,12位巴中籍專家,以及來自全國著名院校和研究機構的40位學者出席活動。這些院士專家,心懷桑梓情,對家鄉巴中發展踴躍建言獻策。近日,巴中電視臺推出「院士專家巴中行」專訪。今天,我們來看中國科學院院士、瀋陽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先進炭材料研究部主任成會明的專訪。
  • 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成會明:做強石墨產業 助推巴中快速發展
    9月16日,「院士專家巴中行」活動舉行,5名巴中籍兩院院士,12位巴中籍專家,以及來自全國著名院校和研究機構的40位學者出席活動。這些院士專家,心懷桑梓情,對家鄉巴中發展踴躍建言獻策。近日,巴中電視臺推出「院士專家巴中行」專訪。今天,我們來看中國科學院院士、瀋陽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先進炭材料研究部主任成會明的專訪。
  • 成會明 | 石墨烯冷下來,未必不是好事
    成會明,1963年10月出生,巴州區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瀋陽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先進炭材料研究部主任。成會明的母親是一名小學老師,她明白教育意味著什麼,為了能讓兒子繼續,她狠心將兒子送往新疆的親戚家中,新疆沒有受家庭成分不好的包袱,在那裡,他可以和同學一起勞動,一起學習。
  • 兩院院士四川行 |「燒碳翁」成會明:石墨烯「冷」下來,是好事情
    9月18日,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在成都舉行,在當天下午舉行的先進材料與裝備製造專題對接會上,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成會明。「是冷下來了,但對這個領域來說絕對是好事。」他說,科學研究裡發現的東西,「變現」並不容易,需要很多人、很多年堅持不懈地努力,才有可能。而之前「瘋狂」的石墨烯,不乏市場炒作。
  • 兩院院士四川行|「燒碳翁」成會明:石墨烯「冷」下來,是好事情
    9月18日,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在成都舉行,在當天下午舉行的先進材料與裝備製造專題對接會上,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成會明。「是冷下來了,但對這個領域來說絕對是好事。」他說,科學研究裡發現的東西,「變現」並不容易,需要很多人、很多年堅持不懈地努力,才有可能。
  • +清華大學=7篇Cell、Nature、Science | 附施一公院士最新綜述
    每天關注Cell、Nature、Science(合稱CNS)等頂級期刊是小編的日常工作之一。近兩年,小編發現,除了「魔剪」CRISPR,冷凍電鏡也是這些期刊的「常客」。中國科學家在這一領域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而清華大學無疑是這一領域的「領軍者」之一。「冷凍電鏡+清華大學=CNS」這個公式雖有點誇張,但也不是毫無根據。
  • 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成會明
    1月6日,開封市委書記高建軍親切會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低維材料與器件實驗室主任成會明一行,雙方就促進開封新材料研究,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帶動更多新項目落戶開封進行深入交流,達成了廣泛合作共識。  市領導張松文,王秋傑等參加會見。
  • 《Small》刊發丁漢院士、吳志剛教授聯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編者按●近日,期刊《Small》(影響因子11.459)在線刊發了中國科學院丁漢院士與華中科技大學吳志剛教授聯合團隊關於液態金屬的最新研究成果,據悉,該成果對於構建生物智能系統和植物機器人具有重要意義8月23日,期刊《Small》(影響因子11.459)在線刊發了中國科學院丁漢院士與華中科技大學吳志剛教授聯合團隊關於液態金屬的最新研究成果:Hydroprinted Liquid‐Alloy‐Based Morphing
  • 科研成果 | 生醫工系近期科研成果一覽
    近期,生醫工系在科研產出方面碩果纍纍跟隨本文來一覽科研風採吧
  • 武漢理工大學合併組建20周年科技文化成果展:20項代表性科技成果
    20項代表性科技成果學校自2000年5月合併組建以來,共獲得國家科技獎勵39項(其中學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23項),省部級科技獎勵特等獎、一等獎104項(其中學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65項),社會科技獎勵特等獎、一等獎92項(其中學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32項)。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三位獲得者的代表性成果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致敬三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品讀三位主角的傳奇人生及近期或代表性成果。一、斯坦利·惠廷厄姆(Stanley Whittingham)斯坦利·惠廷厄姆(Stanley Whittingham),1941年出生於英國。
  • 6位院士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討海洋監測領域的「現在」與「未來」
    2020年12月18日,來自國家氣象中心、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機構的6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及10多位嘉賓匯聚青島,以中國海洋學會海洋水文氣象儀器分會主辦、山東省海洋科學研究院儀器儀表研究所承辦的「海洋環境交叉監測技術研討會」為契機,分享新成果,碰撞新思路。
  • 大家風採 | 曹鏞院士團隊最新研究成果集錦
    1988年獲國家科委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家稱號,1988年及2010年分別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2009年獲廣東省科學進步獎一等獎、2014年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201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5年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 黃維院士研究團隊成果精選
    黃維院士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納米材料與技術和有機電子與器件等,為了大家了解他和研究團隊近年的科研成果,材料人做了一個匯總,方便大家閱讀。【發表的研究成果】1.論文:動態共振有機長餘輝材料南京郵電大學的黃維院士和陳潤鋒教授課題組(共同通訊)繼2015年首次報導有機長餘輝材料(N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