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李欣憶 鄧翔灃 攝影 李強
9月18日,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能源頁巖氣研發(實驗)中心主任鄒才能,與西南石油大學、四川能投集團籤約合作,聘任天府新能源研究院名譽院長。
籤約之後,接下來將怎麼合作?活動間隙,記者專訪了鄒院士。
記者:您與西南石油大學、四川能投籤署合作協議,具體將怎麼合作?
鄒才能:四川建設清潔能源示範省,需要大量的清潔能源人才,我認為這是四川目前最缺的。四川能投和西南石油大學正在共同推進「天府新能源研究院」建設,我希望通過雙方合作,推動這個研究院儘快落地。
除了研究院,還建議在四川創辦「西南能源大學」。目前全國都在進行清潔能源轉型,迫切需要培養相關專業人才。在新能源領域,氫能、新材料儲能、可控核聚變是三個戰略性方向,我認為有可能是新能源領域的三個"灰犀牛"。期盼「西南能源大學」針對這三個戰略性學科進行超前布局與培養人才,為國家能源轉型發展,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新能量。
記者: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按照部署,川渝要共建千億方天然氣產能基地。您認為其中有哪些難點,針對這些難點有什麼建議?
鄒才能:川渝共建千億方天然氣產能基地,恰逢其時。要建設千億方產能,我認為有三點問題需要注意:
一是協同問題。比如管網建設、地下儲氣庫建設,地面管網是通的,地下資源是通的,涉及川渝兩個省市,方方面面都需要協同。
二是技術攻關。需要開展千億方天然氣產能基地建設的關鍵技術集中攻關,加強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裝備等研究。
同時,要加快建設支柱工程,充分認識到,加快發展過程中,非資源因素的極端重要性,比如工程技術強力保障、地方政府強力支持、安全環保嚴格要求等。